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5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2/982


鲍承先没有按照以往的跪拜见礼,只是简单的微微躬身,说道:“太后,皇上........”
不等他把话说完,顺治小皇帝就已经表态了,向明军投降!
自从济尔哈朗死后,福临就已经绝望了。
刺客他的想法和鲍承先等二鞑子们类似,跑是跑不掉了,与其城破被杀,还不如屈辱投降。
或许这就是鲍大学士之前教导的,大丈夫能屈能伸吧!
鲍承先虽然有些惊讶,但还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学生不错,悟性很高!
作为福临的老师,鲍承先的办事效率很高,最起码在投降这一块上,可谓是轻车熟路。
当天下午,盛京崇礼门大开,城门周围张灯结彩,彩旗飘飘,还有一群宫女太监穿着花枝招展的在路旁迎接,就跟办喜事迎亲一样。
当曹变蛟、茅元仪等人远远的看到这一切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这是怎么回事?”
太上皇也是一脸懵逼,不解的询问左右。
国姓爷朱有能皱着眉头道:“我觉得他们是在侮辱我大军,待末将领一彪人马杀过去,直接控制城门!”
不多时,大清顺治皇帝福临带着一群宗室大臣出了象征着大清国门的崇礼门,手里还捧着玉玺和新鲜出炉的降书。
为了避免误会,鲍承先大声道:“我大清举国投降,还请明军主帅纳降入城!”
在短暂的诧异后,曹变蛟回过神来,招呼一队亲兵前去查探。
确定没有异常后,曹变蛟才带着太上皇前往崇礼门纳降。
崇礼门前,白花花的站了一大片人,有男有女,有老又少,大清的皇帝福临规规矩矩的站在队伍最前面。
鲍承先首先来到太上皇的御驾前,躬身一揖,道:“我大清皇帝及所有在京宗室大臣,向大明太上皇请降!”
“放肆!”
朱有能扬着马鞭大喝道:“天下的皇帝只有一位,那便是我大明的天武皇帝,让福临那小儿速来拜见太上皇!”
鲍承先嘴角微微抽搐,暗道你这建奴怎么还替大明叫唤起来了呢,好歹大清是你爹和你的兄弟们建立的,你就这么盼着大清灭亡?
细细一想,现在的场面颇为奇特。
鲍承先是大明投降清国的降将,而朱有能是清国投降大明的降将,此时二人身份对调,又见面对线,让人颇为感触.......
第843章
崇祯与顺治
弱国无外交,亡国无人权。
鲍承先惊出一身冷汗,投降后怎么当狗的觉悟,他还是浸淫颇深的。
八年前,大明皇帝册封福临为大清王,现在大清怎么能有皇帝呢?
鲍承先打了哈哈,便赶忙跑回福临身边,道:“大明太上皇请您过去......”
他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福临这小子,只能含糊不清的如此说。
双方距离并不远,刚才朱有能的话,福临听得一清二楚,他心中又羞又愧。
好歹也是自家人,需要这么无情吗?
不过现在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底头,福临只好跟着鲍承先来到太上皇的马前。
他双手捧着降书,躬身揖了一揖,但张了张嘴,始终说不出一句话来。
太上皇朱由检居高临下的看去,只见清国的小皇帝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他光着头没有带毛子,额头剃得光亮,脑后留着一条辫子,身穿一套与现场不太搭配的白衣,想来是想效仿秦王子婴投降刘邦的造型。
太上皇以胜利者的姿态,仰着头,眉眼微微朝下,道:“你就是鞑清的伪帝福临吗?”
福临像个孙子一样,躬身勉强道:“正是在下!”
明军将领们像是看猴子一样围了过来,打量着这位鞑清的末代小皇帝。
朱有能认识这个大侄子,只是十多年未见,这孩子已经长这么高了。
被这么一群大汉围着,福临有些慌张,微微向后挪了挪脚步。
不过他己经想通了,既然自己做出了决定向明军投降,最终会怎样处置自已,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御林军甲士从福临手里接过了降书,递给了太上皇。
好在太上皇不跟小孩子一般见识,又见他一脸病色,面容憔悴,也没有过于为难他。
接过了降书之后,太上皇朱由检点了点头,道:“你能主动投降,也算识相。”
沉默了片刻后,他忽然态度一转,接着道:“不过朕不得说你两句,作为一国之君,不能做到君王死社稷,你很失败。”
太上皇似乎在回忆过去,道:“想当年,李贼破我大明国都,朕想都不想,直接到后山找个歪脖子树准备殉国了,你跟朕比,差得太远了!”
福临心中暗暗腹诽,不就是生个好儿子吗?若无天武帝,你也不见得比朕好到哪里!
心里这么想,嘴上却是万万不敢说出来的,他只能一个劲的点头,恭维道:“是是是,上皇教训的是,我不配跟您比......”
太上皇露出了老父亲般的慈祥,道:“年轻人嘛,怕死也正常,既然你如此惜命,就在宫中听候处置的决定吧!”
“这段时间,朕可以保你人身安全,但你也要安守本分,不可心生妄想,听明白了没有?”
福临听后,心里也稍稍有些安定,小命算是保住了。
他再三感恩道:“多谢上皇天恩!”
太上皇点了点头,一挥手道:“进城吧!”
明军大军入城后,主帅曹变蛟下令各部控制盛京的各个城门,接管全城的治安,解除城中清军武装,将所有的清兵缴械限制在兵营内,不得外出一步。
至于清廷的官府机构,除了少部分关系民生安定的小衙门继续办理公事,六部等中央机构官衙,皆由明军赞画暂领主官。
原清廷官员、宗室全部各自回府,听候处置决定,同样是无故不得外出。
“皇宫”同样也封闭了,由明军一个旅的人马守卫,福临等清廷皇室成员,集中居住在宫城的康宁殿、慈庆殿、交泰殿等后宫各殿。
前朝的勤政殿、思政殿、万春殿、千秋殿等各殿,由太上皇及明军各主将入驻。
第二日一早,襄国公曹变蛟以明军统帅的名义通告全城百姓,取消满、汉一切‘上等人’的特权。
各族百姓都要各安生业,遵纪守法,不得趁乱偷盗摸抢等等,凡有违令者,严惩不贷!
明军进入盛京后,显示出了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作风,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动乱。
不过还是有几个满人官员因为害怕被清算,或者是对前途失去了信心,选择了自杀身亡,如满洲大学士刚林。
相比整个盛京,乃至整个清国,这几个人的死,无非就是多了几具尸体,并没有引起任何的波动,更没人敬重他们。
一连数日,盛京城逐渐恢复了平静,除了频繁有军队调动出城接管清国各地,并无其他异常。
鲍承先等人彻底放心了,看来明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名声并不是假的,先前急着自杀的几个家伙真是太傻了!
如果他们再等个几天,也许就不用死了,说不定还能在大明谋个差事.......
然而,他真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太上皇还在这呢,被建奴和二鞑子们折腾了这么多年,他能咽下这口气?
其实太上皇还没好意思这么快动手,让人想不到的是,第一个动手的竟然是福临的十一叔朱有能!
三月十八日下午,国姓爷朱有能率兵自宫城北门的玄武门冲入后宫,下令将福临一家老小全部抓起来!
(朝鲜王宫仿照明朝紫禁城,北门也叫玄武门,清朝时因避康熙的讳,也改称为神武门)
朱有能手下的满洲兵以哨为单位,在后宫纵横交错的宫殿中搜捕起来,时不时的放上几枪。
这里的场面称不上战斗,只有一些太监和保护福临的满洲侍卫阻拦,明军开枪也只是吓唬他们。
枪声此起彼伏,这更像是捕鱼游戏,渔网一路向着福临居住的交泰殿推进。
朱有能骑马入宫,后面呼啦啦的跟着一大群军队。
一路上,遇到几个不懂事的清廷御前侍卫,他二话不说掏出手铳将对方击毙。
朱有能的战马直接踏在了交泰殿外的御阶上,看着前面紧闭的朱红色大门,他深深地叹了口气。
遥想当年,自己还是意气风发的大汗子嗣,屡次率兵与明军交战。
然而现在,大清日垂西山,却是要被自己亲手葬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2/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