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4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2/982


甚至当听到他的赞美时,徐晨芸反而心中一甜,毕竟女人总是喜欢听到花言巧语的.....
徐晨芸睨了他一眼,道:“其实‘余晨’只是我的笔名,我的真名叫徐晨芸......”
朱慈烺可以不顾礼法泡妞,却不能不顾对方是女子,大庭广众之下惹人闲话,他微微一笑,脚下微动,轻轻退开两尺,嗅着她身上的淡淡幽香,笑道:“花晨月夕,芸芸众生,美好大气,真是好名字!”
原本徐晨芸刻意冷着脸,如冰山美人,此时见朱公子主动礼敬,又这般夸赞,当下放颜一笑。
这一笑,顿如晴雪初霁,令天地陡然变亮,令人目眩神迷。
朱慈烺注意到,徐晨芸雪白的脖颈下,泛着柔和的光华,隐隐看去,竟然由数十颗拇指般的珍珠串成的项链。
他不由得赞了一句:“富家小姐!”
徐晨芸不由轻轻一笑:“我家是做远洋海贸的,这种珠子很常见......”
朱慈烺微微点头,珍珠在大明并非罕见,早在二百年前的永乐十六年,来大明朝拜的苏禄国(菲律宾)王,曾进献明成祖朱棣一颗重达七两五钱的巨大珍珠,史称“罕古莫能有也”。
有明一代,朝廷和百姓对珍珠的重视甚至要远远超过黄金。
永乐四年,明成祖赏赐给蜀王一百九十二两珍珠。
隆庆年间,朝廷下令云南进贡宝石二万块,广东采珠八千两以供给宫廷使用。
万历年间,户部开列的万历皇帝大婚时所用的各色珍珠,计重总数竟然达到了八万两!相比之下,所使用的金子也不过两千八百两而已。
除了镶嵌在服饰冠帽上之外,进献宫廷的珍珠还被用在饮食中,珍珠粉历来就是深受女子喜爱的美容佳品。
有的皇亲贵族为了追求死后尸身不腐,便含着大珍珠下葬......
由于盲目的跟风皇室,民间对于珍珠的痴迷,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甚至有些扭曲。
民间“卖珠之人千百,富者以多珠为荣,贫者以无珠为耻,至有金子不如珠子之语。”
一行人在河边信步踏青,忽然一只兔子从眼前窜过,矜持的徐晨芸瞬间尽显出女孩心性,直接就追了过去。
朱慈烺紧随其后的跟了上去。
徐盛也想要跟上去,却被吴忠给拦了下来:“我们还是别去凑热闹了。”
见他不断眨眼,徐盛立刻就明白了过来,陪天子泡妞,自然要给天子创造好机会......
而徐晨芸的丫鬟秋月,也很是知趣的没有跟过去。
转眼之间,两人就不见了踪影。
两人追着追着,兔子就不见了,徐晨芸露出一脸的失望之色。
朱慈烺抬眼向四周一望,轻声吟道:“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四周一片花海,还有一群人围在那祭拜花神祈福,一阵春风春风拂过,激起片片红白花雨,煞是醉人。
落花满天飞,徐晨芸心情大好,忍不住赞道:“朱公子好诗!”
朱慈烺偷偷的描了一眼徐晨芸,见她正在痴迷的看着自己,心中顿时泛起一丝的甜蜜。
被如此美人兼才女迷恋,哪个男人不满足?
皇帝也是人,纵观古今,几乎每个圣明之君都有个知书达理的贤内助。
古人云: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这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朱慈烺觉得,这样的人生才算完美。
二人目光短暂对视,徐晨芸脸色微红,将头偏过去。
朱慈烺笑道:“我这里有个故事,不知姑娘可愿意听?”
徐晨芸点了点说道:“你讲吧。”
朱慈烺道:“话说有一日,愚公拿着锄头在挖山,智叟便问:愚公你干嘛呢?
愚公说:我在移山啊!
智叟嘲笑道:移山?你能移完吗!
愚公大笑:我移不完,我还有儿子移,我儿子移不完还有孙子移,我孙子移不完我重孙子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接着智叟又说了一句话,愚公就当场放下锄头不挖了。”
朱慈烺笑眯眯的看着她,问:“大才女,你猜一猜智叟说了什么话,才让愚公放弃移山的?”
徐晨芸皱起眉,思考了起来,据书中记载,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是个有大毅力之人,智叟能用什么方法让愚公放弃移山呢?还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最终,她摇了摇头,道:“我想不出来,不知智叟说了什么?”
朱慈烺也不卖关子,笑着说道:“智叟说:你有妻子吗?愚公闻言,愣了愣,当场扔掉锄头,说了句,老子不挖了!”
徐晨芸听后当时就愣住了,怔怔的看着朱慈烺,一副惊讶之色。
足足愣了得有一分钟的时间,她才伸出玉手,点着朱慈烺道:“你呀你呀,竟然能编出这种事来糟改愚公!”
说完之后,也忍不住‘噗’的一声笑了出来。
朱慈烺笑着说道:“这纯属愚兄杜撰,只是逗贤弟一笑而矣,可不能当真。”
徐晨芸柳眉微蹙:“我是女子,你怎么还称我为贤弟......”
朱慈烺故作惊讶道:“我不称你为贤弟,那如何称呼?”
说完,他直直的盯着徐晨芸,意味深长,眼神略带放电。
徐晨芸面色一红,微微垂目,两朵桃红飞快升上玉颊,更加娇艳动人。
怕她生气跑了,朱慈烺连忙道:“此间美景,不如将他们一起叫来野餐?”
“好!”徐晨芸轻嗯了一声,心中大定,再这么下去,她真不知道自己会被这位朱公子撩成什么样了......
朱慈烺嘬了一声口哨,将徐盛、吴忠他们唤来。
第671章
缘分
徐盛、吴忠与小丫鬟三人牵着马匹走进了花丛内,见到此景,众人皆是心旷神怡。
徐盛和吴忠在地上铺上一块绸布,并在绸布之上摆满了吃食之物,又将准备野炊的铁架、牛肉、羊肉拿了出来。
朱慈烺亲自动手,找了一些干柴,在旁边支起火来,烧烤起牛肉和羊肉。
古时虽然耕牛重要,明太祖朱元璋也出台了一些勿杀耕牛的政策,但民间牛肉依旧卖的火热。
万历年间的京师巡城御史杨四知,出榜禁杀牛,还抬出了太祖的大旗,违者要充军,结果被杀牛为业的屠户们围在城门前打出了屎,最终吓得收起了榜文告示。
在京师尚且如此,朝中的清流健将都是这种下场,就别提大明别处了。
各地不仅吃牛肉,而且牛肉的价格并不贵,和羊肉价格基本一样,比猪肉便宜不少。
到了现在的天武二年,经过这几年的恢复,常年未经战事的江南,米价、菜价和肉价基本已经恢复到了万历二十年的水平。
一石粮食0.6两银子,一斤猪肉0.02两银子,一斤牛肉或羊肉0.015两银子。
江南的工人每日最低工钱纹银五分,虽然吃肉有些奢侈,起码逢年过节买几斤打打牙祭还是没问题的。
去年因为北伐战事,导致江南的物价翻倍,好在战事停息,北方各地也已开始大面积的耕种,朝廷出台了几项抑价政策,配合商人联合会,使得各地物价又慢慢的降了下来。
朱慈烺不时将大快牛肉翻转,时不时的撒上各种料子,不一会儿就发出了一阵诱人的香味,勾引人的口腹之欲。
在一旁的徐晨芸笑着说道:“没有想到,朱公子还有这么一手,还真是多才多艺啊。”
朱慈烺听了嘿嘿一笑,说道:“常年出征在外,这是必备的技能。”
“你是军中之人?”徐晨芸非常惊讶。
眼前这位公子,仪表堂堂,学识渊博,没想到竟然上过战场的军人,难怪言行中有股强烈的阳刚之气......
朱慈烺只得点点头,很认真的说道:“可以这么说,我是皇明军校的军官生,去岁北伐时,就跟在天子的御驾中军。”
“真看不出来。”徐晨芸眨了眨大眼睛。
朱慈烺解释道:“天武军中军官的文化水平都很高,普通士卒也被要求务必识字,现在的大明军队已经不是当年那般目不识丁的大头兵了。”
“陛下还说,未来的大明会实行志愿募兵制,招募的士兵起码要是小学毕业的秀才!”
这下,徐晨芸真被惊住了,暗道那位年轻皇帝的魄力真强,竟想把目不识丁的军队发展成都是秀才的军队,千古以来何人能做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2/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