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7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5/733

  这样的胜利,实在难得。过程中的干脆利落,又足见水准。怪不得孙权要亲自书信,以向群臣展示。
  全琮接过书信,匆匆扫过两眼,勉强笑了两声:“呵呵。”
  “怎么,子璜你竟不高兴么?”
  全琮招手让一名扈从过来:“你登望楼观察,江州军船退到五里以外,我们就不追赶,以旗语召回船队。”
  那扈从匆匆去了。
  全琮与陆议并肩走在营间道路上。正撞见一队士卒扛着尖头的木栅栏奔来,两人稍稍让到路边,挥手让士卒们赶紧通过。
  又走了两步,全琮继续道:“伯言,纵使得了辽东又如何?”
  陆议见扈从们都在稍远处,于是皱眉道:“子璜,终究那也是一条出路。如今交州、益州、凉州等地之人……”
  “那有什么意义!”全琮提高嗓音,喝了一句。
  陆议脚步一顿。
  “伯言,我大概知道,你去江陵说服雷远,用得便是这样一些托辞。无非是说,交州、益州、凉州等地的世族都有意开拓边疆、域外,我江东也有意效法他们,以辽东为边疆,经营乐浪、带方周边的万里苍莽,以图江东的利益。”
  “没错。”陆议徐徐道:“要说动江陵,要使江陵方面乃至成都,乐见我们的举措,总得有个理由。子璜是聪明人,当知我这般说的目的。这是在暗示着,日后愿把我江东置于刘氏臣子的地位,想来成都朝廷是很乐意听的。”
  “如此屈辱,就为了辽东……”全琮摇了摇头。
  这时候两人将至中军帐,全琮稍稍加快脚步,请陆议入内。
  “子璜,除了辽东,我们还有哪里可以施展?”陆议叹气道:“时局如此,那好歹是条路!”
  全琮站在大帐门口,回身向外看了两眼,走进来,掩上帷幕,放低些声音:“可那样的路,有什么意义?”
  他凝视陆议,又道:“那样的路,我们如果想走,什么时候不能走?当年曹公挥军数十万下江东时,当年荆州、交州之军顺江而下时,我们若奉吴侯而降,那不就得了,何必还这么折腾?难道曹氏、刘氏管控江东,还能阻拦我们开拓域外?难道伯言、休穆你们去收拾公孙氏,会比较困难些?”
  这样的言语,那是真得关上门说了。
  “子璜,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全琮有些焦躁。他凑近陆议,沉声道:“我的意思很明白了!伯言,你我相熟,又非初交,我说些坦诚言语,你又何必伪饰?”
  陆议沉默了片刻。
  全琮的意思,他当然明白。
  孙氏虽系吴郡土着,但其家门寒素,又无学问积累,与数百年来立足当地的高门世胄非是一路。后来孙策下江东,依靠的武力,乃是淮泗一带的豪强和流民武装,对江东士族来说,孙策及其同伴们乃是外来的征服者,而非回到家乡,代表乡人利益的正义之师。
  孙策以强大武力平定吴、会,过程中诛杀地方英豪不计其数。如会稽周氏、盛氏、魏氏、吴郡高氏、王氏等诸多赫赫有名的宗族无辜被戮,其遗类流离,湮没林莽,言之可为怆然。其中有不少人,甚至还是当年与孙坚有旧,升过堂,拜过母的,而孙策夺其命,破其族,竟无一丝犹豫。
  便如陆议这样的江东股肱之臣,其宗族早年也曾遭孙氏屠戮,死伤惨重。
  由此看来,江东士族实与孙氏仇深似海,几有不共戴天之势。
  为什么后来两方携手?孙权的怀柔手段其实只是一小部分原因,关键在于,当时中原板荡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孙氏的力量、孙氏的声威,仿佛有帝王之像,仿佛能够在乱世中脱颖而出,为江东士族带来美好的前程。
  为了那个美好前程,江东士族才咽下了仇恨,一个个地出来当官,摆出种种忠诚的姿态,为了仇人的事业奔忙于军政两途。
  但如果那个美好的前程不存在了呢?孙氏凭什么还高踞于江东士族之上?江东士族又何必非得与之虚与委蛇?
  如果要向某一个真正的强权屈膝,江东士族又不是自己不能干,何必非要让孙氏带这个头?
  如果要按照这个强权的心意去开拓边疆、域外,江东士族积攒了那么多年打击山越的经验,难道就不能用之于夫余、沃沮、挹娄或者高句丽?
  孙氏麾下有勇猛之兵,江东士族难道没有?孙氏擅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江东士族难道不会?
  如今江东士族却在陆议的推动下,为孙氏筹备钱粮物资,为孙氏维持江东四郡的本据,为孙氏抵御汉室朝廷之兵的虎视眈眈……
  是,吴侯总算不负所望,夺取了辽东。
  且不论那地方与江东远隔数千里的大海,万一青徐形势变动,两地立即就断绝联系,好歹看起来,辽东五郡之地,也算是一块可堪入嘴的肥肉。但那对江东士族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
  全琮不用想就知道,辽东那里的利益,全都会落入孙氏的掌控。孙氏自然有其忠诚的铁杆部下,他们必然得到分润好处,会为了控制辽东而欢欣鼓舞。但其他人呢?吴侯绝不会把这块肥肉让给外人,那么外人又有什么可高兴的?
  “两个理由。”陆议忽然道。
  全琮端然坐正:“伯言,我在此洗耳恭听。”
  “其中一个理由,很简单。吴侯要控制辽东,必定要不断投入孙氏的力量,我们在此把江东经营得愈是稳妥,提供给吴侯的物资愈是充足,吴侯就愈会放心地长驻辽东。或许到了某个时候,青徐,乃至天下局势有变,孙氏在辽东,而我们在江东。两地隔绝,许多事也就顺理成章。”
  全琮思忖片刻,微微颔首:“倒也可以接受。伯言,第二个理由呢?”
  “第二个理由,现在还不能说。”
  “不能说?”全琮皱眉。
  “是,现在还没到能说的时候,子璜,你且安心等一等。”
  两人默然片刻,陆议想了想,又道:“古人云,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匹夫之志犹不可夺,何况吴侯?吴侯有骥骜之气、鸿鹄之志,终不能长久屈膝于他人。子璜,你知道对吴侯来说,什么才会令他放弃?”
  “伯言,我哪里知道,你且说来。”
  陆议喟然道:“唯有天意。”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逆臣
  第二个原因,陆议终究没有说明。
  但他既然能将之归结到天意,那就是在含蓄告诉全琮,至少不必担心江东人会因此而流额外的血。
  全琮起身,想了片刻,轻描淡写地道:“就这样吧,我去巡营。”
  他是绥南将军、鄱阳太守,东府所施加给江东的压力,倒有大半直接由他对着。柴桑一线增兵以后,汉军水陆部队时常巡逻迫近,说是挑衅也好,说是试探也好,全琮一丁点都不敢疏忽。
  陆议也告辞折返。
  陆议是江东士族中有威望、有号召力的一个,却非江东士人的首领,许多决定、许多默契,都需要他一次次地拜访、商议而成,他要顾着的,可不止全琮这一处。
  两人的讨论点到为止,而局势变化的过程,始终如同陆议向雷远承诺的那般。
  章武三年五月起,孙权在控制了辽东诸郡之后,开始分派部属,招徕远近东胡部族,抚之以恩,授之以顺逆之理。若降伏,择其国族才勇者入襄平效力,凡有不服,遣军讨之。
  七月下旬,孙权将军蒋钦引军迫降乌桓单于寇娄敦。复遣将军潘璋攻乌桓大人楼班、苏仆延于医巫闾山,一战悉平,皆斩之。
  八月,寇娄敦降而后叛,起兵攻打玄菟等地,蒋钦攻之不克,病亡于军中。将军孙邻急领江东五校之兵出击,斩寇娄敦,拥立王扶留为乌桓大人。
  此时高句丽王拔奇率众万人,复归纥升骨城,并寇西安平等地,攻打依附孙氏的高句丽别种小水貊,韩当领兵救援,逆击拔奇所部,败之。
  高句丽复诱使扶余、沃沮等濊貊种落往攻辽东,将军朱然击败之,斩获首虏三千余级,迫降军民八千余户,使扶余王入居襄平。
  旬月之后,濊貊别种十余部会同辰韩之兵,围乐浪。孙权遣朱然、周贺等救之。朱然由海道进军,数千人兵集阵整,声势煊赫而行,东夷各部观者无不大惊,一站溃败。朱然斩首千五百级而还,三韩皆遣使降伏。
  此时东部鲜卑大人素利、弥加、阙机等,为孙氏军威所慑,亦遣使者入襄平拜会,孙权厚赐使者金、银、蜀锦等物,并赠以刀剑、甲胄。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曹魏的护鲜卑校尉得知。
  曹魏设在幽州的护鲜卑校尉有两人,牵招驻在昌平,主要面对中部鲜卑,解俊驻在辽西令支,主要面对东部鲜卑。
  两名护鲜卑校尉,大体来说都采取远交近攻之策,驻在昌平的,对中部鲜卑苛严而对东部鲜卑宽厚,驻在辽西的,则反之。这样一来,恰可以促使鲜卑各部不断分裂,在曹魏政权又拉又打的手段下分崩离析。
  然而孙氏的势力进入辽东以后,立即就使东部鲜卑有了新的选择。素利、弥加、阙机得到了孙氏的馈赠,实力上未必增强,胆子却大了很多,从北面给幽州带来了相当的压力。甚至就连长期游荡于塞外的汉人首领公孙集,也转而投向了孙权。
  公孙氏在名义上乃是曹魏臣属,地位同于孙权。如今孙权竟然远涉千里海疆攻灭公孙氏政权,曹魏方面早该有所反应。
  但一来孙权动手太快,二来恰逢负责幽州军事的度辽将军阎柔病逝,数月之内,曹魏朝廷竟没有商议出妥善的办法。
  待到东部鲜卑被孙氏召诱,驻在辽西的护鲜卑校尉解俊仍不敢妄动,只以别将领兵千余,并召辽西鲜卑别部莫护跋所部数千人潜进,觑看辽东情形。潘璋、徐盛领兵拒之,斩解俊所遣别将及莫护跋等人,徙其部于险渎。
  自从曹操病逝以后,曹丕虽即位称帝,对地方上的控制力却难免下滑,在此局面下,他将国都设在邺城,愈发仰赖于冀州。此时孙权竟然敢动刀兵,若他勾连北方鲜卑,幽州、并州皆受影响,连带着冀州也一日数惊,不作反应是真不行了。
  曹丕遂以虎牙将军鲜于辅持节督幽州军事,统一管辖幽州文武如牵招、王雄等,聚兵备战,并遣太常卿邢贞出面,往幽州责问孙权何以行此悖逆之事。
  孰料邢贞行至辽隧,孙权以兵阻止,拒不奉诏。
  刑侦无功而返。
  曹丕大怒,遂以太尉于禁统兵,平北将军夏侯尚辅助,起河间、渤海、中山、安平、巨鹿等地州郡兵五万进入幽州。
  十月底,两军在辽西狭长的走廊地带对峙,先后以少量步骑彼此对战,各自都有上千人的死伤。
  不久后冬季雨雪连绵,前有辽泽阻路,后方道路泥泞不通。曹军不得不暂时退兵。而孙权所部本拟再战,忽遭寒潮袭击,士卒多有冻馁之患。
  自渡海以来,孙权将自己带来的江东军精锐与辽东本地的武力渐渐掺杂,统合为一。但江东人始终都是大军的骨干,是忠诚可靠的基本保障。
  江东人绝少接触辽东的酷寒,秋冬以后本来就是强撑着作战,这下大批病倒,孙权顿时觉得自己对军队的控制不稳,他无心再战,也乘机退回襄平。
  北方战事稍歇,曹丕诏令于禁等人不必回朝,直接驻在幽州整军经武;又发邺城精兵四万即日起行,预备至开春时再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5/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