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3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733

  曹操取来看过,正待发往有司施行,外间一阵躁动。
  “嗯?”曹操皱了皱眉。
  杨修慌忙出外询问,片刻后仓皇折返,躬身禀道:“丞相,荀令君病逝了。”
  “哦?”曹操只轻轻地应了一声。
  他挺直背脊,仰面朝天。在他的视线范围内,没有天空,只有黑压压的、层层叠叠的斗拱和立柱,像是要塌下来那样。
  过了好一会儿,他垂下眼,发现杨修仍然躬身在前,似乎还在偷觑自己。
  “嗯?”曹操皱起眉头:“德祖,为何还在这里?”
  “丞相,荀令君既然病逝,刚才那份……”杨修小心翼翼地问。
  他的话没说完,曹操忽然暴怒起来,戟指着杨修吼道:“那有什么关系呢?我下令的时候,荀文若不是还好好的吗?你快去办!现在就去……滚出去!”
  杨修脸色惨白地匍匐在地,还以为曹操要杀人以泄愤。直到听到他说“滚出去”,才手脚并用地往外趋退。
  而曹操在怒骂过以后,回身取了长剑在手,大步出外。
  不管怎么说,隐患已除,可以出兵了!
  杨修方才缓过口气,看着曹操持剑而来,屁滚尿流地惨叫了一声。连带着诸多僚属俱都色变。
  曹操没有理会他们。他大步向外走去,向许褚吩咐道:“传令,擂鼓聚将!”
  当日,邺城文武齐集合议,急起冀州之众南下江淮。
  考虑到此番孙权来势汹汹,必有恶战,己方须得大胜,方能震慑其野心。因而尽出河北、中原府库所藏,以充军实,而身在河北的曹军重臣,也几乎尽数随行出动。
  除了中军师荀攸、太中大夫贾诩为参谋以外,参与此次南征的还有: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曹丕、都护将军曹洪、中护军韩浩、破虏将军李典、扬武将军张郃、武卫中郎将许褚、振威中郎将许定、平虏中郎将李绪、典军校尉丁斐、骑都尉曹休、偏裨将军何茂、王摩、解剽、高祚、常雕等数十人,合计动用中军虎贲十五万,并召集三郡乌丸铁骑随行。
  这是曹军主力在赤壁之后鲜有的大规模行动,大军所经之处,旌旗连天,麾盖如云、精甲耀日,前锋刚渡河到东郡,威声所至,已使天下震动。
  这消息很快传达到了汉中。
  刘备把军报翻来覆去看了两遍,转而将之交给庞统。
  他在中军帐里来回走动,却忍不住心中的激动情绪,于是大步站到帐外。
  此时阳光洒落,在宛如波涛起伏的群山间洒下鲜明的亮色。一道道山脉都被阳光分割成光明和阴暗的两部分,随着太阳渐渐往天顶方向升起,阴暗的部分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淡,仿佛深黑色的幕布被嶙峋山脉切碎了。
  汉中的天气和益州大不一样,不知道关中那边会如何呢?
  刘备情不自禁地握紧了剑柄。
  “主公,续之做得极好。我军时机已到!”身后传来庞统的声音。
  刘备点了点头:“传令,擂鼓聚将!”
  这消息也很快抵达了从巢湖以东绵延至合肥城下的江东大营。
  孙权吃了一惊:“曹操往江淮来了?”
  朱治咬了咬牙:“都怪雷远这厮,区区一路偏师,闹得声势太大!唉,当日就不该让这厮脱离掌控!”
  让雷远去往庐江,乃是孙权的主意,本拟以此来促使刘备尽快出兵,却没想到迎来这样的结果。孙权已经扎心扎肺的后悔,但朱治这么说来,好像是在指摘吴侯的判断失误。
  孙权狠狠瞪了朱治一眼。
  朱君理实在不会说话,你看诸葛子瑜就很好,默然随侍,从不多嘴。
  “勒令雷远不得妄动的使者,已经出发了吧?”他问。
  诸葛瑾答道:“冯子柔请命亲自去了,昨日晚间就已出发。”
  “加派人去,让雷远占住了庐江,死守城池,务必顶住西面来的曹军!再让他把夏侯惇交出来!”
  “……遵命!”
  “另外……擂鼓聚将!我们须得抓紧时间,攻向合肥!”孙权奋然拔剑,指向远处的合肥城:“雷远能擒获夏侯惇,我江东十万雄兵在此,难道还拿不下一个张辽吗?”
第五百二十二章
乌合
  曹军在江淮一带的防御,最初是依赖严象、刘馥、刘勋等人物,以政治手段拉拢地方势力,与江东维持大致的均衡;在赤壁之后,改为采用强制屯田等方法营造多个坚固据点。
  后来发现前沿据点再坚固,也抵不过朝夕渡江掩至的江东主力,中枢救援或有不及,所以再起意以重将督领整片战区,并充实江淮间的机动兵力。
  结果夏侯惇还没上任,半路上就干起了肉票的本行,而预计充实江淮的兵力,大半退回豫州,小半倒戈到庐江雷远的部下,不仅遮蔽了江淮以西,还有威胁许昌的势头。
  眼下看来,吴侯孙权距离全据扬州,已经只差寥寥几座城池了。
  建安十七年五月的时候,江东重兵,渐渐迫近合肥。
  数万之众不疾不徐而来,有条不紊地占据城外各处要隘、高地。各军连绵不绝,枪戟如林,一面面将旗高高擎起。
  与之相对的,合肥守军收缩再收缩,除了在城北较远处的几个坞堡留下少量精锐镇戍,所有的兵力,全都聚在城池内部。
  负责守城的,是张辽和他的老搭档朱盖。
  此时朱盖和他的本家侄儿朱质正对着旗帜,确认此番参战的江东将领。
  “这个是宋谦,宋谦旁边的是吕蒙,然后陈武和徐盛占了城东高地,绕到城南的是蒋钦和朱然……”朱质一边看着,一边持笔,将大致的布阵图形画在绢帛上。
  “娘的……来势不善啊。”朱盖往地面啐了口。
  他和张辽两人,在击溃淮南豪右联盟以后,长期驻扎在合肥,转眼间已三年。这三年里,与江东的大小冲突不断,江东那边大概有那些领兵的将领,而这些将领,谁比较勇敢,谁比较持重,谁有骑兵,谁以山越蛮兵为主干,朱盖已经颇有了解。
  只看现在出现在合肥城下的将领,有老资格宿将如宋谦,有出身江淮、熟悉当地的陈武,也有吕蒙、徐盛、蒋钦、朱然这样的江东中坚之将。
  而这只不过是江东大军最突前的一部分罢了。由此地,一直延伸到巢湖两岸,到濡须山的南麓,再到濡须水沿线,密集分布着无数江东人马,就算没有孙权号称的十万,七八万是肯定有的。
  距离朱盖不远处,张辽双手环抱胸前,面色沉静地注视着吴军逼近。
  直到部属走近禀报说,六安那边,于禁将军遣人来报。
  “于文则有什么计划?”他问。
  “于文则以为,如今敌众我寡的形势至为明显,六安、合肥两地,看似唇齿相依,其实缓急不能相救。”
  答话者是张辽的兄长张汎,负责统领直属部曲。他拿了面粗略舆图比划给张辽看:“所以,他已经遣人急赴寿春,请扬州刺史温恢急调人手,将这里、这里和这里……也就是芍陂北面堤坝尽数掘开,使芍陂之水泄入肥水下游和黎浆水。这样一来,肥水上游的水位将会迅速下降,和施水之间的连通中断……”
  张辽打断了张汎的解说:“这样一来,江东水师的舟楫之利不能及于寿春,于文则正好从六安退到寿春去,与温恢合军一处?”
  “没错。于文则的意思是,若咱们觉得合肥可守,那就守一守,但若觉得难以支撑,不如及早退往寿春。待到丞相大军一到,江东之兵自退。”
  张辽点了点头:“倒确实是于文则的做法,道理摆得十足,谁也挑不出错处来。”
  “是。”
  张辽环顾身边的将校们,问道:“你们觉得怎么样?”
  将校们大多迟疑不语。
  城头上忽然一静,城外江东兵马调动的鼓号声就显得格外刺耳了。
  朱盖投下炭笔,折返回来道:“于文则是跟随丞相二十多年的元从旧属,他怎么做,丞相都会觉得好。我们可不能急着走……至少也得打一场,见个高低再说!”
  有几名将校嘴唇颤动,看看朱盖,说不出话来。
  敌军数万大军攻来,你不急着走,还要打一打……打完了还能走么?早就被四面围定了吧!就是要死守,说得倒挺委婉。
  又有几人看张辽。
  大家都是尸山血海里厮杀出来的,谁还不明白呢。
  于禁能断然转进,张辽却不能,他非得据守在合肥。皆因曹公将一名素称勇武绝伦的重将摆在合肥,可不是让他闻风而走的。哪怕江东大军几有泰山之势,但合肥非得成为一颗砸不烂的铁钉子,钉在泰山脚下动也不动。
  但眼下的局面,敌人优势实在不小,部下们不怕死,却害怕死得毫无价值,害怕自己的死不能挣来庇荫家人后世的富贵。
  于是城头依旧静默。
  朱盖转而问张辽:“将军可有什么想法?”
  张辽反问道:“你还记得雷远雷续之么?”
  “就是现在盘踞庐江,声势惊人的那位?我当然记得。”朱盖道:“当年咱们在灊山里头,可是和他打过交道的,要不是刘备遣出赵云相助,咱们早就砍了他的脑袋!”
  张辽记得一清二楚,以当日山间惨烈情形,谁能砍谁的脑袋委实难说的很。但他懒得纠正朱盖的说法,只道:
  “此人所属的庐江雷氏宗族,原先听从孙权的号令。结果最后他们竟看不上孙权,几万人千里迢迢,跑到荆州去投刘备。以常理来说,此事几为孙权之耻。现在此人以刘备所遣援军的身份再来,听说数千人翻越灊山,十日之内就夺了大半个庐江,俘虏夏侯元让,集兵两万。孙权会怎么想?”
  朱盖沉吟片刻:“此前江东兵马攻陷皖城的战果与雷远相比,屁也不算。若我是孙权,想必会急于再夺新功,不能让荆州人得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