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5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5/982


当皇帝后的朱慈烺,每天都很忙,不仅要忙着全国军政大事,还得防着朝廷上的争权夺利。
历史上的明朝党争,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也是毁灭性的。
如今的天武朝,文官之间的党争反而被遏制了,特别是未来,文官的党争只会越来越少。
因为在明年,也就是天武九年,大明第一届全程接受新式教育的孩子们,就要大学毕业了!
他们是从崇祯十四年,五六岁便进入小学启蒙,又升上中学,再到大学,经过十二年的新式教育。
新式教育彻底断了士绅的根,没有了族学的支持,大地主集团的勾结,党争的目的性就会被大大削弱。(教育革新的目的性,具体看
第448章)
剩下的无非就是争权,只要皇帝稍加引导,便会将文官彻底掌控在手中。
现在朱慈烺最担心的,反而是武将们了,因时局的需要,他以往一直偏向武将。
如今天下大定,大明的国土面积,在历朝历代中,也只是仅次于元朝,谁都会有些膨胀。
没事的武将们肯定会出现乱子,特别是地方上的,打了那么多年仗,什么人都杀过,一个个心都野了。
比如那个西军都督府的左都督任珍,什么玩意,连自己的妻妾都杀,还一副我没错的态度,都敢质疑朕的处置了!
对于武将们,朱慈烺已经考虑清楚,不能让他们闲着,必须给他们找点事做做!
天武八年九月,朱慈烺诏令五军都督府,三大都护府主官,入京于武英殿议事。
朱慈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圣旨下达后,各将都觉得又有大事发生了,一个个公侯武将不敢耽搁,快马入京。
大明国土辽阔,等大家都赶到京城,已经是年底了。
寒冬腊月,天气寒冷,武英殿内却是人声喧哗,气氛热烈。
来自东南西北的各将聚在一起,三五成群,各人轻声交谈,或者高声议论,互相说着这些年在地方的见闻。
黄得功的嗓门依旧是那么大,在殿外都能听到他在殿中传出的大嗓门。
大家议论的,皆是离不开今日的主题,听闻天子要对各大军进行换防。
众人围着首席军机大臣孙应元,想要询问自己会被调去哪里,不过孙应元却是笑着摇头,不动声色的岔开了话题。
黄得功觉得老孙无趣,又走到一边与李廷表交谈,余者各将也笑呵呵的寻找自己多年不见的老战友,嬉笑着插科打诨。
只有军法部的顾威独自坐在一旁,身为军法的监督者、执行者,他注定是孤独的。
“陛下驾到!”
忽然,一声大喝声自偏殿传来,却是多年不曾听闻的熟悉声音。
在座的都是从龙之功的老将了,一听便知是徐盛这家伙在扯嗓门。
众将连忙起身站好,个个安静如兔,肃穆等待,像是上课等待的乖学生们。
片刻后,杂乱的脚步声响起,神采奕奕的朱慈烺手牵着半人高的太子朱和陛步入武英殿,身旁跟着吴忠和徐盛。
第859章
换防、军旗
朱慈烺对太子非常重视,从小就带在身边悉心培养。
起点越高,成就更大,无论是见武将还是文臣,都让太子从小接受政治熏陶。
朱慈烺希望将太子培养成新一代的英明之主,继承自己的志向,带领大明再创辉煌!
好在太子朱和陛资质优异,小小年纪就表现出诸多不凡,出阁读书后也很勤奋。
朱慈烺常常在人前称赞:“吾儿和陛有圣主之资.......”
看着天子和太子神采奕奕而来,众将一起施礼高呼:“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太子殿下千岁千千岁!”
有了妖孽般的天武帝强势崛起,众将对新一代皇太子不敢小觑,一个个正儿八经的将其当成大明的储君。
朱慈烺笑容满面,抬了抬手道:“众爱卿,都平身吧!”
朱慈烺在铺着整张虎皮的御座上就坐,挥手让诸将坐下。
待太子朱和陛坐于朱慈烺身边后,众人才依次安坐,拘谨的看着首座的皇帝陛下。
朱慈烺看向殿中各人,笑道:“今年朕又将你们召来,没让你们在家温存,可不能埋怨了朕。”
众人一阵哄笑,皆言陛下旨意如天,无人敢耽搁片刻。
朱慈烺命宫人给诸将上茶,宣布进入议事环节。
首先,首席军机大臣孙应元宣读了圣旨,自明年正旦起,大明废除义务服兵役制,改为募兵制,从优选择兵源。
诸将微微点头,表示赞成。
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大明拥有天武三军十五万人,靖武军、定武军、安武军、天雄军,三个都护府军队,各有近十万人马。
还有两大海军舰队,地方各省的城防军,以及驻扎南洋的海外军队,大明的军队总数已经超过了一百万。
眼下战事基本平息,国内更是稳如泰山,只有边境时而和周边小国发生点摩擦,不过都是明军占据主动,实在没必要再搞的全民皆兵,准备那么多的预备役。
接下来,司礼监掌印太监吴忠宣读了各军人事调动。
自天武二年起,各军驻扎全国四方已有七八年了,是时候该换换窝了,这也是这次议事的主要环节。
不过朱慈烺没有太大动作,只是将各军的主要将领进行了互换。
如南军都督府的黄得功等将领,被调往中军都督府,执掌天子三军,黄得功接任首席军机大臣。
中军都督府的孙应元等将,被调往南军都督府,执掌靖武军,李定国也被调往云南。
东军都督府的杨御蕃等将,被调往北军都督府,执掌天雄军,驻防北京等长城老边墙。
北军都督府的卢象坤等将,被调往西军都督府,执掌定武军,驻防西京西安,控制嘉峪关以内几省汉地。
征西都护府大都护周遇吉,被调往征北都护府任大都护,威慑漠北蒙古三部,并继续往西伯利亚拓展,驱逐沙俄势力。
原征东都护府大都护茅元仪辞职后,由副都护戚广阳任大都护,被调往征西都护府,威慑哈萨克汗国,并向中亚延伸势力。
原征北都护府大都护李少游,被调往征东都护府,驻守朝鲜半岛汉城,稳定半岛局势,开发九州和四国两岛。
日本全岛的局势,也由征东都护府监视,搜集各藩主大名的情报,适当之时可扶植几个藩主,搅乱日本国局势,为大明出兵岛国创造条件。
总而言之,大明的未来几年,还得打仗,不断的收复那些中国自古以来的神圣领土。
调换将领和工作安排,进行了整整两个时辰,各将深入贯彻了天武帝的开疆理念。
中午时,朱慈烺在武英殿用御膳,在场诸将皆奉旨陪吃。
吃完了,议事继续。
朱慈烺笑着拍了拍手,立时有一队太监自殿外而来,怀中还抱着一些卷起的旗帜。
太监两人一组将旗帜展开,众人眼前一亮,却是不同形色的龙旗。
这些龙旗皆为长方形,通体赤红,每旗中有一条巨龙在祥云盘旋,给人一种激情似火,热血沸腾的感觉。
这正是大明传统的龙旗,也是目前明军中普遍使用的军旗。
有聪明的将领一眼便看出,陛下这是要统一军旗了!
前段时间,朝廷为设计国旗而通过报纸光征国民意见,最终定下了大明的第一面国旗。
国旗定下后,现在的军旗,肯定也要统一规定。
以往明军的军旗多而繁杂,什么飞虎,玄龟,老牛等各式各样的图案都有。
直到天武军打出了威风,朱慈烺一系的武将才统一使用龙旗作为军旗,以示从从龙之功。
朱慈烺命人展开旗帜,指着上面的龙形图案道:“龙旗是一种军魂,他代表着全军将士的英勇,百战百胜的气势!”
“朕决定,各军统一使用龙旗作为军旗!”
看着旗帜,各将喜不自胜。
很多将领是从天武军中出来的,当年的敌人闻风丧胆,看见龙旗就跑的远远的,龙旗的气势和精神已经深入各将的骨髓。
有些人真担心天子下旨,只准让天子三军的天武军使用龙旗,不让别的军队使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5/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