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春(校对)第1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4/1428

  可若是连这个难题都解决不了,那他这个位置估计也坐不了几天了……
  看着吕嘉额头上豆大的汗都渗出来了,贾蔷好笑道:“放心,不怪怪罪于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边是热火朝天吃香喝辣,一边是冷冷清清干不完的差事,俸禄没几两,任谁也觉得心凉。今日,本王和太后就是来给你们送法子来了。”
  吕嘉闻言眼睛一亮,躬身道:“臣着实汗颜,王爷和太后娘娘将朝政托付,如今臣却未尽人意……”
  贾蔷摆摆手道:“这些客套话往后少说,踏实办事为先。官员们没干劲儿,根本原因就是油水少。人之常情,官员也要养家糊口,即便他们愿意为了胸中抱负吃苦,也不能让家人跟着吃糠咽菜。
  所以,本王与太后娘娘商议之后,决定为朝廷官员,发放养廉田。”
  “养廉田?”
  殿上诸官员纷纷纳罕起来,还未听说过有这劳什子东西。
  贾蔷淡淡笑道:“你们不是眼红武勋那边能在海外跑马圈地么?那好办,本王于海外圈地一亿亩,拿出来作为天下官员的养廉田。”
  百官闻言,当场都懵了!
  一亿亩是甚么概念?
  一平方公里,是一千五百亩。
  一万平方公里,是一千五百万亩。
  一亿亩,相当于六万多平方公里。
  而爪哇,总共是十三万平方公里,也就相当于以半个爪哇,收买天下官员。
  爪哇在贾蔷前世是能养活亿万人口的地方,如今以半个爪哇,养大燕数万官员……
  当然,贾蔷不会将这些人的地都放在爪哇……
  “暹罗、安南、真腊、吕宋,当然,还有爪哇,都是极肥沃可一年三熟的上好水田。这样算下来,至少顶江南一亿五千亩良田,甚至更多。怎么样,这份养廉田,够不够肥美?”
  听闻贾蔷之言,满朝官员都倒吸一口凉气,一个个眼睛都红了。
  一亿亩?!!
  这……
  吕嘉声音都打颤了,道:“王爷,这……这么多良田,都是分给官员的?”
  贾蔷笑了笑,道:“良田的产权,是天家内库的。但只要你们在官位上,这份养廉田就属于你们的。譬如你吕元辅,就有三万亩的养廉田,只要派人去耕种,收获的粮食德林号可以就地收购,都不用你家去操心怎么卖。
  三万亩,一年三熟,除去各项开支嚼用,一年十万雪花银的保底进项总会有的。
  这银子来的光明正大,是天家发放给你们的,皇帝也不差饿兵,所以清清白白。”
  单靠德林号运人去种地,运二十年都未必能将这一亿亩全部耕种出来。
  唯有利用这个时代最强大最中坚的阶级力量,以利诱之,为其所用。
  感觉到无数道炙热嫉羡的目光看来,吕嘉闻言,老脸泛红,道:“太多了太多了,臣寻常嚼用不多,一年也用不了多少银子……”
  贾蔷摆手道:“你的操行本王自然信得过,若非如此,韩半山也不会简拔你入阁。但是,你如今为新政元辅,要为百官做好表率,该是你的,天经地义,你就该拿。
  虽然养廉银子是公田,但只要一路勤勉做官做到致仕,没有犯下原则性的错误,譬如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欺虐百姓,践踏王法,那么等致仕之时,这份养廉田就归其所有,可传诸子孙。
  但丑话说在前头,既然是养廉银子,就要养在实处。
  不要这边吃着本王发下的养廉田,赚的盆满钵满,那边又对民脂民膏上下其手,暗中兼并土地,搜刮百姓。
  一旦有这样的事发生,就不止是收回养廉田那么简单了,本王还要他的脑袋!”
  吕嘉沉声道:“王爷放心,王爷舍出如此大的恩典,若仍有人不知足,朝廷第一个不会放过他们!还要请教王爷,这田该怎么分,怎样个章程?”
  贾蔷笑了笑,道:“军机阁臣们以三万亩计,六部尚书、各省督抚以一万亩计,余者递减。养廉田是公田,归内库所有,所以并无地税。诸卿只需派人过去耕种,收获都是净得的。等到年满致仕后,公田转私田后,也不过收二成租。
  另外,你们让人种上几年,觉得那里果真好,也可花银子在那边买地。
  至于如何分,你和诸大臣们商议出个章程来,待太后娘娘和我审议通过后,天家会派特使,将每一分养廉田契书送至你们各家府上,以彰诸卿谋国之功!”
  “万岁!万岁!万万岁!”
  贾蔷摆摆手,站起身来,立于御阶上俯视百官,沉声道:“本王知道,一直以来都有声音诟病开海之策,并以暴政必亡,本王不得好死来诅咒。还有一些人,认为天下风气被本王败坏殆尽,朝廷上下一心逐利……
  本王再说一遍,我们在做的事,绝不只是为了给我们自己谋取利益。
  千古以来王朝三百年轮回之厄到底能不能打破,如今就掌握在满朝文武君臣手中!
  若不打破此轮回之厄,即便朝廷再怎么折腾变法,即便恢复汉唐之强盛,两宋之豪富,又能如何?
  人口愈繁,土地兼并之祸愈盛,宋之悲惨不必提,盛唐不也难逃国都六陷、天子九逃的败落命运?
  终不过一场空!!
  当然,或许我们这条路,也未必能保江山万万年。
  但是本王相信,必能破三百年轮回之厄!
  哪怕能多一二百年,也是功德无量!”
  ……
  万岁山,广寒殿。
  黄昏时西边恍若火烧一般,晚风轻轻拂过,不远处的海子上,荡起层层涟漪。
  江山如画。
  尹后看着身旁只着一身轻薄斓衫的贾蔷,眸若星辰,俊秀绝伦,凤眸中目光起了些许波澜,柔声道:“你平日里虽不管朝政,都交与本宫和吕嘉等处置。但一出手,就能掌控住大势。你才这点年纪,就有如此能为,果真天生富贵,贵不可言。”
  贾蔷侧脸看了她一眼,笑道:“清诺若想说好听的,一会儿歇息时可以多说些。这会儿说些正事。”
  尹后没好气嗔他一眼,而后目光却也冷静下来,道:“这一亿亩田果真分下去,怕是至少要有数百万人出海替他们耕种。这样大的动静……会不会出乱子?再者,德林号纵然再有钱,也担负不起这么多人迁徙万里罢?”
  贾蔷奇道:“这叫甚么话?谁说要替他们担负出海的路资了?我干脆去他们家,连生孩子的活都给他们干完得了!”说罢,见尹后啐来,他哈哈笑道:“其实,我是想让他们来养开海之路!主要还是想让大燕动起来,活水才能养大鱼。”
  这就触及到尹后的盲点了,不过她生性聪颖之极,又能落下身段来请教,贾蔷自然也愿意教。
  寻了一处阴凉地,于白玉石椅落座后,道:“这里面涉及一系列的问题,譬如前些时日,漕运总督上的那道折子……”
  尹后记忆精绝,登时想起半月前漕运总督上的折子,道:“是说百万漕帮弟子,衣食艰难,恐漕运不稳,沿途生乱之事?”
  贾蔷笑道:“正是。这几年天下大旱,不止我德林号不断的吸收灾民,运往小琉球谋生,漕帮也在用尽全力恢复实力。漕帮帮主丁皓是个老江湖,只可惜这几年怕是老糊涂了,连有多大锅下多少米的道理都不懂,一味的招兵买马扩张实力。
  结果现在撑不住了,那么多青壮要吃饭,要养家糊口,可如今漕运又不比从前,德林号虽不再对外接收运单,可自家的商货仍由德林漕船运送。如此一来,漕帮的生意愈发萧条,哪里养得起那么多张嘴?
  漕帮几十万人,的确非同小可。”
  尹后道:“你想让这些人也去出海?”
  贾蔷道:“不止。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出海,可海运运力,即便是德林号,也不可能全部供应起来。而且我素来认为,一家独大绝非好事。所以,除了继续壮大德林造船厂外,我还会另外扶持起几家造船工坊来大量造海船,卖给漕帮,让漕帮干他们的老本行。只不过要从那条小小的运河,转至大海。
  如此一来,不仅会解决大量百姓出海难的问题,顺带着还解决了漕帮之难,大燕的运力也会大大提升。最重要的是,还会产生一大批能造出海船的工匠,可以提升锻炼大燕造船的能力。
  先造客船,再造战舰!”
  尹后闻言思量好一阵后,皱眉道:“想法虽好,可是这些过程无一不需要大量的金银。漕帮连饭都快吃不起了,哪有这样的财力买船?还有其他方方面面,都需要银子……国库现在虽还有些银子,可能够赈济灾情就不错了。纵然你手里有皇家钱庄,有些银子打底,可想来也远远不够。”
  光畅想的话,天下聪明才智之士不计其数,能想出天花来。
  可没银子打底,一切都是空。
  贾蔷笑了笑,道:“你说的对,远远不够。所以就要想法子,多弄些金银来。钱庄只有有了足够多的金银为底,才有底气发行更多的银票,来办大事。”
  “可银子从哪来呢?”
  贾蔷闻言呵呵一笑,仰头眺望着如墨的夜空上,那一轮洁白的银月。
  真美,恍若一副水墨图一般。
  他却说起了似是不相干的话来:“清诺,我们这个民族,经历了太多磨难,也遭遇了太多的凌辱,太艰难,也太不易了。我若仍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无用之人,那也只能对月叹息,心中愤愤骂几声怜几分,也就过去了。
  可如今,荆棘坎坷走了这么多,让我手里操持起天下权柄,我又岂能不做些甚么?”
  尹后凤眸中目光震撼的看着贾蔷,她无法理解贾蔷此刻的情感,却又清晰的能感觉到,贾蔷发自肺腑的滔天仇恨!
  他到底经历了甚么?
  贾蔷握起尹后如夜色般清凉的柔荑,微笑道:“既然那么缺银子,那就去从前的仇人那里讨债,一家一家的讨,总有悉数讨回来的时候!”
  看着他眼眸中漆黑的眸瞳,点墨一般,倒映着银霜月色,尹后心中隐隐有些悸动。
  “原以为,已经了解你了几分。如今看来,本宫对你的了解,还不足万一。”
  尹后是极聪明的女人,她看出贾蔷并不想深谈,所以并未刨根问底的追问,这个民族到底怎么了……眼下其实并不大用“民族”这样的词,有种莫名其妙的矫情。
  但这个词每每自贾蔷口中说出,却又仿佛一点都不违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4/14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