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733

  “不要乱动!站直了走路!”
  两人正在发愣,黄小石低声道:“楼上不止郭校尉在!可能雷将军也在!”
  李大陶二悚然吃惊,立即昂首挺胸。连带着他们这一队的都伯和另几名什长,也下意识地拿出了武人气概。
  一队人步伐整齐地出外,直到离开庄园百步,才轰然散开,与紧跟着的家属们一起,分头往各处看好的田地奔去。
  黄小石和李大陶二两人,毫不犹豫地往东面那处高坡去了。他的岳父老王小心翼翼地跟着,几次想提醒女婿,西面那片水田才是好地方。可他刚看见黄小石十分威武地挥刀呼喝,一时间有些畏惧,于是只得跟着女婿,先往东走。
  雷远从望楼向外眺望,只见冬风凛冽,寒霜未消。山峡间的冬季甚是寒冷,这片群山间的小小平原上,已然草木凋零,成片的荒废田亩都露出了土壤的颜色。
  然而,当将士们和他们的亲人家眷喊着口令,一拨拨地从庄园里涌出来,跑向他们寄予美好期待的土地时,寒冷仿佛为之退却了。雷远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热情、欢欣,看到了乱世中飘零之人,对重新扎根于土地的无限期待。
  毫无疑问的,为了保卫土地,他们也必定能迸发出无限的力量。
第六百零六章
封拜
  宜都郡的辖区面积极大,但适合农业开发的平原并不很多。
  除了夷陵东部和乐乡属于丘陵向开阔平川过渡的地形以外,其余各县,几乎全都是崇山峻岭。各县郊境之处,更是重山积险,陆无长毂之径,水有惊波之艰。
  便以此处田庄为例,已经是夷道西面地理位置最好的一处了,但其实田庄北面就是崖岸,而周回不过一里,外围的平地面积也甚是有限。日后可供扩充的余地相对较少,需要投入在水利和道路建设的力量却非常的大。
  但雷远并不为此担心。
  这些武人本来就出自农民,放下刀枪以后,依然还是最好的农民。他们勤劳肯干,又极具聪明才智,无论多么复杂的环境,都不能阻止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而这些庄园的建设过程,其实便是各部军官们与自家下属的熟悉过程。他们所有人能够胼手胝足地共同建设家园,待到应命出征的时候,也必然会成为能够彼此依赖的同袍。
  所以,此番赐下的田地所在位置,大部分都处于峡江沿岸的军事要地。当这些将士和家眷们扎根下来,这些庄园本身,也就成了城池以外的军事坞壁,成了雷远政令所及的前哨和依托。
  去年初雷远担任宜都太守以后,按照向朗的意见着重建设沿江城池。当时除了乐乡以外,郡府将各县的大多数户口、人丁,都收缩回县城,并在各处县城进行大规模的扩建,以此来确保荆益之间水陆交通、随时支撑大军调动往来。
  这个做法,是针对玄德公紧锣密鼓的入蜀安排而设。当雷远在益州作战的时候,向朗凭借前期的布置,很好地保障了荆州军的沿江行动,得到玄德公的赞誉。
  但这样的做法,也使得各县的地方强豪藉此扩张势力,甚至架空郡府,以至于后来出现了秭归文氏、邓氏的肆意妄为。因而到了现在,当各县的基本建设已经有了规模,雷远便藉着对将士们分赐土地的由头,将武人和武人的家属们下沉到各地。
  这些庄园、坞壁,使将士们扎根于当地。再配合由伤残士兵和老卒担任的社吏和里吏,就能使雷远的政令能够推行至乡、亭、里、社的最基层,进而排斥地方豪族的影响力。
  比如在此地,整个庄园的住户都是郭竟所部将士家眷,而几名里吏之中,则有当日在临陂带着李大陶二捕鱼的老卒。
  他们既然落脚,彼此又天然形成紧密的团体,背后则有郡府和军府两方面的支撑,便如一手拿着官印,一手攥着刀柄。地方豪族的力量或者俯首合作,或者退避三舍,绝难与之对抗,更遑论发挥乡间的影响力了。
  这样的局面,对宜都郡的土著豪族来说,未免有些凄惨。于是从十月末到十一月初,短短十余日时间里,伴随着将士们的田地一点点分配下去,武人和地方上的冲突屡有发生。
  俗语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不少土著大姓彼此勾连,试图维持猴群的统治,可惜山中已经来了老虎,而雷远真的是一头极其凶恶的大老虎。
  对作乱者,他直接斥之为贼寇,动用军队加以猛烈镇压,毫不犹豫地杀人立威;对合作者,他凭借二千石的地位,不吝征辟、拔擢。于是地方旧族的反对浪潮顷刻就化作碎裂水花,再也看不见一点痕迹。
  庐江雷氏本身就是玄德公治下规模最大的豪族之一,而豪族再得政令之助,在地方上的行事就是这么痛快。
  其实并非宜都一地如此。荆益各地的县令、长和太守们,这些日子的操作大同小异,无非手段和技巧有高低之分罢了。
  自丧乱以来,各地战乱频繁、匪贼祸多,迫使人们依靠宗族血缘的力量来抵抗外侵,扩展自家势力。数十年下来,在朝廷的牧守令长以外,大豪族征服小豪族、小豪族依附大豪族,宗族进而挟裹外姓徒附,最终在地方政府以外,另外形成了一套隐形的体制。而政府对他们,既要笼络,又要限制;既要利用,又要竞争。
  在左将军府中,庞统一度打算找机会杀个痛快,以绝后患,而诸葛亮则力求严明法令,师出有名。当日两人如何争执,雷远是亲眼看到的。
  待到玄德公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法正表现得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而仁厚的玄德公、讲究制度的诸葛亮偏偏不加过问。与此同时,法正的挚友孟达,却在短时间内集聚起足以动用部曲四千余家的庞大力量……其中的此消彼长,难免蕴含着刀光剑影,外人实在无法看得清楚了。
  如果将目光投得更远些,此番曹、刘、孙三家恶战之后,俱都伤了元气。三家各自收拾内政,整顿兵马。
  听说曹丞相在许都、在邺城,先后找了诸多理由,狠狠地清理了一批心怀二意的人物;而吴侯孙权一如既往地发兵讨伐山越宗帅……其实目的,无非都是为了掠取可供军国所用的人丁户口,以备下次大战。
  大约到了十一月中旬的时候,宜都郡又先后得到了两个新的消息。
  一个消息来自于江东,说的是许都朝廷大张旗鼓地派遣使者到江东,叙江东孙氏历年来绥抚东南,惠泽百姓之功,封拜孙权为吴公,镇东将军,荆、扬二州牧,并督交州军事。
  孙权遣诸葛瑾出面,滞留使者于半途。既不予接见,也不推却,甚至也不曾遣人向玄德公作出通报。但这消息顷刻便传得沸沸扬扬,江陵文武随即飞报汉中。
  许都使者前往江东,尚在雷远和僚属的预料之中,另一个消息却更加荒唐。原来许都朝廷还派了使者经长安入益州,以刘焉、刘璋父子为宗室骨肉之亲,天下所望、国家仪表,拜刘璋为蜀公,镇南将军,益州牧如故。
  玄德公也遣人将之滞留在半途,但这消息同样沸沸扬扬地传开了。甚至有地方传谣言说,玄德公看似尊崇汉室,实则是割据之贼,现已经要了使者的性命。
  此等情形对玄德公来说并无实际的损害,但其政治意义却不可小觑。
  数年来,玄德公以“讨曹灭贼,规复汉家秩序”为号召,事实上组建了包括凉、益、荆、扬四州的军事同盟。其中,凉州马超、扬州孙权,是刘氏政权以外的独立势力,益州刘璋则已被玄德公架空,徒具虚名。
  但这一来,联盟中的三方,都得到许都朝廷封号。无论使节是否完成任务,某种程度上,便代表着他们割据一方的现实,得到了曹公的认可。此所谓,必也正名是也。
  孙权和马超都有了进退的余地;刘璋有了名义,也成了政权内部的不安定因素。唯独玄德公,被确定为曹公不死不休的死敌。于是,玄德公想要拉拢和安抚盟友的难度大大增加,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多。
  盟友之间的信任是否还在?
  联盟是否还能维持?
  联盟各方的近期利益和远期诉求,该怎样来平衡?
  想要重新协调几方势力,恐怕不是轻而易举能完成的任务。至少,短期内想要再行发动四州协同的攻势,是绝对不可能了。
第六百零七章
酝酿
  都说逐鹿天下仿佛弈棋,曹操已然落子,接着便看刘备该怎么应对。
  而在马超、孙权看来,他们自然也是足以在纹坪落子的英雄,所做出的一切举措,同样会影响天下大局。
  在得到刘备提供粮秣物资支持以后,马超以数百骑残兵挟裹羌氐诸部,忽然向陇西、武都、汉阳等郡发起猛攻,又得凉州豪族任养等举族相迎,遂连破重镇,围凉州刺史韦康于冀城。
  凉州别驾、名士阎温潜逃出外求援,被围城兵马发现,抓捕至马超面前。
  马超昔在陇上横行的时候,这种空头名士,杀之犹如蝼蚁,刀下不知道死了多少。但他在关中、益州几度失败之后,到底比以前要沉稳了一些,也试图拿出礼贤下士的手段,稍稍安抚凉州士子。
  当时马超亲自解开阎温的捆缚,对他说:“如今成败的局势已经分明,足下为一孤城求救于外,却被我所执,哪里还谈施展胸怀的大义呢?不如听从我的话,告诉城中已无救兵,这样才能转祸为福。否则的话,今天你就要脑袋搬家啦!”
  阎温当即答应。马超便带他到冀城,让他对城中喊话。阎温遂道:“大军不过三日至,勉之!”城中大泣,坚守之心益定。马超又问阎温,冀城里是否有动摇求降之人,阎温也不回答。马超便将他杀了。
  阎温其人,徒有声名,实无军政才干。他对冀城说援军将至,其实当时汉中夏侯渊正与玄德公的本部对峙,关中曹军一日数惊,根本没有来救援的可能。故而这番喊话,无非显示他自己的忠义之名。
  问题是,此君在凉州声望甚隆,他这一死,凉州士人便决心与马超死拼到底。待到马超攻下冀城之后,又将拒不投降的韦康等官吏杀了,诸郡乱事于是此起彼伏,再也控制不住。
  马超本无治理地方、管控政务的能力,一时间只能东奔西走,四处应付,专以武力为威吓,一路杀得血流成河。然则,再怎么于战场上所向无敌,势若疾风烈火,他却始终没办法真正获得稳固的立足之所,内里已经焦头烂额。
  但马超的性子便是如此执拗,愈是如此,愈要保证己方在战场上的强势,对外示以凶悍。为此,他不得不近乎疯狂地扩充军队、搜集粮草。仅仅两三个月下来,原本尚在掌控的几个郡县里,汉家百姓大量逃亡,而羌氐部落也渐渐不堪重负。
  一个月前,马超接受朝廷使者所授的假凉公、安西将军职务,看似是他利令智昏,被这前所未有的封拜所诱,实则经过了他的仔细酝酿。
  哪怕以他的狂妄自大,其实也明白,这种建立在掠夺和杀戮之上的强势再没有办法长期保持下去了。
  此刻的马超所部,便如一头狺狺狂吠的恶狼,虽然凶神恶煞,其实已经饿得七荤八素、肋骨暴凸,随时都会晕倒待毙。这时候,若不赶紧若不找个理由止兵,难道要死给他人看么?
  倒不妨拿下朝廷封赠为凭藉,先集中精力好好收拾武都、汉阳、陇西、金城这四郡,再腾出手来收拾从西海往东数以百计的羌氐部落。
  按照马超的估计,铲除隐患、统合诸部以后,他至少能整合起二十万人规模的羌氐部落大军。凭此兵力,足以封锁陇山,向北席卷安定、北地等郡,随即慑服上郡、西河的南匈奴五部之众,形成一个庞大的羌胡联盟。
  到那时候,马孟起在汉家为凉公,在胡族可为单于,无论旌麾向东、向南,其势都若天崩地裂,谁人可挡?
  既如此,接受朝廷的封号有何不可?
  我马孟起乃是伏波将军之后、世代簪缨的高门子弟,年少时读过诗书的。那史书上说,韩信为了实现大志,连胯下之辱都忍得,我马孟起当个假凉公又如何?何况这确是个极大的官职,不亏!
  至于刘备……
  对这个据地数千里,拥兵十万以上的大人物,要说马超不忌惮,那是假的。
  马超此生纵横往来,战场上遭逢败绩一共两次。一次是在长安城下被韩遂勾结夏侯渊占了便宜,还有一次便是在巴西汉昌城下,遭刘备部下雷远所袭。刘备部下,据说还有大将如关、张、赵者,比雷远更加善战。而韩遂和夏侯渊,又在汉中被刘备所败,连命都丢了。
  既如此,那刘备该是何等厉害?我现在受了曹操所赐的官职,是不是该对刘备有个交待?
  毕竟陇上寒苦荒僻,来自益州的粮秣军械支持,实在不可或缺。我马孟起固然不会屈居刘备之下,但要与刘备闹翻,也甚是不智啊。
  马超想到这里,皱了皱眉。
  问题是,既要展现自家强横实力,以示不弱于刘备,又要尊重盟友,解释这个假凉公的由来……此等操作过于精细微妙,对马超来说,实在是个难题。
  马超对自家绸缪大计的才能素来自信,但也不得不承认,汉地雄豪的想法,有时候和边地赳赳男儿不同,与之周旋应对的方法,更在他的常识以外。
  以前关中十将俱在的时候,有韩遂这老鬼为诸将出面。虽然韩遂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他的做法、说法,马超能听得懂,也感觉得出其中的关键之处、权衡所在。可现在,关中十将死的死,散的散,他身边已没有这样的人才。
  此刻簇拥在马超身边的,是杨千万、阿贵、窦茂、雷定这些羌胡渠帅,是宋建这样的反贼。这些人或者奸滑,或者蠢,除了战场厮杀,这些人办不成事,也拿不出一丁点好主意。
  既如此,马超只能自己慢慢揣度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