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山海(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1065


“大火星出现了!”
是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颗明亮的星辰,大火星,并非是荧惑,而是心宿二,隶属于东方苍龙七宿,第五星宿第二颗星!
于是,大火星出现,就是在告诉大家,该把喧嚣与激动的心情收拢起来了。
因为大春耕,在赤方氏所有人都到齐之后,在大火星游荡于天时,算是真正要开工了。
卯足了劲头,加起力气!美好的,新的一年就要开始!
南方的气候比起北方要温暖,所以春天的到来也比北方要早,在短暂的冬季结束之后,三苗战败,被杀死的被杀死,被迁移的被迁移,被俘虏的被俘虏,最大的敌人已经结束,当大家重新走回自己所在的部落时,春天已经迈着大步,悄悄来了。
冬将去,春将来。
火热的大春耕,在这温暖的日子中,就此开始了!
“第三年了!”
有人高声呼喊,从赤方氏来到这片土地到如今,现在已经是第三年的大春耕了!
在这古老的蛮荒之中,与天地万兽争斗,他们活的越发精彩!
“季春出火,为焚也!妘榆,点火!”
老族长叫来妘榆,在上古年间,一年农事始于烧荒,人民因为劳作而紧张,因为憧憬而激动,把烧荒看做是丰收的前兆。
而在烧完山野之后,会把火种再保存起来,等待来年,周而复始,这个仪式叫做“纳火”。
上古年代,刀耕火种时期,烧出来的灰的作用....这个自然不必多提。
“来啦!”
妘榆举着火把,跟着开荒的大部队来到野外,开始烧山烧野,就像是第一年时那样,大家烧山伐木,开拓居住的家园。
在如今赤方氏已经掌握了犁具,耧车等先进农业器械之后,刀耕火种的时代已经逐渐褪去,如果不是因为人口不足的缘故,刀耕火种,在赤方氏,或许会彻底变为大春耕前的一种“祭祀活动”。
而每年的春季,各个部族的巫师,要对今年的春耕用卜甲进行一次占卜。
第一年的时候,因为化蛇所发的大水,蘖芽氏的重要卜甲在春耕前夕被水冲走,丢失到赤方氏的地区,被妘载送还回去。
这个卜甲并不是说没有替代品,蘖芽氏的巫师百里茆曾经就准备用替代品,但是用替代品,庄重与严肃性肯定不如原版,而且在春耕前发生这种事情,会被认为是来年不走运的征兆。
这不是有没有替代品的问题,而是关乎到心里有没有疙瘩的问题,大家都认为今年不走运,那今年说不定就真的不走运了。
“我要占卜啊,前两年都没占卜...但我向谁占卜啊?”
妘载手里拿的还是老乌龟的破壳,老乌龟的壳,被拆掉之后到现在还没有用完,不得不说这玩意好使的很,据说旋龟的壳带在身上能“佩之不聋”?
这个妘载倒是没有测试过。
赤方氏就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要不要占卜?
妘载倒是很想学习姜子牙,一脚把这个龟壳踩碎然后说一通人定胜天的热血话....
“准备都准备好了,占一下吧!”
因为炎帝的影响,导致今年春耕不需要进行新战士的图腾觉醒,因为现在整个赤方氏连羔子都觉醒了图腾,太阳图腾连一只羊都不放过,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给弄上了.....
于是妘载按照占卜的流程,自己弄了一遍。
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字幕”?....妘载这个时候所看见的,如果硬要说的话,就像是玩一个游戏看到字幕然后没有语音。
妘载此时看到的一些讯息,大致就是【赤方氏的族人希望你赐予春耕的福祉,需要赐予吗?】
妘载发了一会呆,然后点了点头。
于是“讯息”开始更新,因为这个流程是妘载自己做的,所以基本上出现的“字幕”也都是妘载写在卜甲上的那些祭祀巫文。
祈祷的文字和图腾纹开始合二为一,妘载身上,太阳的图腾熠熠生辉,祈祝就这样完成了。
妘载清了清嗓子,开始一字一顿道:
“今年南丘收成会比去年要多,稻,芋头,菁华,菽.....”
在简单念诵了一遍自己对于今年的祝愿之后,妘载可以感觉到,太阳的图腾开始庇护南丘,这种感觉很清晰,在那数个呼吸之间,妘载甚至能感觉到南丘附近的风、云、气流的变化,乃至于新土壤中,蚯蚓冒出的头。
这种感觉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就消失了。
“呀,真是神奇!”
我祭我自己,那我说的话就是神的祝福!
“原来神是这样保证风调雨顺的,对部族居住区周围风,云,气流的更改与驱逐,再加上对于土壤的清晰感知,或许真正的神能够做到及时抑制生病的秧苗成长,或者让蚯蚓们大量出动,把土壤翻新.....”
“所以啊,是这样,神灵的庇护,也离不开天地中一缕缕小小的风,一只只小小的虫,大家齐心合力,这才是风调雨顺,人与自然的关系.....神就是调和的媒介!”
妘载再一次对于“神”这种存在,有了一种清晰的认识。
移山倒海者是神,庇护风调雨顺者也是神,与蚯蚓蝼蚁对话者,亦是神。
有些神是人神,有些则是自然神,先天神,祭祀神,神的来历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庇护众生的本领,因为他们都是直接,或间接从自然界中诞生而来的。
哪怕是扯到玄之又玄的“大道”,那先天之神,不也是从“道之中”而来的么!
妘载离开了巫师的小房子,在耕田中,看到了九黎氏的北正,以及新的,二百多迁移来的新族人,正在接受“犁具”和“耧车”等农耕器械的“培训”!
但有意思的是,二八神人也在凑热闹,而从后面几个神人鼻青脸肿的状态来看,他们大哥已经完成了每日打弟的任务。
妘载走到靠近的田垄上,踮起脚尖眺望。
“好好看,好好学,犁具是一定要会的,你们过去的那套耕作方式,已经不用啦!”
用了金坷垃,小麦亩产.....咳咳!跑题了,这是南方。
妘缶,妘韦,羊、五、冱等人在农田里进行“示范作业”,俨然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农业生产导师。
牲口中,刚刚得到的大牛,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它将来的“工作”,它的两个前辈,那两头石牛套着犁具,在众人面前,开始进行第一次的“示范耕田”。
远方,大兕们的低吼传来,大家伙们已经准备好迎接崭新的一年。
第二百七十四章
尧是地道的山西人
这是出沌第一次使用犁具。
曾经的阳帝山被称为没有水灾的富饶山野,但是即使如此,重山氏也从来没有用过这种工具。
犁具不单单是有牛耕版本的,也有人耕版本的,但相比起“原始”的耒耜,这无疑已经是超出了出沌的认知范围。
耕作的农具,有这么轻松的且省力的吗?
但效果已经看了出来,出沌看着被自己犁出的地,不知为何,心中升起一种淡淡的喜悦。
从来没有见过的生活方式,从来没有见过的犁具,南方的部族中充满新的奇迹,就像是当初阳帝山使者从南方崇墉要塞回来之时的感慨一样。
南方变了,再不是过去那个被四周大部鄙视的落后地区了。
从新的耕具的大批量使用,到要塞的胜利,都可以看出南方的巨大变化。
“嘿!”
出沌张开口,开始高兴的唱起阳帝山的歌。
“乐兮,乐兮,登彼阳山兮!”
“乐兮,乐兮,我适安归兮!”
而他的声音,感染了周围的人们,新的族人们不由得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
乐兮,乐兮!登彼阳山兮,我适安归兮!
古老的歌谣,反映的一般是上古时代质朴的人文风采,阳帝山被称为没有水患的美丽原野,有古老的阳帝遗泽庇护,这里有一个传说,据说那是“阳帝”归隐的地方,所以那片山野格外的肥沃与美好。
九黎氏的北正听到这些歌谣,他张了张口,终究是没有唱出九黎的歌。
而赤方氏的人们,也同样开始欢唱,唱的,自然还是《昌岁》。
这已经成为了族歌,当赤方氏茫然无助的时候,是巫的一首《昌岁》,给了他们继续战天斗地的勇气与希望。
歌谣,是可以影响人们的情感的。
还有许多的新的工具,与新的生活方式还没有被出沌发现,他对未来充满期待。
新的田野,开垦的田野,开荒的队伍又多了,要继续把耕地向东方拓宽,人口多了,那么精耕细作的区域也要增加,而外围新的土地,则是广收薄种一年,这个圈子,要逐渐扩大。
老族长带人去公田了,新的春耕开始,公田那里也不能怠慢,而去年的油菜花,已经快要收获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10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