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6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0/733

  为了保障万山方向的拦截不出疏漏,关羽甚至不得不减少了协助攻打襄阳的船只数量,以至于单次攻城投入的兵力削减到了原来的七成。
  在这种情况下,攻打襄阳的难度自然大大提升。纵然关羽傲气迫人,也不得不请回马忠,拜托他转告雷远,多多担待汉水北面的战局。
  一边说着这些,马忠一边去觑众人的脸色,只见李贞额头汗出,王平面色不愉,马岱浓眉紧缩,雷远故作平静。
  于是他一说完,就赶紧发问:“将军,可有什么不妥?”
  雷远张了张嘴,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右手握着剑柄,几乎握到指掌关节格格作响。
  他勉强道:“伯瞻说一说吧。”
第一千零三章
英雄
  马岱连忙把樊城北面曹军同样大举南下的局面说了。
  马忠的脸色一变。
  大军在两处同时遭到曹军的反击,这是最坏的局面了。但马忠听了这消息,反倒不似此前那么紧张。
  他转过脸,神情古怪地看了看雷远,好像在期待什么,又像是有些畏惧。
  雷远默然不语。
  马岱见两人这般模样,有些疑惑,愈发焦躁:“马长史,关君侯那边战事再紧,总不至于三艘、五艘大船都抽调不出?你就没有再争取一下?若无我们阻截曹军主力,襄阳那边的战事,又怎能维持?现在这般,岂不是……岂不是……”
  他挥了挥拳,总算忍住了,没责怪关羽拿交州军将士的性命开玩笑。
  “伯瞻,并非如此……”马忠摇了摇头,欲言又止。
  雷远挥了挥手,吩咐其余诸将退下一旁,自己往道路旁的草甸走了两步,继续眺望襄阳方向。
  马岱和马忠连忙跟着。
  夕阳快要被天边金红色的云彩遮掩了,襄阳周边的船队和攻城的将士们,已经早就看不清楚。
  就在雷远眺望的同时,无数荆州军的将士正在襄阳周边拼死鏖战。三万人的荆州军,既要攻打襄阳坚城,又要阻截援军。而他们所依赖的水势,已经在消退,而且哪怕没有消退,水势也同样为曹军所用。这场仗,如果就这样打,真的很难,很难。
  雷远能够想象得出,荆州的将士们在山地作战,在城头作战,在起伏的船上作战,乃至跋涉于齐腰的水中作战。他们的厮杀声和鼓角声,随长风回荡于空中,雷远听来是那么熟悉。
  雷远屏住呼吸,侧耳倾听。
  无论在灊山,在公安,在巴西郡的汉昌,或者在汝南郡的葛陵、新蔡,又或者在江陵城里,将士们决死作战的嘶吼咆哮之声,都是差不多的。
  这种吼声的力量,只有同样经历过死生一线的场景,才会真切地体会到。那是数百、数千乃至数万人在拼尽全力挣扎求活,每个人都毫无保留地压榨着自己的体力和精力,想要催动体内的最后的、一丝一毫的力量,用来压倒敌人,为己方赢得胜利。
  沉闷的厮杀声如天边滚雷,哪怕天色渐黯也不停止。
  雷远听了好一会儿,终于长长地叹了口气。伴随着吐气,他握紧双拳,一点一点地挺直身躯,挺起胸膛。
  关羽是此世最擅战场调度的大将之一,万人敌的名号,是数十年千百场恶战赢来,绝无虚饰。以雷远对关羽的了解,这样的安排,未免太过呆板了。像是出自于寻常庸将,又或者,是关羽刻意营造出的局面。
  他转向马忠:“德信,关将军可有话转告给我?”
  马忠隐约感觉,雷远的气势与此前大不相同。他一时几为所慑,愣了愣才道:“有,有。”
  “讲。”
  “关君侯说,续之面临的状况必然艰难,续之心里也必有疑虑。只是无论如何,请续之再坚持三日。只要三日,我必定拿下襄阳,随即移兵北上,与续之并肩抗曹!”
  雷远微微颔首。
  汉水依然反射着阳光,远远看去,层层叠叠的浪涌都被染红,以至于整片水面都透着一股深暗的红色。水域开阔,于是红色也就广阔地铺陈,充斥于雷远的眼帘。
  诸将的不安,马忠的犹豫,马岱的焦躁,雷远都看在眼里。确实许久没有面临这样的危急时刻了,强烈的紧张感充斥在雷远的体内,让他心跳加速、气血涌动。这种紧张感又并不纯粹,与紧张感同时产生的,还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感,和对胜利的无比渴求。
  有了这样的心态,意志才能坚如钢铁,才能成为一个能够在乱世沙场上屹立不摇的顽强武人。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雷远都是如此。
  他依靠着坚毅的心志一次次以弱胜强,许多次兵行险着,出生入死,最终取得辉煌的胜利。
  现在,前所未有的强敌来了,极度危险的局面就摆在眼前。局面之艰难,绝不下于此前任何一次苦战。雷远很清楚,己方的应对稍有不慎,就将全军倾覆。
  怎么办?怎么办?
  他绞尽脑汁,反反复复地想着,以至于感到自己额角的血管微微跳动。
  他有太多需要盘算的问题了。最重要的问题是,此时应对的关键不在雷远手里,而在关羽手里。
  这让雷远很不习惯。
  自从来到此世,雷远就告诉自己,绝不能将命运托付给他人,要扭转一切的逆境而不能被逆境所操纵。但现在,从某种角度来说,雷远的性命、交州军将士们的性命,乃至整个荆襄战局,全都取决于关羽,取决于关羽能不能像他说的那样,三日之内拿下襄阳。
  关羽真能做到?
  雷远默然思忖。
  马岱站在雷远侧后方,向马忠瞪着眼。
  许多人都说,关羽的性格刚矜异常。早前马岱还没怎么体会。他在乐乡马场见过关羽几次,觉得此人威势非凡,但并不无礼。这会儿听着马忠转述关羽的言语,却顿时让马岱急怒。
  我家将军是左将军、大司马府长史!是交州军的主将,地位几与你关云长齐平!你就这么给我家将军下命令?就给这么几句没头没脑的言语?
  那是要让我军三万人替你阻击,而且是艰难到无法想象,要拿许多人命去填的阻击!
  面对新野方向曹军,要怎样做才能抵挡三日?此时局面,交州军的将士要流多少血,才能坚持?三日以后,谁又敢保证局势一定有变化?关羽真的就能在三日内攻下襄阳?攻下襄阳之后,他还能有余力北上支援交州军?
  马岱满脑子的问题,一肚子的话。
  他忍不住张了张嘴,想要说几句。但他又知道,雷远必定在同样盘算着,于是最终把嘴闭上了。
  过了许久,雷远笑了笑,转过身道:“关君侯既然下了这样的决心,我怎能不奉陪呢?”
  马岱愕然问道:“将军,你在说什么呢?”
  “此前我提醒关君侯今年将有大水的时候,曾与他共同推演过后继的战局。当时他说,荆襄一战虽然是为了牵制曹军,但若有一举摧破曹军主力,兵逼南都帝乡的机会,倒也不必放弃,不妨放手一搏!”
  雷远沉声道:“眼下曹军两路汹涌而来,看似危险,其实却正是我们的机会。打败他们,曹军就失去了最后的机动兵力,从此以后,他们将也没有能力与我们在沙场争衡!从此以后,曹军就只是守户之犬,天下的局势,在我们手里便底定了!”
  说到这里,雷远加重语气,重复道:“关君侯既然有这样的胆略,既然能下这样的决心,我怎能不奉陪呢?”
  马岱勉强克制住激动的情绪:“可是……可是……”
  “取舆图。”雷远扬声道。
  在数丈开外等待的李贞立刻奔来。
  当舆图打开的时候,夕阳余晖仍未落尽,往图上洒落一抹金红色。
  雷远侧了侧身,看看浩浩汤汤的汉水和远处从鹿门山诸峰后绕出的淯水。水面上红色的光影尚在,虽然黯淡了,却比刚才的眼色更像是血,流淌的血。
  这也不是江水,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不知为何,雷远心头忽然冒出这句话来。
第一千零四章
难事
  已经快戌时了,淯水上呼呼地刮着西风,很容易就把船只行驶的方向吹得向东面偏转。
  曹军的大船越过淯阳以后,五天前那场暴雨和洪水的影响开始显现。淯水的水面越来宽阔,河水淹没了两岸的农庄和田地,形成了一片又一片齐腰深的水泊。只有木筏和小船才能在水泊上通行,大船一旦驶入,立刻就会被淤泥围绕,再也动弹不得。
  为了避免偏离航道,曹军召集了所有能召集的向导,一次次地核实水畔尚露出水面的标志物。当然,更重要的是调集了数量超万人的民夫,让他们在船队西面的水里跋涉前行,随时准备将偏航的船只拉回航线。
  曹操就在这艘大船上。
  船只不仅巨大,而且装饰也很宏丽。船上有三层的高大战楼,下方两层环绕了上百名甲胄鲜亮,武器精良的督将,而最上层,除了曹操和他的亲卫许褚,就只有背靠着一处船板避风的皇帝。
  大水之后,刘晔和裴潜两人立即整顿船只木筏,花了三天时间,耗费了上百条人命的代价,强行组建起一支规模巨大的船队,配备了虽然训练不充分却数量足额的水手。
  这样的船队,想在大江与敌争衡,自然和伸长了脖子找死没有两样。但要行于淯水,绰绰有余。于是曹操立即调动了驻在南阳的曹军精锐虎卫,又带上了皇帝,启程南下,声称将要一举摧垮荆州、交州之众。
  曹操自称,这个决定是他早就提前安排好的。但此前的暴雨洪水,魏王不也声称是早就算定的吗?当时魏王大喜着说,这个以水代兵之策,一定能够将敌人尽数消灭,结果呢?
  现在襄樊的艰难局面,难道不是魏王一手造成的吗?
  何况,数万人从宛城到新野,再到樊城投入作战,所需的岂止舟船木筏?大量的人员调动和粮秣物资的支持,最短时间内倾囊而出的支应,几乎要把随侍群臣都逼疯。
  更叫人为难的是,魏王还要带着皇帝亲征!若有万一,谁来承担责任?
  不止一名臣下出面劝谏,而曹操全不听从。他凭借着自身的巨大威望,在最短时间内出动了大军,带着他们越过大水,迎向乘着水势猖狂的敌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0/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