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7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9/982


大明有三大法定假日,冬至、元旦、元宵。
冬至放假三天,元旦从正月初一开始,文武官员放假五日,元宵节从正月十一放到正月二十。
临近元旦,天武十一年的最后一场朝会上,朱慈烺召集大臣议事,头一件就是内阁三位老臣上表引退之事。
有户部尚书张国维,刑部尚书冯英,工部尚书方孔照,三人都是年事已高的数朝老臣。
冯英和方孔照甚至历经了万历、天启、崇祯、天武四朝,说句不好听的话,都是官场老钉子户了。
随着大明人才渐增,青壮派崛起,三人均感到了压力,加之大明这几年动不动就兴兵,他们忙前忙后的身体上渐渐吃不消。
朱慈烺再三挽留,三位老臣却以年老体衰为名,坚决辞退。
朱慈烺看着三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想到了二十多年来,他们为江山社稷做了那么多的贡献。
如今,他们就要辞朝而去了,不禁心中感伤,宛若失去了老朋友......
户部尚书张国维道:“臣今请辞,心有戚戚焉,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二十年时光转瞬即逝,得明君统御,臣之胸中所志,已尽数抒发。
赖陛下英明洪福,大明国势蒸蒸日上,老臣欣慰,不敢再因年老体衰而碌碌无为,耽搁国政大事,还望陛下恩准辞朝。”
朱慈烺双眼发红:“既然你们决心已定,朕不再留,特赐京城宅院三座,也好来日咱们君臣相见。”
“吴忠,传旨在文华殿设宴,让尚膳监按照御宴的规格安排,为三位爱卿饯行。”
三位老臣立时老泪纵横:“陛下如此垂怜老臣,臣等焉敢不以垂暮之年,为陛下和大明歌功颂德,庆贺升平!”
临走前,三人涕泪交流地叩了头,出了奉天殿。
内阁一下子空出三个位置,满殿的大臣顿时跃跃欲试,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御座上的皇帝。
朱慈烺感叹,原本的老六部,已经有五部尚书换人了,而且地方上的各省巡抚,近两年也不约而同的上奏,想要退休。
如湖广巡抚史可法、广西巡抚瞿式耜、江西巡抚黄道周、贵州巡抚王廷臣等人,都干不动了。
其实他们早就干不动了,朱慈烺也不催,等着他们上书请辞。
按照朱慈烺的想法,下面朝廷中枢和地方大员用人,该用到青壮派了,那些年轻力壮、勇于变革、激烈进步、富有活力的官员们。
他初步拟定,将李岩从教化部调往户部任尚书,杨士聪从翰林院调往教化部,鸿胪寺卿冒襄调翰林院入内阁,浙江巡抚方以智调入内阁任鸿胪寺卿,云南巡抚阎应元调任刑部尚书,工部侍郎杨万里升任工部尚书。
吏部尚书仍由内阁首辅杨廷麟担任,财政部的黄宗羲和海事部的沈廷扬也不动,以上官员皆为新一届内阁大臣。
地方上,朱慈烺调台湾巡抚杨廷鉴为浙江巡抚(天武朝第一位状元),台湾省台北府知府朱钰升任台湾巡抚(朱大典长孙)。
杨廷鉴办事稳妥谨慎,少言寡语,如同台湾孤悬海外,从不与朝中大臣结党亲近。
而朱钰,则是朱慈烺还在太子之时,就一直跟在身边的几个年轻人之一,他能在三十多岁位列一省巡抚,足见朱皇帝对他的信赖。
至于其他几个空缺的巡抚用谁,还要认真考虑一番,观察一阵子。
天武十二年的这次中枢至地方的官员大调动,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除夕,岁末的最后一晚,南京城内处处张灯结彩,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大明正处于国力的上升期,民众久乱思治,吏治清明,国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加之这些年来大明在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对民众的心气起了极大的振奋,爱国情怀和民族凝聚力空前提高。
这种情绪在新年之时充分展现,形成了一个非常欢乐的气氛,一年比一年热闹。
在官府的引导下,商家们组织了唱戏、杂耍、灯迷、烟火舞龙舞狮等重大活动,为节日凭添了许多喜庆的气氛。
皇宫内,更是热闹非常,整个宫廷内挂满了灯笼,即便是夜晚,也是一派灯光通明。
皇城的承天门上,不要钱似的的燃放大量的烟花,烟花之后,宫里组织了大型的歌舞、杂耍表演,让京城的民众前来观看。
朱慈烺更是携后妃皇子公主们亲临承天门,观看城下歌舞,与民同乐。
每年这个时候,从承天门到洪武门,人山人海,接踵摩肩,十分热闹,来往民众超过了二十万人,不断的创造历史新高!
这些费用皆由皇室内帑支付,每年花费高达三百多万银圆,官员们不仅没话说,反而有不少人携带家眷,参与其中。
孩子都是喜欢热闹的,诸皇子公主,除了刚出生不久的,余者尽皆蹦蹦跳跳的到广场上,加入百姓人家的孩子行列中,有说有笑的玩耍。
禁足的太子朱和陛亦被放了出来,陪在太上皇身边,祖孙二人时而走动灯会旁猜灯谜。
不仅承天门前有热闹,南京各大街道上,皆是人潮涌动,充满了各种曲艺表演。
除夕当晚,京城百万民众几乎倾巢而出,让南京城成了一座不夜之城。
一些刚来大明的外国人,无不满脸震撼的感慨大明的繁荣强盛,这种情况是他们八辈子也难遇到的。
更有洋人画家,如同嗑药一般,兴奋的记录下这一幕幕。
若干年后,流传各地的多幅世界级名画,生动的展示了当时天朝上国的幸福民生。
子时,南京城所有的歌舞、杂耍表演全部停止,城内各街上的铜铃声全部一起敲响。
“咚!咚!咚!!咚......”
大报恩寺、鸡鸣寺等地响起了新年一百零八下钟声,一时间,整个南京城里充满了悠扬深远的钟声,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式来临了。
此起彼伏的钟声中,人们互相祝福,祈求新年吉祥如意。
待第一百零八道钟声平息了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更加热烈的欢呼声。
承天门前,不知是谁首先带头,向城楼方向大呼“陛下万岁”!
“万岁!”
“万岁!”
人潮涌动欢呼,二十万人的浩瀚的声音迅速席卷了承天门广场,将新年的气氛推向了高峰!
第1039章
安南有变
元旦假期,百官放假,大明帝国虽十分强大,但捣乱的邻居还是有的,最先出现麻烦的是安南。
正月初二,南军都督府大都督孙应元递呈急报,安南有变。
安南后黎朝的王子黎维禧偷渡到云南,向南军都督府求援,哭诉郑主无道,欺辱皇室,请求大明出兵平叛。
安南,也就是后世的越南,大明永乐年间的交趾布政使司。
越南那块地,自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就在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
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交趾地区虽然屡有反抗,但是大体上一直受到中国各朝代政权的直接管辖,如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和大明。
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册封过安南国王陈氏,自此安南效仿朝鲜向大明朝功,且国王继位等大事皆需向大明皇帝报告,得到正式册封后方可确认为合法。
建文帝时期,安南胡姓权臣篡位,夺了陈姓王位,到了永乐年间遣使来朝,请求明成祖朱棣册封。
朱棣被忽悠后正式册封胡姓为安南国王,后面才发现不对劲,安南陈氏国王的弟弟陈天平跑来京城告状了。
因篡位的胡姓国王及时认怂,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还保证将王位还给陈姓,这才让朱棣宽容了他,派兵将陈天平送回安南。
谁知道那姓胡的假国王乃是胆大包天的井底之蛙,竟派兵伏击护送的明军,将陈天平当着大明军队的面给弄死了,完事后只说了声抱歉。
消息传到南京后,朱棣怒了,当场拍着桌子遣三十万大军讨伐安南叛逆,主帅是被朱慈烺亲手击毙的成国公朱纯臣的祖上朱能。
朱能运气不好,在行军途中不幸病倒,抢救无效逝世。
接任朱能为主帅的是英国公张世泽的祖上张辅,当时张辅还年轻,带兵更是凶猛,如入无人之境,连破隘留、鸡陵两关,一路攻击前行,后与另一路的黔宁王沐英次子沐晟的军队会师。
此后明军更一路高歌猛进,连草安南数道防线,攻克安南全境,俘获假国王胡氏父子,并押解回国,安南就此平定,朱棣改失去王位继承人的安南国为交趾布政使司。
但大明一直对安南统而不治,各地多有反抗,至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进行全面战略收缩,在内阁大臣杨士奇、杨荣等人的建议下,最终撤销了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接受大明册封,建立后黎朝。
后来的故事,便是安南再度上演权臣夺位的大戏,一重接着一重,比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代汉和司马代魏还热闹。
先是姓莫的胁迫后黎朝皇帝禅让,建立莫朝。
接着,姓阮的在南面招兵买马复兴黎朝,拥立黎氏后人为帝,与莫朝对抗,安南自此大乱。
姓黎的干不过姓莫的,最终历史重演,遣使往大明北京陈述莫氏篡位夺权,请求明朝讨伐莫氏。
时任大明皇帝的是修仙得道的嘉靖帝,人狠话不多,直接发兵干!
莫朝一看明军大兵压境,哪里还敢打,吓得慌忙遣使至镇南关请降,将安南土地册及户籍献于大明。
担心明军过来砍人,莫朝皇帝与大臣数十人自缚跪拜,亲赴镇南关向大明官员纳地请降。
嘉靖帝朱厚熜学着成祖朱棣,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从属国降为属地,改十三道为十三宣抚司,各设宣抚、同知、副使、佥事,听都统黜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9/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