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7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0/982


徐明武惊悚:“这怎么还惹出风流债了?”
他不禁暗骂这身体的前主人有多么畜生,竟连大妈都不放过!
看着一脸不爽、跃跃欲试的大妈,徐明武再退了几步,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阿姨,您有话好好说.......”
大妈白了他一眼,脸上还露出一些羞涩,道:“二少爷可不敢如此称呼小妇,小妇只是下人,不敢高攀侯爷!”
徐明武狂晕,这才发现自己说错话了,古时妾之子女对生母的称呼为姨,他这么一喊“阿姨”,还整出误会了!
不过徐明武也算看出来了,这大妈应该是照顾他的下人,属于老丫鬟或乳母之类的。
正在尴尬之际,一道温和的声音远远的传来:“明武回来了,怎么也不来和大娘打声招呼?”
徐明武侧头望去,只见一位身穿大袖衫的贵妇满脸微笑的走来。
这妇人长相一般,身穿也很朴素,但身上散发出的那股子精气神,却是让人一眼看出这是个干练的女子。
徐明武稍提了一口气,露出笑脸对妇人深深一躬,道:“见过大娘!”
从妇人所说的“大娘”称呼,徐明武已经隐隐判断出了她的身份,以及自己的身份。
在古代,大娘是庶子对嫡母的称呼,如果所料不错,这妇人应该就是平阳侯徐青山的正妻,而他徐明武,则是便宜老爹的妾室所生的庶出。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徐明武都能猜到下面的剧情,嫡母打压庶子,庶子好强与之暗中相斗,最后搞的府上鸡犬不宁的,还有经历了一番曲折阖家欢乐的......
然而让他惊奇的是,这位嫡母貌似对自己没有成见,一见面就热情的拉着自己的袖子,左看右看的,不时的念叨着离家这几天有没有饿着等关心的话,比亲妈还亲切。
一头雾水的徐明武以为自己判断错了,在返回自己的住处后,打听了专属小跟班后,这才了解徐府的情况。
平阳侯徐青山共有一妻一妾,两儿两女,正妻赵氏,小名五妹,也就是刚刚的妇人,是徐青山的结发妻子,育有一儿两女。
妾室刘氏,也是徐明武的生母,就生了他这么一个儿子。
不幸的是,在天武十四年流行的天花病毒中,徐明武的生母刘氏和嫡母赵氏的两个女儿,被天花病毒感染致死。
天花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病情重,在明清时期尤为肆虐,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历史上的鞑清,备受天花的困扰,造成的死亡率高的惊人。
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有三个儿子死于天花;英郡王阿济格,出过天花得到了免疫,不过他的两个妻妾都感染天花而亡。
还有被徐青山手刃的豫亲王多铎,历史上也是在天花流行时染病,才三十六岁就歇菜了。
顺治小皇帝,生有八子六女,大约有皇子四人、皇女五人没活到八岁前就没了,主要就是因为天花。
后来幸运活下来的康熙,康复后留下满脸麻子,点点疤痕如月球表面一样,被后人称为“康麻子”。
徐明武那天看到的玄烨,已经是个麻子脸了,想来这家伙又躲过了一劫。
天武十四年爆发的天花疫情中,大明起初有些猝手不及,造成多人不治而亡,不过有着抗击鼠疫的经验,朝廷很快反应过来,及时的组织好国民,成功遏制住了天花病毒的肆虐。
早在大明隆庆年间,民间就有了遏制和防止天花病毒的手段,主要有旱苗法和水苗法。
不过这种传统的痘疫苗法主要在南方流行,天武十四年爆发天花后,朱慈烺便下旨在全国各地推行种痘免疫法,迈出了中华民族对抗天花病毒威胁的重要一步。
“二少爷,您真没事吧?”
路人甲长相的徐府小厮推了推发愣的徐明武,一脸的担忧。
自从二夫人去世后,二少爷性子逐渐孤僻,不仅不愿与人说话,还将侍奉他的小丫鬟换成了大妈.......
前几天,侯爷提及与定远伯家的联姻,二少爷宁死不愿,竟离家出走了。
天知道如此下去,二少爷会不会郁郁而终,英年早逝......
徐明武回过神来,翻了翻眼道:“我能有什么事?对了哥们,咱聊了半天,我还不知你叫什么名字?”
“.......”
小厮想起老管家交代的那番话,立时感觉背后发凉,这才意识到自家少爷得了脑疾,还是东厂专家亲自鉴定的。
“问你话呢?吱一声啊!”
得知自己的“身份”后,徐明武很快进入角色,整个人都飘了,充分展示出了封建社会勋贵子弟应有的架子。
小厮连忙回道:“小的名叫徐福.......二少爷,我去给您煎药吧.......”
“哦,徐福啊,你这名字有前途,以后就跟着本少爷干吧,若是表现的好,兴许本少爷出资给你开家徐福记!”
“少爷,您说的徐福记是什么?”
“卖休闲食品的!”
......
第1053章
崇祯没上吊?
徐明武通过威逼利诱,费了老半天的功夫,好不容易拿下了第一位小弟,打开了新世界的窗口。
通过徐福,徐明武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世界的事物,尤其是平阳侯府的情况。
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起码要把自己身边的情况给摸熟了,这是人类的天性。
徐明武付出的代价,则是三个月的例钱,给小弟在城郊开一家糖果店,店名为徐福记。
没办法,这年头办事就得花钱,在哪都实用。
作为“理性”的投资人,徐明武觉得自己的投资很有价值,很高明,也算是在这个世界迈出了划时代的第一步。
但在徐福眼中,二少爷是个可怜人,病情越发的严重了,不仅忘爹忘娘忘事,还给家仆银钱,比傻子还傻。
出于对失心疯患者的关爱,以及对少爷的忠诚,徐福选择了配合,希望自家少爷早日康复。
“徐福,给我拿几本史书来,最好是咱们大明朝的。”徐明武招呼道。
少爷看书了?
徐福大喜,匆匆而去。
按照《天武语录》中的话说:‘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少爷既然想读书了,说明他还有的救!
不一会儿,徐福怀抱一大摞书籍回来了。
徐明武看着满桌的书,两眼发亮,这个世界的秘密,终于要揭开了!
“《太祖高皇帝实录》?”
“《太宗文皇帝实录》.......”
“《仁宗昭皇帝实录》.......”
翻了半天,极不习惯的看着竖排繁体文,徐明武的眉头越发紧锁了。
从这堆明实录的帝王顺序来看,明朝的历史没什么变化啊,从洪武朱元璋到崇祯朱由检,名字也没错,除了建文朝和景泰朝无实录,未单独修纂,其他都有,连崇祯朝都有。
徐福以为他不满意,解释道:“二少爷,这些明实录都是正史,不是外面那些野史能比的。”
徐明武自然知道,明实录以往都被保存在皇史宬里,一般人难以见到,后来满清老贼乾隆修《四库全书》,先是从头到尾修改了明实录,然后下旨把明朝流传的正、副、大、小四种官方原本,全部焚毁。
如此一来,明朝的历代皇帝,在后人眼中,个个奇葩,啥也不是,华美的大明被黑成了豆腐渣。
现在徐明武考虑的不是这份史料真不真贵的事,而是他意外的发现了一件事!
徐明武忽然道:“徐福,这崇祯朝的实录,为何没有庙号和谥号?仅以《崇祯实录》命名?”
他十分不解,太祖、太宗、仁宗这些是庙号,高、文、昭、武等则是谥号,明实录前一般都是当朝皇帝的庙号加谥号,唯独崇祯一朝以年号命名?
徐福吓得瞬间脸色发白,连忙上前捂着徐明武的嘴道:“二少爷,我的活祖宗,求求您别犯忌讳了!”
徐明武嫌弃的拿走他的手,很不文明的啐了两口道:“我犯什么忌讳了?”
徐福哭丧着脸,小声道:“二少爷,太上皇他还没驾崩呢,哪来的庙号和谥号?”
“太上皇?你是说崇祯是太上皇?”徐明武讶然。
徐福含泪点了点头,不敢应声。
崇祯没上吊?
莫非历史事件改变了?
徐明武连忙翻看《崇祯实录》,耐着性子仔细翻看了起来。
好在他文化基础扎实,读起来虽然费劲,但渴望了解这个世界的徐明武终于还是坚持了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0/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