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6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8/733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蓝田
  再过了几日,一行人穿过武关,到了蓝田。
  由武关至长安四百九十里,过蓝田,始出险就平,正式进入关中平原的范围。
  雷远隐约记得,蓝田县中,有汉家鼎湖延寿宫的旧址,此时应该早就荒废,县城也已经没什么居民。可到了蓝田,他才发现县城里颇为热闹,灞水渡口更是舟舶鳞集、商贾咸聚,人流熙熙攘攘。
  原来这些年里,汉中王辖境内商贾兴盛。他们对中枢的军资调拨颇有助力,同时又凭借与军方、政朝的密切联系,不断打通渠道,扩张物资贩卖的范围。
  这些商贾的嗅觉,天然就敏锐异常。当汉中王不战而入长安时,就已经涌来了第一批的商贾。待到关中的军府、州府设立,开始进入重建和恢复过程时,又有第二批商贾抵达。这两批人的财力和物力,立即填充了长安城西北角的东西两市。
  但这两批商贾,大都是被益州、荆州富商巨贾遣来打探形势的,商贾们希望了解汉中王对关中的重视程度,想看看关中是否能恢复当年旧观,成为与其它大州相提并论的经济中心,倒不急着做生意捞油水。
  可是七月以后,益州各地的富商,乃至荆州、交州深有背景的大商队,甚至还有一些被凉州宗族驱使的商贾,都匆匆往长安来。他们都听说了曹丕闪电般的动作,更听闻汉中王即将有所应对,于是他们火急赶到,不仅要亲自查证,更要在之后的大事中分一杯羹。
  在这个时代,生产力还相当落后,无论手工业和商业,归根结底都依附着政权上层的消费而存在。河北、中原的世家大族固然以自身田亩所出向南方换取奢侈品;益州、荆州、交州这些地方新生的庄园主也是一样,只不过他们武风尚在,目前并不过于追究奢靡罢了。
  而比庄园主更大的消费中心,自然是政权本身。
  每个商贾都明白,汉中王如果登基为皇帝,那将会是一场异常盛大的典礼。典礼本身,就会产生无数的商业机会,典礼上必不可少的赏赐、封赠,更会凭空营造出许多巨富大族,这些巨富大族,又会给商贾们带来巨大的利益。
  更不消说,如果汉中王在长安即皇帝位,则长安立刻就重获帝都的地位,凌驾于成都、江陵这些雄镇之上,有决心有胆略的商贾们,谁能错过长安的重建呢?
  由此一来,半个天下的商贾纷纷往长安来,动作比雷远这样的边地大将要快许多,一时间,长安城里颇有几分畸形繁荣。
  新任司隶校尉法正是个性子别扭的,他担心云集的商贾之中混有敌方的间谍、奸细,索性将商贾们全都迁出长安,让他们暂在蓝田县栖身。但即使如此,商贾们的热情也不受影响,许多人局促在一个破败小县里,彼此联络谈论,反而时不时生出新的钱途。
  就在雷远等一行人落脚的驿置以外,便有一群商贾聚在树林边新搭的凉棚下闲聊。
  一个益州口音的圆胖商贾,向旁人得意地道:“凉州一带的马政,今后会统辖于太仆寺,私人想要转售,就得有胆量,走远途,直接和那些羌胡部落打交道!我今年初就带了一队人,走了汉阳大族赵氏的门路,往金城郡那边的赐之河曲走了一遭!”
  “赐之河曲那边,听说是烧当羌的地盘,去那地方,不怕被……?”旁边的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行商作了个斫头的手势。
  “所以得找凉州有名的大人物介绍啊,你当那些羌胡,是谁都理会的么?”圆胖商贾得意洋洋道:“有了介绍不够,还得从军府手里拿到转售马匹的符信,凭此才能到赐之河曲那边,那里的归义、建威两座军堡,便是专为马匹贸易所设的关市,嘿嘿,你们知道我用什么去换了马?”
  军府的符信哪里是容易拿到的?这话一出口,明摆着是在炫耀了。
  身边好几名商贾纷纷摇头。
  圆胖商贾倒不觉得尴尬,他压低声音说了几句,大概提到了益州南中所出的什么货品。身边几人颇觉无聊,只礼貌性地赞叹一下,只有两人彼此递着眼色,大约是对那南中的货品生出了兴趣。
  雷远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外间情形,喝着茶水,消磨一点时间。这些年来他忙于军务,很少有现在这样的闲暇,能近距离接触寻常商贾,听些各地风闻。听着听着,一时兴趣盎然。
  之所以停留在蓝田的驿置,是因为一行人所用的辎车,这会儿终于还是坏了。邓范正陪着几个驿丁,在后头想办法修理。不过,这会儿已是黄昏,就算修理完毕,怎也得明早才能继续上路。
  到了蓝田,距离长安咫尺,当然没必要再用邓范的名义行路。雷远亮明了左将军、新宁侯的身份,和部下们直接占了驿置来用。而赵襄则趁这时间,见缝插针地召见了庐江雷氏下属商队派在关中的两个管事。
  雷远平日里精神都在军政,近年来很少特别关注家族中的庶务。他这会儿才刚晓得,自家宗族的商队也已经把手伸到关中了;甚至也刚晓得,自己的夫人管束家中事务如此严厉,手段简直像是雷远在后世小说中见到的大女主。
  他侧耳听听内院偏厅的情形,觉得应该是差不多到了尾声,这才站起身来,准备过去看看。
  刚进了内院,距离偏厅门口还有好几丈,就听得赵襄仍在疾言厉色:“交州的蔗浆,还有比我家更好的么?明日我就进长安城,亲自去看看东市的情形,若是你敷衍塞责,哼哼,少不得请出家法!”
  两名管事连声称是,叩首如小鸡啄米。
  待到赵襄哗啦啦地翻看簿册已毕,一挥手,两人才如蒙大赦,满头大汗地出来。见到雷远,两人少不得又伏地行礼。
  雷远认得其中一名管事本是周虎的下属,曾经在乐乡县办过不少事,资历很深。不过,婚后赵襄主内,权柄在握,这些管事若触怒了赵襄,雷远也救不得。于是他只微微颔首,什么都不说,让这两名管事去了。
  又过片刻,赵襄才气哼哼出来。
  也不知怎地,她这两天火气有点大,看谁都不顺眼。眼看着雷远笑眯眯地过来,顿时没好气地道:“郎君不是说,要给阿诺讲讲关中厮杀旧事么?怎么有暇到这里来?”
  “阿诺说,想出门逛逛,见见关中风景。我让叱李宁塔陪着一起啦。”雷远笑着走近,去拉赵襄的手:“夫人,咱们也去走走?”
  “我哪有时间闲逛!那些簿册,今晚都得看过才行!”赵襄拍开雷远的手,继续没好气地道:“叱李宁塔那厮,只知道吃!只有他陪着阿诺,我可不放心!你去把阿诺叫回来!”
  “是是是,夫人说得是。”雷远拔足就走。
  在雷远夫妻两人谈话的时候,阿诺和叱李宁塔已经逛完了半个蓝田县城,叱李宁塔在一处酒肆埋了条猪腿边走边吃,这会儿已经吃完了。
  自从结婚以后,他比往日要过得讲究些,比如吃完了肉食,要用匕首剔一剔牙。
  雷诺仰脸,看着叱李宁塔站定了剔牙,等了一会儿,他不耐烦地拍了拍叱李宁塔的肚子:“宁塔你好了没有?好了就跟我来!我们出城看看!”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好船(上)
  阿诺并非早慧的孩童,在他这个年纪,最看重的无非吃和玩。而在叱李宁塔的脑海里,重要的惟有吃,其它的不必考虑。既然雷将军让他跟着阿诺,他便跟着就是,其它的不考虑。
  于是两人便这么一前一后地闲逛向外。
  蓝田县城以南,灞水似银带环绕而西北去。
  灞水发源于终南山中的蓝田谷,原名滋水。据说春秋时,秦穆公见此水源远流长,汹涌澎湃,如武力可荡平一切,遂取霸功之意,改名霸水,后来衍变为“灞水”。
  因为水出于终南,地气甚暖,河流沿线颇多奇林异木。早年汉武帝移栽破南越所得果木如龙眼、荔枝、橄榄等,便有种植在此的,可惜南北异宜,岁时多枯瘁。本地出产最多的,乃是柿子。
  这会儿已近深冬,当季的柿子已经收获。叱李宁塔走着走着,闯进某家农户院落,比划着要用手里的几枚大钱换柿饼吃。
  以叱李宁塔的身份,自然不用操心钱财。他从身上掏摸出的钱,乃是中枢新铸的五铢钱。钱体厚实,分量十足,字迹也清晰。近来益州粮米不断输入关中,通常的五铢钱,一百五十个就能换一石米,如这等精制的钱币,价值更高。用柿饼来交换,农户自然是愿意的。
  所以很快他就拿了厚厚的一叠柿饼出来,小心翼翼地单手托着。
  还没吃,阿诺毫不客气地伸手拿了一个。
  叱李宁塔止住脚步,心疼地想了想。换了其他人这么干,他早就用砂锅般的拳头砸下去了,但阿诺是叱李宁塔眼看着从一个小娃娃长大的,到底待遇与常人不同。
  于是他只大嘴开阖,加快速度,一口一个。待到阿诺吃完了自家拿的那个,伸手来拿第二个的时候,但见叱李宁塔手上空空,打了个嗝。
  “小气!”阿诺哼哼两声,加快脚步。
  “我们去哪里?”叱李宁塔问道。
  “沿着河道走,去码头看看船!这里的船,应该和交州、荆州的不一样!”阿诺兴奋地道。
  最近这段时间,各种各样的船只,便是阿诺最好的玩物。
  阿诺的胆子非常大,出身将门的他,自幼就见多了兵戎之事,有些刀马弓箭功夫,更敢于见血厮杀。但他特别喜欢的,倒不是陆上的征战,而是纵横于五湖四海的战船往来。
  这几年里,随着军府在交州立足渐稳,而北上的货物通道不断打开,海上贸易在低迷数年之后,迎来了爆发似的兴盛过程。
  来自都元国、邑卢没国、谌离国、夫甘都卢国、黄支国等地的商人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他们的船队常常聚集在合浦郡的徐闻县和南海郡的郡城番禺,长相古怪、携带种种奇物异品的商贾,更在苍梧郡中设了专门的大市。
  雷远不在交州而赵襄又忙碌宗族事务的时候,阿诺便特别喜欢出没于这大市里,听那些或者高鼻卷发、或者浑身漆黑的怪人,说他们航海时遇见的怪鱼、海蛇、像海岛一样巨大的海龟、凶悍异常杀人不眨眼的海贼、中者立毙的毒箭,乃至规模与大汉相当、以大洋为内海的大秦国。
  后来交州水军的规模逐渐扩大,雷远在番禺设船屯,任命典船校尉,招募汉家和闽越人中的造船好手。船屯新建了使用橹、舵,并极为坚固的五板船,交州军府以此来组织船队直接参与航海贸易。
  这个过程,自然伴随着暴烈的海上冲突,而这种海上的厮杀,格外让阿诺喜欢。他虽然并没法参与,可常常去找水军将士们玩耍,跟他们一起登船,像模像样地模拟海战。
  在想像中,他指挥着自家大船,用坚固船首冲撞敌船,使他们破碎四散;并穿过山峰般的巨浪,驶向光怪陆离的海洋尽头。
  在他看来,乘坐巨舟横行四海,开辟前所未见的广阔世界,比骑马奔走于原野要更加痛快。而一艘好船的价值,恐怕也比一匹好马更高些。
  前些日子阿诺在武关道上见到了曹军溃兵,那凄惨模样立即使他想到:以父亲的英武,曹兵还能作恶到几时?这乱世很快就要平定了吧。到那时,我这一身武艺和胆量,又该往哪里去施展?
  还是得往大海中去,大海无穷无尽,海中有的是财富,也有的是敌人!
  当然,那都是以后的事。眼下阿诺还是个小孩子,看看船,就很高兴了。
  近数月来,长安城周边紧锣密鼓的建设和恢复,自然少不了木料。灞水上游的终南山里,便是巨木宏材所出。所以阿诺跟随父母经过灞水时,便注意到了灞水上往来运输巨木的舟船。
  长安周边,于前汉就有舟船漕运的记录。其盛时,大船万艘,转漕相过;东综沧海,西纲流沙,可见长安不仅是陆上运输的中心,也是水路航运的重要节点。
  只可惜,终究经过了乱世摧破,早年的漕运体系和船只,早就荡然无存了。这会儿用来运输木料的船只,抵近了去看,其实和荆州水军常用来运输粮米的舟船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船体上铺厚实船板,以便安置木料罢了。
  “这不行啊!这不行!”阿诺站在码头上左右看看,摇头叹气。
  这些木料用途重要,码头上自然是有士卒守卫的。就在雷远等人进入蓝田县城的当口,码头周边又来了一批甲士四散护卫,但看着叱李宁塔一身戎装的威武模样,又看着阿诺理所当然地走来走去,一点都不生分……一时不知这孩儿什么来路,故而竟没人来管。
  于是阿诺大摇大摆地跳上一艘船,看看船底,抽出短剑,戳一戳船板。这动作,是他见交州水军老卒做过的,他虽不解其中蕴意,学个样子不难:
  “嗯嗯,这木料也不好,没有阴干。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散架啦,这些都是破船!”
  他虽在交州长大,口音倒没有被带偏,张嘴仍是中原腔调。说得如此大声,边上一圈人都听到了。人们不知这半桩孩子从哪里冒出来的,又是哪来的胆子大放厥词,顿时无不哈哈大笑。
  “这船不好么?”阿诺身边有人问道。
  “不好,不好。”雷诺连连摇头。
  “可这已经是很大的船啦!只比我在益州见过的小些。”
  “益州?益州哪来的大船?你眼界小啦!”阿诺嗤之以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8/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