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后记(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194

  紧跟第一批征辟到的人到京没多久,马上就被放下去了。
  第二批征辟的人得到了官印,却没有马上就离开上京,因为上京的人才,除了打算当官了,就木有了。幕僚成了奇缺货,他们得不到足够的幕僚,只能无奈的滞留京城。
  这消息一放过来,不说周国,就连临近国家的学子们都轰动了,好些人为了有个机会出人头地,纷纷你追我赶的杀向了上京。
  整个上京城在不到俩个月的期间内,就好似一个巨大的人口吸纳机器一般,吸纳着周国乃至其它各国的读书人,他们有的成了官,有的成了幕,有的还滞留在上京等待着那份属于自己的机会。
  这次选官,淑之还是很满意的,她在这群人才中足足选择了六十位进入枢机阁,成为参议郎。
  这些人,被分成数个小组,辅助她处理国事,俨然有了推动整个国家官僚体系运作的助力,淑之看着他们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做事,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心说,再稍微等等,等我把国内的事情处理完,齐国,你就等着吧……
  第268章
新气象
  考官,征辟,补员,迁世族,迁豪族进入上京,上京城大改,想北扩充了极为广大的一片面积。
  整个周国,整个上京都出来熙熙攘攘的状态下,一直持续了半年多。
  这半年多,皇后娘娘出了在官员选拔上给予格外的关注外,还兑现了在战争中应给兑现给各级战士的各种许诺,光低级的爵位就分发出去俩千余位,当然即使有爵位在身,根据周国的法令以后若是子孙不孝,犯下罪来,仍旧是会夺爵抄家的。
  但是这不还没犯事儿呢吗?
  跟各地的读书人眼睛都盯着官位和政令不同,武将们和兵士们全都看着皇室一级一级分发下来的各种爵位,好处,还有赏钱。
  这一户一户有专门的官吏押车给亲自送上百姓人家之中的赏赐,那可真是太有面子了。各个军眷家族之中,都请来的四邻跟着一起庆贺。
  有的军眷家里,叔叔跟侄儿,还有族弟,从弟的好几人都在军队中当兵,那可大热闹了,一天能来几批送喜报送赏赐的官吏,那可真是比自家的孩子读书回来光耀门楣差不了多少。
  再一细打听,原来这些事情,包括官吏亲自来给送赏赐这些小事,都是皇后娘娘亲自关照过的。
  这一下子多少人家都会皇后娘娘感恩戴德,发誓此后儿郎世世代代都要报效周国。
  出了这些,就在满周国在喊着补充官员的时候,王淑之还下令重新整军,操练精兵,原本的老兵,该提提升的提升,该给爵位的给爵位,然后整体上扩军,除了在各地私下里征辟真正的大将外,在装备上,淑之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在战马方便,淑之跟是把一些优良的战马种马直接想个法子找了借口给扔进了自己的青雀墟,不仅是战马,还有耕牛,也让淑之给弄进去不少。
  这些战马和耕牛,一次行的被她扔进去数月,彻底的改变了体质。
  等到在回到周国的牧场之中,虽然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善国家的战马的总体水平,但是在未来可以想见绝对是有一大攻伐利器,另外就是耕牛的改变,这些新型的耕牛,不仅能够帮助百姓在田间劳作,肉质还不错,可以食用。
  当然她能够扔进青雀墟内牛马毕竟有限,而且这种改良,想要发挥出想过,在全国推广开来还是需要几年时间的。
  ……
  亲自给夫君聂政喂过符石水,看着他气色红润的睡着,其实周氏皇族的探子,都已经多次进入齐国,可就是不能确定老神医的具体行踪。就是因为决定不了,那云安王对自己的王府也戒备森严,大概是听说了周国的皇帝昏迷需要他府上的神医救治的风声。
  淑之微微冷哼,拉着聂政仍旧无知无觉的手道“聂政,不管你要任性的睡到什么时候,你这个不负责的家伙。娘为了你的事情,到现在还病着,小娴儿都会说话了,你却不醒醒抱抱他。
  我,我对你更生气。你放心,只要有一丝希望,我都会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寻找能够救你的人。然后等你醒了的,咱们再算后账!!”
  说着说着流水就流出了淑之的眼,战时了她的面颊。
  聂政,或是一开始对于淑之来说不过是熟悉的陌生人,但是他几年如一日的关爱和疼惜,到底还是让自己打开了心扉,而今他变成了这个样子,却真真的让淑之的心揪着疼,原来,不自不觉之中聂政他竟然已经将她的心占据得满满的。
  真想不承认,那样就不会心疼了吗?
  不过是自欺欺人吧了,淑之伸手爱惜的摸着聂政的长发,红润的脸颊,他,真是一点看不出是个昏迷了一年多的病人,那些宫里的御医们前来看诊一次就说一次这是奇迹,若非有上天庇护,怎么可能昏迷了如此久还能活下来?
  聂景走过来,看见淑之拉着聂政的手哭,心中也分外的心酸,他站在淑之身边,安慰似的对淑之道“淑之,政儿是有福气的,虽然有大劫难,但是他却仍旧活着,只要他活着,我们就有了救他醒来了机会。”
  “爹——”淑之捂住嘴,哭得分外的伤心,其实她学心里很清楚,聂政昏迷的越久,醒来的可能性就越小。就在她发觉自己的心都被那个可恶的男人占满以后,他居然出了这样让人生死俩隔的事情,这让她情何以堪?
  “坚强些,淑之。政儿会没事儿的,你已经做的很好了,就连琰儿都跟我说,长大以后要帮助你好好的治理国家,不让你再受累。你看,淑之你有个好儿子。”聂景鼓励的对她说道。
  淑之的泪水仍旧流的很凶,就好似要止不住一般“可是爹,我们的次子都快百日了,可是夫君他还没有看过孩子一眼。呜呜……(》_《)……

  听着淑之那揪心悲恸的哭声,聂景也忍不住红了眼。可是他是长辈,如今又是全家的老的老,小的小的主心骨,这个时候他只能尽量安慰淑之……
  “淑之,国内的官僚体系你已经补充的差不多了,军队那头你也整理的一番,如今我们周国已经坐拥雄兵三十万,而且都是兵强马壮的精锐。
  我觉得你置办这些,不会没有深意的,你究竟有什么的打算呢?”聂景看着她问道。
  “爹,我要救聂政,让他醒过来。我听说魏国原本有一位老神医,可以治疗聂政,或是能够让他醒过来。但是那人当日魏宫大乱的时候,被人掠去了齐国,据说如今在齐国云安王的王府之中。
  可是这数月来,我们派过去的探子,一直都没有掌握老神医的真正行踪,爹,我……不想再等下去了,聂政他,昏迷的时间越久,我就觉得越危险。我……”
  “你打算兵发齐国,强势出击?逼要神医?”聂景眼中一亮,大声道。
  “是的,爹,这一次只怕又得麻烦您了,只是,如今我们周国只有一位武道大宗师,你若是跟了大军东进,国内怎么办?”淑之皱着眉头道,这事儿很关键,她不能不愁。
  “这你不需担心,我已经找了我的几个旧日的好友,他们答应过来五六个人,都是武道的大宗师的修为,他们若来坐镇在宫中,我就可以放心的出去征战了。淑之啊,你可真是好孩子,这老神医要是找到了你母亲的病或许也能治好。”聂景大家赞赏道。
  许氏的病源于多年前的过度操劳,早在淑之回来就专门对了绿色的符石水给她调理身子,但是聂政的昏迷让她坐下了更大的心病,这心病让她原本就不好根治的咳症越加的难缠,但是好在淑之的符石水效果显著,至少让她的病情不再恶化,然后再加上严格的控制她的作息和饮食,还让王娴雅经常来陪许氏闲聊谈天,最主要的是许氏唯一的儿子聂政,虽然重伤昏迷但是人家没死啊,一年多了都没啥事儿,看着脸色还挺红润,这才让老太太虽然悬着心,但是还没有彻底绝望。
  人要是不绝望,总还是有指望的不是?
  不过聂景的话,却让淑之感觉到了奇异和感慨,若是当年在周宫之中多几位武道大宗师做阵,怎么还会有以后的那些事儿?聂政也不会因为担心自己而一次有一次的闯进魏国了。
  聂景想必是看出了淑之的疑问,苦笑着道“这些朋友没那么好联络的,若不是政儿出事了,他们也不会主动跟我联络。若是能够早早的联络上他们,你们也不必吃这些苦,政儿也不会受到重伤。”
  “爹,您老人家别想那么多,也许是夫君他命中有次一劫,只要人没死,我们总有希望的。”淑之见到聂景那颓丧的神色,反倒是开始安慰起公公来。
  ……
  后来顾昭得知了这件事儿,连夜就冲到了宫内,这半年他休养极好,又得了女儿亲自配的调理药材(加了料,带有符石水蒸干调兑)的上等的良好的调理,身体恢复了不少,整个人也看着很精神的样子。
  他这个时候冲进宫来,还是觉得事关重大,总不能真的由着淑之跟聂景的性子来吧?
  “淑之呀,周国刚刚经历了战乱持续了一年多的战争,无论是百姓,还是国家都需要休养生息。而且周国刚刚开疆拓土,如今的面积……”
  “爹,你闺女要是没了男人就成了寡妇了,您说是国家更急,还是我更急。没了国家,只要聂政醒了,我还能有个人真心疼爱,跟我一起养育孩子成长。
  若是没了聂政,纵然有这个国家存在呢,你闺女还是没人要,只能一个人孤零零的苟活着了,爹,你愿意看到我那样吗?你闺女纵然脸皮厚,也不可能放着琰儿的这位未来皇帝脸面不顾,改嫁而去吧?”
  顾昭听了这话马上一呆滞,跟着一咬牙,一跺脚,大吼一声道“发兵”
  淑之笑了,果然爹爹最能给她做后盾的人。
  第269章
集体抗议
  第二日一早的大朝之上,淑之就着人写了国书,因为聂政的病,请求齐国的国主将原本魏国的老神医淳于达送到周国来。
  齐国国主很快给了回复,态度强硬,不行。
  跟着淑之再次让使臣去齐国,商谈老神医淳于达入周的事情,并且愿以万两黄金和十万牛羊家畜为酬谢。
  很快齐国国主有让人回复,态度依旧强硬,不行。
  淑之丝毫不气馁,第三次让使臣前往齐国,商谈老神医淳于达入周国为聂政看病之事,并且愿意以万两黄金和十座城市来换。
  这一次,因为周国给出的代价太诱人,十座边境的城市,而且都是魏国经营多年,十分繁华的城市,这在齐国国内造成巨大的轰动,朝堂之上,齐国的朝臣们议论纷纷,很多人都认为机会难得,不如让老神医淳于达入周为周国皇帝看病。
  毕竟聂政本身就是匹夫出身,把他救醒了又能如何?
  但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大臣们也有很多,他们纷纷表示,周国之所以在军事上如此强大,这跟太上皇跟皇帝俩代不是无敌统帅就绝世猛将很有干系,聂政再是匹夫出身,只要他有所专长,这周国就会在他的带领下,极为具有侵略性。这样的皇帝还是昏迷着更好,另外如果老神医入周,那么他们齐国的重要人物,若是出了病痛,难道还要齐国拿出十座城池到周国换取老神医吗?
  噢,当时你让人家拿出十座城池做为挟制,如今你要再去求老神医,只怕就不只十座城池了……
  谁没三灾四疼的?谁能没个病痛?皇帝虽然喊着万寿无疆,但是皇帝也是人,病了怎么办?这种说法,尤其以云安王为代表,叫嚣得最厉害,说什么都不肯答应让老神医入周。
  齐国的皇帝陛下,想了又想,最后还是让人回复周国,不行。
  他的国书如今就放在淑之的书案之上,看着这封国书,淑之指着上面的齐王玉玺道“爹,我听说这齐王玉玺原本是先朝天下大一统的时候那个秦王朝的历代皇帝所用的玉玺。你快来看看这上绶于天,四个字,到是很有气势嘛。”
  顾昭这个时候走过来,看了看这封国书上的上绶于天四个字,捋着胡子呵呵笑道“真是傻丫头,原本秦皇朝的玉玺早就被当时各路起义的诸侯王给当众砸毁了。这是一百多年后,齐国又找了一块跟原本的秦皇玉玺一样质地的美玉所雕刻,由于是照着秦皇玉玺所仿制,甚至还刻上了一模一样的上绶于天四个字。
  你看看你手中的原本元国的传国玉玺,上面是受命永昌四个字,其它的各国皇帝的玉玺一般都是这四个字,这也是当年各路诸侯王掀翻了原本的秦皇统治之后,因为天下一分为数,再也不是原本大一统的中原,所以各路诸侯王在各自的玉玺上就沿用以前的诸侯王玉玺,受命永昌。原本这四个字是指受到天子陛下的授命,代牧属地,预祝国运永昌之意。
  原本的秦皇玉玺,上面的上绶于天四个字,那是指皇帝是天子,是上天下赐于人家,管理万民之意。也是说只有天子才是最正统的管理百姓的人。其它人都不是。
  齐国的厉害皇帝陛下都是野心勃勃之辈,他们的玉玺会仿造原本的秦皇玉玺也就不难理解了。”
  “爹,那你说这玉玺的玉是真正的美玉了?”淑之听了,冷不丁的问道。
  “那是自然,是稀世的美玉,当年在天下大一统的时候,这种稀世美玉也不多见,据说此玉白中带紫,紫中隐有金色的星点透出,看上去晶莹剔透,宝光流华。”顾昭博文擅记,这些知识都是极为信手拈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1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