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3/733

  酒宴一直进行到了晚上。
  天黑以后,有军吏将厅堂前的几道院门都打开,于是坐在堂上的人就可以看到外间广场。
  此前从成都传来消息,说因为蜀土殷实,所以风气奢靡,举凡婚姻葬送,往往倾家竭产。汉中王的重要部下诸葛亮和董和等人对此都不满意,连续颁了多条教令,以求移风变善,防扼逾僭。所以连带着荆州这边,也挺自觉的避免奢侈操办。
  但关平毕竟是和汉中王的女儿成婚,这场酒宴既是玄德公进位汉中王以后荆州文武头一次放松聚会,也有祝贺关羽进位前将军的意思,所以荆州文武到场了许多,足够热闹。
  重要官员们在堂上落座,随行之人根据地位高低,分布在几处偏厅,因为人数太多,还有不少人在院门外的广场上起了篝火,热热闹闹地围在火堆旁边吃喝庆祝。关羽为长子的婚礼作了充分准备,仆役流水般地从后厨搬出烤饼、肉脯、酱料、肉汤等食物,让所有人都吃个痛快。
  与此同时,广场中央的空地上,有丝竹悠扬,有舞者摇铃于鼓上盘旋,有歌者持绋相对,纵声吟唱。
  汉人喜好婉约缠绵的楚乐,江陵正在楚地,歌舞之风犹盛。因为歌者颂唱的曲子音节摇曳,朗朗上口,又使得在场众人,连带着在远处看热闹的百姓都鼓掌踏地、高歌相和。不少女眷也从后堂簇拥出来,比如赵襄就带着好几个被她当作弟弟妹妹的元从子女,站在廊下一同拍手歌唱。
  一直到深夜,雷远才带着自己的家人部属们出外。
  自从玄德公入蜀,江陵的文武一波波地跟从过去。他们在江陵城里的官署和住宅都空了出来,陆续被关羽挪作他用。还有许多分布在旧城范围的,干脆就被拆了,建材拿来修筑江陵新城。
  好在庐江雷氏在江陵东南面的宅邸还是在的,霍峻毕竟是南郡本地大族,也不会没有落脚之处。于是两人告别,各自回家。
  赵襄乘车,雷远策马陪在边上,扈从们前后簇拥开道。
  天色已晚,早就过了宵禁,按说无公文不得夜行。但今日情形特别,南郡太守费观专门颁下命令解除宵禁,道路上往来的百姓不少。
  太守府所处街道的两头,费观还派了人,向百姓们分发酒肉,以示军民同庆。因为有些百姓得到消息晚了些,这时候连忙携家带口,手里捧着大大小小的器皿,空着过去,盛满了回来。
  有人站在路边狼吞虎咽地吃完了,然后仍往太守府方向去,意图再混一顿吃的。结果不知怎地被认出来了,几名吏员推推搡搡地将他赶出来。
  路人当中有认识这个被推搡出的汉子,当即指着他哇啦哇啦地说什么,大概说得诙谐,连带着路上不相识的也都捧腹大笑,还有小孩儿躲在一边指指点点。
  那汉子恼羞成怒,一声叱喝,而小孩儿们爆出狂笑逃开几步,继续指指点点,似乎一点都不害怕。
  雷远的酒意已在夜间清冷寒气中散去。正顾盼左右,这场景立即引起了他的注意。
  雷远在带领宗族南下的时候,沿途见多了瘦骨嶙峋、满眼麻木而任人宰割的百姓,他们活得像是牲畜,像是行尸走肉,对未来简直丧失了希望。所幸在雷远数年经营之下,宜都的百姓已经不致如此,他们至少可以放心地笑,放心地期盼未来。
  而江陵城里的百姓,显然也得善待,看他们的精气神,与宜都的雷氏宗族、依附百姓差相仿佛。
  玄德公在荆州的时候,负责地方行政的诸葛亮对百姓一向善待。后来潘濬接手荆州政务,各地的二千石也大都得力,人们的生活渐渐宽裕。
  汉家的子民千百年来都是如此,他们一代代人挣扎和努力,一次次地对抗灾难摧残,像是杂草那样充满生命力地生长。纵然一个个都见识过了乱世中的大恐怖,却更能体会到平和生活的不易,更愿意在平和的生活里寻找愉悦。
  雷远看着他们,嘴角露出微笑,挽着马缰的双手情不自禁地放松,于是马匹也放缓脚步,稍稍落到赵襄乘坐的辎车后头。
  “夫君!你在想什么?”
  赵襄自从生了阿诺以后,大半年没有出外走动。头一趟出门,便是来到江陵,见了好几个少女时候往来的玩伴,她与玩伴们聊了许多,心里非常高兴,回程的一路上,都在和雷远说着自己与同伴们的愉快经历。
  可正说得愉快,一转眼的工夫,丈夫就躲到后头去了?
  拨开车辆后方的帷幕,赵襄有些好笑地唤了一声。
  雷远连忙催马回来,解释道:“正看那几个孩子呢,你看他们胆子多大?哈哈……”
  赵襄眼光流盼,看看那些孩子,又看看自己的丈夫。她想到了自己的孩子阿诺,于是期盼地道:“等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天下就该太平啦!”
  “是啊!”雷远随口应了句。
  雷远一边策骑,一边回忆着脑海中的前世记忆。他记得有三国割据,然后有晋朝的傻子皇帝,然后便是五胡乱华的人间地狱,再往后南北诸朝划江而治,彼此攻战三四百年不休,亿兆黎民死难。
  天下人都想要太平,可太平哪有那么容易得来?
  他旋即又想,自从自己来到此世,历史的走势就已经渐渐改变了。自己在此世所做的一切,确定会带来好的影响么?相较于魏和晋,汉室三兴会带来怎样的局面?这个被外力改变的未来,后继又会怎么发展?
  雷远没有办法想那么远,他本来也不觉得自己有资格为天下框定某一种正确的道路。他只觉得,自己既然一步步地战胜了眼前的对手,那就说明干得不赖。至于百姓们,荆州和益州的百姓们眼下都很满意。
  交州那边,看我能做到什么程度。
  雷远扶着车厢,对赵襄郑重地道:“交州是个很好的地方,你去了就知道。”
  这样的话,最近雷远已经说了许多遍了,赵襄觉得自己的耳朵都要听出了老茧。她相信那是个好地方,但同时也觉得,去了交州以后,恐怕很难再与父亲、家人和自己熟悉的朋友们再见,难免有些伤感。
  她选择把这些伤感深藏着,微笑着伸出手,轻轻覆住雷远的手背。
  “夫君既然说好,那一定是个好地方。”
  建安十九年三月,雷远亲自带领庐江雷氏部曲的第三批人马踏上前往交州的路。
  雷远此前击败步骘、回到荆州的时候,留了范巡在交州长驻。
  去年十一月,庐江雷氏第一批南下人手由丁奉和黄晅带领,赶到交州。他们人数规模不大,主要是为了提前打通道路,划分驻地和耕地,并沿途采集应对南方气候的药物。
  第二批人是贺松负责的,数量多些,包括了庐江雷氏宗族中特别擅长营造的管事宋水,和工匠首领徐说、徐简两兄弟。
  雷远所在的第三批,兵力的规模共计两千余,但是连带着这些将士的妻子家人,还有随军民夫和家属,人数膨胀到了一万四千多。另外,还有从事各种行业的依附百姓和部队一同行动,再加上几位受玄德公所命、前往交州任职的官员随行,队伍便愈发庞大了。
  雷远如同以往每次军事行动中那样,带着他的扈从,策马游走在队列前后。
  有时候,他会怀念地回头望一望;但更多时候,他专注地投入到眼前的道路,带着部属们不断前进。
(第五卷完)
第六卷
展诗清歌仰自宽
第七百一十九章
蚊蚋(上)
  雷远现在的职务,是左将军、假节董督交州事、苍梧太守。故而,前任苍梧太守吴巨苦心经营十余年的据点、步骘与士燮联兵围攻旬月的苍梧郡治所广信城,便成了雷远在交州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根据地。
  至于吴巨本人,则被玄德公召往成都去了,据说玄德公有意以吴巨为少府,待之甚厚。
  广信城确实是个好地方。此地西有郁水和漓水合流,东有封水蜿蜒,乃是群山巨浸间一处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开阔的宝地。雷远毫不怀疑,若将此地开发完成,足以养活百万军民。
  身居此地向北眺望,则荆州的零陵、桂阳两郡为堂奥,而苍梧郡为之门户;而往东西两翼看,则南海郡、郁林郡为交州之左右臂,苍梧郡则堪为其咽喉、首脑。
  交州七郡,以郁林、苍梧、南海三郡的汉家子民数量最多,素来被作为汉家统治的核心区域。
  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四郡,再加上一个隔海相望的珠崖洲,域中蛮夷极众,各路豪帅自领其兵、自统其民、自称王侯之号,俨然国中之国。故而历任交州主官,都坐镇苍梧,先图聚兵稳守。如有蛮夷窥伺生衅,大军起自苍梧,居中而向边境,应时扑灭。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要依托交州一隅之地而动天下之权,苍梧又成了临战合刃的必争之地、必保之基。
  雷远自从获得了交州的任命到现在,也就是建安十八年的七月,已经大半年过去了。他首先埋头经营苍梧,暂时不管其它。
  在这方面,庐江雷氏宗族中的老手甚多,在乐乡、在宜都各地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苍梧有历任交趾刺史如贾琮、朱符的经营基础,于是众人各司其职,甚至不需要雷远事必躬亲。
  然而,也总会有种种麻烦事,隔三差五地迫得雷远忧心忡忡。
  此时雷远正在广信城中的一处高耸楼台向南眺望,隔着滔滔郁水和天空中的雨丝,可以看见对岸的连绵青山。虽是七月初秋,南方地气湿暖,林木仍然都是黛绿的。
  其实这些山并不很高,但因为广信周边地势平坦,这些山便格外凸显,它们绕着广信城远近分布,有的雅致的,有的奇崛,有的雄伟,而更多的,常常掩藏在山间云雾之中,叫人看不清它们的真面目。
  雷远眯着眼睛,竭力眺望,最终颓然放弃。
  他本来也不是为了观景,而是急着等待部属的回复。他想知道,苍梧周边这些深山里,有没有己方急需的药材。
  交州自古就有瘴疠的传闻,而许多医者以为,交州天气郁蒸,阳多宣泄,冬不闭藏,草木水泉,皆禀恶气。人生其间,日受其毒,元气不固,遂发为瘴疾。雷远不太信这些阴阳学说,在他的脑海里,所谓瘴疠,便是寄生虫和蚊蚋所带来的流行病,主要是疟疾,还有些其它症状类似的恶疾。
  但当代医者的看法也不必刻意反对,医者有医者的道理,哪怕只看安慰效果,总比雷远空口白话强些。所以他从去年底开始,就在乐乡大市大规模的收集治疗瘴疠和驱赶蚊虫的药物,务求让跟从来到交州的每一名将士百姓,都能武装到牙齿。
  可惜落到实际操作中,总有很多为难的地方。
  就只驱赶蚊虫一项,雷远在交州常驻以后,才发现其中的为难。
  此地的蚊虫实在太多了,简直赶不胜赶。
  雷远这会儿已经站在城池中最高的高处,还不停走动着,挥挥袍袖。可手背上、脖子上仍然时不时多出一个两个红疙瘩。李贞跟在雷远的身后,拿着一个草扇子不停的挥,不停地噼噼啪啪拍打蚊虫,实际上也没什么效果。而叱李宁塔双手捧着一大捆点燃的植物,在楼台中走来走去。
  据说当地土著说,这种植物燃烧后的浓烟能驱蚊。所以雷远昨日就派了人手入山大量收集,也不知收获如何。
  其实他也没有多少指望,眼下这一捆,倒是烧得很旺,但驱蚊的效果并没看出来,只有叱李宁塔的两只眼睛被熏得血红。
  雷远甚至能用肉眼看见,就在距离自己数丈开外,无数蚊蚋在高台的屋檐下嗡嗡地聚拢成一团,然后轰然散开,飞向目标。
  目标就是雷远和他的扈从们。
  李贞对他的草扇子死心了,他奔向高台下方,让其他扈从们把纱帐抬上来张开。但纱帐并不能密闭环境,也只是聊胜于无罢了。
  高台尚且如此,军营中、各处庄园中的情形绝不会好到哪里去。这几个月来,受疫病或水土不服影响的人不在少数,还有丧命的。此刻军营中也不少将士被瘴疟所扰,从荆州携来的药物大量消耗,简直就要不敷使用。想到这里,雷远有些烦躁。
  他在灊山中、在荆州的乐乡、宜都,不是没见过欠缺开发的深山密林,不是没见过毒虫猛兽横行的环境,但交州的湿热胜过那些地方,而致病因素的密集,也就远远多过那些地方。
  想要驱除诸多致病源头,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清除城中的湿地、沟壑,保证人群密集之地干燥通风,压缩蚊蚋的生长空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3/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