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校对)第7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1/982


逃走?
往哪里逃?逃回东吁城只能是死路一条!
投降吗?
他的出身和身份,不允许他这么做!
莽夫深吸了一口气,对着身边仅剩的亲兵大吼道:“兄弟们,报效王上的时间到了!随我杀敌!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
莽夫提着一口长刀,翻身跨马出击,至于身后的亲兵们跟没跟上,那他就不清楚了,因为他发现一条大鱼!
正在此时,前方一独眼明将一马当先而来,莽夫怒而大吼一声,手中长刀狂劈而下!
“来的好,老家伙!吃某家一枪!”
马祥麟见前方跳出来一个衣甲不菲的老匹夫,大喜过望,挺枪催马狂奔而来。
他脚踏马镫,身体微微一侧,轻易的避开了莽夫的大刀,两马错开。
莽夫一击不中,怒斥道:“贼将休走!”
说着,他调转马头,追击马祥麟。
马祥麟如同受惊似的,头也不回的驾马而逃,只是这逃跑的速度不敢恭维。
见这虎背熊腰的明将如此怯战,慌不择路的样子,莽夫傲从心生,暗下决心,在临死前定要斩杀一员明军大将,为自己证名!
马祥麟跑在前面,时而偏头后看,表现的十分紧张,当转头向前时,眼中精光诈亮,喜上眉梢,活生生的上演了一出川剧绝活《变脸》。
他正在寻找机会,来个回马枪干掉这员缅将!
回马枪的要诀不在于“回身刺”,而在于“回马刺”,按照物理学解释,两马交错时,回身刺的力道不继,很难一击捅死人。
回马刺就不同了,故意引诱敌将追上来,待敌将一枪朝后背刺来(或用刀砍下),乘机拨转马头,使两马成L型,才进行攻击。
只要掌控好机会,出手迅速精准,敌人就是往自己枪尖上扎。
马祥麟在前面跑,莽夫在后面追,一路莽过去,越追越猛,越追越快!
当二人距离越来越近时,莽夫再度劈砍时,马祥麟忽然一提马缰调转马头,暴喝一声:“老家伙受死!”
马祥麟手中的长枪闪电般刺出,此时二人几乎是面对面的情况,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莽夫如同老年痴呆,无法及时收回长刀抵挡,猝不及防下被当场刺中。
‘噗’的一声,尖锐的白杆长枪轻易的戳进了莽夫的胸膛,马祥麟用力一搅,绞碎了他的心脏,继而果断抽出,手法老练。
“噗!”
鲜血喷溅,莽夫的身体晃动了两下,指着马祥麟语气沙哑道:“你这独眼,不讲......”
接下来的两个字还未说出,莽夫再度一口老血喷出,栽落马下,嗝屁了。
缅甸头号大将、护国大将军莽夫,被当场击杀!
马祥麟按照明军的老传统,将莽夫的脑袋割下,颇为自得地将之挂在战马上。
“回马枪”之类“反败为胜”的招式可不好练,首先要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玩不好就是主动送命。
其次,要把握好时机火候,在马上使的话,还要和战马融为一体,达到人马合一的境界。
在这个重视火器的时代,这种高端的冷兵器格斗技艺日渐没落,马祥麟坚持用实际行动将之传承下去,继续发扬光大......
缅军营寨内的战斗并不激烈,但很热闹,大家你追我跑,乱成了一锅粥。
“别他妈跑了!缴械不杀!”
乱糟糟的营地里,一名追累了的明军营总冲着周围大喝一声。
然而没有人理会他,该跑的缅军还是跑,像是没带助听器。
该营总连喊数声,依旧不奏效,只得掏出手铳乱杀一片:“蹲地抱头,缴械不杀!”
好杀歹杀,逃窜的缅军这才稍微安稳了一些,不时地有人跪地求饶,再也不敢抵抗和乱跑。
不过依旧有大部分缅军跑掉了,追都追不上,将兵败如山倒展现的淋漓尽致。
两刻钟后,在前呼后拥中,徐青山策马驶入这座久攻不下得缅军大营。
看着眼前一片废墟,以及惊恐不安的缅军俘虏们,他忍不住发出一声长叹。
忽然,徐青山像是想到了什么,问左右道:“徐明德呢?空中编队呢?”
身旁亲卫连忙去找来夜不收问话,夜不收回道:“禀大帅,空中编队一直往南飞了,一队夜不收正在追寻......”
徐青山平静的脸上微微一动:“娘的,还飞没了!派一个营的去找!”
......
经过一天一夜的搜寻,夜不收终于在缅军营寨西南方向三十里外发现了空中编队,比预计的着陆地点足足超出了二十里。
热气球是控制火势缓缓下降的,空中编队近百艘热气球着陆点大多不同,分散在一片区域的各地,其中有不少挂在树上。
最惊险的一个,降落在孟加拉虎的巢穴,被老虎撵了一路,最终该“飞行员”开枪将其击毙,逃出虎口。
第1105章
悲催的缅甸太子
江头城战事结束后,徐青山再度兵分两路,自江头城出发,向缅甸国都东吁城进军!
按照预期,徐青山亲领第一路人马从陆路直捣缅甸首都东吁,沐天波的第二路大军沿着伊洛瓦底江顺江而下,从水路攻打东吁城。
两军最终在东吁城下会师,共同攻城,彻底灭亡缅甸东吁王朝!
云南到缅甸境内的道路崎岖难行,丛林众多,一路上艰辛难行,而从江头城到东吁城的道路,是一片平原,景色宜人,唯一一点就是路途遥远,有着一千多里路。
江头城一战,明军消灭了缅军主力,按理说接下来战斗毫无悬念,但徐青山不是一个居功自得之人,他严令各部人马务必严谨进军,不得大意!
前线战败的消息传来,整个东吁城都炸锅了。
缅王莽白对前线将相私自谈判和伪造自己的文书愤怒不已,但主帅莽夫已死,右丞相摩诃都罗也已成了明军的俘虏,莽白无处发泄,下令将所有出征缅军将领的妻儿抓来,在王宫外的烈日下暴晒三日,以示惩罚。
这位倔强的缅甸王直到现在依然不服输,下令全国整顿兵马,参加国都保卫战!
缅甸自古重视养兵,“兵屯”之人除了基本的生产劳作外,还要负责自己筹备所属兵种的武器装备,在国王有征召的时候带着兵器自动入伍。
缅军门户兵接到严令后,立马停下各自的生产劳动,前往指定地点报道,准备出征阻击明军。
这些门户兵一路风尘仆仆,武器一端挂着铺盖、弹药,还有锅,另一端挂着米、盐和虾酱。
就这样,缅军士兵不用车辆,不带帐篷,穿着日常衣服,头上裹着作为士兵标记的红布条,开拔到所要去的地方。
露营的时候,便就地休息,起床后各自煮饭,个人就是后勤,丝毫没有后勤辎重的累赘。
缅军这种看似不顾基层士兵安危的方式,增加了军队机动性,同时还能达到坚壁清野的作用。
这也解释了,为何江头城缅军大寨被破后,大量缅军不顾死活的拼命逃窜,因为人家压根不愁生存!
同样的,门户兵装备质量参差不齐,训练不够,战斗力低到令人发指。
一路上,明军虎狼之师所向无敌,好不费劲的将这些前去赶场子的门户兵一一击溃,有时仅出动一个队十人的兵力,就轻松击败了规模千人的缅军部队。
除了门户兵,还有部分原始部落的士人被缅王征召前来参战,这些人嘴唇很厚,缅军称他们为炮灰,明军称他们为野人。
野人的路子很野,作战勇猛,拿着棍棒就往上冲,根本不惧明军,很有当炮灰的职业素养。
可惜,炮灰永远都是炮灰,明军毫不客气的将之消灭!
缅王很愤怒,徐青山一样愤怒,对小缅子的不知好歹,他决定以暴制暴,治服他们!
十一月初九,徐青山传令全军:不要俘虏,进军道路遇敌一律灭杀!有土司抵抗者,屠其部落!
两路大军严格执行了这道军令,由投降的缅军开道,让他们喊话,三遍警告后,直接发动猛攻。
十一月十三日,徐青山所部遇上缅军,明军客气了两句后,见对方没反应,于是迅速展开进攻。
缅军门户兵的战术很固定,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都喜欢投射标枪和飞镖一类的投掷武器,投完就跑,然后让火枪手跟进射击,门户兵没有资格让象兵部队打前锋,只有简单的阵型应敌。
孙健率藤牌团结阵抵挡在前,顶住敌军第一批火力和箭雨之后有序撤出,让火枪兵交替射击,
几轮交替射击后,缅军的门户兵就扛不住了,撒欢似的跑路,他们没有盔甲,跑的很快,随便拉出一个放在后世都能参加奥运会长跑项目,成绩还不差。
(中南半岛的国家,自古不产盔甲,一般使用藤甲,只是简单的头盔、护肩和关节保护,随着火器的逐渐普及,藤甲失去了效用,缅军主力几乎没有甲胄,更别说门户兵了。)
徐青山命令骑兵追击,斩尽杀绝。
显然,这部门户兵的下场很悲惨,他们跑的再快,也不及大明飞人刘跑跑,在明军骑兵的追击下,全军覆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1/9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