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山海(校对)第3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6/1065


夙沙氏的首领热情的接待了续耳。
什么,你说我刚刚很冷漠,那是你看错了。
我夙沙氏一向热情好客。
《管子》载:“暮春之初,北海之民即煮海为盐。”
“我想要看一看盐场。”
续耳表达出了极大的诚意,作为生意人,最开始从北部的历山,跟着小伙伴们跋山涉水来到南方学习技术,续耳不得不承认,优秀的手工业让南方已经积累了通商的资本,而最先要解决的,就是大量的盐。
大盐山的开发还要有一段时间,对此,南方的三位首领商议之后决定,派遣擅长做生意的续耳,来到东部沿海的夙沙氏这里,购买一些海盐。
现在磨坊的酱菜供不应求,很多方面都需要大量的盐,赤方氏的盐,以及大盐山之前开采出来的一部分山外小岩盐,已经逐渐不够需求。
当然,对于突然来的这个大订单,夙沙氏是非常开心的。
那手里积压的货物终于可以甩出去了,可不就开心么。
续耳来到这,发现夙沙氏的盐场,正在用古老的煮海法进行蒸盐,有巫师口中喷火,而且不止一位,这让续耳十分惊讶。
火巫可是很少见的。
夙沙氏的首领向他们介绍了盐场以及已经晾晒好的一部分盐堆,续耳过去察看了一会,这些盐在南方,或者说整个内陆,都算得上是很好的盐,不过续耳消息灵通,在来之前,就已经从一些贩盐的部族口中得知,这几年夙沙氏的卖盐活动,受到了打击。
不过好在这个时代,经济相对封闭,有了通商自然带来繁荣和更多的财货、物资,可以让大家生活的更好,而没有通商,也不至于饿死,就是吃的要少一些罢了。
当然,生活水准也会限制地区部落的发展,如果大家天天都为怎么吃饱而发愁,耗费所有的精力,那基本上就没有办法向其他的方面发展了。
续耳对这批货很满意,夙沙氏便说了个价格,然而续耳则是笑眯眯的回应:“这批盐,对于整个八荒来说,都是极好的,品质上,也算得良品....”
“不过,盐长国的盐价,半石要五百贝币,但人家那是美盐,良盐半石只需要一百,劣盐半石甚至只有十贝,而如果以物易物,半石美盐至少要一人高的火珊瑚三株。”
“我听说,夙沙氏这几年的盐,卖的并不好。”
夙沙氏热情好客的大首领,顿时就冷下了脸来。
他马上明白,这小年轻是来压价的。
但是不等他说话,续耳就道:“当然,我们能够理解您的困境,谁还没有困难的时候呢,所以您不要激动,我来这里,不仅不是压价的,而且,我还要和您做一笔大生意。”
续耳所谓的大生意,就是把南方的一些磨坊以及工坊产品,贩卖到这里来,尤其是为了吸引夙沙氏大首领的注意力,他很快拿出了一个招牌货。
“这个送给夙沙氏,聊表心意。”
那是一个精美的瓷器,比起最开始偶然烧制的原始瓷器来说,这个瓷器已经有了一些模样,当然是青瓷青釉,这种青瓷青釉,是最容易也是最古老的瓷釉,于是理所当然的出现在了这个时代。
当然这个是古青,不可能是青花瓷....这玩意在商朝时期就被人们发明出来给原始瓷器上色用了,主要材料是石灰和草木灰....简单易懂好获得,化学就是这么神奇。
也就是说,刀耕火种时代淘汰的草木灰,又来了!
大人,时代没变!
夙沙氏的大首领吃惊的看着这个小瓶,在只有陶器的这个时期,世间最美丽的工艺是在中原的空桑氏,他们有烧制美陶的方法,而夙沙氏不知道的是,前些年,空桑氏已经可以完成蛋壳陶的烧制工艺,这都托了重华的福。
不过,眼前的这个小瓷器,可比空桑氏的陶器,好看多了!
“这....这是什么宝物?”
夙沙氏的大首领很震惊,而续耳则是道:“这个,叫做瓷器,烧制的方法类似于陶器,不过我觉得,大首领最关心的应该是三点。”
“好看,实用,不漏水。”
夙沙氏首领的目光,顿时闪闪发亮起来,摸着那个瓷器,心中升起了无尽的渴望。
这个东西,比起南海的珊瑚枝,虽然差了一些,但是这东西,肯定比珊瑚便宜。
而且其实也没差到哪里去,而且最关键,这个瓷器是陶器的进阶产物,正如对方所说的那样,最关键的是不漏水,基本不会自毁。
珊瑚,那玩意好看归好看,没用。
续耳表示,南方有很多特别的好东西,可以给夙沙氏提供很大的便利,夙沙氏虽然在蒸煮海盐上颇有造诣,但是在其他方面就很薄弱,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术业有专攻....
所以所需要获得的资源从哪里来?譬如夙沙氏不擅长制陶器,他们的产量就很低,而人口又属于东部沿海的大部族,加上陶器容易损坏和漏水,基本上就是供不应求,省着用的状态。
上古年代,以物易物,古老商业,无非就是如此,用你有的东西,来换你没有的东西,至于价格,那自然都是好商量的。
瓷器,犁具,纺织机,鱼梁架,磨盘,木器,矿灯.....如果不想要,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耧车,榨油机,这些都是好东西,顺带着,续耳还送了对方一壶酒,这一壶酒下去,夙沙氏的大首领立刻就上头了!
续耳要求以这些物资来换取盐巴,不过需要多一些盐而已,总的来说,虽然占了些许便宜,但是能够让部族内部过上丰衣足食的好生活。
夙沙氏大首领一阵恍然,美好的新生活,似乎正在向他招手,这两年节衣缩食过的比较困难,没想到现在时来运转!
搞!
————
东南沿海的一批盐巴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运送回来,北部中原的牛羊也在紧赶慢赶,而到了西部方位,互人国与鱼凫氏,也终于经历千难万险,回到了蜀地,那高耸入云的群山如同天壁一般,将东西隔开.....
他们回去的时候,看到那片群山,又想到南方人所说的都江堰。在蜀地之中,回到了部落联盟,蚕丛氏的人迎接上来,青衣神看过了那些图板。
他久久没有说话,最后询问了一句。
谁愿北上,去寻巨灵氏来此开山?
第四百六十一章
有手就行的操作
大雪不冻,惊蛰不开。
斗指癸,大雪。
大雪时节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但是南方,当然是不下雪的。
如今天地逐渐变暖,即使原本还能看到零星的小雪花的地方,现在也看不到了。
倾盆大雨,天黑云低。
水泽中的水位上涨,而这场大雨,正赶在大气象台竣工之前到来。
朦胧的沉沦世间,本就巨大的大气象台,愈发显得高耸入云,远方山野间的野兽,遥遥看到那巨大如山般的影子,莫名的从心中生出崇拜与敬畏。
一只巨大的黑蛇,抵达了大气象台的附近,他抬起头,看着那个伟大的建筑,一双蛇眸呆滞了一会,随后悄悄的向气象台靠近过去。
公田的北部,临近分洪区的地方,出现了很多披着蓑衣的人。
妘载也在其中,应龙也在其中,加上崇伯,祝融,长琴,羲叔,以及瑶山氏的巫师等,在这里的人,都是参与大防洪城构筑计划的人。
崇伯主水文测量,长琴主记录,祝融主工石,羲叔主天文,应龙主风雨,瑶山主其余一概数据计算,而其他一些部人,诸如业等,都会给瑶山氏帮忙。
赤松子,主指指点点。
此是天赐大雨,可观水势走向,不可不来。
“实地考察的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妘载告诉大家先进的计算方法以及测量办法,当然这个所谓的先进,在妘载本来的后世其实是相当原始的办法,不过肯定比这个时代的测量计算法要精确的多。
一面石碑被抬过来,嵌在分洪区的丘陵中,这个石碑很大,故而很显眼。
这个东西,就叫做“水则”。
加上雨量器等设施设备,大家早已明白,正确的测量水文天象,可以给部族带来无尽的福祉,当然正确测量的基础,则是先进的设施以及高明的计算对比方法,最后还要加上牛皮的人。
这里面,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妘载的新的“黑科技”。
水准仪。
在开挖渠道乃至于运河的过程中,以水面来测量地势的高低,战国时期,庄子就见过这种东西,并且说过“水静则中平准,大匠取法焉”,然而这个东西的出现时间其实远早于战国,春秋的时期,所谓“这个人水准如何”,这个句子,其实正是出自孔子。
荀子之中记述,孔子认为,水准这个词汇很好,不仅能衡量地势,还能表达一个人的技术与知识的高低,于是他在和自己的弟子谈论的时候,就用上了这个词。
古代的水准仪,这套测量工具,由三部分组成,即“水平”,“照板”、“度竿”。
当然,这个东西,在山海时代来说,简单易学,但却又是从这般简单之中,会测量出无比神奇的结果,这个东西一出来,崇伯用了一会,立刻爱不释手。
人们的爱好总是奇奇怪怪的,但是男人的爱好都一样,理科生喜欢精巧的仪器,文科生喜欢手办。
大防洪城的规划,很快就已经开始落实,这一次的大雨,就是最好的实地勘察。
忙碌的人们聚集又散去,蓑衣摇晃,带上器具,很快,他们逐渐消失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6/10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