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3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6/982


王之心和韩三也是面带凄凉,含着泪哭着劝阻。
崇祯看向渐渐幽暗的天空,叹道:“夫国君死社稷,乃古今之正,朕志已定,尔等毋复多言。”
这时,有一队约十人的队伍匆匆飞奔于万岁山上,往老槐树这边急急赶来,内中之人皆身穿玄色劲装,皮肤古铜色,面露冷光。
忽然见几个陌生人直冲而来,崇祯与王承恩等人都是一惊,王之心喝道:“尔等是何人?是否是流贼!”
为首的年轻人扫了他们四人一眼,最后将目光锁定了披头散发的崇祯,他面无表情,冷然回道:“不是。”
对方不是流贼?王之心等人松了一口气,有些迟疑道:“那你们是谁?”
十名年轻人全都面无表情,不悲不喜,闭口不言。
为首之人淡淡的看了他一眼,然后缓缓踱步过来,对崇祯说道:“陛下,请跟我们去南京!”
众人心头雪亮,这是太子的人!
崇祯心中放下心来,还是问了一遍:“是太子让你们来救朕的?”
“正是!”
王承恩道:“太子的锦衣卫?”
那人摇了摇头。
“龙骧夜不收?”
王承恩掌管东厂,私下也掌握一些情报,知道太子的两大情报系统。
那人依旧摇了摇头,像是懒得搭理王承恩,依旧看着崇祯,再次道:“请陛下随我去南京!”
对方身上杀气很足,个个跟个冰棍一样,且说话简短,王承恩一看他们就不是什么善茬,当下也不敢追问。
崇祯直言道:“那你们究竟是何人?说清楚我便随你们走!”
那人沉默了数秒,最终一字一顿,铿锵有力的说道:“皇太子殿下的影子,潜龙卫!”
虽然不知道这潜龙卫是太子什么时候捣鼓出来的,但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崇祯点点头哦了一声。
眼瞅着山下的闯军越来越多,崇祯便道:“你们回去吧,朕是不会走的。”
说完,他继续捣鼓着歪脖树,准备自挂东南枝。
开玩笑,去南京作甚!遭受嘲笑,混吃等死吗!我朱由检不要面子?
为首的潜龙卫眉头微皱,一挥手,道:“全部打包带走!”
“哎!你们干什么?”
“大胆!”
“放肆!”
“你们好胆,朕乃.......”
一名潜龙卫队队员上前抱拳道:“陛下,得罪了”
说完,他在崇祯的脖颈上一拍,崇祯立时眼前一黑,不省人事。
韩三、王之心、王承恩三个太监还在那吵吵嚷嚷的,结果都被装进了麻袋扛走了。
......
北京城正阳门,一片脚步轰响,旌旗之下,大顺军迈着整齐的步伐肃列而来,簇拥着大顺永昌皇帝李自成进入北京城。
几道临时扯来的黄罗伞下,李自成毡笠缥衣,乘乌驳马,拥精骑数百,俯视着街巷两旁举香伏迎的京师百姓。
“大顺皇帝万岁!”
“万岁!”
首先喊出口号迎接他的,正是开门献城的兵部尚书张缙彦。
张缙彦偷看一眼,只觉大顺兵马甚肃,连忙跪在地上高高举着香高呼:“大顺皇帝万岁万万岁!”
李自成连瞧都没瞧他一眼,带领大军往大明门而去。
听城中流贼欢呼一片,铺天盖地的万岁声响起,兵部右侍郎王家彦悲号了一声,自城墙上跳下去。
然而他的命很硬,从十多米高的城墙上跳下居然没摔死,王家彦求死之心坚定,又跑到周围的居民空房里上吊自杀了。
追赶而来的闯军发现了他,用火焚毁了王家彦的尸体,残伤其一条胳膊,最终王家彦的仆人偷偷把他其余的肢体收葬了。
李自成带着部下直入西长安门,前往紫禁城,一路上他很兴奋,看着前方的长安牌坊忽然心血来潮,仰天大笑道:“如果额能射在中间字上,则天下太平!”
老李对自己百步穿杨的箭法很自信,话音一落,他策在马上,弯弓搭箭,嗖的一声,离弦之箭飞速射出。
然而就在见证奇迹的时刻,只见那支箭飞向了牌坊上面的瓦楞之中,顿时场面那叫一个尴尬。
李自成也没料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愣在原地不知该说啥好,这时候,算命的宋献策站了出来,高声说道:“射在沟中,以淮为界”,就这样帮李自成解了围。
闻言,李自成的脸色才稍微好一点,大明的太子还在江南,这不正是以淮河为界吗?
随后继续前进,来到了承天门,李自成想着刚才是手滑没射中,要再来一次挽回颜面,于是故技重施,指着“承天之门”四个大字对周围部将们道:“我能为天下主,则一矢射中四字中心!”
好家伙,又来了!
众人不好扫他的兴,只好附和着,同时祈祷这次老哥别丢人了,这事都会记在史书上的,咱大顺好不容易风光一次,在今天的大日子里可丢不起这人啊!
又是一次极为风骚的弯弓射箭,逼气十足,摆足了造型后,李自成低喝一声,一箭飞出,气势恢宏。
然而,他好像真的不在状态,这一箭又射偏了,射在了天字下面,差点不沾边射空了。
现场一片死寂,连后面老营骑兵的战马都不敢打鼾了。
李自成怔怔无言,老脸彻底兜不住了,玻璃心差点碎了一地,超级的尴尬!
眼见老大吼不住了,手下赶紧出来解围,这次出来说话的是文化基础扎实的牛金星,只听他高声说道:“中其下,当中分天下!”
这话一出口,周围各将立马喝彩了一声,李自成也转忧为喜,默默的给他点了个赞。
李自成率军进入承天门六部衙门办公区域,大学士魏藻德众官员立马整整衣冠夹道跪迎,高呼大顺永昌皇帝万岁。
刑部右侍郎孟兆祥见此情景,默默不语,缓缓抽出腰间佩剑,自刎而死。
监察御史王章也是一头撞死在墙上,坚决不从贼。
李自成的架子端的很足,依旧没理会这些他眼中的狗官,一句话不说继续前进。
至午门,李自成看着午门牌匾上的两个大字,这次倒是没敢再装逼,直接带着部将们进了紫禁城。
这时,王德化率领三百名太监在那跪迎,还做了自我介绍。
守在午门的司礼监王德化原本也是打算自杀的,他先是在城门上挂了个白绫,感觉上吊会死的难看,便改为跳楼,从午门三十多米高的城楼上跳下来摔死。
然而当他一只腿伸出垛口时,立马又缩了回去,多次伸腿不敢往下跳,说是恐高。
当时王德化哭着自我安慰道:“皇爷不知去哪了,咱家还不能死,得留这有用之身继续伺候皇爷。”
李自成原本就对太监有特殊的爱好,见王德化长相白皙可人,于是命其照常管司礼监,其他二十四监掌印太监,若是跪迎,皆按往常官职停用。
王德化立即匍匐在地,大呼道:“皇爷,奴婢定会尽心尽职,报效皇爷的恩典!”
李自成闻言,满意而去,迫不及待的往皇极殿而去。
闻流贼进入皇宫,各处人声鼎沸,大学士兼工部尚书范景文叹道:“身为大臣,不能够灭贼雪耻,死有余恨!”
说完,他向着紫禁城方向三跪九叩,又赋诗二首,最终前往演象所拜辞阙墓,跳入双塔寺旁的古井而死。
户部尚书倪元璐于家中长叹一声:“国家至此,臣死有余责。”
他整衣冠拜阙,北谢天子,南谢母恩,在书房中奋笔写下几行大字:“以死谢国,乃分内之事,死后勿葬,必暴我尸于外,聊表内心之哀痛。”
最终倪元璐取帛自缢而死。
左副都御史施邦曜闻流贼进入皇宫,放声恸哭:“陛下,惭无半策匡时难,惟有孤忠报国恩!”
随即,他解开衣带上吊自杀,此时几个仆人见状急忙将他救了下来。
施邦曜被救,立即恨声说道:“尔等误我!”
他喝令仆人买来砒霜,与酒掺在一起喝下自杀。
.......
当日,京师官员跪迎李自成者甚多,殉节大臣亦有不少,工部尚书范景文、兵部侍郎王家彦、刑部侍郎孟兆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义渠、太常寺卿吴麟征等数十人,皆为心中大义殉节。
除官员外,亦有新乐侯刘文炳、驸马都督巩永固等皇亲全家自杀殉节,不过大多数皇亲勋贵还是选择了投诚李自成,祈盼保全富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6/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