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山海(校对)第9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9/1065


就是这一口之后,那几个木箱子里面的气水,都被抢夺一空。
于是,厌火国这里,气水市场成功被打开。
甚至有人开始向气水瓶子里面丢煤渣。
“大批的石头被丢下来,大量的煤炭被运装上车,这些石头会拿来修建站台的设施,煤炭则会被运送回去,不过看起来,厌火国这次准备的煤炭不多,和前几次测试的时候一样,只有五节车厢的煤矿,而且都不能装满。”
“因为这辆新机车的牵引力量变强,而且这次的测试其实已经成功了。”
马车姗姗来迟,毕竟马也要休息,等到马车抵达的时候,煤炭都快装车完毕了。
妘载的手里捧着相机,借着灯光进行拍照,这都是要记入史书的大事情,更何况接下来的会盟,这玩意会好好的震慑一下十方的首领们。
时代的差距显而易见,等到生产力提高之后,或许二三十年以后吧。
如果你不愿意让我帮你修铁轨,那么就只有请你自己去修了,到时候你不修都不行了。
此时也已经是夜深了,站台处,灯火熊熊,通明透亮,把天空都映照的一片光芒,和远方的比翼旷野上的三星盘,以及河水畔的三株树之光,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在厌火国这个暂时的终点站前,有一个用来调转车头的铁轨转盘。
“这东西太牛皮了!”
作为地质厂的司机,郭支有丰富的驾驶经验以及高超的驾驶技术,他对于小火车这段路程行驶的表现,非常的满意与感兴趣,于是马车停下来之后,他倒是一刻也不停,跑去找驾驶小火车的人。
这种蒸汽机车是没有驾驶室的,驾驶室就像是敞篷车一样,完全大露天,两边只有铁栅栏作为防护,非常的简陋。
郭支请教那个司机,这种火车是如何开的,行驶的过程是如何控制方向的。
司机是妘垂,当年赤方氏三个跟随丹朱进行器械修炼的人之一,如今妘磐去中原开电子厂了,妘柱和妘垂都成为了器械厂里的中坚力量,不久前刚刚拿到了“大匠”的职业证书。
“蒸汽火车和拖拉机还是不同的,不需要控制方向,只需要按照轨道走就行了,你所需要管的,只有发动和停车。”
这让郭支稍稍懵了一下,请求回去的时候,能和妘垂同乘。
当天夜里,不少人熟睡之后,文命却怎么也睡不着,心情有些莫名的震撼,依旧不能消除。
他从站台附近的房屋里出来,看着那辆并不大的小火车。
文命又想到其他的土地上,虽然诸夏的各个片区,都在修筑道路,但是不少地方还是粗劣的土路,只有在洪州和中原才能看到石头路,而现在,铁路的出现,彻底让文命的世界观被刷新了。
这天下有很多种路。
开辟栈道,挖空山崖的天路;
黄尘滚滚,牛马往来的土路;
规划齐整,一片平坦的石路;
乘风破浪,船舶航行的水路。
现在,新出现的道路,应该名为铁路,钢铁通向远方,虽然目前只有这一条路,而且也只是行驶了几十里地,但可以预见,十年之后,二十年,三十年之后,这些铁路必然会在更多的地方出现。
诸夏的王者们说过,道路是保证各个地区不会分散、以及各自为政的重要保证,只有信息和文化的及时流通,才能形成巨大的“渔网”,把“诸夏”这条大鱼牢牢的困在网中。
文命站在石头站台上,发出无限感慨:
“现在从南丘抵达厌火国,再也不需要走上三天三夜,再也没有人会偏移方向。从洪州抵达淮水,再也不必乘船,通过大桥的连接,南北已经畅通无阻。”
“过去的人们羡慕都广之野的百谷,羡慕灵山的繁荣与伟大,现在这一切都被归纳入史书之中,再也不见人传颂。”
“前人走出天下的路,后人把天下的路连接起来。”
昔年,在自己还小的时候,妘载做图画工器,养农开工,那时候农田才刚刚划定,那时候犁具才出现不久,那时候打铁的人不过是拿着一小块铁,用容易损坏的石锤或铜锤,狠狠的敲砸,费时费力,挥汗如雨。
那时候的人们还不能顿顿都吃饱,受到瘴气与野兽与洪水天灾的袭扰。
那时候,妘载说,以后天下都会像是都广与灵山一样。
那时候的人们,幻想着那样的天下。
十七年后,都广与灵山,都已经不值一提。
都广之野,不过是生长着一堆野谷的肥沃土壤,灵山之地,不过是过去十巫们神神叨叨的呓语之所。
逐渐的,东方明亮起来了,人们开始活动,火车发出呜呜的声音,在锅炉里面睡觉的焦焦也惊醒,一个肥鸡打挺坐起来,抹掉鸡嘴上的口水,开始整理身上的煤灰。
焦焦师傅,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砰!”
锅炉的盖子被用力的关上了。
呜呜——
焦焦号小火车喷出烟雾与蒸汽,轮子在铁轨上转动起来,拉着五车厢的煤炭,以及剩下的五个空车厢,开始往洪州的方向行驶回去了。
又回到洪州的站台之后,经历了两天的行程,文命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又听到妘载让他今晚好好休息,过上三五七八天,等到诸夏十方的人们,差不多都进入中原的地界,就要坐着帝江前往会盟之地了。
诸夏的第一次大会盟,所有的首领都会聚集在一起,那是一个宏大的场面,随便捡起一块砖头丢出去,都能砸到三五个青史留名的人。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诸夏十方(上)
正如妘载所说的一样,诸侯们与州牧们正在前往中原的路上,从这片广袤山海的十方出发。
人们的心思各异,有人心中慌乱,有人心中平静,有人对山海的未来莫不关系,有人寻思着这一次的出行能够在诸夏的基本盘上争取到哪些利益。
诸夏之北,孤竹国。
孤竹国的王早早的出发了,遵循古老的规矩,面见三王牵来三头羊。
“我有预感,这一次前去中原,恐怕难以再保持诸侯的头衔了。”
孤竹国的王心有所感,便对大臣们进行讲述。
这数年来,各个地方都派遣了州牧进行工作,据说一开始是派遣十二牧,但后来提高到二十四牧。
这二十四牧将会把三年内治理的成绩带给众人,由于中原的某位骑帝江的王者,会不定时的到处乱飞进行突击检查,根本防不胜防,以至于州牧们勤勤恳恳,在这三年的时间内,不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更不敢收受当地部族的好处。
而作为诸侯,虽然有免于受到检查的权利,但是这些年,诸夏的诸侯权利也一直在缩水,譬如王宫的奢华程度、军队的建制数量,甚至包括国内的一些生产方法与政策制度,都受到诸夏上层的插手,有些时候甚至会量身定制一套管理方法,并且给予的回复非常快,用过的诸侯都说好.....
并且,诸夏还会派遣一位管理者前来协助诸侯的工作,名义上是管理者,事实上就是监督者,并且也是打入各个诸侯部族内部的钉子。
“诸夏上层,对诸侯的权利进行收回,那些本就是诸夏所封的诸侯,有些贤者,如伯成子高、东户季子,他们都并不在意,但是我身为邦国之主,与他们那些只有土地田园的诸侯不同,收回我的大量权利,就等于抹掉了我这个王,把我降为连牧都不如的境地。”
“王者不王,以牧而代之,这或许就是以后诸夏的走向,我若不再为王,也不会有人受到禅让,氏族都将成为村社,如群星般散在四方。”
孤竹王的神色略有悲伤,但至少这样融合之后,他的子孙还能得到一定的特权,至少这是天下的大势,并不是他一个小小孤竹国可以抵挡的,同为四荒之主,他的实力本就是最弱,只是处于苦寒之地,无人窃据他的国土罢了。
但这一次,他临走前,所说的这些话,再也没有了过去时候的热烈响应,依稀记得当年要加入诸夏之前,城内臣子们神色悲哀,恍惚之间似要灭族一般,但现在,他们的权利上升,而王的权利下降,并且完全融入了诸夏所制定的政策当中。
诸夏分化了各个部族、邦国之中,王者与贵族之间的紧密纽带,失去了贵族的帮忙,王者也不过就是孤家寡人罢了,轻易就能被弹掉头上的冠冕。
是啊,王者不再是王,但臣者,依旧是臣!
天下可以没有王,但不能没有贤者,没有贤者就没有办法治理天下,而王者不过是做决策的人罢了!
“传说,在遥远的洪州,有一面政策之墙,上面挂着无数关于政策和意识的木牌,当一种政策走到尽头的时候,就可以翻开下一块木牌进行选择.....”
“天下的走向,又到了翻新木牌的时候了,不知道这一次的会盟,我有没有这个荣幸,看到这块墙壁呢?”
据说,这面传说中的墙壁,会被带到中原,将在这一次的会盟中出现,至少邀请会盟的书信里提及过一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接下来的事情。
当新木牌翻开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旧时代的崩解开始了。
自融雪之地,来到广袤草原,自崇山峻岭,来到大河之畔。
二十四牧也在加紧速度,他们有很多的事情要汇报,在大路上驱驰马车,轮子咕咚咚的旋转作响,扬起大片的尘土。
————
诸夏之西南,华阳之国。
华阳国现在已经初步打服了周围的许多小部落,土地扩张,地盘变大,而被夹在蜀国与巴地之间的那些小部落,在蜀与巴之间,选择了蜀。
华阳之国,至少是文明之邦,加入其中不会受苦受罪。
“昔年嫘祖出西陵,方有黄帝之昌盛;昔有昌意治岷江,方有蜀人出石室!如今华阳出蜀,这一次必然会再被记录入史书之中,为后世子孙所传颂!”
华阳国的牧,从华阳国带走了一尊青铜大立人,作为进贡与会盟的见证之物。
在巴蜀之地,西陵之土,华阳国的人们再一次走出这片被困锁的天地,他们来到汉中,与梦神伯奇结伴而行。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9/10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