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733


第二百六十章
借荆州(上)
  “正是。我奉左将军意旨来此,向周郎,也向这些日子无辜战死的将士们致以悼念。”
  无辜战死的将士们……他居然说,无辜战死!
  孙权竭力压抑中心里的抽痛,轻声冷笑了几响,并不回话。
  孙权本来并不想见诸葛亮,所以才会在二堂犹豫了这么久。失去周郎以后的军政局势,使得孙权颇生无力之感,而无力感又催生出了难以遏制的怒意……直到现在,他也没有想清楚,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这名左将军的得力助手。
  最初听说诸葛亮求见的时候,孙权甚至想过,应该在大堂上置一大鼎,鼎内盛放沸油,再令武士数十人侍从左右,一旦诸葛亮打算效法郦生故事,就把他扔进鼎里活活烹死。后来他又想,或许应该保留下诸葛亮的脑袋,将之送还给刘备?
  这当然没什么道理。但孙权觉得,盛怒中的江东之主,有权利不讲道理。既然自己失去了公瑾,凭什么那个盘踞在荆南的老革却能够羽翼丰满,咄咄逼人。总该各自都折损些什么,才符合两家对等的精神。
  然而当孙权进入大堂,高踞在主座之上的时候,那些纷乱无稽的想法,那些动荡惶惑的情绪,全都从脑海中消失了。
  无论周郎在不在,我孙仲谋始终是江东之主,是能够与任何人竞逐于天下的英雄。眼下的局势固然艰难,但我一定能应付得了,也必须应付得了。纵使诸葛亮来此……如果他以为还能像当年那样,用空口白话的说辞来达到目的,那未免可笑。
  过了好一会儿,孙权才拢了拢袍袖,漫不经心地道:“既然阁下要去吊唁,便请自去。来我这里做甚?”
  “此来是为了吊唁,却又不止为了吊唁。有些话,希望能先对吴侯陈述,以免在周郎的灵棚之前,引得江东文武激愤、生出新的事端。”
  来了,来了。
  此番诸军作战不利,而周郎病逝的消息,又使得将领们多有动摇,虽然两方对峙的局面仍旧,可江东这边,实实在在处于下风。如果刘备不借此机会捞取好处,反倒奇怪。
  可孙权又不得不听。
  既然军气已衰,军心已乱,军事上的对峙就不会带来任何利益;如果长期延续,反而会造成种种不可测的后果。其实,哪怕周郎尚在,失去程普和上万名将士的失败,已经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江东的军事力量并不如周郎和自己最初以为的那样强盛;而刘备所部的善战程度,至少在陆地上,对吴军的优势是压倒性的。
  这场动用十万人的军事威吓已经彻底失败,本该威吓刘备,结果却威吓得自己几乎吐血……该到收场的时候了。为此,哪怕付出一些代价,也是无可奈何。
  看起来,武陵是拿不住了,让黄公覆尽快撤回来也好。长沙郡可能也得让出几个县。至于江夏……江夏和南郡不能动,这两地一旦有失,则西去益州再也无望。或许可以允许刘备在这两地驻军,作一个两家共管的约定,利用他们的力量对抗曹操?
  “孔明,你不必绕弯子了……”孙权顿了顿,故作轻松地道:“玄德公想要什么?请直说吧。”
  “是。”诸葛亮扣住羽扇,向孙权拱手为礼:“我家主公想要荆州。”
  “哪里?”孙权笑了起来。
  他本以为,会听到南郡、武陵,甚至长沙、江夏。忽然听到“荆州”二字,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待到反应过来,他眼中的寒光一闪,身体微微前倾:“荆州?”
  “正是。”
  孙权凝视着诸葛亮,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玄德公本来就是荆州牧,还说什么索要荆州?这不是……哈哈,哈哈哈……”
  “正因为我主乃是荆州牧,保境安民乃是职责所在。此前南郡一部、武陵一部、长沙大部和江夏,都有城池麻烦吴侯所部代劳,如今已不必了。”诸葛亮从容地道:“荆州的土地,本该完整纳入荆州牧的管治之下。”
  孙权哈哈大笑。他捶着案几,笑得简直要淌出眼泪。
  他忽然想起:两年前的某一天,也是在这座厅堂里,眼前这人也是一身白衣,手持羽扇,代表兵败穷困的刘备,十万火急地赶到此地求救。当时他们兵不满万,脚下更无尺寸之地,刘备纵有英雄之名,不过是一条凄凄惶惶的丧家之犬罢了。当时他们所图的,仅仅是在曹军兵锋之下苟延性命……如今,却敢于向我索要荆州了?
  大胆!荒唐!
  是什么给了他们这样的胆子?是因为周郎的死,还有程普、吕蒙、甘宁等将的失败!是因为赤壁战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听从周郎的吩咐断然处置刘备,致使此辈坐大!
  孙权深觉受辱。
  他敛去笑容,一字一顿地道:“荆州的土地,是江东将士浴血奋战而来,没有拱手让人的道理。刘备竟敢提出这样的要求,那孙刘联盟不要也罢。你回去和刘备说,如果他想要,就发兵来取!”
  不待诸葛亮回答,孙权按剑而起,俯视着他:“你我两家既然各起雄兵,总得打一仗决胜负。若我输了,不止荆州,就连江东六郡也任凭切取。若刘备输了,我便砍掉刘备的脑袋,挂在公安城的门楼上!”
  诸葛亮抬起头,看看孙权。
  虽然被孙权按剑威逼,诸葛亮的神情却依旧悠然。只有当孙权说要砍下刘备脑袋时,他的眼底才显出隐约怒意。
  这种怒意让孙权心里窝着的火气稍许纾解,甚至觉得有点愉快。
  他正想再说几句狠话,竭力加强自己的强硬态度,堂下忽有一人急声大喊:“不可!”
  发出大喊之人身材十分魁伟,身躯颇重,疾步上堂的时候,每一步踏在地面,都发出重重的响声。因为来得太急,他浑身上下都冒着热气,看上去像是一柱刚刚熄灭的松明,周身轻烟缭绕。
  那人来到孙权面前,跪地拜倒,大声说道:“至尊虽然神武命世,刘玄德也是一方豪雄,两家相争,必然两败俱伤。如今曹公在北虎视眈眈,孙刘两家的同盟对双方都是性命攸关。请至尊暂止雷霆之威,千万不要怒而兴师!”
第二百六十一章
借荆州(中)
  来者是赞军校尉鲁肃。
  鲁肃其人文武兼资,在武人之中,以思度弘远著称;而与文臣们相比,他又精擅击剑、骑射,勇烈过人。近年以来,孙权为他专设赞军校尉之职,一方面直接参赞军机,一方面又作为东吴战略层面的主要谋士。
  片刻之前,孙权才使朱治去召见鲁肃,倒不曾想这么快就来了。响应得如此迅速,恐怕他一直就等在府外吧。
  前几日里,鲁肃从巴丘陪着诸葛亮到柴桑,沿途加意关照,以至于文武群臣都有议论,说鲁肃过于亲近刘备。此番诸葛亮求见,鲁肃又在府外殷勤等候,看这种关怀备至的架势,群臣所言或然不虚。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确实需要鲁肃。
  “子敬来了啊,起来吧。”
  孙权睨视着鲁肃宽厚壮硕的身躯,露出勉强克制怒气的表情。不待鲁肃起身,他又瞪了一眼诸葛亮,重重地哼了一声,转身回座。
  孙权背对诸葛亮的时候,轻轻地吐了口浊气。
  确实没想到刘备的胃口这么大,以至于自己居然失态了。刚才的表现,似乎有点过火。
  好在鲁肃及时赶到,否则万一收不了场,两军岂非又要厮杀?眼下曹军蠢蠢欲动,再与刘备为敌,那才是真正的大事不妙。
  孙权这么想着,三两步折返回座,脚步稳健,身姿也丝毫没有动摇。
  他双手扶着案几,再度望向诸葛亮,用少许平缓的语气道:“玄德公是荆州牧,所以向我讨要荆州各郡。然则,我是徐州牧,难道还能向曹公索取淮泗之地吗?荆州云云,还请孔明先生再也不要提起。”
  诸葛亮沉声道:“吴侯,那终究是不同的……”
  鲁肃连忙打岔:“孔明,你稍安勿躁,且听我主说完。”
  鲁肃是诸葛亮的兄长、讨虏将军长史诸葛瑾的好友。在赤壁战前,他又是代表吴侯,向玄德公致以关切之意的使者。此后两年间,孙刘两家的关系无论如何变化,鲁肃始终是其中坚持维系联盟之人。他如此诚恳劝说,诸葛亮也不好落他颜面。
  “武陵。”孙权嗓音干涩地说出说道:“武陵太守黄盖,即日转任江东。武陵的临沅、汉寿、沅南、龙阳四城,都可以交给刘玄德。除此以外,我江东都有驻军,寸土不让,没有商量的余地。”
  鲁肃期盼地看看诸葛亮。
  站在鲁肃的角度,他明白,吴侯已经做出了极大的让步。东吴在武陵的辖区虽不广大,但将之交给玄德公,便等若承认了己方此番战事的失败。在此基础上,双方完全可以冷静下来,好好谈出一个结果。
  而诸葛亮只皱眉不语。
  过了半晌,他叹气道:“吴侯,眼下荆州局面如此,且不谈贵我两家是非如何。眼下以江东的力量,哪里还能维持得了荆州各地的驻军呢?就算竭力维持,又有什么意义?”
  鲁肃不悦地道:“孔明,你未免小觑我江东。”
  “子敬,你且听我剖析。自峡口至海,五千七百里的大江连绵,江岸两侧,夷陵、沔口、寻阳、柴桑、东关、皖城、京口……不下十余处要隘都需屯戍,是也不是?襄阳、合肥两面曹军,都动辄要以数万重兵镇之,是也不是?”
  “江东带甲十余万,又以水师缘江调动,上岸击贼,洗足入船,无不如意,孔明,你多虑了。”
  “子敬莫要忘了,吴侯还要面对我们。为了与荆南对峙,吴侯在益阳、巴丘、江陵、乃至麻、保二屯也都要留驻大军。以玄德公的兵精将勇,吴侯又打算动用多少兵力?”
  鲁肃连连摇头:“此番两家之间闹得这么厉害,其间或有误会。一旦说开了,我们还是盟友,盟友之间,何必这么防备,孔明,你还是多虑了!”
  诸葛亮略微提高嗓音:“子敬,子敬!你又何必粉饰太平呢……孙刘两家之间,终究回不到从前了!”
  诸葛亮沉痛的语气,像是一柄大锤,狠狠地砸在鲁肃的胸口,让他透不过气来。他往后退了一步,方才干燥下来的额头,重又起了汗水。
  “回不到从前了?”他喃喃地重复道。
  诸葛亮叹息道:“就算你我在此地极力主张两家和睦,吴侯能放心吗?而我主玄德公,能放心吗?那么多的将士们厮杀对峙至今,眼看着那么多的袍泽兄弟战死沙场,他们会放心吗?”
  孙权冷笑一声,待要说什么。而诸葛亮的话还没完,他转回原来的话题,继续道:“在荆襄之间的狭小区域中,吴侯南、北两面都要防御,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壮志不减,有意经过南郡西进伐蜀。这需要多少兵力?三万,五万,还是更多?听说,贵方在鄱阳编练兵力,意图南下交州……这又需要多少兵力?一万够不够?”
  诸葛亮不看鲁肃,只注视着孙权,喟然问道:“子敬说,江东带甲十余万?够么?”
  当然是不够的。
  孙权、鲁肃都深悉江左局势,也明于将略。不用计算,他们就明白,真要做到适才所说的这些,别说带甲十余万了,恐怕二十余万乃至三十万,都不能说足敷应用。
  事实上,他们早就明白,只是下意识地不愿往这个方面去想。归根到底,自从赤壁战后,整个江东就都陷入了自信心过剩的狂热状态,他们制定了太多的战略方向,而实际上,用以实现的力量却很勉强。
  当周郎还在的时候,每个人都信任周郎,总觉得周郎能解决一切问题。可现在呢?没有周郎坐镇南郡,简直就像凭空少了数万大军的威慑力,许多原来游刃有余的事,现在就应付艰难。而以此刻江东的实力,又能应付到什么程度呢……
  诸葛亮的话还没有结束。
  不等孙权和鲁肃回应,他又道:“江东六郡的富庶,我早有听闻。可我也知道,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吴侯善于抚御的名声,我也早有听闻。可我不禁想到,一旦军役迭兴,赋税沉重,那些豪强、大族、宗帅、蛮夷,都能始终俯首听命吗?”
  鲁肃沉吟不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