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33

  “延叔,你听清楚我的话。庐江雷氏的宗主、江淮豪霸联盟的盟主、我的父亲雷绪,他有时候清醒,有时候会陷入昏沉,很快就要失去掌控局势的能力了。”
  王延走近一步,低声问:“此事还有谁知道?”
  “目前为止,除了贴身伺候的医者、仆婢以外,只有幕僚首领辛彬、护卫首领刘灵、谢沐,还有我和樊家兄弟知道这件事。我们本以为,只要把这个消息压几天,等到兄长领兵回去,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没想到……”雷远苦笑道:“兄长竟然战死,他走得比父亲更早。”
  “原来如此。”王延终于了解了前因后果,随即也了解了雷远这么做的缘由:“所以,梅乾这样的人,就会是个大麻烦。”
  “正是。眼下的局势已经恶劣至极,父亲病重,兄长战死,庐江雷氏在江淮豪霸联盟中的地位随时可能遭人颠覆。如果不想看到宗族倾覆、数十载积累的家业变成他人口中的肥肉,就只有抢先一步,将可能觊觎庐江雷氏的一切敌人尽数铲除。所以,梅乾必须死。”
  王延叹了口气,不再说话。与此同时,他看见了人群散开,露出梅乾形状惨烈的尸体。
  一度暴躁的人群已经完全安静下来,当散布在群体中的狂热情绪渐渐褪去,鼓励他们释放内心凶残的群体便不在了,每个人都突然失去了凭依。只剩下他们自己,孤独而茫然地站在同样孤独而茫然的许多同伴当中。
  有人抬起双手,看到自己手上污浊的血,便惊骇莫名地坐倒在地,试图用地面上的泥土去擦拭。
  “坐下!小郎君有令,所有人都坐下!”在他们的周围,不知何时已有数百名全副武装的将士们四面站定,他们齐声呼号,发出严厉的命令。
  那整齐的队列、如山不摇的气势,都与包围圈中混乱不堪的人们恰成反比。而闪亮的刀枪提醒着失魂落魄的人们,狂乱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刚才发生的事就像一场莫名所以的梦,军法依旧森严,只不过站在高处发号施令的人换了一个。那么,乖乖听令就可以了,其它的事情不要多问,不要多想。
  于是他们驯顺地挨个坐下,然后任凭邓铜和贺松麾下的士卒们叱喝着,将他们分割开来,重新划分成完全不同的什伍。
  偶尔有头角峥嵘之辈敢于抗拒,立刻被拖到队列以外皮鞭伺候,而其他人依旧坐在原地,流露出特别听话的老实表情。
第五十七章
求援
  “小郎君,接着怎么办?”王延有些期待地问。
  “打仗,就只有打仗了。”雷远看看王延:“延叔你不会以为,我还能有什么迫退张辽的奇计吧?这里是战场,一切谋划到最后,终归要体现在战场争衡,以厮杀决胜负的。”
  王延自嘲地笑了两声,颔首道:“小郎君放心,说到厮杀搏战,是我们的本分。我们必定会守住擂鼓尖隘口,击退曹军。”
  想要击退曹军,现在看来有点难,要拼的是韧劲。雷远在心里想。
  说起来,雷远完全取回前世的记忆,大概就只有一年时间。此前的将近二十年里,那些来自前世的东西,只是时常闪现的、匪夷所思的零碎梦境罢了。或许正是这些零碎梦境的影响,雷远从小就文弱而缺乏安全感,因为他仿佛知道身处的世道是何等可怕,却无法改变,也无法脱离。
  直到一年前的某天,他忽然醒觉。于是那些从梦境中残存下来的记忆忽然间清晰可辨,成了确定无疑的真实;而此前十余年身为庐江雷氏小郎君的人生,反倒变得模糊了起来,像是场梦。
  雷远依然是雷远,但他觉得自己突然就积极了很多。面对这个乱世,他心中依然有畏惧,好在这畏惧并未让他软弱,反而迫使他有所作为,甚至使他跃跃欲试。
  这一天里,战局溃败,兄长战死,强大的敌军步步紧逼。如果将形势比喻成棋局,那雷远这个新棋手刚刚坐定,面对的开局就是一副残局。但棋手就是棋手,只要坐在棋枰之前,就有机会争取胜利,有机会改变棋子们的命运。
  雷远在土台边缘找了个干燥的地方坐下。不间断的长途赶路和作战消耗了他太多体力,此前冲击曹军本阵时遭受的几处伤患,也没有得到真正良好的治疗。今天以来先是情绪波动,再是精神高度紧张地全力谋算,这更加透支了他的精力。
  直到确认梅乾身死的那一刻,雷远才稍许放松,但这放松反而使得原本被压抑住的虚弱感阵阵袭来。他觉得头很疼,负伤的地方也疼,浑身上下都没什么力气,胳膊和腿都发软。
  但他的思维并未受到影响,身体上的痛苦,反而让他的想法更敏捷,考虑问题更加周全。
  “延叔,接下去的战斗,必定是前所未有的苦战、恶战。”他略微压低了声音,同时挥手,令扈从们稍许散开些:“本来,依靠兄长的贲育之勇、再加上擂鼓尖的险要,纵使曹军精锐,我们也能与之稍许抗衡……所以我在此前军议时,敢于夸口说能据守五天,十天。但现在的情形已与当时所想大不相同了。兄长既然离世,之后的战斗只怕就得用将士们的性命来填!”
  王延皱起眉头盘算片刻,又起身看看台地前方的地势:“毕竟我们还有千多人,都是各家豪族精选出的好汉子,怎么也能……”
  雷远摆手,打断了王延的话:“延叔,你现在带几个人走,兼程追上本队去找辛彬,向他如实禀报我这里的情形。我记得他说过,曾联系吴侯和刘豫州,请求援兵十万火急相助;所以你告诉他,眼下我只能死守三到五天,现在就是十万火急的时候了,让他看着办。”
  王延瞬间想道:此前小郎君冲击曹公本阵的时候,自己不在;现在小郎君将要死守擂鼓尖隘口,同样千难万险的时候,难道自己又要脱离于外么?这算是运气?还是倒霉?
  王延下意识地想要反对,然而对雷远的信任又迫使他遵循命令。
  他深深地俯身行礼:“小郎君放心,我必然带着援兵回来。”
  雷远点了点头:“郭竟要带兵;樊氏兄弟太年轻了,只怕辛彬信不过他们。所以,只有麻烦延叔了。嗯……”
  他盯着王延的眼睛,沉声道:“此行事涉机密,记得要避过陈兰。”
  “我明白。”王延起身,点了几个骑术出众的同伴。
  将要出发时,雷远又将他唤回。
  片刻之后,雷远徐徐道:“你记得和辛先生说,无论怎样的决断,我都支持,只是务必要快。”
  “遵命。”
  台地后方有个简单的马厩,梅乾将战马都囤积在那里。如果这几人都配备双马,再不惜马力的狂奔,大概次日早晨就能赶上雷绪、辛彬等人所在的本队。当然,在崇山峻岭中夤夜纵马,必定惊险万分,但这时候谁也顾不得了。
  注视着王延的身影消失在台地后方,雷远坐在原处陷入了沉思。
  旧的敌人被消灭,新的敌人就会接踵而来,而他们会更加凶恶,更加难以对付。这其中,或许一部分敌人可以倚靠狡诈多变的谋略来取胜,但另一部分敌人,终究得凭藉坚韧、顽强和胆略来进行正面对抗。这些是属于战士的特质,我有么?雷远反复问自己,却一时没有答案。
  雷远觉得背脊有些酸痛,于是后仰倚靠着土台,发现天空渐渐地黯沉。这漫长的一日,眼看就快要过去了。
  他看到夕阳慢慢地潜伏到西面连绵的群山之后,天空中一阵阵飞鸟盘旋,渐渐往低处,投入峡谷底下的林地中。因为暮色苍茫的关系,涧谷中暗影浓重,黑沉沉的,辨不出哪里是草木,哪里是岩石,而一团团的晚烟就从这些峡谷中升腾起来,无声无息地迫近了台地,笼罩了台地,旋即又被猛烈的山风搅碎。
  他向左侧看去,发现邓铜、贺松和郭竟三人正在全力整顿部伍。时不时可以听见邓铜大声号令,不知他嚷了什么,将士们跟着大声呼喝起来;而郭竟在台地的另一头收拢了数百人,他站在一处土台上说话;比起这两人,贺松的旧部数量最多,因此部伍的扩充也很容易,这时候已经到了什长这一层级熟悉部下的时候。
  在右侧,也就是台地与擂鼓尖隘口相连之处,陈夏和丁立两人已划分好了防区。第一第二道木栅接近山道,最先承受敌人的攻击,但是地形狭窄,利于守御,这两道现在由丁立的部下们负责。比较靠近雷远第三道木栅,所处地形开阔些,木栅的正面很宽,由陈夏所部负责。
  此刻将士们不知从那里取了镐、铲之类的工具,沿着木栅前方挖掘壕沟,然后把土石掀到木栅后方,将之垫高。陈夏本人脱了个光膀子,正和几名士兵一起搬运土石,此人身为陈兰麾下的得力干将,果然有其独特的优点。
  至于丁立,他正和堂弟丁奉站在悬崖边眺望。
  雷远觉得很有趣,这兄弟两人,有时候看上去像是父子。丁立逮着机会总想传授些心得给丁奉,而丁奉呢,很尊重自己的兄长,但性格毕竟大不一样,也不晓得能听进去多少。眼前这局面,显然又是丁立想要传道授业了。
  丁立果然正在给自己的堂弟小班授课。
  “曹军应该就在那片岩壁后面,我们来时,也是潜伏在那里,记得么?”丁立指点着山道尽处:“估计他们今天不会有什么动作了,想要厮杀,那得等明天。”
  丁奉在战斗时的姿态很是强悍,此刻却有些拘谨地站在丁立身后,并不答话。
  丁立继续指点吩咐,他也是从军多年的老手了,布置起这些琐碎事务来,简直熟极而流:“但就算如此,也不能放松警惕。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要安排可靠的人手轮班值守,另外,第二道栅栏的两侧都有箭楼,每座箭楼都留十个人小心放哨。其他的弟兄们分作两班,一班先去岩崖边上的避风处吃点喝点,另一班靠着栅栏休息,武器不能离手。”
  丁奉点了点头,往悬崖外侧踏出半步,指了指某个高处凸起的巉岩:“我们最好找几个身手敏捷的兄弟爬到那里去。曹军所有调动,在那里可以一览无余。兄长以为如何?”
  “那你快去安排吧,就按我们刚才说的这些。”丁立挥手道:“我歇会儿。毕竟老了,往年在战场上不知道什么是累,现在稍许奔忙,就腰背疼痛!”
  丁奉匆匆离去,没过多久又匆匆回来,手里端着一个装满了羹汤的大碗。
  丁立接过大碗,直接伸手从碗里捞出固体食物来大吃。不管他情愿不情愿,多年戎马生涯使这个昔日颇具学识的小官吏越来越粗放不羁了。待到用半熟的小米和泡软的胡饼勉强填饱了肚子,他才再次抬头。
  这时候,他看到台地前端已经有多处点燃了松明火把照亮,而预定负责值守放哨的部下们也陆陆续续就位。在后方的两处木栅之间,还有士卒们肩负着长枪,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几处堡垒和箭楼之间巡逻。
  丁立双眼来回扫视了几遍,发现种种安排并无疏漏,他不禁赞赏地拍拍丁奉的臂膀:“承渊啊,干得很好,你也算年少有为啦!”
  丁奉咧嘴笑了起来:“我算得什么,小郎君才是年少有为。”
  丁立颔首道:“小将军刚死的时候,人心惶惶,全军溃散,我几乎以为自己要命丧于此。孰料才过了几个时辰,所有人的心气便重新凝聚,和曹军居然还能斗一斗……那时我主动向小郎君示好,你还不明所以,现在该知道其中的原因了吧。”
  在最初与雷远认识时,丁立一口一个“远哥儿”,言语中颇有几分倨傲。但他现在说来,仿佛很早之前就慧眼识人,比谁都要英明些。
  丁奉有点不习惯丁立这样的姿态,感觉正如梅毅所质问的,丁立这么快就另投新主,身份的转变也太过顺滑了……
  可他对自己的兄长很是尊重,也确实服膺雷远的手段,于是连连点头道:“现在知道了。小郎君受命仓猝,却能够重整队伍,稳住阵脚,确实很厉害。”
第五十八章
父子
  “你还是太嫩……”丁立叹了口气。
  自家的兄弟自家知道。丁奉这小子是个天生的战士,但说起看人的眼光和对细枝末节的把握,还有许多需要自己慢慢教导的地方:“你说小郎君受命仓猝……我问你,他是受谁的命?难道宗主告诉过我们这几个曲长,如果长子战死,由次子接替指挥吗?”
  丁奉全没有想到过这事,一时愕然。
  “没有的,什么都没有。小郎君只是带着自己的几十名护卫,和我们一齐去支援小将军而已。说破天去,他只有参谋赞议的职责,并非小将军的副手。小将军突然战死,是他的大麻烦,而不是机会。”
  丁立看了看身后,确定没人接近,才继续道:“你想想,谁都知道宗主在长子次子之间的偏向。可次子带兵帮忙的第二天,兄长就在他眼前死了……这种事情,嗯?若是落在有心人的嘴里,一人一口唾沫,也够他受的了,何况此后或有宗主的追究?”
  丁立压低了嗓音,慢慢说道:“可是小郎君在我们几个曲长面前,只说我们的麻烦,绝口不提他自己的麻烦,把我们蒙到同一条船上,随即反手又把罪名抛给了梅乾。现在你看,梅乾这个罪人,在上千人众目睽睽之下,被激于义愤的士卒们打死了!梅乾是谁?他是江淮间仅次于宗主和陈兰的大首领!他的死必须有正当名目,否则谁都担不起责任……于是,我们这些曲长无论如何都必须支持小郎君的说法!”
  “现在你想想,只要这次能守住擂鼓尖要隘,待小郎君领兵折返的时候,就连宗主都不能对他稍有轻忽了。老实说,淮南豪霸们行事粗猛,那几家大族继承权位或者更换宗主、家主之时,杀得你死我活也不止一次了,如今宗主病重、小将军战死……我们这位小郎君,已经做好准备啦!”
  “什么准备?”丁奉骇然反问。
  丁立满脸杀气,比划了个抽刀的动作。
  丁立确实是淮南豪右部曲中少有的精细人,特长不在于作战,而在于左右逢源的局势把握。可惜这回他轻估了宗主雷绪的病况,所推算的出发点就错了,于是原本绝境求生的一系列操作,都像是雷远处心积虑的阴谋。小郎君的形象瞬间凶恶了十分、阴险了百倍。
  反正是自家兄弟闲聊,说点出挑的也不算什么。丁立满意地看着丁奉目愣口呆的神情,感觉这小子已经彻底服膺于兄长的精明推算。
  近年来,随着丁奉的体格渐渐长成、领兵的经验渐渐丰富,丁立的肚子里能用来吓唬小弟的货色已经越来越少了。今天可算是找到了好机会,丁立精神振奋,准备好好施展一回。
  丁立对自家兄弟的了解倒是深刻,对丁奉这年轻的武人来说,那些水面以下的谋划都太过离奇。原以为梅乾是导致小将军战死的罪魁祸首,原来他只是拦了小郎君前路的倒霉鬼么?原以为小郎君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对抗曹军,原来背后还有那种……啊啊,简直叫人不敢想……的图谋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