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2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733

  而那戟士横戟一指,嗡声嗡气地道:“将军尚未准许,你出去!”
  杨仪颤抖着退出门外,尽量贴着门扉,躲过风吹。
  杨仪出身沔南冠族,世代诗书。其兄杨虑,少有德行,为州郡礼重,诸公辟命而不能屈,可惜年仅十七而夭。其门徒数百人宗其德范,号为“德行杨君”。杨仪自己也是襄阳名士,年少得享盛名。
  新任荆州刺史傅群就任后,方抵襄阳,就以杨仪为主簿。主簿是门下大吏,且执掌机要,非亲近者不可任,非才能出众者不可任。杨仪年未三十就担任这样的要职,足见傅群对他的期待。
  而杨仪本人同样看中这个机会,他本就是极有功利心的人,无日不盼着做大事,立大功,进而一鸣惊人、扶摇直上。所以他才会自告奋勇,带人深入荆山。
  毕竟此刻乐进、文聘、满宠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江陵东北面的苍茫水渚。若杨仪能在临沮一带形成声势,毫无疑问是独当一面的大功,也大大有利于傅群和荆州诸将的协调。
  傅群也很支持杨仪的行动,故而将自家的近卫派出半数随行,以助杨仪的威风。
  然而千算万算却没算到荆山中会突然下起大雪;没想到荆州军竟然乘着大雪夤夜来攻;更没想到自己穷尽智力逃亡,却因为这场大雪而不得不返回。
  如果不回来,就一定会冻死在深山里啦。
  我杨威公有大志有大才,可不能死得这样毫无价值!
  所以现在一定得坚持住!然后还得想办法说服这支荆州军的将领,为自己抢出一条脱身的道路来!如果实在难以脱身,投靠刘备也不是不可行,但必须争取最好的条件,至少也不能……多冷的隆冬啊,真的太冷了……怎么就没人出来迎接?我是荆州刺史主簿!我不是一般人啊!
  杨仪不知何时已经蹲了下来,抱着自己的双肩抖抖索索。
  此时寨门后方有将士恭敬的唤声传来:“将军!”
  杨仪喜出望外地抬眼,只见一名年轻人踏雪而来。摇曳火光下,可见他嘴角带着笑容,一边走,一边从肩上解下自己身披的裘衣。
  是要来解衣推食那一套么……手段未免老套了点,可现在真的太冷了,快,快把裘衣拿来,再准备些酒食,有什么话都好说。
  正这么想着,杨仪眼看着雷远将裘衣披在了寨门前那名持戟甲士的身上。
  “我记得你。”雷远看看那名戟士:“汉昌城下与马超作战的时候,扈从们不在,是你冒箭雨持着军旗,对么?”
  雷远素来平易近人,但如今麾下部众渐多,能被他记住的,都是有些功劳、值得提拔的将士。那戟士满脸激动:“正是!”
  “那次受的箭伤,可痊愈了?”
  “早就好了!将军,你看我现在,一点事都没有!”戟士挥舞着长戟,显示自家体健,差点把裘衣甩飞。
  雷远上去半步,替他把裘衣围拢:“忽然大雪,军中的准备略有不足。这件衣服给你,袍泽兄弟们放哨的时候轮流披一披。明日我会抓紧搜罗御寒的物资,不至于使大家一直受冻。”
  “是!是!”戟士受宠若惊。
  雷远接着才问起:“适才来报,你们抓了个人?他在哪里呢?”
  “在这里!在这里!”杨仪从门扉外探出头,连声道。
  半晌之后,雷远和杨仪面对面地坐在厅堂中。炭盆中熊熊火焰带来了热气,使得杨仪身上的冰雪融化成水,挟着污泥流淌到他的脚边,形成一团团深黑色的水渍。
  杨仪狼吞虎咽地吃了好几块干粮,几乎要把自己噎着。
  雷远为他倒了盏热水,示意不必客气,敬请随意。
  杨仪愣了愣,长叹一声。
  “雷将军,今日原是我大败亏输。想要我杨仪如何,只管道来。”
  雷远饶有兴趣地问道:“杨主簿知道我么?”
  “早就听闻庐江雷续之的名声,阁下乃是玄德公部署在荆州的重将之一,近来又战绩赫赫,威声直逼关、张。我身为荆州主簿,哪有不知的道理。然则,以雷将军的身份,何至于要亲自深入荆山,抓捕我这么个区区主簿?”
  雷远失笑摇头:“并非专为了杨主簿。此前临沮附近亲附玄德公的渠帅通报说,有荆州大吏带人往来蛮部,我遂有此行……其实抓着谁,对我来说都没什么大区别。”
  新任荆州主簿的杨仪,近来颇得奉承,已经有些不太习惯这种轻蔑语气了。他瞬间神情一滞。
  随即雷远又道:“但能够请到杨主簿这样的聪明人,当然更妙了。聪明人一定不想死,所以比傻子好打交道,对么?”
  说得简直太对了。
  杨仪深深俯首:“雷将军有什么指教,不妨直言。我一定洗耳恭听。”
  “杨主簿知不知道我家主公麾下原有一位南郡太守麋芳,麋子仲?”
  “自然知道。此君乃是东海豪商出身,玄德公的亲近部下。”
  “不久前,麋子仲因为牵扯它事,已遭玄德公褫夺官职,罢为庶人,罚没家财。”雷远徐徐道:“东海麋氏抛家舍业追随玄德公多年,本来应该已没什么家财可言。但这一罚没,却发现其家訾豪富,钱财堆积如山。再追查下去,发现麋芳掌握着好几条贩运物资前往中原的渠道。”
  再怎么样的乱世,基本的互通有无总会保持。便如现时的荆州,纵使三方分据,可各方的领地里,都有大族从事货殖流通以获巨利。杨仪本地豪族出身,对此并不陌生。
  “雷将军的意思是?”
  “曹刘两家虽属敌对,生意往来却不必中断。杨主簿以为如何?”
第四百五十一章
领路
  杨仪眼睛一亮,随即敛眉。
  他早就听说过雷远的名声,知道雷远出身的宗族如今乃是荆州屈指可数的豪武强宗。原来庐江雷氏眼看麋氏势衰,有意取而代之,攫取利益?
  以雷远的势力,在荆南取代麋氏、或者抢夺商路控制权想来并不困难。但商路到了襄阳、南阳以后的衔接,就不是庐江雷氏所能涉及,必定要有人牵线搭桥,与荆襄本地势力配合。
  他是求到我杨威公头上来了!
  或许我可以藉此机会,来个反客为主?
  杨仪感觉冰冷的躯体中忽然生出一股热气来,让自己平添了几分斗志。
  他挺直脊背,沉吟道:“贸易往来虽属常事,但毕竟贵主乃是朝廷叛逆……”
  雷远皱眉:“杨主簿,你说什么?”
  “咳咳……我是说,雷将军所图并无不可。只消荆州刺史一声令下,便是再多十倍的大利,也能双手奉上。岂不闻古人云……”
  雷远微微冷笑,挥了挥手:“拖出去。”
  李贞立时带着几名扈从如狼似虎地上来,将杨仪拖出厅堂以外,扔到了飞雪飘扬的露天。
  “冻到半死再领进来,不必对他客气……”雷远扬声喝令:“夜深困倦,我且去睡会儿。”
  “遵命!”李贞大声道。
  杨仪挣扎着,想要甩开扈从们的控制,折返到温暖室内;他的喊声随着呼啸寒风传出老远:“放手!你们放手!我乃荆州主簿,你们安敢如此无礼!”
  扈从们惊叹道:“哟?这人力气不小?还敢嚷嚷!”
  李贞怒道:“将军说了,不必对他客气!拿绳子来!”
  片刻之后,扈从们七手八脚地把杨仪捆了起来,然后绑在廊侧一根柱子上。王跃还趴开地面的浮雪,掏了把土,试图塞进了杨仪的嘴里。
  真要被他这么干成了,可谓奇耻大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杨仪奋力扭头,厉声道:“雷将军!我杨仪服了!有话好说!”
  服了?
  前世的印象里,这杨仪乃性格狷狭刚急之人,哪里会是善茬?他只不过认清了眼前形势,暂且屈服罢了。毕竟俗语有云,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雷远本来也没指望收服他,只不过想通过他的牵线搭桥,与襄阳、南阳等地的大族达成一些默契。无非是生意,东海麋氏能够做到的,没理由庐江雷氏做不到。
  雷远微晒:“那就请杨主簿回来。”
  换了数月前,雷远并不会用这样的手段对付杨仪。
  当代的政治形势很明了,从基层到地方,都是豪强、士人当道,雷远想要有所作为,断然离不开冠冕世族的支持。而庐江雷氏本身也是崛起于淮南的豪武家族,是个彻头彻尾的大豪强。
  所以他再怎么清楚豪强为治世之毒瘤,落到实际的治理手段上,至多做到从武人中提拔一些小吏作为基层管理者。在更多方面,他必须尊重和仰赖士族豪强的力量,竭力将他们团结在自己身边。
  故而宜都郡的诸多大吏和地方官职位,都由士族把持;与雷远日常往来的,也多是荆州的世家强宗子弟。
  但近数月来,他的想法开始有了改变。
  在成都,他亲眼目睹了诸葛亮和庞统用怎样的手段压制益州豪强大族,而那些士人们又是如何地丑态百出;回到宜都,他又见识到了地方乡豪与士人勾结,肆无忌惮地欺凌、压榨百姓。
  尤其是后者,对雷远的影响远远超过他表现出来的那些。或许出于后世见闻所带来的软弱,雷远总是不能忘记那些秭归县民众悲愤的呼声,总是会想起袁宁等人死不瞑目的眼神。
  雷远很清楚,秭归文氏这样的宗族绝非孤例。此辈在宜都郡会有,在南郡也会有,在长沙、武陵、零陵,在整个荆州到处都有,进而在益州,在整个大汉的疆域之中无处不有。
  没错,士人豪强当中有许多的忠臣、志士。但作为一个整体,或者说,作为一个阶级,他们自有其根基,对任何人的忠诚和付出总是有限的。他们总会以谋求自身利益为先;而成熟的政治家或者地方官,会在争取他们的同时,不断的打击他们,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但雷远何须费那精神?
  站在整个政权的角度,世族豪强乃数百年的积弊,非一朝一夕所能治理。但雷远根本无须去治理他们。他只要不断培育宗族部曲中的军功地主,不断从武人当中培养出可靠的助手就行了。
  较之于数百年积累而成的世族贵胄,刀头舐血而起家的武人要可靠的多,至少眼下要可靠的多。而其数量眼前或许稍有不足,只要经过大规模的教育和提拔,以后一定足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