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6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2/982


朱慈烺继续道:“说,你想去西洋,是不是想找大洋马?”
“大洋马......臣没有这想法!”
徐博瀚像是思考了一下,随后直接否认。
朱慈烺笑着指了指他,道:“你小子,还跟朕在这装,你不是最喜欢媚香楼的西洋妞吗?还给过她打赏!”
徐博瀚先是脸色一变,片刻后,他忽然笑呵呵地道:“姐丈,那都是以前的事了,我现在可低调了。”
他凑了过来,意味深长地说道:“姐丈如果有什么想法,小弟此次下西洋,可以给您操办一切,比如某西洋小国的公主什么的......”
闻言,帝甚异之,曰:“可!”
.......
第868章
蒸汽机的出现
天武九年二月初四,“圣节”当天,朱慈烺在奉天殿接受了群臣祝贺,并在宫中设宴。
今天是大明皇帝朱慈烺的生日,作为臣工们,大家自然要表示表示。
有人送了字画,有人送了珍宝,还有人送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并附说明说一份。
总而言之,都很有意义!
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皇家科学院竟送了一辆火车!
闻言后,朱慈烺连饭都不吃了,带着文武大臣前往东城外的皇家科学院实验场所在地。
蒸汽机是他最为重视的研究项目,这关系到大明未来的社会发展,无论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对军事实力的提升,都是质的飞越!
从近的来说,蒸汽机如果能尽快运用到社会生产中,将会大大的提高目前的生产效率。
在上奏中,皇明科学院院长孙和鼎将火车称为蒸汽机车,一些官员不明白,心想这玩意蒸馒头还是蒸饭呢?需要皇帝御驾亲临?
皇明科学院机械部,这是一个占地极广的厂房,里面摆放着大量的工具和半成品机械器具,包括虹吸、鹤饮、轻壶、代耕、自转磨、自行车等。
这些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基本都是老院士王徵的杰作。
往里走,众人听到了一阵嘈杂声。
朱慈烺寻声看去,只见远处有几部运行的蒸汽机,每部都由两个人负责铲碳生火,在边上还放置着热水。
蒸汽不断随着活塞的上下运动冒出,带动着转轮转动,并不时发出“吱吱”的声音。
在两架小蒸汽机上,各连着两架纺车,纺轮连着转轮,正在“咕噜噜”的转动着。
大蒸汽机则连着一口深井上,也在转个不停,进行抽水工作。
还有的蒸汽机连在硕大的石磨上。
蒸汽机的项目,皇家科学院自成立起就开始奉旨研发,已有近十年了。
第一台蒸汽机其实已经在天武三年研发出来了,朱慈烺还亲自莅临观看指导。
不过第一代蒸汽机的尺寸很小,大的是有一人多高,小的仅仅只是齐胸,且功率很低,完全不具备实用价值。
当时,看着皇帝失望的眼神,皇明科学院的诸多院士便开始加足了马力,全身心的投入蒸汽机的研发项目。
如今六年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强大的人力、物力、资金的支持下,高手云集的皇明科学院不断的改良蒸汽机,终于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第一代蒸汽机的功率在一二马力左右,也就能带动十几斤的重量,让它们拉火车,还不如直接砸烂!
现在皇家科学院上奏的蒸汽机可以载人,当车使用,可想而知其中的提升有多大。
不多时,众人走出厂房,来到一片空旷的试验场,朱慈烺终于看到了这个世界第一辆火车!
其造型与最原始的火车差不多,用一个词形容:娇小!
看着这玩意发出打雷般的声音,还冒着粗大的滚滚白烟,徐盛赶忙走到蒸汽机附近,仔细的观看,还不顾热气逼人,伸手上去摸一摸,看看这家伙有没有危险。
官员们也是纷纷好奇,不知道这玩意有什么神奇的作用。
另一边,朱慈烺正在听着孙和鼎介绍着蒸汽机的研发和改良过程。
世界上第一部蒸汽机,是大明皇家科学院机械部院士王徵,于天武三年研发出来的。
王徵,当年与徐光启并称“南徐北王”,在科学上造诣极深。
不过老院士醉心于农业机械的研究,以“裨益民生日用”为目的,善于用农机帮助普通乡人省时省力,对蒸汽机的研发兴趣不是很浓烈。
每当春夏耕作时,乡民便驱动王徵研发的这些机械于农事劳动中,受益匪浅下无不欢喜雀跃。
乡人们称王徵为“孔明再生”,一些妇女们则称他为“妇女之友,家庭支柱”。
而且当时王徵已经年近八十岁了,身体状况不佳,蒸汽机的改良工作另由他人完成。
天武五年时,王徵因身体状况休假半年,蒸汽机的研发工作由机械部院士薄珏接手。(发明凤凰牌自行车和炮队镜的那位)
当初研发第一代蒸汽机时,薄珏便参与了,他非常熟悉蒸汽机的构造的原理,并且发现了蒸汽机的两大缺点。
活塞动作不仅慢,而且不连续,若是在房事上发生这种情况,尚且可称为抑扬顿挫,有助调情。
但这是机械,这样问题就大了!
这种缺点使得蒸汽机利用率低,非常浪费原料。
当原料费用大于商品成本时,这种生产辅助性的蒸汽机必然失去价值,不会得到普及。
此后,薄珏开始思考改进的办法,直到他在一次散步时忽然想到,既然王徵的蒸汽机热效率低是由于蒸汽在缸内冷凝造成的,那么为什么不能让蒸汽在缸外冷凝呢?
自此,薄珏产生了采用分离冷凝器的最初设想.......
天武六年,薄珏设计出了一种带有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理论上计算,新的蒸汽机热效率将是第一代蒸汽机的三倍!
然而,理论是理论,想要把图纸上的蒸汽机变成实在可用的蒸汽机,还要走很长的路。
此后两年内,薄珏辛辛苦苦的造出了几台蒸汽机,但效果反而不如第一台蒸汽机,因为分离器搞不好容易四处漏气,无法开动。
若是个人研究,期间所耗费的巨大资金成本,必定会使得薄珏债台高筑,甚至会放弃研究。
然而大明皇家科学院,不仅有着皇室雄厚的资金支持,材料和工艺等各种配置一应俱全,以及有大量的人员可以调动,又有着众多科学精英探讨学问。
薄珏不是一个在战斗,很快,第一台带有冷凝器的蒸汽机试验成功!
相比第一代王徵蒸汽机,第二代的薄珏蒸汽机,热效率显著提高,可以满足众多的机械动能,被称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主设计师薄珏也因此获得了大明皇家科学院专利,为了表彰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皇家科学院把功率的单位定为“薄珏”,简称“薄”,符号B......
第869章
世界第一辆火车
天武八年,在皇家科学院的共同努力下,第二代蒸汽机再次得到改良,功率不断增加,成为真正的动力机,并研制出了第一辆蒸汽机车。
第一辆蒸汽机车在试行时,能够以每小时六公里的速度牵引三十吨重的煤,引得一众院士的兴奋。
不过在试行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蒸汽机车的震动太过强烈了,路都吃不消,别说在上面的人了,能颠到骨架散列。
而且蒸汽机车在前进时浓烟滚滚,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把附近的树木都烧焦了,成了名副其实的“火车”。
经过大半年的不断试车和改进,科学巨匠、机械天才薄珏再度脑洞大开,发明了蒸汽鼓风发。
这使蒸汽机内的锅炉燃烧室形成负压,从而改善了通风条件,同时也提高燃烧效率,最终使机车速度提高了三倍!
皇家科学院上下一片欢喜,院长孙和鼎更是准备在天武九年的圣节当天,将皇家科学院的研究成果敬献上去,让天子开心!
今天,薄珏亲自驾驶着自己制造的“御马号”蒸汽机车,在新铺的铁路上带皇帝兜风。
这辆蒸汽机车自制成后,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运行两个时辰,现在已经连续运行了一个月,期间没有出过任何事故。
在御林军的护卫下,朱慈烺慢慢的进入“御马号”蒸汽机车后的铁皮包厢中。
包厢内空间很大,环境还算不错,不仅有桌椅,还有壁灯和壁画,显然是专门装饰的。
朱慈烺舒舒服服的坐在皮革包棉的软坐上,看着身前的茶桌和水果,有种回到二十世纪的感觉。
接下来,“御马号”开始启动运行。
感受着这个时代的列车,朱慈烺微微点头,效果还不错,震动感远比想象的要轻。
噪音虽大,好在他所处的御用包间离车头稍远,影响不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2/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