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春(校对)第10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7/1428

  一直未开言的韩彬叹息一声,转身同林如海道:“如海啊,论治国手腕,你是强于老夫的。论辅政之能,老夫性子急躁,更不能同你比。只这偏软不争的性子,若能改了,定可成为流芳千古的一代名相。”
  林如海忙连连摇头呵呵笑道:“元辅,你当着皇上的面说这样的话,岂不令仆颜面扫地?不历州县,不入台省,这原是祖法。皇上能破格点臣入阁,已是天恩浩荡。能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偿报君恩之万一,问心无愧就足矣。岂敢奢望流芳千古?至于今日之事……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没甚好说的。”
  韩彬眉头拧成一个疙瘩,不过他还未开口,就听隆安帝淡漠道:“爱卿此言却是偏了,他还不是君,谈甚么雷霆雨露,谈甚么天恩?”
  此言一出,郭松年出场就感心中不妙的李时,面色骤然煞白,跪地道:“父皇,儿臣罪该万死。儿臣……”
  隆安帝看也不看,只摆手道:“到一边跪好。”
  隆安帝心中,又何尝没有失望?
  还是大失所望……
  待李时跪到一旁后,林如海似有不忍,建言道:“皇上,王爷终究为了海粮之事,且大燕海贸皆从十三行过,本是先帝所拟之制,有据可依……”
  隆安帝闻言扯了扯嘴角,阴鸷的目光又盯向贾蔷,显然多有不满,喝道:“混帐东西!你来说,李时到底错在何处!再敢偷奸耍滑恣意胡为,今日必扒了你的好皮!”
  贾蔷目光环视一圈后,想了想忽地笑道:“四皇子,只能说他有些小瞧皇上和诸位大臣了。王爷,或是他背后之人,自视稍微有些高,却将皇上和诸大臣当成了景初旧臣。竟不知,眼下是隆安朝了!”
  隆安帝冷哼一声,道了句:“避重就轻!”不过,却也不能说贾蔷说的有错。
  顿了顿,隆安帝冷笑道:“何止李时看轻了朕和诸爱卿,你贾蔷不一样自视甚高,以为朕等皆昏君庸臣?”
  贾蔷嘿嘿一笑,却并未多言。
  郭松年暗自摇头贾蔷之胆大后,沉声道:“十三行当真好大的胆!大燕海疆,国之军防要务,便是朝廷之上,亦是非军机不可议之军国重事,十三行区区一介商贾,就敢指手画脚,狂妄之极!!十三行本身并无商船出海,所言采买海粮,也要假手于夷商船队。
  粮食,乃国之命脉所在,尤其是天灾之年。
  此等命脉,又怎敢假手于异国?
  十三行此举背后,到底是利令智昏,还是包藏祸心,朝廷务必要严查!”
  韩彬淡淡道:“也并非一定是十三行主动寻上门来。老夫在金陵为两江总督时,就专门了解过十三行的根底。潘家、伍家都是极精明的商贾之族,素来巴结天家,且极舍得施财上供。就老夫对他们的了解,以其谨慎心性,这两点要求,或许是他们的奢望,但未必是他们自己提出的。王爷,可是有人给你出了主意,让十三行来代替江南九家,接手内务府钱庄的股?这两点要求,算是王爷给他们的一点点回报?”
  李时闻言,如见鬼怪般惊骇的看向韩彬,这等极机密之要事,韩彬竟然就这样猜了出来?!
  可惜,这样的人,他已经一直执弟子礼敬之,为何仍不能为他所用?
  贾蔷看着脸色黑如锅底的隆安帝,心里好笑,果然人生在世,比接受自己平庸更难的事,就是接受儿女的平庸。而对于一个胸怀大志,且也算得上雄才大略的帝王而言,这种感觉,怕是会放大一万倍罢。
  想来,这也是近来天家帝后之间似乎起了些隔阂的缘由,但这又如何怨得了皇后娘娘……
  武英殿诸大学士都是从亿兆百姓中选出来的天下最顶尖的聪明人,隆安帝就生了五个儿子,若是里面就能出现一个能和他们相当的,那还得了?
  其实在贾蔷看来,即便天资不足,其实也没甚好担忧的。作为上位者的继承人,其实不必期望他有过高的才能天赋,而只要教会他一点,就足以做个守成之君,那就是,自知之明!
  又最忌,自作聪明!
  可惜,偏偏这两点,李时都占了……
  ……
第0900章
欺人太甚
  “贾蔷,你以为十三行当如何处置?”
  就当李时头都抬不起,羞愧的几无容身之地时,身为太子太傅的韩彬还是给他留下了体面,尽管,眼下大燕根本没有太子。
  贾蔷闻言却是冷笑一声,道:“元辅洞察万里,该怎么处置还用问我?”
  “贾蔷,好好说话。”
  林如海轻声提醒道。
  贾蔷顿了顿后,却还是摇了摇头,示意无话可说。
  这几个真不是好人,分明是拿他当磨刀石,来给李时上课来了。
  却不想想,果真李时为储君,今日他若暴怒相对,岂非为将来种祸?
  看出其仍有怨意,郭松年劝道:“今日皇上和元辅请国公前来,一是因为此事事关贾家和江南九姓,其二,则是国公对于出海之事心心念之,多少回宣明将来要驾舟海外。十三行要禁海,所以请国公前来反驳之。国公何故意气用事?”
  甚么叫官场太极高手?无过于此。
  也由此可见,对于他,文官一脉从来未放松过警惕之心。
  当然,也能理解。
  一个如此年轻就骤升国公,且还会如此赚钱的权贵,文官又怎么可能果真当成自己人?
  即便有林如海在,缓冲了大部分猜疑,但该堵的时候,仍要堵。
  郭松年此言,无异于告诉贾蔷,将来便是不想出海,也一定要出海!
  今日之行,有拿他当磨刀石之意,或许也有断其后路之意。
  郭松年未必有敌意,此法在他还有隆安帝和韩彬看来,也许还有保全之美意在。
  但是,始终是防备之心为重。
  贾蔷恍然,他苦笑了下,摇头道:“除了我先生外,武英殿上无好人。”
  郭松年无言,韩彬呵呵笑道:“贾蔷,何处此言?”
  贾蔷直言道:“我将来是想着要出海,海外有无限广阔之天地,穷我一生也难逛遍,可我自己要走,和被你们逼着走是一回事么?半山公,彼辈虽有大才,终不过一群老官僚。”
  韩彬却哈哈大笑起来,道:“好心当做驴肝肺!你要携全家南下,这合乎规矩么?你先生为了此事费了多少口舌才说伏众人,成全你的心意。如今我们倒成了坏人?你若不领情也罢,乖乖留在京里,当你的绣衣卫指挥使罢!皇上答应放你出京,还很是舍不得呢。”
  隆安帝冷哼一声,目光不善的看着贾蔷。
  贾蔷心里一个激灵,这才知道还有这么一出。
  娘的,这些天天日·李万机的人,各个都是套娃高手,哪件事背后不包含着千百种算计不罢休!
  这是早准备好了来堵他的……
  比起这些人来,贾蔷道行还差的多。
  他忙赔笑道:“出出出出!臣出海……不,臣南下!不过臣南下又不是为了私事……是去督促九大姓采买海粮。当然,眼下又多了件事,就是敲打敲打十三行。”
  “只敲打敲打?”
  有林如海站在那,即便隆安帝想发作此子一番,看在林如海的面上也要忍一忍,暂且遮过今日事,他皱眉道:“以你的性子,不是想着带绣衣卫去抄家么?十三行加起来比朝堂国库还富余……”
  “皇上……”
  韩彬忍不住提醒了声。
  抄家致富快倒是快,可别上头。
  隆安帝扯了扯嘴角,辩解道:“是贾蔷这个混帐所言。”
  贾蔷摇头道:“十三行牵扯诸番邦夷商之事,若大动干戈,势必出大乱子。皇上和诸位大人许是不知,对西夷而言,通商几为其性命相关之大事。通商一旦受阻,夷商必然鼓噪生事。当然,不是怕他们,但眼下新政初行,外洋海师还未成军,内洋水师虽强大,但不能出海,只有被动防御挨打的份,这不是长久之事。所以暂且不必动他们,臣南下后,好好摸摸他们的底,看看他们到底想做甚么,是不是已经成了夷商之忠实犬牙。一切,等外洋水师初具规模后再说。
  且话说回来,其实废他们,也不必动刀兵……”
  隆安帝面色阴沉道:“你又有甚么法子?听你这说法,十三行倒已经成了尾大不掉之势了?”
  他还真未想过,朝廷居然已经动不得几个区区商贾之族了!
  这对隆安帝而言,绝不是一件好消息。
  贾蔷道:“尾大不掉就有些高看他们了,真要拿下他们,也就拿下了。只是,目前不值当。先帝废黜四大海关,独留粤州海关,又将一应对外海贸大权甚至关税之权都交给十三行,已经造就了他们富可敌国之势。眼下骤然拔除他们,难免生乱,起些风波。而若想平稳的解决他们,其实只要重开四大海关即可。废了粤州海关一家独大的地位,他们也就远没那样重要了。当然,此议需要等外洋海师发展起来,起码有了能主动出海征剿海匪的实力后。不然,难免有海匪生事。”
  隆安帝闻言面色稍缓,“唔”了声,不置可否的看向韩彬。
  韩彬沉吟稍许,问贾蔷道:“那十三行采买海粮一事,到底有没有可行性?若是可行,多一分力今年就多一分把握。此次他们弄险拱火,朝廷自当严厉敲打,些许海粮,算是责罚?”
  贾蔷连忙摇头道:“如果由十三行采买,九大姓就不能去插手。九大姓来负责,朝廷就要严旨禁绝十三行参与此事……”
  “这又是为何?贾蔷,不要意气用事啊。你能想到暂不出手打压十三行,算是长进了许多。可别又去置气……”
  韩彬沉声问道。
  这些人虽精绝,但对于商贾之道,他们就未必精通了。
  贾蔷摇头道:“元辅不知,国人从来最好内斗,尤其是商贾。一旦分开两边,为了争粮,两家必然会彼此竟价,使得粮价飞涨,甚至远远高出原本的价格。到最后肥了番邦,苦了本国百姓,愚蠢行为也。而且,正如郭大人所言,粮食乃朝廷命脉所在,越是灾年越是如此。倘若夷商探清大燕境况,干脆封锁海路,从南洋诸国采买大量粮米,转头再以极高价钱卖入大燕。到那时,朝廷只能眼巴巴的吞下这个苦果,因此绝不可行!”
  便是前世记忆中,企业出海打价格战打的最狠的,始终是国人。
  大老王居然敢和央企打价格战,打赢后也完犊子了……
  由此可见,都是甚么尿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7/14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