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7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1/982


光是在明朝时期,安南王就两次攻克占城国都,俘虏了国王及王亲大臣。
现在安南郑主和阮主相争,阮主为了生存不断的压缩占城的生存空间。
这么倒霉的小国,别说是外人看不下去,自己人都受不了了。
天武十年,当大明开出一系列优待条件、并直言此后不再加码后,占城王二话不说抓住时机,敲锤子成交,双方定于天武十二年,占城正式撤国归明。
有了占城的带头,大明的外交工作越发的顺利了。
天武十年腊月,真腊国王(柬埔寨)派遣大使朝贡,送上了三十二头珍贵的白象。
这些白象都是经过特殊训练,会跪拜舞蹈,每逢节日常在宫苑中表演。
天武十一年,真腊王子率九位大臣访明,再次赠送驯象给大明,同时向朱慈烺暗示,真腊有意效仿占城。
不过真腊国的要求比较高,他们想要保持王位和一定的封地,因此想试探大明的态度。
朱慈烺对真腊的访问极为重视,以国宾礼接待,并特赠真腊王子汉人名字,以作纪念,同时表达出“可封普通世袭郡王”的态度。
普通世袭,也就是每代降爵,这让真腊国有些迟疑不决。
占城国和真腊国都是小弱之国,他们面对安南和暹罗(泰国)的扩张威胁,不得已而放弃国祚自保,
中南半岛这几个大明的藩属国,并非和平相处,他们动不动就干上一仗,干到对方国都的那种,王室危险系数较高。
向缅甸和暹罗,此时都处于鼎盛时期,对大明的招安政策表现得不感兴趣,三番五次的推诿。
因此,以杨士聪为首的明廷官员,反对磨磨唧唧的和谈,主张直接发兵干,起码得恢复三宣六慰。
现在大明在东亚没了外敌,杨士聪重提复立三宣六慰,不仅为了迎合朱皇帝,也是为大明的扩张找路子。
大明以往的三宣六慰,领地包括不少现在缅甸和暹罗的国土,一旦恢复三宣六慰遭到这两国的阻挠,大明就可以师出有名了。
朱慈烺制止了打了鸡血的群臣,道:“复立三宣六慰之事,可行,就由鸿胪寺通告缅甸和暹罗两国,我大明要恢复金字红牌制度!”
金字红牌是明朝中前期在云南外边政区,实行信符与金字红牌的边疆管理制度,该制度在边疆管理、护国捍边、调停和处置编内内部矛盾方面发挥十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但在嘉靖年间,因两个宣慰司侵犯缅甸宣慰司,明廷对缅甸处置不当,促使缅甸脱离大明,莽瑞体称王,自立政权,势力扩大,开始与大明为敌,金字红牌制度遭到破坏。
到了万历年间,明廷最后一次向云南外边政区颁赐金字红牌、勘合和信符,其后再也没有按规定,等于大明放弃了金字红牌边疆管理制度。
此后,明属三宣六慰土司纷纷归附日益强大的缅甸东吁王朝。(缅甸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
朱慈烺接着道:“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我们有的是时间,还是先解决安南问题吧。”
他看向新任锦衣卫指挥使卢以谦,示意情报部介绍一下安南局势。
自年前接替李廷表执掌锦衣卫后,卢以谦还是第一次在朝堂上讲话,多少有些小紧张。
他向朱慈烺躬身行礼,面向群臣道:“目前,安南基本处于南北朝,北方是郑氏挟安南王以令诸侯,南部则由阮氏家族控制......”
安南的局势稍微有些复杂,卢以载说的很详细,也很生动。
早在黎莫南北对峙期间,黎朝大臣阮淦之子阮潢因见郑主猜忌自己,便自请出镇顺化,跟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剧情差不多,刘备跑了,在南方苟了一波,且越做越大。
接下来的剧情还跟三国时期一样,刘备协助曹操击败了吕布,仍被曹操所忌。
安南这里则是阮潢协助郑主扫荡莫氏势力,但仍被郑松所忌。
阮氏在南方顺化经营了百年,大力争取人心,最终发展成了“阮主”政权,与北方的“郑主”政权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自崇祯年间起,几十年来郑阮两派进行了四次交战,其中发生在天武五年的第四次交战,则由大明南军都督府一手策动的,让他们狗咬狗。
朱慈烺打压安南已经有些年头了,他不仅仅要搞王族黎氏和权臣郑氏,还要借此考验和削弱南方的阮氏政权。
经过商讨,朝会确定了最后方针的——策动阮主进攻郑主,然后明军一锅端,朝廷往安南派遣官员接管户籍土地......
如果阮主不听话,那大明就趁着今年接管占城的时机,派兵从占城出兵,先灭阮主,再南北夹击郑主......
总而言之,大明需要拿安南开刀,用一场压倒性的胜利震慑不安分的藩国,顺便让缅甸和暹罗看看鸡的下场!
......
正月底,安南王子黎维禧被南军都督府遣兵护送到了南京。
面对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黎维禧的嘴巴三天没合上。
听说大明皇帝命令郑主还政给安南王,以及来南京向大明认罪,黎维禧差点高潮,满怀期待的等待着郑主来南京,他要亲眼看看这个逆贼是如何的惶恐!
二月中旬的花朝节,黎维禧玩遍了南京城,还结实了一名大明女子,他们玩的很开心,有些乐不思蜀了。
然而清明节到了,逆贼郑主还没来南京请罪,大明这边也没动静。
在大明公费旅游的黎维禧急了,如果不能解决郑氏逆贼,那他一家老小只能等上菜了,还是大明广东习俗的七道菜!
三月中旬,闷闷不乐的安南王子终于得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逆贼郑主拒绝前来大明认罪,明军出兵安南!
第1042章
出兵安南
天武十二年四月十五日,朱慈烺任命南军都督府靖武军旅帅李定国为征南大将军,讨伐安南!
同月,南洋都护府大都护卢象升率两万征南,会同南洋舰队战船五十艘,跨越大洋远征巴达维亚!
四月二十五日,南军都督府大都督孙应元在昆明亲自主持出征仪式,都督府众将俱参加。
数千将士在城外宽大的广场上整齐排列着,放眼望去,无数的战旗飞扬,一片黑压压的人和马,周边是锣鼓震天的响。
场面很大,出征的将士却只有五千人,看得出来,大明对安南完全不当回事,认为五千人马足以横扫小小安南!
出征将领的家眷们也齐聚于此,为即将远征的亲人送行,与出征将士的意气奋发不同,送行的亲眷皆是一副哀伤的面容。
战争是要死人的,谁也不知道此番出征后,眼前活蹦乱跳的亲人是否能安然回来。
主帅李定国的亲眷亦在其中,妻子刘氏,长子李溥兴、次子李嗣兴,他们都不听劝,坚持来送行。
出征仪式的礼节由礼部官员主持,繁杂而庄重,首先宣读的是皇帝陛下下发的《讨安南诏》。
礼部该官员气沉丹田,高声朗诵曰:“明罚敕法,圣人垂惩恶之道,命将出军,王者成定乱之德,故三苗负固,虞帝所以兴师……而安南郑氏,禽兽为心,遽怀凶狡,犹为不轨,敢兴异图,事上无忠款之节,御下逞残忍之志......”
“......今遣南军都督府李定国为征南大将军,黔国公沐天波供应粮饷,乘驿进路,同会贼庭!”
“若郑贼面缚军门,泥首请罪,弃恶归诚,可加抚慰,令各安堵,示以顺逆之理,布兹宽大之德!如有小藩与其同恶相济,敢拒王师,便尽大兵之势,以致上天之罚,明加晓谕,称朕意焉!”
短短数百字的《讨安南诏》,严词切责,气势如虹,将安南郑氏说成是一个忘恩负义,禽兽不如的小人,天下人皆可讨之!
大明出兵是顺应天意和百姓的呼声,要教训的也只是不听话的郑氏,与其他效果或部落无关。
若有人胆敢支持郑氏,与安南同流合污,同恶相济,那不好意思了,大明的铁血雄师会毫不客气的代表上天消灭他!
讨伐诏书宣读完毕后,秦国公孙应元率众将先祭军神,再祭军旗,然后当着全体将士的面,将代表节制全军的印符授予征南大将军李定国。
孙应元知道,皇帝一直看好李定国,想让他立功,这次终于让他逮到机会了!
李定国率一干出征将领单膝跪地,从孙应元手中接过印符,脸上满是激动之色,他高举着印符,面向整齐排列的出征将士,怒吼道:“全军开拔!”
在军旗的指引下,先锋团骑兵排成五列纵队,快速向前行进,马蹄声阵阵,卷起一片沙尘。
看着大军出动,孙应元走到一身戎装的李定国和沐天波面前,笑道:“我等你们大胜的好消息!”
说完,便转身离开,给他们二人与家人告别的机会。
与诸位送别的官员和将领们告别后,李定国和沐天波及出征的将领们,也各自与家人们拜别。
沐王府的国公夫人夏氏不顾形象的扑向黔国公沐天波的怀里大哭,搞的沐天波有些尴尬的对着李定国笑了笑。
李定国表示理解,沐天波是黔宁昭靖王沐英的第十一世孙,世镇云南却几辈子没打过仗,这次沐天波出征,沐王府上下如此也情有可原,况且黔国公沐天波夫妇都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平时恩爱的紧。
“爹!”
黔国公夫人这么一闹,沐天波的几个子女也带着哭腔围了过来。
长子沐忠显和沐忠亮二人还好,十几岁了知道克制,但幼女沐剑屏却一个劲的哭闹。
“云南第一好相公”沐天波一阵头大,拼命装出一副笑脸,不停的安慰妻子夏氏:“为夫此去不过两三月便能回来。”
他又蹲下对幼女沐剑屏道:“爹爹是去杀敌立功的,屏儿别哭了,等爹爹回来带你去京城好不好?”
一听说去京城,小郡主顿时停止了哭闹,还让亲爹保证,这样的举动立时引得周围众将哈哈一笑。
李定国笑了笑,也同亲人们告别,好在他的妻儿表示的比较婉尔,只是红着眼睛。
黔国公沐天波看着自家娇滴滴的老婆没有止哭的迹象,也不再说什么,即转身上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1/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