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新警(校对)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761

  “技术和设备都没问题,但想投入实战,还有许多因素要考虑到。”
  “什么因素?”
  “最终确定污水中是不是含有毒品,以及含量多少,我们需要进行比对,需要一个参照。
  我们现在只能用国际上高纯度毒品标准品制作的毒品标准谱库,通过质谱信号进行比对。”
  肖支对技术不是很懂,事实上全支队也没懂这方面的人才,若有所思地问:
  “王工,你是担心根据国际标准,比对出来的结果,跟我们所需要的结果不一样?”
  “可以这么理解,毕竟做检测不是干别的,必须有一个标准。”
  “其实这项工作虽然很重要,但对我们而言主要是进行毒情监测,也就是说做到心里有数。
  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跟刑技中心等检测机构的检验结果不一样,可以说只是用来参考,不会作为证据。”
  王工笑问道:“大差不差就行了?”
  这个是“黑科技”,不但之前没接触过,甚至连上级对这方面都没有一个标准。
  肖支带着几分尴尬地说:“也不是大差不差,只要能检出来就行。我们可以先大范围的取样检测,比如去几个规模比较大的污水处理厂取样。
  如果检测出污水中含有毒品,那就缩小范围,一步一步溯源到某个社区,甚至某个小区,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排查。”
  原来公安不在乎数据,只想知道某个区域范围内,到底有没有人吸毒……
  王工本来想跟他们探讨下技术,发现他们什么都不懂,不免有些失望,放下杯子说:
  “就算对数据没有太高的要求,我们也要先进行一次检测,根据各区域人员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对测量到的数据进行校正,要有一个基准数据。”
  “没问题,怎么检测你是专家,我们听你的。”
  “还有一个因素要考虑到,比如吗啡,许多医院都要用。我可能要反复进行试验,要先搞清楚人体代谢后的毒品成分,和直接扔进下水道的毒品,究竟有多大的差异。”
  王工想想又说道:“从下水道到污水厂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代谢的过程。这些都要通过后期数据校正,把一些细微的差别区分开。”
  韩昕很敬佩像王工这样有本事的人,但实在没时间听他说这些,忍不住问:“王工,您和您的团队能通过污水检测出多少种毒品?”
  “海洛因、冰毒、氯胺酮、吗啡……只要是毒品,以现有的技术全能检测出来。”
  “太好了,只要您能检测出来,到时候追溯三到四层,我估计就能圈出毒源。”
  协助禁毒办做好这项工作,生态环境局明年肯定能捧回一块禁毒先进单位的牌子!
  生态环境局的古副局长知道王工这个技术宅不太通人情世故,转身笑问道:“肖支,你们打算从哪儿开始检测?”
  “我们准备从兴东开始。”
  “把兴东作为试点?”
  “嗯,但这件事需要保密。”
  “这你放心,我们本来就要对全市的污水进行监测,我们有好多监测站和监测点。”
  “那我们先确定个检测方案。”
  “没问题,王工,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一起去会议室。”
  事有轻重缓急。
  大范围检测,绘制一张全市污水毒品检测的毒情地图是一项长期工作,并且毒情是在不断变化的,需要不断进行监测。
  当务之急是搞清楚兴东到底存不存在隐性吸毒人员,是不是真有一个贩毒网络!
  韩昕跟着众人走进监测中心会议室,从包里取出一张通过大数据分析的蒋正飞在兴东的活动轨迹图,在肖支的示意下交给了王工。
  “王工,我们打算先检测这六个地方。”
  “检测不难,但要先搞清楚污水管网的情况。”
  “兴东公安局对这些也不懂,能不能以抽查抽检的名义,请兴东生态环境局协助?”
  “肖支,你是说你们不出面?”
  “我们不懂技术,就算出面也帮不上忙,但小韩和小侯会参加。”
  古副局长意识到这是一个保密的行动,兴东公安局可能都被蒙在鼓里,不禁笑道:“没问题,兴东生态环境局那边我来安排,回头发个通知,检查督查都可以。”
  肖支笑道:“太感谢了,这就麻烦您二位了。”
  “谈不上麻烦,我们本来就是禁毒委的成员单位,没条件没办法,既然有这个条件,当然要为禁毒作出点贡献。”
  古副局长笑了笑,随即话锋一转:“王工,这项工作干好,我们生态环境局明年肯定是禁毒先进单位,你说不定能评上个禁毒先进个人!”
  禁毒支队要什么没什么,唯一能给人家的只有荣誉。
  肖支岂能听不出古副局长的言外之意,立马敲敲桌子:“这项工作做好了,比破获十起毒案都有意义,别说禁毒先进个人,就是最美禁毒人都有希望。”
  “王工,听见没有,最美,哈哈哈。”
  “我这形象对不起观众,还最美呢。古局,肖支,既然已经确定了先检测的范围,要不我们先去兴东?”
  “王工,不好意思,我上午有个会……我让小韩和小侯陪你去怎么样。”
  “取样又不是干别的,您用不着亲自出马。”
  跟生态环境局谈好了,等王工收拾好提取污水的装备,立即出发。
  接下来要跟人家打很长一段时间交道,毕竟全市都要检测,韩昕边开车边陪王工闲聊,跟人家套近乎,交朋友。
  侯文插不上话,但心里却很激动。
  杀回老单位,如果真通过这种“黑科技”检出问题,并一层一层缩小检测范围,最终追溯到毒源,锁定隐性吸毒人员乃至毒贩,那老单位领导知道之后的表情一定会很精彩……
第二百三十章
“黑科技”(二)
  “污水验毒”之所以要保密,不只是考虑到案件侦办,更重要的是对环境监测中心到底有没有掌握这项“黑科技”心里没底。
  肖云波刚开始打算找关系联系有这方面检测能力的禁毒部门,打算安排人员过去学习。
  可支队没这方面的人才,就算有这方面的人才,学成归来之后没相关的仪器设备也没用。
  还曾想过请一位专家来指导,可这么做不但要花钱,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生态环境局检测能力的一种不信任。思前想后,只能请环境监测中心的工程师们摸索着干。
  等形成了战斗力,等取得了成绩,不但不需要再保密,到时候还可以搞个“滨江市毒品污水监测实验室”的挂牌仪式,邀请市领导和局领导去环境监测中心揭牌。
  甚至可以申请点经费,补贴给生态环境局,毕竟这本来就不在人家的工作范围,而且搞检测是需要投入人力财力的……
  总之,鉴于徐浩然与崇港分局禁毒大队的关系,这件事现阶段要对他保密。
  而让韩昕和侯文全程参与,也不只是利用这个“黑科技”,查查兴东到底有没有隐性吸毒人员乃至毒贩,并且要借这个机会学习怎么取样,因为一旦形成战斗力,就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二人摇身一变为环境监测中心的临时工,穿着带有“环境监测”字样的黄马甲,随王工等人一起先赶到兴东生态环境局,先研究兴东的污水管网。
  这些资料在网上是查不到的,侯文借这个机会从人家那儿拷贝了一份,以便回去之后绘制全市的污水毒品监测地图。
  研究完污水管网,确定了二十七个取样点,众人便在兴东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陪同下,开始一个点一个点的采集水样。
  打开污水井盖,用瓶子装。
  所谓的污水,就是马桶里冲下来的粪便,只不过经化粪池发酵之后不是很粘稠,但气味依然很难闻。
  幸亏早有准备,有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让二人倍感意外的是,生态环境局取样的程序,跟公安取证一样专业。
  一抵达取样点就打开执法记录仪,从采水、静置、分样到装入冷藏箱、贴上封条都要全程拍摄。
  同时用手机上的APP拍照功能拍下现场环境,还要填写采样现场环境记录,比如周边的环境描述、天气情况、水体颜色,以及周围有没有其它排污口、死水区、回水区、居民区、工业区和农药化肥使用区等等。
  城区十二个点,半天时间就取好了样。
  把采集的水样送上监测中心派来的冷藏车,蹭了兴东生态环境局一顿饭,接着去江边取样。
  上午在兴东生态环境局,韩昕没好意思问。
  见兴东人在后面那辆车上,韩昕忍不住问:“王工,去江边取什么样?”
  王工竟有些佩服他的定力,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地说:“韩队,我们有我们的本职工作,既然来了兴东,不能光采你们需要的水样,也要采我们需要监测的。”
  侯文反应过来:“王工,您是说检查有没有人违法违规往江里排污?”
  “不只是监测有没有企业和个人非法排污,也要监测水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7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