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982


宣誓结束,鼓乐齐鸣,在宏大的武舞曲中,三十万大军齐唱《清海宇》。
“拔剑起淮土,策马定寰区,王气开天统,宝历应乾符,武略文谟,龙虎风云创业初。”
“将军星绕弁,勇士月弯弧,选骑平南楚,结阵下东吴,跨蜀驱胡,万里山河壮帝居!”
歌声响彻云霄,迎风飞卷,朱慈烺与众官感受着如此震撼的力量,均是不由自主的随之歌唱,连太上皇也肃穆吟唱。
汉家乐章,自周朝就一直流行,大明朝无论是上朝还是设宴,皆需奏乐,无论是文乐还是武乐,都备有固定的十几首,军人官员人人会唱,就连普通百姓都会哼上几首。
一曲结束,朱慈烺看着下方铁流无尽,列阵整齐的将士,心中激荡,一撩大红披风,猛然拔剑斜指向天,对着下方数十万将士喝道:“大明万胜!”
“万胜!”
“万胜!”
.......
朱慈烺一挥手,连续三道凌厉号炮声响起,音乐演奏《眷皇明之曲》,阅兵仪式正式开始!
首先接受检阅的是御林军,也就是勇卫营。
真实的历史上并无御林军这个军种,纵观二十四史,都没有御林军的记载,人们只是把皇帝禁卫军通俗的称为御林军,相似的只有汉武帝时期的羽林军,唐朝时也有左右羽林军。
朱慈烺登基时便将勇卫营更名为御林军,他要让这传说中的御林军,真正的做到装备精良,能征善战,攻无不克!
一面高达两丈的巨大旗帜出现在众人的眼前,以战车拉载,这是御林军的龙旗,也是全军最高最大的纛旗,旗面一丈,金绫为边,鲜红的旗面中绣着巨龙纹饰,在风中猎猎飞舞。
御林军方阵前方,徐盛满脸严肃,冷声喝道:“上刺刀!”
一片锵锵声作响声中,寒光闪耀,尖锐的三棱刺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昭示着御林军的锋锐。
“上肩!”
徐盛喝令着,又是一片整齐的金属哗哗声。
“前进!”
五千御林军衣甲鲜眀,每人手持一支插着三棱刺刀的和鼎步枪,斜抱胸前,以齐步走的姿式横跨三军前阵。
在经过点将台之时,御林军全部换成正步走,火枪也变成斜举向前的姿式,队伍整齐,动作统一,脚步铿锵有力,汇成一片整齐的行进声。
路过点将台时,徐盛侧脸面向朱慈烺,洪声道:“吾皇万岁!”
五千御林军齐声高呼道:“万岁!万岁!万岁!”
朱慈烺拔出佩剑,向他们致敬!
第二个入场的是天武军,一色的头盔,一色的甲胄,一色的和鼎步枪,几乎是盔甲的世界,红色的海洋,他们脚踏着大地,发出整齐的轰响。
天武军步兵方阵大步行进,整齐踏地,所有人将和鼎步枪紧靠在左肩上,右臂用力甩动,手臂有力。
路过点将台时,领军的靖武侯孙应元同样面向朱慈烺,呼喝道:“吾皇万岁!”
天武军人人脸上满是激动的红光,全军连喝三声:“万岁!万岁!万岁!”
万岁声响彻天穹,接下来便是靖武军,后面又有天雄军、定武军、安武军,一个个方阵似乎无穷无尽,源源不断而来,
雄壮的方阵行进,军靴踏在地上的闷响,敲击着各人的心脏,那种力量,让人感到震撼,这种力量,让人感到振奋!
场中旌旗如海,步兵、骑兵、炮兵,他们兵甲鲜艳,军容齐整,步调如一,操着响亮的口号,带着肃然的气势,每走一步,都好似山摇地抖,气势非凡,列国使节俱惊。
在步兵方阵后,便是完全由骑兵组成的龙武军入场。
当马队整齐,全副武装,手持火龙枪,戴着玄色面罩的龙武军骑兵出场时,场面更是燃了起来。
铁甲如潮,铁骑如流,数万龙武军发出的气势,更令在场诸人心潮澎湃。
观礼台上,百官之中,便是见过八旗骑兵的卢象升也不禁感叹道:“如此铁骑,何人可以阻挡?”
最后出场的是国之重器,神武军!
红夷大炮,东风火箭,雷霆战车、火龙出水等一系列火器,或用人扛人抬,或用车辆装载,由战马拖动,依次的从点将台前通过。
好多火器在场诸人压根就不认识,不过众人看到熟悉的红夷大炮,就知道这支军队不简单,那么大口径的红夷大炮,体格那么大,一看就很牛逼!
最重要的是,太多了!
光是各种红夷大炮,神武军就足足拉出来差不多五百门!
天武军善用火器,早己是人所尽知,然而众人平时能够看到这些武器的机会并不多当这些看起来有些吓人的火炮、火箭从面前走过的时候,引起了不少人的极大兴趣。
有些人都站起来观看,同时议论纷纷,有懂一些人的向其他人讲解,也有不懂的人在那里胡乱瞎猜,反正不管懂不懂,说的都非常牛逼!
阅兵式的最后一个环节,神武军现场表演千炮齐射,霎时间炮声隆隆,响彻苍穹,场面声势浩大,甚是壮观!
在场的各国使臣无不被大明军队呈现出的强大实力所折服,尤其是那些蠢蠢欲动的洋鬼子,还有几个立场动摇的藩属国,更加对大明充满了敬畏之意。
持续了两个多时辰的天武大阅兵终于圆满结束,各军依旧如之前入场那般,回到原地。
点将台上,朱慈烺真臂高呼,呐喊道:“将士们,此次北伐,朕要你们像雷霆一般,以强大的实力彻底击溃那些祸国殃民的逆贼!”
“你们是天下间最强的精锐!要让所有敌人闻风丧胆!让天下人见证你们的威名!”
“朕,将御驾亲征,与你们同在!”
“我大明,万胜!”
“万胜!万胜!万胜!”
大教场中,猛然爆发出如山崩海啸一般的呼应声,不止三十万大军呼喝,就连周围的民众也在拼命的呼喊,声浪一重高过一重。
听那排山倒海的声音,观礼台上的百官、各国使节、士绅商人们皆是目瞪口呆,更别说没见过世面的崇祯太上皇,这种浩瀚的力量他哪里见识过?
崇祯早已激动的热泪盈眶,在这种场面的感染下,他甚至想脱下龙袍,融入军中,去当个小卒,上阵杀敌,报效皇明。
“天运推迁虏运移,王师北讨定燕畿,百年礼乐重兴日,四海风云庆会时,除暴虐,抚疮痍,漠南争睹旧威仪,君王圣德容降虏,三恪衣冠拜玉墀!”
在《平幽都之曲》武舞曲中,三十万大军开拔北伐,一片旗帜如海,人潮无边,似乎要铺满整片大地。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大明天武皇帝神烈山阅兵出征,兵马三十万,浩荡无尽,御驾亲征,讨伐伪顺,收复中原!
第568章
醉生梦死
天武皇帝不做偏安之君,使江南民心大振,尤其是我皇在三军将士面前说的那些话更具气势。
听闻之前更是传出了“登基即决战,一战定乾坤!”这种霸气的话,各种文人墨客大受感染,开始作诗称赞我皇之气魄。
三十万大军北渡长江,光是渡河就渡了两天,消息如奔雷般滚向四方。
“什么?出兵百万北伐?”
北京城中,李自成猛然从饭桌上站起,满脸震惊的询问军师宋献策,连手中的筷子都惊落在地。
宋献策猛拿着一份情报,脸上同样难看。
李自成瞥了眼地上掉落的肉丸,又对宋献策道:“军师,此消息属实吗?”
宋献策点了点头,认真道:“确认无疑啊.......”
宋献策被封开国大军师,因身材矮小,腿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外号“宋矮子”或“宋孩儿”,手中更掌管着李自成数千名凶残的孩儿兵。
早在一个月前,宋献策便得到情报,江南各部明军开始往南京集结,说是庆祝新皇登基,举行大阅。
由于江南的里甲制太严密了,尤其是两年前的瘟疫,使得江南地方的管控组织力更加强大,顺军派往江南的细作不知死了多少个,大顺朝廷对江南的情况一直都是两眼摸黑,宋献策只能靠零星的情报猜测。
当时他便猜测,大明应该是要北伐了,他将此事在朝会上当庭说出,然而丞相牛金星却不以为意,称这是无稽之谈,史上哪有新皇刚登基就要出征的?
牛金星引经据典,还根据时节分析,自古北方蛮夷多在秋播之时出兵南下,而中原王朝一般是在春耕之后,现在什么时节?新年时期,春耕还没到呢,他们不过年不种地了?
当时李自成觉得有理,便将此事放下,甚至他还萌生出派出使者去南京祝贺新皇登基,缓和大顺和大明之间紧张关系的想法,他又担心激怒朱慈烺,只好作罢,静观其变。
现在大明突然倾力北伐,完全出乎了李自成的意料,也让他心中隐隐有些恐惧。
当年凤阳府一战,李自成吃过安武军和天雄军的苦头,现在的大顺军已经玩嗨了,面对倾巢而出的明军,还能有把握打赢吗?
李自成眉头越陷越深,对左右太监道:“传召群臣,天佑殿议事。”
天佑殿也就是皇极殿,李自成登基后,大改宫名,将皇极殿改为天佑殿,把大明门改为大顺门,又将乾清宫中挂匾上写的“敬天法祖”四字改为“敬天爱民”等。
国丈田弘遇的府苑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大顺军一群勋贵武将在此挟妓欢乐,逍遥一片。
自从顺军攻入北京城后,李自成便大赏宫女,权将军刘宗敏和制将军李过每人赏了三十个,牛金星、宋献策等六政府文官,每人赏了三五个。
顺军众将见到高门大第便强行闯入占为己有,刘宗敏占了田弘遇的府第,李过占据了周家的府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