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新警(校对)第7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7/761

  韩晓武从来没遇到过这么搞笑的事,想到大伯的交代,赶紧道:“我在公安局有很多朋友,我知道你以前跟蓝指做过同事,你的手机号是在蓝指那儿打听到的。”
  韩昕笑道:“差点忘了,你认识我师傅,帮我们老单位搞好几次活动。”
  “韩警官,我知道你忙,我长话短说,我大伯昨晚跑过来给你们全家添麻烦了,能不能给我个机会,赏光吃个饭,让我聊表下歉意。”
  “不麻烦,用不着这么客气。”
  “不是客气,再说我们……我们真是本家,能相认真是缘分,这是家宴,就当家庭聚会。”
  “老白脸”很有钱,他的饭不吃白不吃!
  韩昕想了想,笑道:“家庭聚会是吧,没问题,小叔叔,你是长辈,你喊我们这些小辈吃饭,我们必须到。”
  “又来了,韩警官,能不能别这样?”
  “该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小叔叔,你难道怕我去给你拜年,不想给我压岁钱!”
  “开什么玩笑……”
  韩昕调侃道:“真不是开玩笑,这压岁钱我要定了。再说你家祖上去世时,我家祖上还给你家送过二十元储银券呢,相当于现在的好几千!”
  韩晓武乐了:“韩警官,你这打算让我还祖上欠下的人情?”
  韩昕煞有介事地说:“礼尚往来,有往就要有来,而且有账本为证,连账本都是韩爷爷提供的。”
  陵海韩家发展的也不错,“堂哥”是做工程的,侄子侄媳妇都是公务员,光在城区中心的房子就有好几套。
  韩晓武知道他是在开玩笑,不禁笑道:“韩警官,你家祖上以前办事时,我家祖上肯定也出过人情。不然我家祖上去世时,你家祖上肯定不会去。礼尚往来这种事根本算不清,你现在让我还人情,不合适啊。”
  “我家给你家送过多少钱,有证据。你家给我家有没有送过钱上过礼,请拿出证据。”
  “不愧是当警察的,一开口就是证据。”
  “小叔叔,我是不是有点小气?”韩昕笑问道。
  韩晓武彻底服了,哈哈笑道:“都说父债子还,没想到祖上的债都要子孙还。不就是压岁钱么,没问题,跟小觅一个标准。”
  “小蜜?”
  “我侄女韩苏觅,你昨晚见过的,论辈分她是你堂妹,她在陵海买了房,也在陵海工作,还谈了个陵海的男朋友。你是警察,以后要关照着点。”
  居然冒出个堂妹……
  韩昕觉得有点荒唐,正不知道该说点什么,韩晓武接着道:“聚会的时间你定,地方我来安排。我爱人明天正好回来,到时候记得叫上姜警官和许老师。”
  自己稀里糊涂成了人家的晚辈,自己吃亏也就罢了,居然连累表妹都成了晚辈。
  韩昕越想越郁闷,忍不住来了句:“小叔叔,许老师刚结婚,只请她一个人不合适吧。”
  “想起来了,我有她微信,看过她结婚时的朋友圈,新郎官很帅气,麻烦你帮我一起请。”
  “吃大户的机会可不多,小叔叔,你尽管放心,这事包我身上。”
  “什么吃大户,你家就是大户。”
  “小叔叔,跟你一比,我们全是小门小户。”
  “你就会开玩笑,先确定下时间。”
  “小叔叔,你不是说小婶婶明天回来吗,我们安排在明天晚上怎么样?”
  “行,就明天晚上!”
  稀里糊涂冒出几个亲戚,在陵海有了本家。
  韩晓武放下手机,越想越有意思,真有那么股家族的归属感,真觉得寻到了根,成了一个在陵海有根的人。
第五百九十章
憔悴的“小婶婶”
  下午四点二十分,一个身穿黑色羽绒服、脚穿高跟鞋的白领丽人,拖着一个上面夹着电脑包的行李箱,一边接着电话,一边款款走出陵海火车站出口。
  早早赶过来接站的韩晓武,迎上去接过拉杆箱,带着她直奔出租车上客点。
  “刘总,不好意思,都快过年了,疫情又有反复,现在是什么都干不成,哪儿都去不了,尽职调查只能安排到年后……我知道,您放心,等过完年我就安排同事过去……”
  “顾总好,我张枚啊,告诉您个好消息,贵公司的债有机构投了,金主爸爸两个小时前给我发的邮件,刚才在车上睡着了,我没注意,是刚刚看到的……
  谈不上,应该的,批文都快到期了,要是再发不出去,别说您这个年不好过,我这个年一样过不好。”
  从火车站到江海文化园的这一路上,张枚打了一路的电话。
  韩晓武习以为常,扫码支付完车费,打开出租车行李箱,取出行李,带着依然在打电话的她,步行来到开着文化园里的餐厅。
  张枚的电话总算打完了,放下手机看着窗户外的湖景,笑道:“老公,这地方环境不错啊,你是怎么找到这儿的。”
  “听社区的姐妹们说的,手机要不要充电,要不要去帮你借充电宝。”
  “不用了,在火车上充过。”
  张枚连续出了八天差,刚刚过去的这八天压根儿没睡好,瘫坐下来,呵欠连天地问:“今天到底是什么活动,你打电话的那会儿,我正忙着做PPT,没注意听。”
  整个儿一工作狂,见她憔悴成这样,韩晓武别提多心疼。
  走到她身后,一边帮她按摩肩膀,一边说起大伯前晚来陵海认亲的事。
  张枚搞清楚来龙去脉,顿时来了精神,抬头笑问道:“你家祖上还做过清朝的二品大员?”
  “千真万确。”
  “始迁祖参加过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咱们这一支的祖上,不但参加过百日维新,而且跟慷慨赴死的谭嗣同是好友,跟英勇就义的杨锐是尊经书院的同窗!”聊到祖上,韩晓武真有那么点骄傲。
  张枚乐了,噗嗤笑道:“照这么说是应该请陵海的本家吃顿饭,毕竟你大伯星夜跑过来认亲,在人家看来真有那么点抢祖宗之嫌。”
  韩晓武忍俊不禁地说:“你才知道啊,当时我别提多尴尬,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这有什么好尴尬的,被无意中挖出来的又不只是他们那一支的先人,一样是你们这一支的祖上。”
  “可祖上终究是施工单位无意中从他们家的祖坟里挖出来的,而我们这一支住在富安,又不是住在陵海。”
  “别不好意思,你应该反过来想。”
  “什么意思?”韩晓武笑问道。
  张枚喝了口茶,振振有词地说:“他们那一支继承了祖上的大部分家业,把你家这一支赶到了富安。老祖宗一碗水没端平,让你家这支吃了大亏,说起来他们陵海韩氏亏欠你们富安韩氏的。”
  韩晓武坐下笑道:“听上去有点道理。”
  天底下居然会有这样的事,张枚越想越好玩,又好奇地问:“如果再往上追溯,陵海韩氏和富安韩氏其实是同一支。老公,你大伯有没有想过去找找长房和二房的后人。”
  “他想过,他退休了,反正没事干。”
  韩晓武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苦笑道:“他现在成了江海研究会的会员,跟陵海的那几位老干部还拉了个群,互通有无,随时保持联系,专门研究祖上的事。
  他做了那么多年老师,我哥我嫂子也都是老师,真是桃李满天下。所以他这两天在发动天南海北的学生,尤其那些在西川、山城和首都等地大学任教的学生,帮着查阅史料。”
  陵海韩氏一脉单传,人丁不旺。
  富安韩氏是个如假包换的大家族,光韩晓武父亲这一辈儿就有四个兄弟,至于堂亲那就更多了,好像现在都不怎么走动。
  如果追溯血缘,人家一样是韩秀峰、韩仕举父子的后人,但人家却因为忙于生计,并不关心这些事。
  想到这些,张枚赫然发现经济基础真能决定上层建筑,也只有他家大伯那种有退休工资,不要为儿女操心的老前辈和搞工程的“陵海韩氏”当家人才会对这些感兴趣。
  她憋着笑,追问道:“那有没有查出点什么?”
  韩晓武点开大伯的微信,看着大伯中午刚发来的史料,笑道:“我们的祖上是来避祸的,留下的东西不多,关于他的记载更少。
  但关于‘西川韩氏’的记载不少,人家毕竟是正房的嫡子嫡孙,不但继承了老祖宗的大多家业,而且继承了老祖宗做官时结交的人脉。”
  “有什么记载?”张枚好奇地问。
  “说起来很讽刺,老祖宗韩秀峰是满清的忠臣,帮清廷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镇压过东海的小刀会起义,甚至跟八国联军打过仗。
  可他的孙子,也就是韩仕畅的儿子韩泽里,却积极参加保路运动。先是加入保路同志会,后来又参与组建保路同志军,造满清的反,捕杀清廷官员。”
  “后来呢?”
  “后来去了京城,参与过护国运动,讨伐过袁世凯。护国战争结束之后,给大总统黎元洪做过幕僚,并于1916年11月加入了李根源、谷钟秀等人发起的‘政学会’,也就是所谓的‘旧政学系’。”
  “这么厉害!”
  “不过相比他们那些子孙,咱们这一支的老太君更厉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7/7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