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6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5/733

  阿诺转过头,果然发现有好几个行人站在街对面,冲着这一行少年和孩童指指点点,其中有几个还是阿诺的熟人,比如有个老者,便是经常卖烤饼给叱李宁塔的。
  阿诺向他们做了个鬼脸,回身道:“不管他们,我们走快点。”
  还有个孩子抱怨道:“我腿伤了,哪里走得快!从江津港回来,十几里地呢,一路上还要遮遮掩掩的,我腿都快断了!”
  阿诺叹气:“适才大船上那位老先生,不是让人替你包扎了吗?再说,没伤着骨头,你忍一忍,回到家里好好休息,明天就没事啦。”
  “那老先生倒是好脾气,他自己额头都磕破了,出了那么多血,还派人救我们呢。要不是他的部下得力,我们几个都要被水冲走,被江里的大鱼吃掉了!”
  “嗯,回头我们得打听打听,这人是谁……如果有机会,得买些礼物,上门拜谢。”阿诺学着父亲的样子,摸着并不存在的胡髭重重点头。
  有个孩儿惊魂未定:“阿诺,你不能直接叫他来将军府吗?他救了你,该让宗主出面谢谢他!”
  “这事情能让我父亲知道吗?不怕被打死?”阿诺跳着脚:“你休要害我!”
  “哦哦,也对。”前一个孩儿想了想,叹了口气:“这次咱们闹出的事,当真不小。”
  “快走快走,真的快累死了。”前头有孩子在催。
  适才这群孩儿偷着将小船退入水中,结果他们高估了自己操舟使船的本事,小船立刻就失去了控制。
  船厂在江畔设有望楼,很快发现了他们,然后立即反应过来,雷将军的儿子在这艘失控的船上!这要是顺水一直飘荡下去,若有万一,谁能担得起责任?当即岸上锣声大作,不下数百名船工、士卒狂奔到各处码头,操纵快船追赶。
  好在雷诺的船只没飘多远,就在江津港的外围,直接撞上了一艘大船。江州制式的小船甚是坚固,硬生生把大船的侧舷撞了个破洞,然后才慢慢翻覆。
  好在那大船上的人手甚多,也够热心。船上有位老先生,一面指挥水手们排水修船,一面还派人往那渐渐下沉的小船上救人,把波涛浪涌间哇哇大叫的孩子们一一捞上来。
  出了这样的事,阿诺一行人也是吓得不轻。待到大船靠岸,负责港口安堵的士卒和心急火燎的管事、船工们又一窝蜂地涌上来,几乎和船上水手起了冲突。
  雷诺等几个孩子知道这些必定闯了大祸,无不心慌意乱,觑得船上人不注意,他们溜下大船,拔腿狂奔就逃。这时候谁都乱了方寸,下意识地就想着回家去,只有家里才最让人安心。
  适才撞船的时候,阿诺在船头站立不滚,直接滚倒。他的额头重重磕在船板上,现在肿起了极大一块淤青,两个手掌的皮肉都绽破了,连带着膝盖和小臂也有擦伤,血迹溅在衣服上,然后被江水洇得化开。
  他不想让家里人知道今日的历险,故而特地从江陵北门入城,再绕到将军府邸的后墙,从角门闪身进去。
  可他才踏进后院没几步,还没溜进自家房间,正撞见追随雷远多年、也照顾过他的婢女阿堵。阿堵快五十岁了,平日里颇得主家的信任,能当得将军府的半个家。
  “啊哟!怎么了?小郎君你怎么这般模样了!”阿堵挥着双手,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
  阿诺连滚带爬地扑上去,挽住阿堵的手臂:“别叫!别叫!让人听见就麻烦啦!”
  阿堵立即放低声:“小郎君,你这是怎么了?”
  “没事,没事。”阿诺轻描淡写地道:“回来路上没注意路,摔了。阿堵,烦你替大家找身干净衣服,再烧些热水来……对了,还要一些伤药。”
  “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阿堵嘟囔着,慌慌张张地去了。
  阿诺带着他的伙伴们径往偏院,先让几个孩子们各自休息,再往自家寝室去。
  待到没有同伴在身边,他才呲牙咧嘴地连连呼痛。适才那一下撞船,他伤得着实不轻,在路上奔走时还强撑着精神,这会儿只觉得浑身上下都痛,整个人便如被抽空了也似,腰胯侧处被船上某个凸起撞过了,更是抽筋也似的疼。
  他一瘸一拐地走近寝室,推开门。
  便见到赵襄坐在里面,冲着他连连冷笑。
  下个瞬间,便是“啪”地一声大响。
  “你这孩子,为什么不能让人省心点!”
  “啪!”又是一声大响。
  “又不是没和你讲过道理,为什么就不学好!”赵襄柳眉倒竖,下手不容情。
  “啪!”
  “母亲,疼!疼!”
  “疼才长记性!你闹出这么大的事来,家法不饶!我的马鞭呢!拿我的马鞭来!”
  “不要啊母亲!”
  “啪!”
  “你当大江是什么?是家里的澡盆吗?你非要把我吓死对不对!”赵襄忍不住哭了起来,下手却更快更狠了。
  “啪!啪!啪啪啪!”
  叱李宁塔从院墙上探过头,担心地看看,发现是赵襄在打孩子,放心地缩头回去。
  距离后院十丈许,隔着两道院墙,是骠骑将军府安置贵客的馆舍。因为雷远不好奢靡的缘故,这馆舍的陈设,比将军府里要豪华许多。而此时此刻,众仆婢们更是格外地殷勤伺候,厅堂上左右两侧悬的香炉里,用的都是采用交州特产原料的上好合香。
  厅堂中两人对坐。
  一人是雷远,另一人便是适才坐舟与小船相撞的那位中年文士。
  中年文士倒是始终气度俨然。但因为头上简单包扎过,身上也有几处伤势刚敷了药,怎么看,总显得有几分狼狈。而他的这份狼狈,落到了雷远眼里,便生出加倍的尴尬来。
  出了这样的事,骠骑将军府下属主管医曹的医曹椽、医曹史等大小吏员们纷纷赶到江津港,适才好几名大吏亲自动手,为他检查伤势,敷药裹创。又专门调了平稳的辎车,送他到将军府里。虽然接待小心,可他终究快五十岁的人了,又不是皮糙肉厚的武人,突然遭逢无妄之灾,强撑着应付到这时,精神难免有些困倦。
  雷远亲自为他倒上茶,客气地道:“子瑜先生且在这里休息几日,有什么事,慢慢再谈无妨。”
  “呵呵,无事,无事。雷将军,不过是小孩子玩闹罢了。我们不妨……”
  说到这里,内院方向哇哇的叫喊声和责骂声,从敞开的窗棂间缓缓飘荡进来。
  “咳咳,子瑜先生,我们已经在打了!这次一定要打到这孩子老实!”雷远有些仓促地起身:“且先安心休息,我去看一看,不能让他们太喧腾,打扰了足下!”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致书
  被称为“子瑜先生”的,自然便是江东那位车骑将军的长史,诸葛瑾。
  五年前江东势力偷袭江陵不成,反遭大败,丢掉了半数的领地。为了竭力确保己方的存续,江东随即倒向曹氏,孙权从曹操手里获得了车骑将军的称号,并且将自家长子孙登送到了邺城。
  此后数年间,孙刘两家境内的商贾往来倒是不停,但再也没有正式的往来。两家的水军更是频繁对峙与彭泽和柴桑之间。
  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了曹刘两家前年的大决战。当曹操病逝于退兵路上的消息传出,江东立即动用各种手段,试图恢复与汉中王政权的官方联系。只不过包括玄德公本人在内,都各自忙于要务,因而江东的多方试探,都如石沉大海。
  到了后来,汉中王即帝位,更册命张飞为车骑将军,于是在大汉朝廷的立场,孙权这个车骑将军,就干脆成了僭号、伪号。连带着诸葛瑾前来江陵,都不得一句诸葛长史的正式称呼。
  此时雷远口称子瑜先生,落在诸葛瑾的耳朵里,总带着几分讽刺的意味。
  诸葛瑾甚至觉得,自己其实应该感谢雷远的顽劣孩儿。若非这孩儿生出事来,自己究竟能否进入江陵城,恐怕也还未知。万一自家大船在江津港外飘飘荡荡,那才真的误事。
  听得雷远还在张口闭口打孩子,诸葛瑾连称不必、不敢,一直陪着雷远走出馆舍以外。
  “子瑜先生留步吧。有什么事,先休息几日再说。咳咳,那艘船,我也会遣人修理的……此事我一定会给子瑜先生一个交代,也请先生容我专门择一个场合来表示感谢。”
  说完,雷远微微颔首,转身步履匆匆。
  他是真想赶紧回返内院,劝一劝赵襄。倒不是担心阿诺这个皮糙肉厚的被打坏,实在是赵襄身子不便,万一怒过了头,恐怕于自身的健康有碍。
  走了没两步,忽听身后诸葛瑾道:“续之将军,孙刘两家敌对,有害无益。此番我来,是为了两家能重建盟好,再不背弃!”
  雷远脚步一顿。
  如今雷远身为骠骑将军,持节督领三州军事,同时也直接负责与江东方面的联络。虽说大政方针出自中枢,但诸葛瑾既然开口,他也得表明态度。
  雷远唤来阎宇,对他低声吩咐几句。
  诸葛瑾站在一旁,只隐约听到说:“……千万制怒……不妨往死里打,但莫要打死……”
  待到阎宇一溜烟往后院去了,雷远折返回来,轻笑了几声:“我听说,两年前我方与曹操大军在荆襄对峙的时候,孙将军在京口大集水陆诸军,进至彭泽一线,见我方柴桑、南昌之众严阵以待,这才悻悻而退……这便是江东方面有意重建盟好的表现么?”
  诸葛瑾面不改色:“我以为,东益彭泽之众,西增柴桑之守,此皆事势宜然,不足相问。”
  “那么,重建盟好云云,也不要问我。”雷远摇了摇头:“江东人眼中的事势变化太快了;江东人的善意在我眼中,还不如江水中泛起的泡沫可靠。子瑜先生,你终究远来是客,又救了犬子的性命……我不与你争执,你且休息数日,回去禀孙将军,就说我雷远只有守土之责,没有通好的兴趣。”
  诸葛瑾毫不显气馁:“那也无妨,我便如此禀报,只不过,须得在我往成都走过之后。”
  雷远失笑:“子瑜先生还想往成都一行?”
  “听闻天子有意册封皇后。我江东为皇后的外家,怎能不登门恭贺?”诸葛瑾微笑。
  “此事,我都是方才听闻……子瑜先生知道得真快。”
  诸葛瑾欠身不语。
  雷远毫不客气地道:“册封皇后,是天子的家事,何须贵方插手?以贵主之明断,难道不知我大汉的外戚富贵者虽多,却往往德不配位,不得善终么?”
  “实不曾想过。”诸葛瑾摇了摇头道:“以当前时势推算,日后的大汉,自有德高勋大的权臣当道,哪有外戚擅宠的余地。”
  这“德高勋大的权臣当道”一句,可把汉家朝堂诸多重臣全都损到了。诸葛瑾乃是诸葛亮的兄长,素以温文弘雅闻名,却不料他被逼急了,也会泼脏水,泼起来连自家弟弟都不放过。
  雷远大笑:“子瑜先生,你还是想多了,江东上下,都想多了。你且好生休息,歇过几日,便回江东去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5/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