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山海(校对)第3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4/1065


大家不和也不是什么秘密,本来就不对付,赤松子是和自己师弟神农一个战线的,更是自己这一派炼气士的“政治敌人”。
“哼,要不是风声兽看到这里还可以,我才不来这鬼地方。”
妸荷甘看着天空,阴郁的天空,看起来要下雨一样,南方就是这样,一到夏天,动不动就下雨,毕竟这里水汽太盛了。
甚至比起南禺山,都要来的难受多了,大江流域的气候,让已经许久不履足这里的他,感到有些不适应。
另外一边,北门成对祝融行礼,那礼节让祝融和崇伯看了,顿时眼前一亮:
“中原人?”
北门成笑着点了点头。
既然都是中原人,那在这个时代天生就有了亲切感,北门成给出的解释是:
“诸位可知,这几年天下间的变革,皆出于何处?”
“当然是南方,我们,就是来南方,看看变革之地的,炼气士游走山川,有神异之处,当然要来看一看。”
“不知几位怎么称呼?”
说是几位,事实上重要的就只有崇伯和祝融,祝融请崇伯先开口,崇伯则是很惭愧:“我乃戴罪之身,岂敢放肆。”
于是祝融也不在意,便道:“家祖容光,大明照于幽微之山,使日月有明,清晖在天,明无不察!曾任黄帝麾下大司马,使夏官一职,源流同出炎帝,与中原四帝之一缙云氏同。”
太子长琴的父亲,祝融氏跟随颛顼帝击破共工氏于不周之山,后来祝融去南方,那是黄帝曾经封给他们先祖的地方,灵泽与衡山之地,颛顼同意之后,使本部孙重、黎为火正,是颛顼族祝融氏,亦称北祝融。
而炎帝一系的祝融氏,则是南祝融。
同样,缙云氏与南祝融的先祖,都是同一支。
北门成大呼内行...哦不是,大呼厉害:“久仰久仰!原来是火神一脉!”
几个炼气士都是“久仰久仰”,只有妸荷甘还在嘀嘀咕咕,等到崇伯准备说话的时候,老先生才反应过来,还没等崇伯说话,开口就是“久仰久仰!”
崇伯鲧人都愣住了。
我他么还没说话呢,你就久仰了?你久仰谁啊?
“久仰....嗯?”
妸荷甘还在行礼,却发现崇伯的面色有些尴尬。
“咳咳,算了,我一个罪人,也没什么好说的....”
崇伯因为尴尬而放弃了自我介绍,北门成则是道出了他们的真实姓名,祝融一开始还没在意,但是想了一会,眼睛忽然瞪的老大!
“你,你说你是?”
祝融大惊失色!
北门成笑道:“是,便是你想的那样,我曾与贵祖容光,同事于黄帝轩辕氏。”
黄帝时期的炼气士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祝融和崇伯都是大惊不已,而这个时候,妸荷甘则是咳嗽了两声,不屑一笑,言道:“呵,他是黄帝时期的炼气士,你们可知道我是谁?”
妸荷甘这副逼态十足,毕竟北门成低调的装逼,那咱们这年纪,可不能低调了!
是你先装逼的!
“呵,我这来历,你们可听!”
“师曦采猎我降世,太昊制表我清眠;”
“老龙传法我前坐,神农为弟我为先!”
“赤松出山惊惧我,广成证道我来见;”
“八百年始风雨过,唯我妸荷法清天!”
天低江静,妸荷甘一通大逼装下来,将祝融和崇伯两个人唬的一愣一愣。
而在吹牛逼中,船只也已经抵达了南方的岸边。
新的世间,新的牛皮,还要继续被吹出来,只要还有希望,牛皮就不会停止膨胀。
第三百九十二章
北人至南
妸荷甘装了一个大逼,震得中原两位大佬直呼牛皮,顿时感觉自己被打击的信心已经回来了,而据梁、无庄他们都很谦虚的说,相比自己,他们都是后辈,就是无庄这个姑娘的屁话一如既往的难听。
“老先师曾与山中古人一起捉犬,犬迅而人疾,如今岁月逝去从不复返,人不复年已为黄土,而老先师却一如当年猛犬,老而健威不逊今人....”
妸荷甘一听当场脑溢血。
这就是在骂自己是老狗,而且活的还命长。
老而不死是为狗。
如果可以,妸荷甘甚至想要把无庄当场沉了长江。
踏足了南方的土地,荒芜的土壤经历过战火的洗礼,祝融很奇怪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北门成则是道:“我有一个朋友,从这里离开,路上遇到我,告诉我,南方人和胥敖国人,进行了一次交战。”
“胥敖?!”
祝融顿时大为惊讶:“胥敖攻南方?那现在南方岂不是....”
北门成:“不错!南方大获全胜!”
祝融:“?”
什么玩意,我耳朵没听清楚。
抱着十二万分的疑惑,大家开始向内地进发,这时候,也逐渐出现了一条“清晰”的大路,平整至极,显然是特意夯实过的。
但祝融也正是对此感到奇怪,这路上倒是和帝的臣子们说的不同,尤其是和晏龙那些人,据说南方不是已经发展了好津渡吗?
这条大路就是证明,显然这里之前是有过很多建筑的,但是现在是都被大水冲垮了,还是在和胥敖的战争中烧光了?
但是这一路上,看起来都被水淹过的样子,祝融不免为南方人感到可悲起来。
“可惜了,这几年,犁具的诞生,田亩的划分,以及各种各样提高谷物产量的方法与工具,都是从南方传出来的,流传到东夷,百越,中原....”
“然而身为源头的南方,不仅仅要被大江的洪水所吞没,还要拖着已经没有多少人口的诸多部族,和胥敖国进行一次决战,如今的南方,荒芜凋零,百废待兴啊....”
祝融为南方如今的遭遇感到怜悯与可惜,毕竟如果按照之前的势头发展下去,南方肯定能够出现辉煌的文明,说不定不逊色于中原,而先进的技术传入中原之后,大量的提高人口与生产力.....
中原其实一直想要把南方纳入自己的体系当中,但是南方地处大江流域,气候多雨,北人住不习惯不说,南方各个地方的人都有不同的区域划分,部落与部落居住的松散,没有像样的大城市,基本上还处于半原始社会的情况。
相比中原,已经在氏族公社时期的末期,甚至其实已经可以算是“邦国”的时期了。
巨大的,且功能体系完善的石制城池,是确定是否可以为一个文明或者邦国的重要因素,否则你拿一堆木栅栏围一圈,知道的人知道你是活在五帝的时期,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刚刚跟着三皇打猎回来呢。
三皇的时代可没有城池。
而这几年,南方就像是突然开了窍一样,大量的先进工具被发明出来,而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仅推动南方自己的发展,同样带动了中原等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对南方感兴趣。
赤方氏是改变南方的主力,这在陶唐的上层人物中,已经不算是太大的秘密,当然还是有一部分人不知道的,这一部分人...好吧直说了,其中代表就是非常傲慢的四帝。
对于四帝看来,所谓的改变那就是一丢丢,南方的一群半原始人,即使给他们全都配上黄铜兵器,又能怎么样呢?
他们并不在意这些细节,南方的变化与他们无关,哪里有争夺中央继承权的事情来的重要呢。
而即使是祝融,也之前透过太子长琴传回去的一些消息,说南方有了变化,要回去看一看,太子长琴和晏龙是好友,祝融身为长琴老爹,当然是相信自己儿子的,而他也不免想到,确实是很久没有回灵泽与衡山了。
现在的衡山,属于寿岳申毋句管辖,是四岳氏的辖区之一,这倒也没有意外,不然当初祝融也不会去西方居住,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祝融对于争权夺利什么的不太感兴趣,但他怕中原的人以为他感兴趣,于是干脆跑去大西北,这个年代的大西北还不是荒芜的沙漠戈壁滩,黄土高原上的水土虽然也在流失,但是同样也有很多水草丰美的地方。
昆仑三部年年打的你死我活的,就是争夺这些地方所导致的。
诸人看着这里的一片狼藉,滩涂上还有异兽的尸骸,已经被食腐动物吃了很多,至于人的尸体都被处理掉了,那些焦黑的印记可以看出,是焚烧过了的。
避免瘟疫的操作,在祝融看过之后,很为肯定的点了点头。
火烧是正确的做法。
然而,随着大路一路的行走,四周开始出现了耕地,并且不是一片山野一片山野的零散状态,大片的山林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千里无边的沃土!
当最后一株野生树木消失在眼中的时候,祝融看着牛车队伍另外一边的情景,几乎是直接停下了脚步,崇伯他们,也惊呆了。
金灿灿的油菜花田,此时正是春天刚刚结束,夏天刚刚到来,而南方的温暖气候,保障了油菜花的生长,这金色的浪海,随着风轻轻的起伏摇曳,迷醉人的心神!
炼气士们也被这片景色所震撼了,一眼望不到边际,这有几万步,还是十几万步的耕地?
海浪轻起,而北门成在此时很是迷醉的感慨了一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4/10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