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3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7/982


他说道:“某打算拿一百万两银子,取利能否少些?”
吴诚笑呵呵道:“程掌柜见谅,这个没法少。”
程之英微怒道:“你们这所谓的银行,做生意怎么能这般黑呢?”
吴诚笑而不语,这奸商平日放贷给别人高至四五分,却说三分的黑,真是无耻。
吴诚忽然一本正经道:“《大明律》规定:“凡私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取利并不得过三分,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违者笞四十,以余利计赃,重者坐赃论罪,杖一百,我明商银行依《大明律》规矩,以三分为线,合法经营,如何黑了?”
眼看时间一点点的过去,程之英不想与之扯皮浪费时间,只得道:“若是吴掌柜能少一些,程某还有朋友可以介绍过来......”
吴诚淡淡道:“无法再少了,程掌柜若是不想借,那就请回吧,吴某还有几位盐商顾客要接待。”
他心中冷笑,错过了我这家店,等日头落了,你全家都要被抄,还跟我这讨价还价呢!
程之英心中气急,又不敢表现出来,只得忍气吞声道:“好,就三分利,拿一百万两银子来!”
吴诚一招手,立时有两个小厮端着厚厚一沓的银票而来,另一名小厮则端着笔墨纸砚,开始立文书。
“三年为限?”程之英指着文书上的协议,瞪着眼睛惊呼。
吴诚肯定的点点头,道:“《大明律》规定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按照我们银行的取利,三年利便达到了本金数目,要是超过三年,余利就要计赃,就要坐赃论罪,我是大明合法商人,坚决不作奸犯科。”
吴诚的态度很强硬:“就以三年为限,程掌柜要是觉得不能接受,不借便可。”
程之英恨恨的签字画押,拿着银票就走,临走时还不忘将明商银行赠送的一袋铁观音茶叶拿走。
待程之英揣着银票走后,吴诚对着外面喊道:“有请下一位盐商.....”
按照明商银行幕后大老板朱慈烺的意思来说,这些奸商压榨百姓已久,不知昧着良心赚了多少黑心钱,即便是抄了他们的家都难解心头之恨,必须把他们榨干,把他们当钱罐子,连本带利让他们吐出来!
比如这程家,三年就要还一百万两银子,加上其他盐商借贷,相当于每年白送成百上千万两银子,可以说是长期敲竹杠。
历朝历代,官家从不惧高利贷纠纷,比如《金瓶梅》中的西门庆,放高利贷就是他的生财术之一,西门大官人身在官场,是五品秩的武官,虽没有直接官商运作,但暗中却又李智、黄四二人从中搭桥。
《金瓶梅》作者是明朝人,写的很多情节反映的都是明朝的事,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奇书”,若不是《金瓶梅》内容有些低俗,也不会让位给《红楼梦》了......
当天下午,各大盐商再次齐聚扬州知府衙门,一个个尽然有序的补缴盐税,有的使用银票,有的则让家丁抬出金银。
整个知府衙门大院变成了一座进山,煞是震撼。
还有一些实在凑不足税款的,又不愿变卖家产,更不愿借贷的,抱有一丝侥幸前来观望。
对于这些人,朱慈烺毫不留情的下令抄家,将拖欠税款的盐商一家老小全部发配到东番,为开发宝岛出一把子力。
至于他们的家产,自然充公了。
那些找明商银行借贷的盐商们也好不到哪去,本想着靠盐业东山再起,三年后还款,然而朱慈烺接下来的动作,让他们如坠冰窖,顿时傻了眼。
朱慈烺以纲盐法日益败坏、浮费日增、官盐滞销、私贩猖獗为理由,正式下令废除刚盐法,取消盐引制度!
此后盐业由朝廷专门生产,批发低价售卖给商人,再由商人零售给天下百姓。
也就是说,朝廷控制定价权和生产权,降低盐等生活必需品的可牟利价值,不过这样一来,就意味着朝廷通过控制盐业获得的利润随之减少。
刚盐法的废除,打破了盐商的世袭垄断权,对徽商的冲击不可谓不小,连张大彪都愣住了。
朱慈烺此举一是为国为民,二是为了敲打日益做大的徽商,别以为势力大了,翅膀硬了就可以乱扑腾,在本宫眼里,尔等不过是牛羊,本宫给你们一把草吃,你们才有的吃,想变成以往的资本家、大财团,梦里可以实现。
不过对于补缴盐税的盐商们,朱慈烺并没有赶尽杀绝,如果让他们没了经济来源,那明商银行的贷款怎么办?岂不是没羊毛薅了?
朱慈烺专门成立了盐政司,负责生产食盐,同时负责招标代理商人销售,那些盐商便是现成的代理商,不仅有有销售渠道,还有现场的铺子。
以往的纲盐法是大盐商负责一条路,包括定价什么的,现在他们只负责销售,定价是盐政司的事。
凡是持有盐政司的批文,皆可领票行盐,盐商们也无法做到垄断。
为了防止哄抬盐价,朱慈烺特地下旨规定:大明上下一体定价,盐价十文钱到五十文钱之间,靠近盐场的省一律十文钱一斤,原理盐场的地方,比如四川等地,售价五十文钱,各省不同,硬核规定。
制盐的成本大概是两三文钱一斤,加上给灶户的补贴,一斤卖十文钱也能赚一半。
因为距离远的地方需要大量的车船运费,成本随之提高,四川等地卖五十文钱也能接受,毕竟之前的盐价都是三百文一斤的。
一旦官盐价格极低,走私盐也就没有了生存余地,变相的从根本上打击了走私盐集团。
随行的李岩想了想,躬身道:“殿下,臣有一言,若是当地官府暗中加价......”
朱慈烺呵呵一笑,开口道:“暗中加价?好事啊,谁要敢加价,本宫就抄了谁的家!让他们尽管加!”
李岩暗暗点头,这倒是个发财的路子,只要中央监管力度强大,地方那些官员掀不起什么大浪。
朱慈烺又道:“在盐政司再设一监察处,类似巡盐御史,只要发现一处地方加价的,官升一级,赏银千两!”
他相信,盐政司监察处的官员为了自己的官路和收益,绝对会变得非常积极,无时无刻的擦亮眼睛,把地方官府盯得死死的。
第528章
危机
崇祯十五年正月时,李自成攻打南直隶凤阳府,杨嗣昌非但没派兵南下双面夹击,反而在开封府优哉游哉的,其中的道理看破说不破。
杨阁老不急,河南的官员更不急,只要流贼不在自己辖内闹腾,就算是闹上天他们也不会主动去管。
他们不急,可是崇祯急啊!十八万大军挤在河南等着吃喝呢,粮食呢?银子呢?
北京紫禁城,慈宁宫。
八十六岁的刘太妃躺在病榻上,她的身边围坐着崇祯皇帝、周皇后等人。
刘太妃出生嘉靖年间,历经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六朝,是万历皇帝的妃子。
她见过高拱、张居正等人,历经隆庆开关、张居正改革、万历三大征、阉党专权、崇祯治乱等一系列大事,见证了大明的中兴与衰落。
刘太妃缓缓睁开了眼睛,见皇帝坐在那睡着了,心中十分疼惜,命人拿来锦被给崇祯盖上。
崇祯醒来后面带苦涩道:“近日来朝中事物繁多,朕频繁召见群臣,少有休息,已两夜未眠,方才失态,望太妃娘娘见谅。”
刘太妃与周皇后等人相对落泪,皇帝过的太辛苦了,白天在文华殿批阅奏章,接见群臣,晚上则在乾清宫看奏章,遇到军情紧急时便连续几昼夜不能休息。
几位妇人擦着眼泪轻言宽慰,说着说着,却见崇祯皇帝眼睛渐渐迷离,头颅微微垂下,居然又睡着了。
堂堂一国皇帝,竟操劳成这般模样,众人看得辛酸,不忍再打扰。
这时,王承恩在其耳边轻语道:“皇爷,大臣们都到了,正在皇极殿中候着呢。”
崇祯如条件反射般的猛然抬头,瞬间清醒了过来,对刘太妃行礼道:“太妃娘娘,朕先告退了。”
刘太妃自知病重,想与他说说太子朱慈烺之事,见他形色匆忙,只得点点头,道:“去吧。”
崇祯再度施礼,急急前往皇极殿而去。
看着皇帝远去的身影,刘太妃叹了一口气,道:“皇后,你过来,哀家有话和你说。”
.......
皇极殿中,崇祯大发雷霆:“都到这个时候了,你们还拿不出一个方案来?”
崇祯虽已令杨嗣昌为督师,不过首先要解决的依旧是粮饷问题。
杨嗣昌在前线当家了才知柴米油盐贵,打仗所需的粮饷远超预算,仅靠地方根本无法维持十八万大军的开销。
大明全国一年收入约二千六百余万石,但大部分都在地方存留,每年收入户部太仓库的不过几百万两银子,其中九边的军费就高达八百万两银子,国库几乎每年都处于亏空状态。
崇祯十二年的辽东之战,明军攻克盛京,漠南蒙古归附,北方国境一片好转,军费随之降低,然而在辽东将门的强烈要求下,依旧保持着每年四百万两银子的辽饷。
历朝历代,国库的税收基本用在军费和皇家开销、修建衙门上面,像朱慈烺那种以工代赈,搞基础建设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崇祯指着户部尚书傅淑训道:“你来说说!”
崇祯以管理户部不当,积欠甚多为由,将原户部尚书李待问革职,提拔“佐计勤练”的右都御史傅淑训为新任户部尚书。
朝廷每有紧急任务,傅淑训便想尽一切办法完成,深得崇祯皇帝的褒扬。
被皇帝点名,傅淑训硬着头皮道:“陛下,河南、山东、陕西民变四起,户部收不上税银,辽东建奴又蠢蠢欲动,数次兵临抚顺有攻打沈阳的趋势,陛下又要训练新军,各方所报银钱数量庞大,户部实在没钱了。”
大明的户部尚书清一色的喜欢哭穷,开始傅淑训对此嗤之以鼻,时而讥讽几句,然现在自己主政户部,观其账目,其中辛酸,有苦难言。
“没钱?”
崇祯帝冷笑一声,他已通过东厂番子了解到,太子朱慈烺在江南监国两年时间,光是去年,江南几省一年的税收就高达五千万两银子,这叫没钱?
江南虽然繁华,但北方有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还有收复的辽东等地,一年收个两千万两银子应该没问题吧?怎么就只有二三百万两银子呢?
听说东南的郑芝龙靠收取船税每年可获利千万两白银,如今太子打垮了郑家,开始进行海贸收关税了,现在又前往扬州巡视收拾盐商。
据翰林院检讨方以智的计算,这两块要是搞下来,江南的税收每年最起码能多出一千五百万两白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7/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