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山海(校对)第4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6/1065


妘载道:“你们啊,到现在还不知道因地制宜吗?”
“大防洪城可以修在大江,可以修在敷浅原,但是修在大河边上,没有用啊!”
你们这些人,抢奇观也不看你们有没有地方坐这个奇观!
(该地区没有符合条件的位置)
“敷浅原周围皆是巨山,石土坚固,大江之险在荆江洞庭,不在于敷浅,故而可以修城抗洪!”
“而风陵渡之后,三河之水汇聚,声势震天骇地,流至龙门山,砥柱山的时候,又是一处险水,而且大河两岸土质不如大江两岸坚固,这就让大城的地基,根基不稳。”
远的不说了,就说战国时代吧,魏国的大梁城够坚固吧,被秦军左一次灌水,右一次灌水,这个月淹它三十一天,下个月再淹个二十八天,留两天给魏国人晒裤头。
后来大梁城都泡塌了,魏国人全都经验加三成了大水比。
妘载看他们的神情,依旧有些迟疑,于是走到陶土沙盘的另外一面。
原本历史中,大禹来到龙门开山,打通之后见到砥柱山,大为吃惊,于是又凿断砥柱山……
《墨子·兼爱》:“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注后之邸,池之窦,洒为底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
《水经注·河水四》:“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这座山极其厉害,即使经历过数次黄河大洪水都不曾晃动半分,如天柱一般矗立在上古时代的黄河中央,所以后世“中流砥柱”一词,也是出于这座山。
又有一种说法,说定海神针其实就是砥柱山。
后世的砥柱山只剩下一块石头了,不过依旧顽强的趴在黄河上动也不动。
可以说是群山之中的“楷模钉子户”。
别人是给了拆迁款就有,这座山么,就是峰可断,石可流,地盘不能移。
当然,积石山,桐柏山等更著名的治水处,那是后话,暂且不谈,文命现在没有成为司空,共工依旧压在他头上。
而且崇伯也没死,反而是重新学习先进治水理念。
故而这个未来,就变得扑朔迷离了很多。
“你这个陶土盘,是根据你们有崇氏诸多治水人走过之路而模拟烧制的,所以你看……”
“龙门山在这里,打通它,然后你会见到一片阻塞的大湖,这地方并不是水流宽阔的缘故,而是湖水下面的河道狭窄所导致。”
“这下面有很多礁石……这些礁石和群山挤在一起,导致河水湖泊下出现大量暗流漩涡……”
西汉鸿嘉时期,曾经大规模的对这里进行除礁行动,工程巨大,但是因为技术水平所限,故而效果提高不大。
东汉桓帝时期,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也多次整治,开元二十九年,在黄河左侧入门以东的岩石上,开凿一条人工运河,称开元新河,俗称娘娘河,以避开黄河三门的行船风险。
这个地方,三门峡的水,确实不好治,大禹的时代,能打开三门之水道,已经很厉害了。
“这片山,把它们都给凿断,这个地方,叫做……”
妘载说到这里,忽然一愣,然后看向文命。
妘载确实是知道那些山的后世名字,三门峡在大河南边的群山,全部是崤山的延伸!
而且这里还有个水神叫做五户……
但是被大禹凿断的那些山,妘载可不知道叫啥!
文命眨了眨眼。
载哥你怎么不讲了?
我都记载小简简上了。
妘载忽然收手,对文命道:“这个,先回去休息吧,明天我和你说一些关于地质学的东西,譬如什么褶皱山体之类的……”
“文命啊,你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啊!”
妘载跑路之后,文命便琢磨起来,而娥皇此时也对丹朱道:
“这就是他的治水之道?”
丹朱一笑:“怎么样,感觉如何,是不是云里雾里?”
娥皇皱着眉头:
“确实是精通治水之人,就是,有点疯疯癫癫的……”
第五百零九章
满载子都是脑子
当天晚上,中原三人组可以说在南方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篝火噼啪,文命在陶土盘周围拿着一根小树枝,这里画画,那里捅捅。
树深时见水,海蓝时见水。
大河啊你全是水!
另外一边,丹朱正在院子里对他那堆奇怪的零件进行保养,貌似被他视为打败义均的王牌。
而娥皇,则是在写简犊。
主要是写来到南方之后的见闻,当初丹朱潦草的写了一些,羲叔的那份报告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了,而业的报告只交回去一次,新的还没有送走。
所以娥皇来的时候,看到的东西又不一样了,写一份报告,依旧是给中原作为参考。
洪州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水平,从各个角度和方面来描述。
简犊的书写,就要耗费很多竹子,而且文字记述的要尽量言简意赅。
妘载到现在做了很多事情,从农业到畜牧业,养殖业,建筑业,勘探业,度量衡,统一使用祭祀文字,总得来说,妘载脑子里那点东西,已经基本上被掏了不少了。
麻麻载虽然是高材生出身,是地质勘探专业的扛把子,但地质勘探的本职工作,是搞山川矿物的考察,不是搞发明!
不要以为大学生都无所不能啊!
更何况麻麻载早就从大学毕业很多年了!
而关键的一点,也就是较为基础的造纸术(烂草纸),妘载没点这个科技。
不是点不出来……
古时候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这就是最古老的“纸”了!
后来才有改进版本的蔡伦的破布头破渔网纸,以及竹子纸、麻纸、楮皮纸、桑皮纸、藤纸、檀木纸……
但是南方不能用这个玩意。
这里多雨,气候也潮湿,原始纸这玩意在南方真没竹简结实耐用。
这个时期正是气候大变动的时候,纸片给洪水一冲泡烂了,那不玩蛋?
而且妘载也不是专业造纸手艺人,更不是啥非遗传承者,知道工序,不代表就会做啊!
你有么有听过一句话,叫做“一看就会,一做就废?”
你又听没听过一句话,叫做“脑子看明白了,手大呼你放屁?”
我想要制作的:【精美的纸张】
实际上我做出来的:【垃圾】
妘载想的是,等到这次大水灾结束之后,天下进入一个缓冲期,这时候,尽量让大家全都住上瓦片房,家家户户门口都有排水沟。
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纸的制造,而不用担心纸片潮湿的问题。
而且也符合十年计划,前三年加油干,中三年尽量干,后三年恢复带着干。
那么,至少等到第六年,可以开始造纸工程。
至于上厕所,古人有古人的办法,用习惯了也就那样,在早就建立公厕和堆肥制度的现在,就让我们结束这个忧桑的话题吧。
“载哥听说要教我地质学,不知道那会是什么本事呢……”
“载哥说的真是很有道理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6/10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