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4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0/982


便如此时的尼德兰东印度公司驻台湾总督麦尔,之前还跟鸿胪寺卿冒襄称兄道弟的,如同文明的绅士。
自从李自成北上,满清南下,大明一片乱的时候,这位台湾总督变得原形毕露,继续在修筑热兰遮和赤嵌城等城堡,并积极联合当地土著,对大明虎视眈眈。
欧洲强盗的行为法则,拳头便是大哥,实力就是辈分!
同等实力下,大家是朋友。
弱者,则不配成为朋友,只能当孙子!
甚至连孙子都当不了,只能当个奴隶!
因此,朱慈烺打算主动出击,让他们尝尝大明拳头的力量,好好的定位一下自己的身份!
平番舰队驻扎福建,是郑家水师的老底,朱慈烺让朱成功统兵,既有意历练他,又顺便打压一番郑鸿逵。
自从郑芝龙被软禁在南京,郑鸿逵就把自己当成了郑家的新主人,朱慈烺有必要让他认清现实。
由于朱慈烺刻意打压郑家,平番舰队的实力并不强,比靖海舰队差远了,所以新建的大型战舰都让靖海舰队配备了。
不过据情报显示,此时尼德兰人在东番的总兵力只有八百多人,加上当地土著组成的军队,也不超过一千五百人,而且土著没有火器,平番舰队再不济也能干掉他们。
靖海舰队的作用是掠阵,拦截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巴达维亚调派的援兵。
此番收复东番,大明皇家海军要以压倒性的力量,一举击溃尼德兰人,同时也震慑一下荷兰东印度公司和其他几个强盗。
听闻可以重返福建,在御林军中干了几年的朱成功竟当场失声痛哭。
朱慈烺安慰了他几句,鼓励道:“好好干,这一场打漂亮了,朕以后还让你打吕宋,打东瀛,大明海疆的拓展,靠你了!”
朱成功内心激动,为表忠心,当场请求将自己年仅四岁的儿子郑经扣在宫中。
朱慈烺随意的摆了摆手道:“没这必要,你若想反我,随意去便是了,朕不惧任何对手。”
此时,朱慈烺的言语间虽风轻云淡,但所表现的神态无比的自信,让人不寒而栗。
闻言,朱成功心头一震,暗道也是,通过这几年的相处,自己几斤几两人家还不知道吗?
又寒暄了几句,最终朱成功深施一礼,带着皇帝赏赐的一队御林军,欣然赶往福建泉州老家。
实在太困了,今天就两章吧
第668章
花朝踏青
微服出宫后的第六天,朱慈烺早一心理政,早已把那位“余晨”抛诸脑后了。
不说“余晨”与“大明第一帅”一样,只是个笔名,就是那粗糙的男装造型,也提不起朱慈烺的丝毫兴趣,那别说有什么想法了。
他唯一惊奇的地方便是那女子的学识,还有那纤纤软玉手上的手感......
当然了,如果对方是个美人的话,倒是可以交往一二......
春闱大试已经结束了,礼部和教化部的官员们忙着阅卷,时而将一些考的不错的卷子呈报上来。
因为大明分南北卷,中间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一般殿试是在会试一个月后举行。
所谓南北卷,就是依据考生地域分南北不同比列录取进士。
洪武年间,因为南北文化水平高低不同,导致所取五十二名进士都是南方人,一时间引起北方读书人哗然,发生了南北榜之争。
一向多疑的朱元璋命人调来试卷,发现有的考卷写的狗屁不同,卷子中更是有不少犯禁之句,落榜有理,但北方士子起哄,事情不好办。
于是老朱亲自担任主考官,全国再次统考,为了笼络读书人,后考的这次,所录取六十一人当中,无一是南方人。
事情虽解决了,但这历史问题一直遗留下来了,后来仁宗年间,为了彻底解决此事,朝廷直接规定了南北取士分配比例,南方六成,北方四成。
到了宣德和正统年间,朝廷再次定下新制度,分为南、北、中卷,以百人为率,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
南卷含南直隶长江以南的应天府、苏州府、松江府等诸府,还有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五省;
北卷含北直隶的顺天府、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省。
中卷含四川、广西、云南、贵州死省,还有南直隶凤阳和庐州二府,以及滁州、徐州、和州三州。
后来大明各个时期,南北卷在地域和比例上有所调整,但始终坚持南北分卷取士的制度。
针对南北卷的问题,朱慈烺也没有好的解决方式,现在长江以北打烂刚刚重建,条件差,读书人自然少。
即便是没有战争,有些经济条件稍差的地方,在这方面也处于稍微落后。
不然清朝的科举和后世的高考制度,也不会受南北卷这么大的影响,比如一些学校按地区分配录取名额......
阅卷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当然了,作为皇帝的朱慈烺并不觉得枯燥,反而觉得享受。
礼部所呈上来的这些卷子,都是精挑细选的上等之作,有的辞藻华丽,有的讴歌颂德,有的针砭时弊,发表独特的观点。
最重要的是,这些士子的字写的真他妈太好看了!
就跟打印出来似的,太工整了!
饶是在书法上有几把刷子的朱慈烺,也不得不写个大大的“服”字!
虽然朱慈烺改变不了南北卷,但也做出变通,改变大明以往的进士授官制,新科进士除了一甲将要产生的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前五十名进士都选为部署官员。
二甲后二十名选为中书舍人、行人、评事、博士等官,三甲前十名也选为评博中行等京官。
三甲十一名到二十名选为地方知州,二十一名至七十名选推官,其余尽数选为地方知县,使得政体人情,俱得其平,在缺官的时期,合理的利用人才。
“皇爷,两位长公主求见!”
吴忠悄悄走来,低声道。
长公主也就是朱慈烺的妹妹,坤兴和昭仁。
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姐妹称为长公主,姑母为大长公主,长公主在宫中的地位比一般嫔妃还要高。
不一会儿,坤兴长公主牵着昭仁长公主走了进来,认认真真的行了个家礼。
坤兴长公主朱媺娖,年芳十七岁,她身材婀娜,身着一件方领无袖的橙色比甲,比甲胸背处饰以织金方补,下着宽大的绿色马面裙,精致的瓜子脸白嫩如玉,颊间微微泛起一对梨涡。
她身后的昭仁长公主朱媺姳年仅八岁,穿着与她姐姐相似,都是典型的皇女袄裙,唯一不同的就是发饰。
朱媺姳依旧是小光头,两侧戴着一寸多宽的小头箍,而朱媺娖则是头发分梳两边,束成八字模样,上面戴着一些精致的简单发饰。
按照规矩,公主只有在选婚有驸马的时候,才能选择吉日举行上头仪式。
朱慈烺放下手中奏本,笑道:“怎么,今天不去德妃那带小公主了?”
朱媺娖嘟着嘴道:“不去了,你家小公主太招人喜欢了,今天那些勋贵的命妇们又来看望了,定西侯的夫人差点开堂讲武了。”
新进勋贵命妇们能时常入宫,是朱慈烺特旨恩准的,让她们多陪陪宫中的太后太妃,还有朱慈烺的三个妃嫔,促进君臣感情。
不仅如此,朱慈烺还时常邀请一些重臣入宫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在进一步了解大臣的同时以示仁义。
朱慈烺微微一笑,道:“听说母后为你选了个驸马,是太仆寺丞周国辅家的公子,叫什么周世显?”
闻言,朱媺娖白嫩如玉的脸蛋上,淡抹胭脂,使两腮润色得象刚开放的一朵琼花,白中透红。
她微微蹙眉道:“我不喜欢他!听说他为人迂腐的很,什么都不知道,就是个腐儒!”
“那你喜欢什么样的?”朱慈烺意味深长的道。
按照惯例,坤兴长公主早就该嫁人了,只是谁没想到,她的兄长这么奇葩,十八岁了还没大婚,她的婚事也只能往后推迟。
衣裾款款,朱媺娖显然不好意思,在那摆弄着手,扭扭捏捏的。
朱慈烺笑道:“都是大姑娘了,你若不说,到时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朱媺娖聪慧异常,从这番话中立即听出了皇兄这是要为自己做主,另选驸马呢!
虽然这事有点棘手,但皇兄是什么人?只要一句话谁敢反对?
想到这里,朱媺娖心中欢喜,脚步轻盈,优雅从容,俏脸微红,说道:“我喜欢那种知识渊博的,最好长相帅,脾气好.......”
片刻后,吴忠拿起一张长长宣纸,抹了抹额头冷汗,道:“皇爷,长公主的条件都写好了......”
朱慈烺长叹了一口气,感觉自己这位妹妹似乎还活在梦里,不过这也能理解,哪个少女对爱情没有过美好的憧憬?
“皇兄,你为何叹气?”朱媺娖看着沉默了好一会的朱慈烺问道。
朱慈烺抬头,对着有些惊异脸色的朱媺娖,含笑道:“朕猜你今日过来,是想请旨出去玩了,是不是?”
被一语道破,朱媺娖也不藏着,直言道:“皇兄,明天是花朝节,听说东郊那边会有很多人结伴踏青,游览赏花,你若是不忙,就带着我们一起去踏青吧!”
闻言,在那等着无聊的朱媺姳蹦蹦跳跳跑过来,拉着朱慈烺的手道:“皇兄,我想去踏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0/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