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0/733

  “马超那边呢?”有人问道。
  赵云摇了摇头:“不用管他,马孟起自然会判定形势,他不需要我们通报。”
  鏖战一日下来,经历了仓惶败退,也试图全力求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终并未能击败对手,还是要撤离,而且是趁夜撤退。如此狼狈,将士们难免有些沮丧,甚至有些慌乱。
  好在各军主将都在,将士便有主心骨。当下众人只携带随身武器,并将旗帜卷起,堆放在马匹背上,沿着成国渠南岸的平缓河滩向西走。
  临走时,他们把多余的松明火把交给赵云所部,赵云亲自带着少量将士断后,令将士们每人举两支火把,伪造出诸军依旧在此的姿态。
  天色昏黑,虽然沿河而走,有大致的方向,却也难免被沿途的沼泽、湿地或蜿蜒小河所阻。有的部队走着走着,莫名其妙地和魏延所部失去了联系,而撞进了连绵的林木荒冢之间,只好循着哗哗水声原路返回。还有部队初时尚能维持建制,可走着走着,队列里的人越来越少,也不知人都去了哪里。
  好在艰苦跋涉了十余里之后,撞见了咸阳北原营地派出来接应的人马。于是逐渐散乱的队伍重新收拢,继续前进,一直走到成国渠打弯向北的转角处,才终于见到己方同伴设下的营地。
  这处营地距离阳陵邑足有八十多里地,依托茂陵邑西南角的一处城台设置,南侧和西侧都有开阔平缓的渠水环绕,仿佛一个半岛,易守难攻。此刻停留在这里的部队由向宠统一带领,他们一边营建守御,一边不断打探前方战况,已经苦苦等待整日了。
  下午的时候魏延所部受命折返增援,为防万一,向宠又紧急调动了渭水北岸原属于吴懿所部的一支兵力填补防御,还临时搜罗船只木筏,在成国渠上搭建了一座勉强可用的浮桥。
  这时候将士们便经过浮桥,往营地里去。
  向宠骑着马,在河滩边上来回奔驰,不断呼喝号令,指挥登岸的将士们按照事先布置,依序进入营地。
  但将士们鏖战一天,到这时候终于能够休息,几乎完全顾不上指挥,数千人很快就乱成一团。不少人等不及了,便直接脱下甲胄,泅渡过成国渠,更多人有样学样,很快北岸就都是湿漉漉带起的泥水,许多平缓河滩被践踏成了没过脚面的泥塘。
  甚至有精锐骑士也不听向宠的指挥,直接泅渡。
  此时天色浓黑,天上层云重叠铺展,遮蔽了星光月色。大批战马下到河渠以后,顿时喧腾拥挤。其实河水并不深,将将超过马腹,但水底下难免有淤泥、碎石,马蹄一旦踏在上面,便容易打滑。
  这些战马也都奔走一日,普遍疲惫不堪,还有些受伤了。一匹马惊慌嘶鸣,随即又带动其它的战马暴跳惊动,互相冲撞。顿时将整片水面搅得犹如沸腾一般,无数的漩涡和浪头互相纠缠撞击。不少在骑队中间渡河的将士连声大骂着,被泥水冲倒,有人一旦倒下,就再也看不见了。
  这是极其危险的情形,向宠慌忙催马入水,带着几名部下赶过去制止。但他的身份毕竟还不够高,有时候压不住焦躁的将士们,于是更多人开始泅渡,而惊马导致的混乱也迅速蔓延。
  向宠连连呼喝,自家的战马反被一名手脚并用渡水的将士冲撞,忽然打了个趔趄。向宠全没注意,瞬间就被甩进了水里。
  向宠扑腾着水,想要站起来。
  为了防备曹军追击,他多次亲领部下前出哨探,一整天都甲胄不离身。这时候,甲胄便成了他起身的阻碍。他口鼻浸水,又没法求救,就算有几次勉强冒出水面叫嚷两声,身边一片黑暗,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渡水入营,没人理会到他。
  挣扎了一阵,有一次几乎站稳了,偏偏身旁一匹战马撞来,再度将他压进水里。
  向宠咕嘟嘟地喝了好几口泥水,他感觉自己的肺快要炸了。
  “想不到竟然毙命于此!”他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
  下个瞬间,一股极大的力量施加于他的身上,将他整个人从水中拔起。
  向宠勉强分辨,昏暗夜色中,凑到极近处才看见,救了自己的是个黑袍黑甲的巨汉。这巨汉站在浮桥上探手,从水里揪起百多斤的甲士,仿佛全不费什么力气。
  “张将军?”向宠喜道:“你没事!”
  “救起来了,是君光。”张飞回头道。
  “没事就好。”在张飞身后答话的,赫然是汉中王刘备。
  向宠双手扶着膝盖,涕泪交流地咳呛着,却又忍不住笑道:“大王也没事!”
  刘备温和地道:“此处营垒设的甚好。君光,辛苦你啦!”
  向宠待要答话,却听浮桥后头有将士不耐烦地大喊:“前头是傻子吗?快走啊!都在做什么呢!”
  张飞待要回骂,刘备扯了他一把。
  一行人便不多言,赶紧快步通过浮桥。
  踩在噶吱嘎吱作响的桥板上,刘备提足中气对向宠道:“战事尚未止歇,将士们不能乱。我令你为营督,遣白毦兵二十人听从你的指挥,由你全权负责此地的秩序,若再有不听号令的,可当场斩杀,不必报我。”
  向宠吃了一惊,连声应是。
  适才的一幕,刘备看得很清楚。他看到向宠所设营垒森严,布置丝毫不乱;也看到许多勇猛无畏的将士在这时候全无秩序,肆意妄为,仿佛一场挫败就抽去了他们的精神。
  这让刘备很不满意。在他数十年的戎马生涯中,吃败仗的时候多了。多少次远比今日惨烈的失败,也不至于让麾下将士放纵至此。
  庞统在的时候,曾经几次向刘备暗中进言。
  他说,自从全取荆、益二州以后,许多将士们都尽情享受富贵,当年的勇猛无畏、誓不低头,渐渐被贪婪无度、松散疲沓、不思进取所取代。这样下去,军队的力量会衰弱,政权也会失去奋进的决心。
  所以庞统总是喜欢用他的高亢状态、激进态度,催发身边每个人的情绪,像是一根鞭子甩得呼呼作响,逼迫着每个人毫不停歇地奔忙。他希望整个政权始终大胆奋进,不畏艰险,不畏失败。
  体现在军事策略上,庞统总是渴望出现变数,愿意在剧烈变化中选择最大胆的应对。
  他在周瑜部下的时候,曾劝说周瑜以强硬手段扣押刘备,强取荆州;投奔刘备以后,又先后主导了对益州的迅速攻占和对汉中的战事。这些经历愈发使他相信大胆猛进的手段总是有效。
  所以他才会促成关中之战,才会促使刘备领兵奇袭阳陵邑,才会使刘备在大败的恶劣局势下,几乎抓住了那一丝大胜的机会,几乎杀死了毕生的大敌。
  这当中的得失,以后可以慢慢复盘推演。
  但现在,庞统死了。刘备确信,今后不会再作这么惊险的尝试。
  既如此,无论军队建设还是人才的叙用,都会向更加严谨扎实的方向靠拢了。
第八百一十三章
相通
  这场数万人规模的恶战延续了整日,从五陵原的最东端一直厮杀到中部。绵延数十里的战场上,到处都是狼藉死尸。以至于曹军援军抵达时,竟找不到一片空地扎营。
  刘备军在这场战斗中,以寡击众,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粗略估计,战场上曹军死者数量比刘备军要多一些,而伤者更是难以计数。明明是以逸待劳的大优之局,最后竟成了这般,无论如何都难言胜利。
  数年来精心集聚的邺下精锐之兵、诸多有能的基干军官,经此一战俱都损失惨重,再想恢复,非三年五载之功。
  至于诸多校尉、司马、中郎将的战死,后果更加严重。那些人,很多都是曹操为日后培养的年轻俊彦。他们的死,将连带引起军中众多力量的重新平衡,也必然伴随着相当程度的动荡。
  这就是家大业大的难处,眼下曹操根本就不想考虑那些。
  当他夤夜巡视各部,再抚慰伤者,提振士气之后,随即吩咐,将伤兵营设置在远离本营之处。
  结果那营地位置放得不够远,伤兵们哭喊哀嚎之声依旧压过了夜晚的风声,此起彼伏,惹人心烦意乱。
  较之于大部分被遗弃在战场上慢慢等死的伤兵,这些伤兵的运气似略微好些,但也好的有限。因为各处营中较有名望的医者,如今都被魏公曹操聚拢到中军帐来,为今日最重要的一名伤者诊治。
  中军帐里灯火通明。
  好几个火盆熊熊燃烧,释放着热量,将夜间湿寒之气隔绝于外。
  沿着帐幕边缘,数名医者小心翼翼侍立,彼此偷偷交换眼色,偶尔觑一觑曹操的神情。而曹操披着一件皮袍,踞坐在主位,一语不发,满脸尘土都掩不住他的阴沉气色。
  一整天的指挥作战,晚间又面对赵云的突袭狼狈奔逃,榨干了曹操每一点精力,使他感觉浑身筋骨欲碎,手脚几乎都抬不起来。他甚至有一种幻觉,好像自己浑身上下的肌肉,都会像干裂的泥土那样哗啦啦地坠落,连带着自己整个人也四分五裂。
  困扰多年的头风病也在这时候发作,剧烈的胀痛沿着额角的血管不断蔓延,一直导向脑颅深处,仿佛要把头骨整个撑开。
  放在往日,曹操早就躺在榻上昏睡,但此刻,他就这么坐着。他用出了近乎干涸的体内最后一丝力量,使自己保持着仪态,等待医者的判断。
  近年来曹操的身体不如往日,所以无论到哪里,都有多名医者随行。不过,自从杀了华佗以后,曹操对医者未必全信,所以另外也有擅长五行、道术、导引的巫人、方士之流陪同。
  只是,今日巫人和方士的表现不能让魏公满意,适才连着被拖出去砍死了三个。医者们倒确实在想办法,也不知结果如何。
  此时帷幕后传出轻微的呻吟声,随即好几人惊喜欢呼。
  一名医者掀开帷幕,深深作揖道:“魏公,五官中郎将醒了……呃,醒过一阵,又睡了。”
  曹操将踏出的脚步收回,身体晃了晃,左右连忙扶住。
  他想要往帷幕后去看,却犹豫,于是问道:“……情况如何?”
  那医者恭敬道:“副丞相剑创失血过多,但内腑、筋骨并无大碍。创口也很光滑,容易愈合。以后慢慢调养,自可恢复如初。”
  曹操眼神凶恶地凝视着医者,直到他额头冒汗:“你确定?”
  医者颤声道:“小人绝不敢欺瞒魏公!”
  “好,好。”曹操忽然放松了,他连声说:“诸位都有功劳,我有厚赏!”
  这句话出口,帐中整排的医者全都跪伏下来,整齐划一地感谢魏公。
  曹操知道,这些医者并非真的感谢,他们更多的是庆幸吧。庆幸病人无碍,更庆幸他们自己乃至他们的家人亲眷逃脱了死亡的威胁。
  站在曹操为雄主的立场,他对自己的几个孩儿,总有极高的要求,由此便生出诸多不满意的地方。子桓故作忠厚,喜欢耍弄小聪明;子建才气横溢,处事缺乏分寸;至于子文,勇力可嘉,只是沙场武夫。及至子威以下,更都碌碌。
  有时候他也会警惕,是否因为子脩和仓舒早逝,而导致自己心态失衡,故而苛求?
  但他又无可奈何。
  曹孟德可以没有好儿子,可魏公的事业,必须要有一个可靠的继承人!
  秉承着这样的念头,他才始终给予三子重担和压力,既为了锤炼他们,也给自己看清诸子才能品行的机会。
  此番出兵关中,缘于都督关中军事的曹丕未能准确体会中枢意图,将小小试探闹成了引狼入室。曹操固然藉此机会与刘备决战,但全程使曹丕随行,时时敲打、震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0/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