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6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3/733

  他闭上眼,不说话了。
  诸葛亮静静地坐在一旁,过了许久。直到法正细弱的呼吸声渐渐舒缓,他才起身,轻手轻脚地迈出户外。
  法正在司隶校尉、卫将军的任上,公务极多。他既病重,许多事情难免积压。
  诸葛亮到了长安,立时出面决断了一批要紧而不能耽搁的,为了处置事务方便,他宿在司隶校尉府的外院,距离法正的居所并不远。
  次日他又去探望法正,法正的病情急转直下,已经没法再言语。
  待到第三日,诸葛亮在办公的时候,忽然听到府邸内部一阵嘈杂声。他的手一抖,有大团的墨汁落下来,将一卷帛书污了。
  诸葛亮搁下笔,疾步走向堂外。站到门廊下,他便听到嘈杂声转为哭声,看见许多仆役跑进跑出,前院里许多官吏也都从各自办公的房舍走出来,愣愣地眺望着后头。
  章武二年六月,司隶校尉、卫将军法正病逝,时年四十六岁。
  皇帝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
  七月,朝廷颁诏,连续任命多人,结束了朝中军政要职空阙的状态:
  以黄权为司隶校尉、卫将军;
  以马良为尚书令;
  以杨阜、邓芝为尚书左右仆射;
  以赵昂为侍中;
  以陈到为翊军将军,统领中军;偏将军傅肜、偏将军向宠副之;
  以李严为后将军,统领后军;讨逆将军丁奉、偏将军雷澄副之,兼领益州水军;
  以吴懿转任平北将军、汉中都督。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双赢
  这一连串的中枢人事调动,很快就颁行到了江陵。
  此番负责传达诏令的,还是雷远的老朋友宗预。他同时携来另外多份诏书,都是针对荆州、江州军务调整的。雷远和中枢来来去去数月的反复商议探讨,由此终于有了结果。
  其中,驻在柴桑的建威将军、前护军职务,交给了吴班;吴班本人的资历稍浅些,但黄权在柴桑经营多年,吴班只需萧规曹随,便不致有碍。而直接面对江东的豫章太守职务,由原来的前将军主簿廖化接任。
  关羽转至中枢任大将军以后,关平升为前将军、襄阳太守,继续统领史合、郝普、任夔、刘合、詹晏、陈凤等前军诸将。这种子继父职的任命,放到平时恐怕会引起一些非议;但关平是从涿郡就追随汉中王的旧人,资历比朝中绝大多数人更深,故而朝中人人称颂,竟没有反对意见。
  此前朝中曾有议论,以皇帝曾为左将军、大司马的缘故,这两个职位日后当虚设而不任。后来皇帝笑曰,我还当过县丞、县尉、县令、司马、国相、刺史、镇东将军,难道那些职位也都从此虚设吗?
  此议遂寝。
  随即皇帝以寇封为左将军,又亲笔致书慰勉,叙昔日父子友爱之情。
  由此,雷远在交州的日常军务,乃至交州军也就是左军相当部分的管控,皆由此前受任为左将军的寇封来负责,另外,升任振威将军的郭竟依旧代管郁林郡以西的广大区域。
  至于雷远本人,他在苍梧住了几年以后,重新回到江陵,住进了关羽留下的宅院,并以骠骑将军的身份在此统一指挥荆州、交州两军。
  两军屯据在江陵周边各军镇的兵力,日常在四万上下。负责领兵的大将,荆州方面是扬武将军、南郡太守习珍和偏将军马玉、周仓;交州方面则是偏将军任晖、邓范和校尉王平、句扶。
  为了协助雷远统管这两军,中枢又专门任命了一位后护军。但这位后护军不是从成都中枢调出的,而是原来关羽的得力助手,江陵城防都督赵累。
  这一系列的任命,伴随着大规模的兵力调度和重编,一时间荆州、交州和江州范围内,多条道路军马往来,河道中的军船也行驶不歇。此举使得北面的宛城方面曹军,东面的江东势力俱都紧张,同时调兵遣将、加强戒备。
  而身在江夏的文聘很有意思,他亲自乘船到江陵,说是特意带了北地好马二十匹,前来恭贺雷远等诸将皆获升赏。
  自从曹军退出襄樊,江夏郡北部的地方势力文聘,就处在了一个极尴尬的位置。他所占据的安陆、石阳、南新三县,东面是新设的江州,南面正对着荆州江陵本据,而西面则是襄阳、随县一带的荆州重兵。
  他与曹魏势力的联系,其实只剩下北面如丝缕之一线,便是早年雷远烧了曹军豫州粮秣后领兵撤离的道路。
  此前襄樊战事刚一结束,文聘便急着联络常驻在江夏的大商贾宋琬,请他代为向关羽转交了言辞极其委婉客气的文书,绝口不提两人在浔口、荆城多番恶战的过往,只提建安十三年以前,同在刘表麾下时的偶尔交往。
  这书信的意思,谁都明白。
  关羽本来打算乘胜迫降文聘,却被雷远阻止。
  雷远对关羽道,文聘号称据有江夏,其实只控制三县之地,数千部曲。这一点点微末的力量,并不至于成为荆州的威胁;甚至曹军主力若从冥厄南下,也只会深陷云梦大泽,自取其死。
  反倒是留着文聘的话,通过江夏,可以向北方拓展商路,使荆州、交州获得源源不断的经费来源,进而化作兵甲以向曹贼,岂不美哉?
  关羽自己虽然不屑于那些商贾逐利之事,但毕竟坐镇地方多年,深知这些年的奢侈品走私贩卖给己方带来的多少好处。雷远既然这么说了,他便客客气气的回信文聘,信中除了谈说早年闲事,再不及其它。
  章武元年以后,从关中到荆襄的战事停歇,被迫终止了一年的南北贸易再度开启,文聘这个名义上的曹魏臣子,实际上半独立的地方势力,在此过程中赚得盆满钵满。
  到了今年初,他还派出了一队人手常驻乐乡,甚至还花重金组织了一支队伍,获得了乐乡蹴鞠联赛的参赛权。
  乐乡的蹴鞠联赛进行到现在,门槛已经越来越高,隐然成了荆交豪商或大势力代理人沟通交流的地下渠道。文聘哪来的如此财力,又哪来的敲门砖?
  雷远一时都不明所以,专门遣人问过才知,文聘不知何时获得了大批青瓷的产出,成了青瓷往交州贩卖的代理人。
  近年来,交州的徐闻、南海等地海商云集,不止交州、荆州商贾,江东人也常有来作生意的。他们卖的大宗货品便是青瓷,还极受欢迎。
  对此雷远并不特意去压制,但交州、荆州的商贾难免不忿,早就在找渠道获得高质量的瓷器,藉以打压江东的利益。
  他们最终找到的渠道,居然是文聘。而文聘提供的青瓷……雷远让周虎专门去查问,结果一查便知,那居然还是江东所产。
  这一圈绕得太大,雷远弄清楚以后,都不知该说什么是好。总而言之,江东人的青瓷确实不错,而文聘这一手,更是妥妥的双赢,简直赢麻了。
  好在无论如何,荆州、交州人获利总是更多,雷远也不去计较。这会儿文聘亲自来访,雷远客客气气地见了,又设宴招待,向文聘解释,己方并无大动干戈的意思,无论孙氏或者曹氏,暂时都不必担心。
  雷远招待文聘的时候,依旧是马忠和阎圃两人作陪。
  席间马忠偷觑雷远面色,只见他虽然步履沉稳,但满眼血丝,面色也有点黑,显然是最近军务疲惫异常所致。
  那是自然的。关羽前往中枢以后,三州数十万大军完全归雷远一人调度,无论扫荡残敌、调动部署乃至将士们的吃喝拉撒、陟罚臧否,全都落在统一的指挥之下。偏偏新的官署还在组建和磨合之中,千头万绪实在难以应付。
  想到这里,马忠又想起当年自己在巴西郡初见雷远时,当时雷远麾下不过数千人,而马忠也只是一个区区县长罢了,数年间天翻地覆,难免令人有些感慨。
  于此同时,文聘坐在客席,也隐约觉得雷远有些心不在焉。他只道这位骠骑将军另有极深的用意,一时惴惴不安。
  而雷远有一搭没一搭地与文聘聊着,心里却想:“夫人这回怀孕,脾气愈发急躁了。可阿诺的事,总得有个结果。”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舍人
  去年末往长安去的路上,赵襄就容易疲惫,但她是武人之后,性子坚韧,平日里不显虚弱。旅途中雷远也竟没注意,到了长安,他以为赵襄水土不服,特意找了良医诊治,这才晓得赵襄又怀孕了。
  雷远自然是一如既往地鞍前马后照应,在饮食、起居上都精心安排,又从岳父的府邸调了得力的仆婢来伺候。只是,因为接掌了三州军务,重任在肩,雷远不久就得启程。
  按雷远的意思,不妨留赵襄在长安,且安心将养,待到孩子生了,再启程不迟。长安这边有岳父看顾,总也不会委屈了赵襄。赵襄正好陪伴许久不见的父亲,对此也无意见。
  但因为皇帝很快就决定回返成都的缘故,赵云自然随同。这一来,雷远只得带着赵襄回返,因为军务安排的需要,还不能立即回到夫妻俩生活数年的苍梧郡广信城,而是直接往江陵去。
  这段时间里,雷远公务实在太多,有时候便顾不上与赵襄谈说。昨晚他回到内院,便见赵襄不快,一问方知,是岳父来信,说起阿诺的事。
  原来去年至此时,因为朝中一系列重臣病逝,皇帝十分伤感,连带着帝王家事也只好暂缓。直到上个月,有些事情才终于提上日程。
  一者,是皇帝即将册封孙夫人为皇后,以此为契机,雷远这一头也可以着手推进对江东势力的影响,在不进行战争的情况下,尽量拓展朝廷的威令所及。这事,赵云只在信中简单一提,随后自然会有正式的公文。
  二者,太子储君之位既定,年龄也渐长,依皇帝的意思,年内当加元服,并召良家子弟为太子舍人,肇建班底。皇帝看中的太子舍人有三个,一个是董和之子董允,一个是费观的族子费祎,还有一个,是霍峻之子霍弋。
  这三人,都是早有名望的年轻俊彦,且族中长辈皆为重臣、忠臣,用他们为舍人,也有奖掖后进,酬答先人殊勋的意思。只消做一两年太子舍人,自然会擢为庶子、洗马,以后更有前途。
  然而太子对舍人的人选,却有自己的想法,还极难得地鼓起勇气,专门向皇帝都提了。他提出的人选,乃是骠骑将军雷远之子雷诺。
  皇帝甚是喜悦,当即就说,太子能自己招揽友人,这是好事。于是立即就让赵云往江陵传书,征询女婿、女儿的意见。
  这个消息立刻就把赵襄吓住了。
  太子舍人这职务,地位虽然不高,却极清贵,有汉以来,此职名为太子侍从,实际上多以德行素着的年轻人来担任,讲究的是顷持风宪、备洽声猷……这些词,和阿诺能沾上半点关系么?
  夫妻两人带着雷诺在长安的时候,因为父母成天盯着,雷诺还算老实。赵云头一次见到外孙,更是怎样都觉得好,专门择日休沐告归,带着雷诺往终南山里射猎。
  可实际上,雷诺的性格跳脱,好动而大胆,又满脑子乌七八糟的杂乱玩意儿,绝少正经儒家、法家之学。他若去当了什么太子舍人,岂不必然闹出事来?何况,这顽劣孩儿才几岁?他自己还要人照顾呢,哪里能当舍人了?
  当下赵襄让仆婢去找雷远来商议。
  雷远对此,也有些头痛。他知道赵襄近来情绪不佳,于是先翻来覆去地顺着夫人言语,打算回头行文往成都问问。
  可这种嗯嗯啊啊的姿态,落在赵襄眼里只显得敷衍:我固然慌乱失措,你雷续之是做父亲的,难道也没主意?事关自家孩儿,哪能如此不在乎的?
  赵襄愈发不满,当夜闹了一场。
  早年间,雷远在灊山听人说起乱世故事,讲到建安五年时,曹刘战于徐州,田丰说袁绍南下袭击许都,可一往而定,而袁绍辞以幼子有疾,竟未得行。后来世人皆曰袁绍软弱动摇,不是做大事的人。
  如今雷远也算位高权重,执掌数州,可他愈发觉得,再怎么位高权重的人,始终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家人的牵绊。那些一心只图大计之人,或许真能成事,但恐怕却少了人味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3/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