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982


宋应星抚须而笑,如果真考君子六艺,自己何惧之有?
八月十日,二次会试在江南贡院正式开考,此次会试,被官方称之为国考!
江南贡院又称南京贡院,位于秦淮河畔,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中国南方地区开科取士的主要之地。
江南贡院有试号舍两万多间,可容纳两万多人同时考试,大明半数以上的官员都是从这上岸的。
此次国考分为三天,每天上下两场,对应六科,每场考完可以回去休息,不需要在考号里吃喝拉撒。
这一日早上,所有士子怀着沉重的心情前往江南贡院,如上刑场一般,连复社的大才子冒襄和侯方域也都提心吊胆的,上次扑街了一次,这次要是再扑了,面子上可就挂不住了。
江南贡院周围,分布着数千名顶盔掼甲的天武军战士,贡院大门前更是有着一个营在把手,众士子凭号牌进入,没有号牌只能站在外面哭。
正在排队进入贡院的阎应元等人有些好奇,按照规矩,入贡院考舍之前都会被搜身检查,看看考生身上带没带作弊的东西,如小抄。
这种搜身极为严格,往往考生都会被从上摸到下,有的连后庭花都会被简直之人摸几下,防止有人夹带作弊之物。
要是被发现夹带作弊,直接就会被取消考试资格,以后也不用再来折腾了。
但是众人发现,和往常会试不同,这次国考搜身检查的军士很少上手,大多数只是随便看几眼,检查下号牌就让他们进入了。
贡院大门前,李少游百无聊赖的冲着一个个前来检查号牌的秀才们挥了挥手,道:“快一点!”
刚和柳如是潇洒几日,却赶上了贡院执勤的任务,李少游心里总觉得痒痒的。
忽然,他眼睛随便一瞥,看到了后面低着头走近的一人,李少游面色一喜,立马一挥手道:“去两个人,好好检查一下他!”
排队前来检验号牌的正是侯方域,他实在没想到在这里遇到李少游这个家伙,本想低着头蒙混过关,却还是被这武夫发现了......
李少游嘿嘿一笑道:“我看这小子贼眉鼠眼的,给老子好好的搜!”
按照朱慈烺定的要求,对此次考试的士子们,能不搜身尽量别搜,就算有人把四书五经全带进去,也是作不了弊的,因为基本就不考那上面的内容。
侯方域虽然生气被区别对待,但眼看考试在即,也容不得自己耽误,当场就展开双臂任人搜索。
几个军士摸了几遍也没摸出什么,只得像李少游复命道:“旅帅,没有发现。”
“哦?让我来试试!”李少游贱贱一笑,来到侯方域后面,右手从他后庭花猛的一探......
“唔......”侯方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下惊的发出一声不正常的声音,引得周围之人一阵侧目。
李少游拍了拍手,不耐烦的道:“好了,快点进去,别耽误其他人进场!”
侯方域气急,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只得轻哼一声,直奔贡院内自己的考号。
边跑着,侯方域只觉后庭一阵酸疼,暗道这武夫的劲可真大啊......
第435章
令人懵逼的国考
明远楼是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楼上两层四面皆窗,站在三楼可一览贡院,起着号令和指挥全考场的作用。
见士子们陆陆续续进入各自的考棚,此次国考副总裁、南京礼部尚书朱继柞命人正式敲响开考的钟声。
一队队面色严肃的天武军手持试卷进入从考棚前经过,陆续纷发试卷、草稿纸、算盘等物品。
考生们迫不及待的打开卷子,一扫眼去,顿时傻眼了。
第一场考的是六艺中的九数,包括: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勾股.....”
看着密密麻麻的题目,士子们头大不已,很多死读书的酸儒暗暗叫苦,信念瞬间被击垮。
比如有一题:“崇祯十三年五月,何处发生了洪涝灾害?何处发生了伏旱,受灾地粮食亩产约几?”
“这怎么答?”很多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酸儒们双目发直,迟迟无法下笔。
也有一些从灾区来的士子会心一笑,纸笔奋笔疾书了起来。
宋应星抚须而笑,一边写着一边嘀咕着:“浙江湖州府、南直隶松江府诸地出现涝灾,北直隶出现的是春旱,长江中下游的南直隶会出现伏旱......”
他所著作的《天工开物》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对农业发展尤为关注,详细记载了各地水稻浸种、育种、擂秧、耘草等生产的全过程。
除了受灾地的士子和这位大佬,还有一些喜欢看报的士子也能答出这道题,皇明时报有一栏专门介绍全国各地重大事情,只要平时关注时事,没有不知道的。
又有一题:“今有妇人河上荡杯,津吏问曰:‘杯何以多?客几何?’
妇人曰:‘二人共饭,三人共羹,四人共肉,凡用杯六十五,不知客几何?””
宋应星压根不用演算稿,只是随意的翻了翻手指,心中算道:“置六十五杯,以一十二乘之,得七百八十,以十三除之,即得客数六十人。”
不远处的阎应元摩挲着桌上的小算盘,想到了算术中的天元术,他从容一笑,手指飞快拨动算盘,短短数下便得出答案,在答案上挥笔写下:“六十人!”
还有一题:“朝廷募捐助饷期间,文官和武将人数比是四比三,助饷总额之比是五比四,若文官人均助饷三百两,则武将武将人均助饷多少两?”
侯方域一手摸着屁股,一手按在算盘上的手,半天不动弹一下,脑中被这些数字搞的一片麻乱。
要说吟诗作对,侯公子还能即兴发挥,这算学嘛,一向被其视为奇技淫巧,平时看都不看一眼的存在。
侯公子的考号被特地照顾了,李少游在他的考号前来回踱步,见他那副痛苦的模样,心中一阵好笑,心中暗道:考傻眼了吧,让你们在媚香楼装逼,给老子考!
同是金陵四公子的冒襄表现就好多了,他时常与身兼六艺的方以智探讨物理,所学繁杂,应付这些难度不高的算学,简直小菜一碟。
题曰:“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冒襄纸笔边算编写道:“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十减之,即得二十三。”
“今有城下广四丈,上广二丈,高五丈,袤一百二十六丈五尺,问积几何?”
答曰:“一百八十九万七千五百尺。”
在许多酸儒眼中,这些题目比考八股文难多了,然而还是有不少人答的很轻松。
很多人学过算术,这些算术题很多出自《孙子算经》和《九章算术》,只要掌握方法,任凭数字多变,也能轻松算出,甚至有些大佬会四元术,能解四元高次方程......
上午的九数考完后,贡院中一片哀叹之声,很多人都被算术折磨的两眼发直。
听说下午考五礼,士子们顿时感觉一阵轻松,五礼包括祭祀天神、地祇、人鬼,这还不简单?
然而当他们拿到考题时,很多人又是一脸的懵逼,还是密密麻麻的题目,还是不按常理出牌,很多考题更是刷新了一些酸儒的认真。
如第一题:“简单梳理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
王夫之盯着这题,脸色有些古怪,却没有难倒他,作为皇太子的班底,自然会对皇太子所经历的事情进行一番了解。
崇祯十年正旦的大朝会上,天上忽现日食,当时皇太子以太监宫女环绕其身,现场解释过日食现象,后朝廷颁布新历,民间还印发了《崇祯历书》,其中就有老红毛的《天体运行论》。
第一天的考试结束后,众多士子晕头转向的离开了贡院,有些人的双眼已经迷茫了,心中闪现出哲学三连: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做什么?
“老夫还是第一次听说地球绕着太阳转的,那天圆地方作何解释?”
“皇太子在数年前已经解释过了,您老去看看《崇祯历书》吧!”
“这世界怎么了......”
一群士子摇头叹息的出了考场,等待着接下来的其他四艺考试,他们心中隐隐有谱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注定会栽在这里爬不起来。
回到各自的客栈,士子们开始互相探讨对答案,在此期间还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开始分析这次国考风格。
考试刚结束,国考的试题便传遍了全城,面对一道道稀奇古怪的题目,众人哑然,原来考的真是君子六艺啊。
有了这次会试的变革,往后的会试内容可能也会发生改变,一时间《孙子算经》等各类的算术书籍在南京城卖的火热,《崇祯历书》更是家家一本。
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当官,就必须学这些东西,虽然朱慈烺不喜欢这种应试教育,但此时也只能如此行事,想要改变冲击传统教育,改变其根本目的让士子们自觉学习,远比强迫推行要来的实在。
第436章
掀桌、罢考
第二日,考试继续。
昨天的九数和五礼让众人头大如斗,今日所考的内容让各人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先是几道律法题,抽取了刑部的几个经典案例,考的是《大明律》和为官的断案能力。
接着便是几道时策论,如:“请论述当官的目的。”
“请论述缴税纳税的必要性。”
很多人心中坦然,暗叹这才叫会试,就应该考这些实实在在的内容!
不过他们越是往下做,心中越是发凉,这后面的题目一道比一道令人恐惧。
其中一道题目是:“如今大明百废待兴,然北有东虏依旧虎视眈眈,国库却入不敷出,请问:如何使国库充盈?如何稳定天下万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