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7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9/733

  不应该啊!我家夫人性子那么单纯,总不见得,早年还欺压过这帮军汉?
  姜维嘟哝了两句,还是把厚厚的皮裘披在身上,将颀长的身躯裹得犹如一头灰熊,摇摇摆摆地往外走。
  他是陇上人,原本并不特别怕冷。可去年往西域走了一遭,被那酷冷酷热的气候折磨得几乎没命。
  因为搅入了鲜卑在西域的扩张,他和他的部属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艰难,特别艰苦的一阵子,他和一批将士们试图混进疏勒,结果也不知哪里露了形迹,遭到龟兹人的软禁。旬月里,他们白天顶着烈日,晚上躺在冰冷的荒漠,只靠着袍服里塞的芦花柳絮之类抵御严寒。
  要不是张飞所部一支轻骑及时赶到,真要到了深冬时候,所有人都得冻死。
  饶是如此,他的部下们有好些都冻掉了耳朵或手指,赵瑄的脸被冻伤了,留下了一个极大的瘢痕。而姜维也吃了极大的苦头,手指、脚趾和膝盖沾了凉水或者受风,就容易酸痛麻木。
  回到成都以后,皇帝特许他歇息了小半载,顺便与关羽之女成婚。
  婚后蜜里调油的时候,他难免说起自己在西域的冒险,顿时骇得妻子花容失色,于是任何时候都把保暖当做天大的事,天气稍微冷些,就在家里摆满暖炉,还专门去镇军大将军赵云处,求了一种对伤势恢复有奇效的药油,隔三岔五替姜维涂抹。
  想到这里,姜维觉得心里一阵热气上涌,别说寒冷了,简直暖得要飞起来。
  他面带微笑地往前走着,直到宫门以外,才猛然站定。
  确实是喝多了,他忽然想到,自己在酒宴上注意到了一件大事!这件事可了不得!
  他整个人陷入了强烈的警醒之中,当扈从牵马过来,他纵身上马,催马就走。
  宫门内的台阶高处,几名虎贲、近侍们彼此对视两眼,都有些感慨。
  “伯约这是赶着回府?”
  “伯约真是不容易。”
  “伯约真是条汉子。”
  姜维当然顾不上这等无聊言语,他快马加鞭,并没有回返自家宅院,而是直接沿着宫殿前的石板路,转向左边,拐了两拐。那方向不过百步,即是丞相诸葛亮的临时府邸。
  纵马直奔到丞相府前,姜维披着硕大皮裘一跃而下,把两个看门的戟士吓了一大跳,只觉一头毛茸茸的棕熊要登门行凶也似。
  总算姜维往来诸葛亮府上的次数很多,待到姜维跑上府门前的石阶,两人认出了他,连忙拜见。
  姜维急促地问道:“丞相可在么?”
  “正在书房办公。”
  “烦请通报,就说,姜维有紧急要事求见。”
  戟士被姜维的脸色吓了一跳,慌忙奔入府里,须臾之后出来:“丞相有请。”
  姜维拔足就往里跑。
  越过厅堂走廊,还没到偏厅,便听见里头传来诸葛亮沉稳的声音:“汉嘉、朱提的金银产出,事关重大。这等情形必定与地方奸滑相关,让张裔亲自去查,另外,让爨习全程陪同着,莫要生出其它事端。”
  “是。”
  “至于蒋公琰,你回成都以后,先和他说一声,接下去还有得要忙,我只不许他饮酒误事,其它的公务,不要顾忌,尽心去做。”
  “是。”
  “对了,还有一事,我打算把幼常调回来,任丞相府参军,你觉得如何?”
  “这,听凭丞相吩咐。”
  “那就这样,季常,我不留你了。”
  灯光一闪,尚书令马良出来。
  姜维躬身施礼。
  马良显然很忙,匆匆去了。
  “伯约这么晚来,有何要事?”诸葛亮在偏厅里扬声问道。
  姜维连忙入内:“丞相……我……咳咳,我今日知道了一桩事,无论如何难以索解,可若没个答案,心头又万万放不下。”
  “哈哈,伯约,坐下说话。”诸葛亮微笑着道:“陛下专门给你假期,让你好好休息。可你啊,竟然闲不下来?说吧,你知道了什么?”
  “丞相,请舆图一用。”
  “都摆在那里呢,墙角那一排,你自己去拿。”
  姜维返身找了关中舆图出来,先捧在手里,待到诸葛亮将案几上层层叠叠的文书卷宗推到一边,再把舆图展开。
  “不瞒丞相,今日陛下会见鄯善国王,令我相陪。席上我听到陛下说起正旦前后欢迎西域诸国使节的方案……总觉得有些古怪。”
  诸葛亮摆了摆羽扇:“哪里古怪?”
  “丞相你看,黄公衡的部众,之前已经陆续驻扎到了华阴以东。陈到将军的兵马,最近一直在往郿县、雍县那里调动,驻在长安的已经很少。今天听陛下说,之后还会往西调兵,要使陇上到长安的沿途,都有甲兵以耀声威。可是……”
  姜维抬头看看诸葛亮平静的面容,忽然觉得有些畏怯。他觉得自己一定是喝多了,所以发酒疯来着,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六百石的羽林监,纵然有些功勋,毕竟资望浅薄。就算有事,也该先找光禄勋李严,然后一步步地报上去,怎么就昏了头,直接冲到当朝丞相府邸,摆出要和他讨论大事的模样。
  “可是什么?伯约,有什么想法,只管说来。”
  “咳咳……”姜维觉得浑身冒汗,他试探地道:“可这样一来,长安城里,只剩下虎贲和羽林两营,是不是有些单薄?而且,而且我仔细想了想过去两个月里的诸多调动,发现……”
  他用手指点舆图,从长安出发,先往东,再往北:“丞相请看,阴般、新丰、下邽、临晋、合阳、夏阳,六个县的县兵,也在不断抽调往华阴一线。华阴那边有黄公衡的精兵在,要那些县兵根本无用。而这六个县的县兵被抽调后,蒲坂,或者龙门这里万一有变,说不定……说不定曹军就能一口气打到长安城下了!长安城里还没有足够的兵!”
  他忍不住提高嗓音:“丞相,这些调动,都不是机密,万一被曹魏利用,恐怕……我是觉得,可能会有麻烦啊丞相!”
  诸葛亮笑了起来。
  “伯约,你真是有心了。”他又摆了摆羽扇,从容不迫地道:“我们本来没打算一口气调动六个县的县兵,因为不知道曹军究竟从哪里来,所以,才索性做得彻底些。”
  “呃……什么?”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详细
  诸葛亮微笑着看看姜维的茫然神情。
  他觉得,自己真是愈来愈欣赏这个年轻人了。
  皇帝时隔两年,重新驾临长安,这是大事。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满城的官员都忙碌得团团乱转,各种各样的奏记、案牍、签札、章程漫天飞舞。除了极少数处在军政系统最顶端的人以外,绝大多数人都只是被这些文书驱赶着工作罢了。
  只有极少数思虑精密的人,才拥有从繁复芜杂的信息中摘取出真正关键的那一些,并且将之串联起来。
  一名经历了整年的西域历险,现在尚处新婚休假期间的六百石官员能够注意到并提起警惕,很难得。
  “伯约?伯约?”
  姜维从懵然中挣脱:“丞相,我听着呢。”
  “伯约看得一点都没有错,此时皇帝、朝廷群臣都在长安,偏偏长安军备空虚,沿河防御也有疏漏。不过,这正是我们特意制造出来的局面,如今一切都已就绪,专等曹氏入彀。”
  “原来如此?”姜维恍然大悟。随即他又挠了挠头,想到了事情的另一面:“可是……丞相,这样的做法,不嫌太过刻意了么?不怕被曹氏看出端倪,白忙一场?”
  诸葛亮又笑了。
  他这个丞相,每日里有无数的公务,每日里要见无数的人,常要对人不断地说明、解释、纠正,一次次地重复。所以他比任何人都能体会,和聪明人谈话有多么愉快。
  诸葛亮起身,往墙边堆得厚厚实实的文件架里翻了翻。
  文件很多,有写在绢布上的,有用竹简或木牍的,有松散着的,有捆扎起来的。翻找起来,好像不太方便。但诸葛亮倒也不急,安然地将有些层叠的卷宗搬开。
  他的动作很舒缓,配合着府邸后头某处工场里,工匠敲打榫卯构件的声音,有种轻松自然,一切皆有把握的淡然。
  “找到了,在这里。”诸葛亮将一份文书展开,推给姜维。
  姜维疑惑地接过,才看了数行,就忍不住惊骇,面颊都抽动起来:“这些人,都是曹魏的细作?”
  这些人名中,包括了好些长安重要部门的骨干官吏,姜维听过他们名字的。其中还有一人,甚至还是鸿胪寺派在长安常驻的吏员。今日皇帝在宴会上所说的那些迎接安排,姜维既然注意到了,这名吏员迟早也会听说。
  诸葛亮微微颔首:“当日曹丕主动领兵退还关东,交出长安城。我方对留在长安城中的官民百姓,自然都加以优抚,而以曹氏的手段,自然也会布置一些忠诚可靠的人手潜伏城中,以备暗中行事。这几年下来,司隶校尉下属花了些工夫探察,能确定的有这些,不能确定的,或者尚未露出形迹的,还有更多。”
  留着这些人在,整个关中岂不是便如一个筛子,到处漏水么?各方面的信息,哪里还能瞒得住人?姜维张口便要疑问,却听诸葛亮继续道:
  “这些间谍,未必如伯约这般,能够接触到完整的军事调动情报,也未必都能如伯约这般聪明。而我们则正可以因其敌间而用之。”
  诸葛亮轻轻挥着羽扇:“此前,我们已经通过这些人,让曹魏方面知道了他们该知道的事,促使曹魏作出相应的决定。到了现在,曹氏袭击长安之兵已经到了半途,再没有折返的可能了。”
  姜维一震:“曹魏袭取长安之兵,已经到了半途?原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丞相的掌握之中?”
  “正是。”诸葛亮用扇柄点划舆图,徐徐道:“既然伯约问起,我也不瞒你。将近两个月前,曹军打着东向对抗孙氏的幌子,实则已经调动精锐骑兵向西。其部的行动路线,分为南北两条,沿途物资供给充裕。一队由代郡入并州,另一队经潞县、壶关入并州,两队汇合后,共同进入河东。接下去,他们将由龙门渡河,南下突袭长安。”
  随着诸葛亮的点划,姜维连连点头。他又精神头十足地问道:“敌兵有多少?”
  “这支兵力,合计约四万余步骑,包括曹魏在邺城的绝大部分精兵,和原先布置在江淮的一部分虎贲之士。另外,他们在沿途会招募的鲜卑步度根部、匈奴呼厨泉部。”
  “这些自然是曹氏压箱底的精锐了,却不知领兵大将是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9/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