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山海(校对)第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065


妘载对几个战士开口,妘缶在其中,坚定的挥了挥拳头。
“巫,您放心吧!一定给您弄好!”
他干劲十足,似乎隐隐知道了巫的想法,这里是要作新的氏族之丘(公墓)么?
老族长看了看,心中也是和妘缶一样的想法,正好这时候,妘载开口问他:“族长,以往族人死去,或有尸体,或没有尸体,是怎么葬下的呢?”
老族长不假思索:“若死,有尸、骸则收回,以薪覆之,入土而安;若尸,骸不能收回,则弃之于荒野,自有野兽分食。”
“若是贵者,如巫,则有木排立于两侧。”
“死于大荒,亦是我等的宿命之一。”
老族长说完,忽然笑了一下:“我知道了,巫,你是要弄新的氏族之丘么?”
上古时代,没有棺,好一点的,地位高点的,死以薪覆,而平凡的人直接散于荒野,被野兽分食,而也只有诸侯级别,才能埋在土堆里,入土为安,这就是陵。
而没有棺材的这种情况,到了舜帝的时候,那时候会出现瓦棺,也就是用陶来制作棺材,同时,也出现了更加精美的陪葬品。
妘载神情肃穆,认同道:“是的,这是丧葬,但很快,死去的人就会被忘记,我们口口声声说着先祖,难道只有开创部族的人才是先祖么?”
老族长不说话,等着妘载的下文。
妘载指着前面少年们开拓的一块土地:“我们要在这里立一座陵,不是给某个大人物,而是给我们自己的先祖,所有的战死者,所有的开拓者,所有的.......”
妘载的手向天空伸去,踮起脚尖,高高的,老族长随着他的手臂抬起头来,他眼中,眸内所看到的,那是妘载,将太阳握在了手里。
那座丘陵,会比肩天空吗?
那座丘陵,会光融如太阳吗?
妘载的手指仿佛触及天空:“自缙云分赤方以来,所有为部族延续传递薪火,为了让部族立存于天地山海间的先行者们,在此永垂不朽!”
声音很大,所有的少年人们都听见了,他们有些人并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但如妘缶一般的年长者,则是眼泪在框里打转,随后露出笑容,手上的铲子,挥舞的更加卖力了。
但年纪小的少年人们,看到年纪大些的少年,他们的笑容,他们的汗水,便也跟着笑了起来。
是的,巫所下的决定,那一定是好的,是正确的!
那一定是利部族的!
古山海时代,五帝之时,还没有说陵专属于帝王,大陵小陵,大丘小丘,所谓上古时期的各种如昆吾丘,轩辕丘,赤望丘,参卫丘,神民丘....这些其实都是大陵,因为规模太大,于山丘合一,故而得到了神化。
而丧葬礼仪开始强化,是从夏朝开始,逐渐到商朝完善,最后到周朝,最为严苛,各种礼不可僭越。
妘载竖起手来:“我希望以后,那座丘要很大,很高,所以这不急于一时!但大家却不能忘记,等到我们繁盛了,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完,我们要整理出土地,把清理的土、石、泥都堆在这里,这是一个简陋的陵,他们会回来的,回到这里,然后注视着我们。”
“而我们,将在他们的注视下,把部族带入丰穰之载,可奋于五谷的时代!”
“我们会将山海托起,高高的迎向青天!我们将在太阳的光辉下,耕耘着勾勒金野!我们将向前走,先祖们会在后面帮助我们,我们的后面是奋斗的历史,我们的前面是璀璨的未来!”
妘载鼓舞着所有的族人,所有的族人也都奋力挥舞手中的大铲!
“异兽不能打倒我们,漫山遍野的敌人将会是磨练我们最好的对手!我们遇强则强,我们在这里成长,茁壮,终有一日,火会燃起,树会参天,山也将被我们踏破!”
“天行其健,人以自强不息!”
第十四章
薪火相传的意志
高大的梯形土台被垒砌起来,四周摆放了一圈石头,而土台的中心,巨大的石柱被妘载亲手立起,黄铜的斧钺在石碑上刻下了妘载曾经说过的话,于是每一个赤方氏的族人,当他们经过这里的时候,都会停留片刻。
这是简陋的,但以后会把它变得更好看。
它会更高,更大。
少年们注视着那块碑,他们会不由自主的念诵,在心中燃起熊熊烈火。
先祖啊,您会庇护我们。
朋友啊,你会帮助我们。
妘载垒起这个简易土台的原因,也并不仅仅是出于整顿丧葬。
这其实是在竖立一面希望的碑,后人要代替逝去的前人继续活下去,后人所创造的荣耀,亦是前人舍生忘死而换来的,这不能忘记,而这,更是部族的记忆与丰碑。
这是一种崇高的信仰。
当有了信仰,就有了动力与希望,但不是把自己的信仰寄托给神灵,说来好笑,在颛顼帝劈开了神与人的关系,在重、黎二人撑开天与地之后.....很多人突然才想起来,他们终于记得,在很久很久以前,伏羲,女娲,炎帝,黄帝,蚩尤,乃至其他很多的,更早的部族首领们,他们最开始也并没有依靠神。
是他们先在这片山海站住了脚步,随后才有神跟了过来。
火不是神赐予的,是燧人氏自己钻出来的。
屋不是神铸造的,是有巢氏自己搭出来的。
剑不是神赠送的,是黄帝与蚩尤对拼时打造出来的。
包括妘载自己,他看着那被他自己亲手立起来的丰碑,他心中亦有一种震撼。
煌煌远古,何其伟岸。
纵然蛮荒不化,但人们都存在着一种与天地斗争不息的强大精神。
那是名为“茁壮”的力量。
“榆,你懂我们为什么一直知道如何使用火与器具么?你知道,为什么中原,北方与东方的礼乐与德行,超越了南方与西方?”
妘榆挠了挠头。
妘载笑,指着那座丰碑:“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前面的柴木刚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就这样,火永远也不会熄灭,先人的记忆化为了我们与天地斗争的手段,长存不朽。”
妘载带着他们离开,少年们对那座丰碑投去最真挚的尊敬,而在后面的族人中,老族长望着那面碑,他的眼中映照着血与火,当年在与龙涤氏大战中死去的一个又一个熟悉的面孔,似乎在这时候复生了,他们来到了这片原野,并且长眠在那座大陵之中。
“薪火相传,无穷尽也。”
老族长原本清澈的眼睛开始变得浑浊,泪从他的眼角流下,但他很快就把其抹去。
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就像是巫所说的一样,不仅仅是为部族和自己而活,更要为死去的先行者而活,如果部族覆灭了,那他们又有什么脸面在死后去见那些先行者呢?
夕阳西下,又是忙碌的一天,妘榆在开荒回来的路上看到了妘舒,他跟着妘荼,身上背着药筐,筐这种东西几乎是和渔网同时期,属于伏羲时代的产物,人们知道如何使用藤条编织成网状之后,筐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妘舒看到了妘榆,他低着头,不敢看他,匆匆跟着妘荼走开。
妘榆站在原地望了很久,他没有说话,而边上,高大的妘缶走过来,扛着石斧,看向妘舒,妘荼二人归去的方位,拍了拍妘榆的肩膀。
“未尝不是好事情,我听巫所说,妘舒是因为看你找到了芋头,这才起了争强的心思,也想弄点粮食给部族,但却失败了。”
“他本心是好的,只是过于急躁,这一次,跟着妘荼采药,他会明白很多事情。”
妘榆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妘缶顿时乐起来:“榆,你比我小很多,有些事情你还不明白,要多学习!”
他说着,昂首挺胸,神气极了。
妘榆却怪异道:“巫也和我差不多大。”
妘缶一窒,嘟嘟恩恩了两声,呵斥道:“那是巫,能一样吗,从小啊,载就跟着老巫学习各种知识,巫要是不智慧,那我们不都完蛋了吗。”
妘载的耳朵动了动,回过头看了看掉队的两个人,向他们招了招手。
落日余晖洒在前方的原野,赤方氏的临时聚居点已经可以望见,外面已经用这几日砍伐来木头围起了一个临时的圈,这些木墙是可以拆卸的。
中原的画地为墙,以表示自己的居住范围,这种行为从神农时代就已经开始了,所以永远不要小觑古人的智慧。
《汉书·食货志》:“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
而完整城郭的出现是在舜帝的时期,《吴越春秋》称:“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淮南子》也有鲧作三仞之城的说法。
不过夯土技术,是现在还没有掌握的,不过有夯土技术的前身,即生土技术,而夯土技术开始成熟,也正是在舜帝的时代,只是还没有传过河南地。
所以说天下万般法,皆自舜时而始,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狗子的叫唤是在迎接开荒归来的人们,摇摆的尾巴边上蹲着的是豚子,而羔子又出去找了一天的野味,但很可惜,看起来野菜也并非遍地都是。
老族长放下手中的石锤和凿子,妘载站在门槛处,摸着那些临时搭建起来的墙壁,木头的前方被削的尖锐,参差不齐,可以有效抵抗如狼般的野兽。
“暂时就这样了,我们的人手还是不够,不能筑造过高的墙,没有办法开采石头.....”
老族长叹息一声,妘载则是道:“墙壁是抵御猛兽的必须之物,木墙虽然插满了尖锐的木头,但也只能抵抗狼,豹一类小型动物,族人们没有开启图腾,一旦遇到如旋龟般的异兽....不,旋龟接近了地兽,应该说,即使是刚刚产生变化的,仅仅高于寻常野兽,而最低劣的原兽,都可以把这些木墙推倒。”
“明天吧,分出一部分人,以这座木墙为基准,至少要把土墙夯起来。”
“只有族人安全,大家才能充满活力的去搜索粮食,砍伐树木,采集草药,没有一个安全的聚集地,说什么都是白费,既然知道我们身边有极其强大的野兽,便不能不提早做出准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0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