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5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8/733

  但是,若这个政权现在就失去刚健进取的冲劲,三年后五年后会如何?就算勉强重建了大汉,可若是没有平定天下、拯救万民的大义,所谓的大汉还剩下什么?
  那种从一开始就腐朽的王朝,那种中枢与地方沆瀣一气,沉浸于荣华富贵的萎靡之态,对天下、对百姓究竟有何益处?那不是刘备想要的大汉!
  政权扩张至此,千百万人充实在内,不可能人人都是圣人,也不可能人人都秉承大义。这数年来,汉中王的威权明明愈来愈重,推进很多制度却愈来愈难,便是因为千百万下属之中,人心如潮,自然而然地挟裹成洪流,总想与堤坝碰一碰,总想顺着自己的意思淌一淌。
  哪怕中枢重臣们凭借自身的抱负、风骨以为表率,竭力去匡正、扭转。可数百年的积弊,又哪里是能够轻易改变的呢?某种角度上说,刘备甚至觉得,这是一场比对抗曹操更难的战争,战争的过程或许会延续数十上百年,而战争的结果会如何,他简直没有一点点的信心。
  好在此等情形,刘备这辈子见得太多了。
  没有把握的事,难道就放弃?没有利益的事,难道就不做?
  多少艰难险阻都过来了,难道还会在乎眼前的困难?
  群臣们犹疑的眼神、畏缩的姿态,不仅没有影响他,反而使他胸中腾起一团火。
  这样的火,已经好几年没有燃起了。而火焰一旦燃烧,顿时使他心潮澎湃,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决心。他站起身来,迈下台阶,按着腰间长剑,走到群臣身前。
  他第一个去看诸葛亮,然后在诸葛亮眼中,发现了同样的烈烈火光。
  他笑了起来,再不去看其他人:“军师以为如何?”
  诸葛亮出列:“曾闻大王有言曰,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曹操既然要战,我们便从关中到荆襄,还给他一场大战。”
  刘备颔首:“我叫了曹孟德几十年汉贼,与他打了几十年仗。现在他真要做汉贼啦,我不能连大战一场的胆量都没有。何况,各部兵马调署已毕,粮秣等物亦皆准备妥当?传令,明日各部出兵!除了甘兴霸且在巴郡暂驻、泠苞邓贤去解决板楯蛮以外,其余各部,随我去汉中!”
  他踱了几步,又道:“另外,遣人飞报云长和续之。就说,我把曹操的主力交给他们了!”
第九百零七章
隐秘
  五月中旬的时候,曹操就已完成了他在许都的大清洗。
  整整一个月的纷乱,以将近万条人命的大规模杀戮,和上千人的官职被纷纷提拔,数十人得到了紫绶、青绶而告终。一手以刀剑,一手以高官厚禄乃至分享权柄的诱惑,这方面曹操素来擅长。
  当他和他的大军继续南下的时候,曹刘两家的战事,也就真正地再度爆发了。
  这一战,曹氏要在天下人面前,打出己方足以代汉的实力,打出边疆的长期安定。而魏王曹操本人年迈,他几乎是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在推动此战。刘氏虽然被动卷入,但其政权本身,又确实必须要通过一场战争,才能向天下昭示自己复兴汉室的决心和延续汉室的资格。
  乱世延续至今数十年了,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实力如此强盛、而潜力更是巨大的两个政权正面对抗。
  对于魏王曹操和汉中王刘备来说,这一战,将揭示他们数十年乱世奋起的最终结果,更是对那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最大赞赏。他们两人都清楚,这个乱世或许还会延续,但这一战的胜利者,必将拥有结束乱世的资格。
  曹刘之争,如果从衣带诏事件开始,已经延续了整整二十年。
  二十年前,曹操惟有兖州,刘备无尺寸之地,而袁绍等诸雄犹存。二十年后,天下几如两分,曹刘皆拥众数十万。在这两家全力以赴的大战局面下,最初挑起战事的假凉公马超,其兵力简直不堪一提。
  曹刘双方都有必须推进战事的决心。于是双方动员的力量,也就逐次递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曹公包举八州之地,近年来又大事扩充其兵户制度覆盖的范围,通常认为,曹氏政权长期布置在关中、荆襄、江淮这三处前线的外军和州郡兵力,各自都不下十万。
  再加上常驻在邺城、雒阳乃至许都一带的中军主力三十万众,他随时能在任何战场取得兵力上的绝对优势。
  就在四月下旬的时候,陆续抵达襄阳周边的曹军兵力就已经接近十万。
  此后曹操挟皇帝于军中,号称以五十万众巡行荆襄,并将在南阳登坛即皇帝位。究竟有没有五十万众,荆州至今打探不清,皆因当但凡能向南方传递消息的探子,没一人能传出可靠的消息。
  他们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时候,所见都是仿佛无穷无尽的曹军!
  这等规模的大军出行,正面铺开数十里宽阔。此时正在初夏时分,天热、多雨,自许都、叶县、堵阳、博望一线的平野间,遍覆的荒草苍莽无际,间有军屯、民屯开辟出的杂色阡陌,仿佛浮在原野上的方形木筏。
  原野上,数十万曹军甲士、步卒、壮丁大步向前,在草地上横向践踏出数十条齐头并进的道路。包括乌桓人、鲜卑人、武卫甲骑、各路军将的骑队在内,数万骑士催动着数量更多的战马,高举着千百面各型各色的旌旗漫过平野,仿佛一条条黑色的巨龙翕张鳞甲,催动着深色的波浪涌动,一浪接着一浪绵延不绝,煞是惊人。
  曹操一方面以代汉登基为饵,试图在宛洛间先破汉中王麾下关羽、雷远所部,另一方面在汉中、蜀中等地掀起风浪。通常来说,兵力较处下风的汉中王当集合兵力,逐次抵挡,待曹军的部署逐渐明确,再选择某个战场争取主动,以后发制人。
  但这一回,汉中王的回应之快、行动之猛烈、气魄之雄壮超乎所有人想象。
  虽然他们的兵力在各个战场都处于下风,但他们竟不集中兵力打击一处,而是大胆地在自西向东绵延数千里的多处战场上展开兵力,发起攻势!
  首先行动的,自然是汉中方向。
  在汉中与关中的深山峡谷间,汉军的精锐部队依托山间河流、栈道和近年来陆续在深山中隐蔽布设的小型营地,以数十人至百人的规模,不断迫近曹军前部,进行试探性的攻击和骚扰。
  讨寇将军张任在关中之战里,承担直面曹军的任务,失去自家绝大部分的部曲。但他的善战得到玄德公的赞赏,故而后来数次补充兵员、军械,都优先予以张任所部,隐约将之视为益州武人的代表。
  此番张任领兵从涪城支援汉中,随即多次沿着褒斜谷北进。他动辄领数十人亲抵阵前,踏着栈道上摇晃的木板,身当矢石与敌厮杀。
  由于张任日常待将士们极好,在军中威望极高,部属见主将毫无畏惧,亲冒锋镝,无不感奋,一个个都将生死抛却,与曹军殊死搏杀。
  数日下来,各处栈道、悬崖、深溪下方尸体皆有累累坠落;而鲜血奔涌,更将青黑色的山体染作红褐。
  而在汉中东面,房陵郡的范围内,魏延不计代价地猛冲猛杀,终于逼退曹军前部,与房陵郡西城的守军汇合。
  就在两军汇合的当夜,魏延与守将李辅巡城。
  眼看垛口外面占据山间平旷之地的曹军军营,魏延道:“守城不算本事,能打胜仗的方是好男儿。李校尉若有胆量,还请随我出城袭营!”
  李辅苦战疲惫,然而见魏延杀气升腾,竟不敢拒绝。当下两人召集本部精锐将士千余,全都身披铁甲、手持大刀,三更时跟着向导从西门而出,赶半夜山路,在安桥渡过汉水,然后折返到曹军营地附近。
  这一路上道路艰险,汉军甲士以长索系腰而行,然而堕入深山死者仍不下数十。
  当他们突然发起攻击的时候,曹军值宿军士完全没有准备,甚至连鸣锣告警都来不及。千名甲士如深夜突发的山洪一般,瞬间就冲垮了军营,将酣睡的曹军尽数吞没在激流之中。
  魏延乘胜追击,三日间连胜数战,直逼上庸。
  此时围攻上庸城的曹真本部已经几次突入城中,几乎把绞索套上了孟达的脖颈,还杀死了孟达的外甥,与汉中王麾下大将同名的邓贤。
  然而由于魏延所部杀到,曹真不得不稍稍勒兵,在堵水和筑水之间设下二十余里连营,严阵以待。
  汉中一线的反击不止如此。
  益州方面的紧张局势,以假凉公马超的莽撞行为为开端。近两三个月里,汉军始终对马超秉承着极大的克制,始终没有将双方的对峙转化为战斗。
  然而,既然玄德公选择了全力以赴,马超又何德何能,得以置身事外呢?
  就在汉中以东、以北的山间处处惨烈厮杀的时候,尚驻扎在河池一带、与沮县汉军对峙的马超大营里,开始有一些隐秘之事陆续发生。
第九百零八章
带路
  自陇山至西海至西海周边的高原、草原,自古以来有羌氐各族繁衍生息。羌彼辈无相统属,不立君臣,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千百年来,千百部落彼此攻劫抄略,以力为雄。
  而在汉家兴起、汉民逐渐西迁的过程中,羌氐各部与汉民的矛盾渐渐取代了羌胡内部的矛盾,汉胡两方彼此势如水火,血腥厮杀,以至于掀起大规模叛乱。汉室朝廷近百年来多次出兵压服叛乱,耗费钱粮以亿亿计,却没办法真正平息叛乱。
  唯独在马超出任假凉公,坐镇汉阳的这几年里,羌氐各部却稍稍安稳。
  何以如此?
  放在汉家雄豪眼中,马超行事风格,颇令人难以理解。他对敌友的判断,对战和的选择,总是随心所欲,甚至说,有些颠三倒四也不为过。但若站在羌胡的角度去考虑,马超的行动却自有其说得通的道理。
  马超虽然领受朝廷官职,治汉家四郡,但在他的眼里,他的部下并非朝廷官军,而是羌胡之中,特别强大的一部。多年来,马超领兵纵横于羌胡各部,不断粉碎其中较强大者、打击其中不服号令者。
  他不需要什么政治智慧,只需要基本的实力判断、干脆利落的威吓和大胆无忌的厮杀屠戮。在一片片血泊之中,自然而然就能慑服众人。
  这种手段,正是羌胡部落最熟悉,最理解,也是最服膺的。
  可这种手段,同时也是汉家子民和地方士人们无法接受的。
  凉州的汉家子民为国戍边数百年,虽然和中枢矛盾深重,却始终自认汉人。然而马超再这样下去,恐怕迟早会给自己制造出一个单于称号来。到那时候,他对凉州四郡的统治,究竟还是不是汉家的统治?他的政权,究竟还是不是汉家的假凉公政权?
  如果是的话,难道马超不应该更冷静地对待曹刘相争局面,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东一刀西一刀地只图痛快吗?
  此番马超领兵与汉中王所部对峙,这问题便愈发频繁地萦绕在许多人心里。只是没人能回答。也没人敢问,毕竟马超过于凶残。
  过去数年里,马超不断向周边异族展开攻伐,而以凉州四郡为粮秣、物资的征发所在。故而行军时,也携有来自汉阳、陇西等地的汉人幕僚如长史赵昂、参军姜叙等。
  新任的主记赵瑄也在其中。
  这时候赵瑄深一脚浅一脚地踏着茂盛草甸,绕过一处骑兵的驻地。
  隔着栅栏,他能看到骑兵们热火朝天地备战,一队队人来回奔驰,用去掉枪头的长柄刺击靶标。马蹄将地面的草皮都踩掉了,激起阵阵沙尘,声势骇人。还有许多士卒在军官的呼喝下搬运物资。
  所谓的物资倒不是武器粮秣,而是大量的干草。毕竟上万骑聚集一处,这一项才是最需要保障的。对羌胡骑兵大众而言,马吃的干草,重要性比人吃的粮食更重要。
  负责屯放粮秣干草的营地入口处,由几支马超直属的精锐骑队错落驻扎,只有获得马超专门允许的运输队伍和少量亲近部属,才能够自由出入。
  新任的主记赵瑄依然在其中。
  赵瑄入得粮营,在草垛间绕了几绕,就到负责统计物资出入的小吏驻所。
  有些粗糙的棚屋下方,一名年轻的小吏有些懒散地坐着,每发出去一批干草,他就在竹简上画一笔;每十笔,再加一条竖线。画着画着,他忽然探手握住了案几上的缳首刀,抬头看见赵瑄入来,又笑了笑,点了点头。
  这年轻人,正是姜冏之子姜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8/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