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山海(校对)第7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1/1065


用洪州独有的纸,写一封信,至于这封信到底算不算情书或者其他的什么,那就要看收信人怎么想了。
今天不整活了,认真写点东西。
妘载如此想着,于是下笔如有神。
————
“在一片遥远的大地上,有一种花向阳而生,无数的向阳花总是面朝太阳而绽放。”
“光辉洒落,太阳有很多向阳花,但对于向阳花来说,世间只有一个太阳。”
“太阳不可替代,但我并非要自比为那真正的太阳,更不想隐喻什么。”
“谁也不可自比天上的太阳,那太过宏伟广大,包容万象,但即使如此强大的也太阳终究会落山,这就是天体运行的法则。”
“天行有常,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更不为人神而存亡,所以向阳花在太阳落山之后依旧会继续生长,夜晚还会有满天星辰,但如果好好上课,你应该还记得,那些星辰都是太阳,但它们离这片土地太远太远。”
“故而,山河日月皆不足重,法则是天定而非人为,天地浩瀚,人间喧哗,对于人族来说,重则在遇到知己。”
“我认为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才叫做志同道合。”
“彼此的理想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志向相同,道路一致……这无关男女。”
“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这片大地上的人们,讲究昏礼,丹朱也说过,西荒人很直接,男人摘下女子头上的羽毛就算成事,但是在这片土地上不行,为什么,正是因为礼。”
“人族生于蛮荒,但是却诞生出礼这种文化,古时候的人们有抢昏,男的抢女的,女的也抢男的,不问对方是否愿不愿意。”
“所以后来,有一位圣人说,这样不行,太乱了,统一一下,于是有了礼,故而昏,也或许是最早的一种礼。”
“于是,不允许进行不愿意的昏,要昏,就要问对方愿不愿意。”
“喜欢也是万物生来的本能,其实这就是最基础的一种志同道合,只是喜欢不存在志向与思想,只是一种被吸引的本能,不然你看,据梁喜欢蜗牛,妘磐喜欢羔子,丹朱喜欢锯子,难道这也是情爱吗,当然不是了。”
“从喜欢到昏,要经历过漫长的过程,而且首先,对面得是个人。”
“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的悲欢离合、相知相遇,却又有相同的生老病死……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必反复的询问他人。”
“走过前人未曾走过的路,到过前人未曾到过的远方。”
“我觉得你是个好人,不知道你是否也觉得我也是个好人,如果是的话,一百年后,就一起去看看向阳花吧。”
“当然,不想看的话,也可以。”
————
信件写完,妘载出门,来到田野里面,轻车熟路找到了撅着屁股睡觉的羔子。
羔子嘴巴里还有没吃完的粮食,翻着白眼睡的天昏地暗。
一看昨天就又跑去仓库了。
妘载脱下鞋子。
四十四号的鞋子,这一鞋巴子下去能打出五十六号的感觉,直接音爆!
第九百二十一章
招聘会
.......
天还未亮,农贸市场里面已经有卖家抵达,诸侯们来得早,在市场中借用了一处位置,就在靠近大门口的地方,开始进行人才招聘。
讲道理,这种模式的招贤纳士,不要说是天帝了,进行实操的诸侯们也都是头一次听闻,而如今不知为何,让他们颇有些不太舒服。
“我们以前寻找贤人,都是到处打听,得到了消息便整理好衣冠,亲自动身前往拜见,像是现在这样坐在市场的门前,等着贤人过来,是不是有些不太礼貌?”
有诸侯发问,但是也有人表示,昨天自己去逛了逛周围的工厂,发现他们的招人都是这么招的,只需要说有先进的技术,那么对应的贤者就会自动被吸引过来,最离谱的是有些人甚至不要工资。
诸侯们抱着怀疑的心态,在这里进行招聘。
太阳升起来,其光芒越过群山诸海。
市场附近终于喧嚣起来了,周围飘起香味,早上可以吃的东西有很多,但是这个年代可没有包子,馒头也才被妘载在北方弄出来不久,而且南方的面大部分用稻谷所制,自然比不上麦子,麦子虽然妘载很早就开始用试验田弄,但终究不可能让麦子适应南方的温热环境。
不过,除去口感不太好的稻面饼外,南方还有大米、豆腐、腐乳、萝卜米糕、酱菜、肉汤、鱼、鸡蛋、菜羹、肉脯、鸡爪、河鲜......诸如此类还有很多。
诸侯们闻着味道就饿了,他们很多人都是来自于各个封地,并非久居于陶唐,哪里能天天吃的上这些好东西,其中原因之一还有一点就是要带头节约,资源是有限的,早上吃点菜粥,再加两个野鸟蛋,一般就是诸侯们最高兴的事情了。
美好的一天从七点四十分开始。
有人出去,表示我要去买点东西。
“啊,东户大人你要出去买啊,帮我带一份谢谢。”
“也帮我带一份。”
按照后世的规矩,出门带饭,或者顺手拿外卖,总归要让对方叫一声爸爸的,但是这个年代,诸侯们刚从北方来到这里,性格还很淳朴,东户季子并没有多收下几个干儿子,而是很痛快的答应了他们。
东户季子:“你们吃什么?”
众诸侯:“你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东户季子出去买饭,而诸侯们在招聘岗位上聊天,这时候忽然来了一个年轻人,他们顿时一个激灵,连忙很热情的询问他。
小伙纸,你毕业于哪个农村啊,有什么特长没有,将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为什么选择我们这个招聘位啊?
诸侯们围上去,那年轻人眉头一皱,奇怪道:
“你们说了这么多,但是你们要招什么人?”
“擅兵戈之事的,还是擅长生产之事的,还是擅长占卜、擅长音律、擅长农耕、擅长手工业、纺织业.....?”
诸侯们对视一眼,纷纷歪嘴一笑。
我们可都是大人啊。
成年人的世界里面,自然都是全要了。
但是那个年轻人更疑惑了:
“你们不是洪州之人?”
“不错,我们是在洪州之地,招揽人手,随我们离开这里,北入中原帮助生产的。”
那年轻人恍然大悟,随后摇了摇头。
他表示自己可没工夫和中原乡村玩耍,自己打听到这片土地,从淮水的某条支流出发,跨过江水绕了那么大一圈过来,可不是为了再回到中原去的。
“我是来这里拜学本事的,听说这里有很多能打的人,我在我们部族以前是最能打的人。”
年轻人就是大魏,在传说之中,他只留下一个名字,其他的一切都如同谜团一般,没有人知道他出生在哪里,没有人知道他最后死在什么地方,不知其生不知其德亦不知其死。
诸侯们有些尴尬,大魏在这里待了好多天,找到了住处和临时工作的地方,他一直在市场附近和油坊附近的山野转悠,希望遇到厉害的人物。
他已经把洪州的很多大人物都记载了心里,并且按照自己的需求一一剔除,他想要学习弓箭与争斗的技巧,所以他把目标定在六个人之间。
三个会射箭的人,自然就是鸿超、楚琴,以及阿载。
三个会争斗技巧的人,则是重黎的刀术,云中子的剑术,兑的戈术。
但是很显然,这帮人没有这么容易让他找到,即使大魏到处打听,可炼铁厂和行政处这些地方也不是他想进就能进的,当然为了吃饱饭还要做工,这样蹲点的时间就更加少了。
大魏心里明白,收徒这种事情,不是自己要去学,对方就会教的,说的难听一些,自己又算是什么东西呢。
他离开了招聘岗位,诸侯们尽力挽留也没有让他停下脚步,有人摇了摇头,也有人不屑一顾,表示这个小年轻太捞了,咱们要招那些特别厉害的。
但是他这话说完,很快就听到市场里面有人在讨论这里的招聘事情。
“去中原发展乡村农业啊?”
“我不去,待在洪州不好吗?”
“助人为乐懂不懂?”
“助人为乐?你也叫黄帝?”
农贸市场的人们大部分都对北方兴致缺乏,诸侯们终于有人坐不住了,走到群众之中开始宣传,表示北方的福利待遇好,现在正是用人之际,百废待兴,只要你有本领,就不愁没有发展空间!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各位千万不要躺平啊!
然而群众们依旧对北方不感兴趣,这里面也有不少从北方迁移到这里来的,像是石山孜人、凌家滩人,都是那次缙云氏闹事而跑路来的,找到了新的居住地,没有什么必要,他们并不想远走他乡。
而且说到招聘人才,洪州的人才可多了,有人对诸侯们表示,现在的哪怕是工厂里的一个学徒工,到北方去那都是大师傅,你们还别不相信,去亲眼看一看就明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1/10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