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春(校对)第13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7/1428

  显然,贾蔷的报复,更狠,也更彻骨铭心。
  “你若,果真想报仇,就好生活下去。等出了海后,励精图治,未尝,没有回返大燕的一天……”
  尹后垂着眼帘,说下这句话后,转身就要离去。
  却听李暄在背后又恢复了不正经的语气,笑呵呵道:“是啊,还有机会。只是为了能多争取些时日,母后还是早点和那球攮的给儿臣生个弟弟罢。再给这个弟弟谋个好封国,一二百年后,说不定真有惊喜的事发生。”
  尹后身形略略一顿后,往御花园方向行去。
  今晚,只她和子瑜在……
  她早就知道,那个胸怀伟岸的男人,心里藏有甚么样的心思。
  依他又如何?
  ……
  西苑,天宝楼。
  被寻来的李婧愕然的看着黛玉,道:“娘娘,这会儿去叫王爷回来?宫里不是有事么……”
  黛玉淡淡道:“再有事,这会儿也该谈罢了。你去寻他,就说他若不回来,子瑜姐姐回来也成。”
  听闻此言,李婧面色微微一变,神情有些闪烁,看着黛玉干笑了声,道:“娘娘,爷喜欢,您又何必……”
  黛玉闻言登时作色,道:“简直荒唐!赶明儿他连孙姨娘也瞧上了,让你和孙姨娘一道侍寝,你也依他?”
  孙姨娘是李婧父亲李福的妻子……
  李婧脸色涨红,但当着黛玉如何敢造次,见黛玉发怒,只能跪下听训。
  紫鹃在一旁轻轻拉扯了下黛玉的胳膊,使了个眼色。
  黛玉收敛怒意,道:“起来罢,原不是生你的气,也不是拈酸吃醋,更不是防备尹家……只是,心疼子瑜姐姐。这个道理,爷们儿不明白,可你我身为女儿家,自当明白。
  那位太后虽美艳无双,可心性却不是寻常女人。她不在意这些,子瑜姐姐却不同。
  如今既是一家人,就要尊重着,不可一味取悦讨好他,让子瑜姐姐受糟践。
  可明白了?”
  李婧闻言大为震动,看向黛玉也愈发尊敬,起身抱拳礼道:“遵娘娘懿旨!娘娘放心,必将子瑜姐姐带回来!”
  等李婧肃穆离去后,紫鹃同黛玉小声埋怨道:“都到这一步了,就让王爷高乐高乐又如何?姑娘偏约束的紧。”
  黛玉没好气白她一眼,道:“你懂甚么?这才叫过日子。”
  紫鹃闻言一怔,似乎明白了甚么,但又不大明白……
  ……
  翌日清晨。
  贾蔷自天宝楼中起身,黛玉、子瑜与他穿戴整齐后,他乐呵道:“牛痘的事,已经叫人预备起了。若是顺利,可以将安济坊顺势推行天下。”
  安济坊便是类似于公立医院的机构,眼下自然还不能大规模铺展开来,朝廷负担不起。
  但随着海外资源不断的流入大燕,最多二十年内,安济坊一定能开遍大燕一千五百余州县。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功德无量的慈悲伟事。
  由黛玉、子瑜来负责,二人之名,也将永垂青史,绝非青史上那些名后能及。
  黛玉笑道:“此事最好别带我,我没那么厚的面皮,去贪子瑜姐姐的功劳。”
  尹子瑜闻言,轻轻摇了摇手,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黛玉,最好又虚点了下贾蔷。
  黛玉笑道:“虽是一家人,此法也得自于他,可真正操持的,还不是姐姐?我又不通医理。”
  贾蔷在一旁笑道:“没你这个皇后娘娘坐正中宫帮着出面,只子瑜一人,非得累死不可,也有诸多不便。你就别推辞了,再说,日后还有许多其他的事……”
  黛玉眼睛一转,道:“那你给宝丫头安排的甚么名堂?”
  这可是一生之敌,宝丫头那身前鼓囊囊,那腚圆滚滚,这会儿又怀起了,看架势想是要追赶李婧……
  贾蔷干笑了声,道:“织布机不能只由德林号一家独肥,世上穿不暖衣服的百姓还有太多,只靠德林号一家,还是太慢。所以想将新式织机的发明,冠上她的名儿……当然,不是为了强求让她留名,就是想让世人知道知道,天家的内眷都在做事,还能做成大事,她们的内眷出来做事,不算甚么大逆不道的难堪事。为了解放生产力,我也是拼了!
  “呸!”
  黛玉啐了口,不过到底没说出不许的话来,嗔了贾蔷一眼,道:“快去罢,爹爹他们在勤政殿等着呢。今儿接舅舅一家来宫里做客,你忙完了早点过来。”
  “诶!好!两位贤妻,告辞!”
  ……
第0006章
好春光
  西苑,勤政殿。
  贾蔷于御座上落座后,免礼百官,随后同林如海笑道:“先生,国事繁重,数年天灾、边戎和人之祸患,使黎庶苦熬多时。这二年虽勉强算得风调雨顺,然百姓仍旧太苦。各级官员,也不轻省。弟子之意,这登基大典,能简便些,就简便些。原也不指望一场大典,就让百官死心塌地,忠心不二……”
  林如海对贾蔷这类背离官场规则的话已经有些习惯了,不过他还是劝道:“王爷,名正,方能言顺呐。”
  吕嘉最热衷这等事,林如海话音刚落,便正声道:“皇爷虽体恤万民,爱惜百官,可也当体谅万民和百官敬爱君父之心!!”
  李肃生性刚烈清正,这会儿听到吕嘉之言,差点没忍住上去狠狠给他一拳,冷哼一声后,他开口道:“王爷,元辅所言极是,名正方能言顺。若不声不响的就登基了,旁人只道王爷心虚。”
  李肃身前的曹叡侧目看了眼这位刚直的汉子,心里有些敬服。
  要知道贾蔷这些年,最厌烦的就是这种卖直的臣子。
  倒在其手中的铁骨忠臣,不是一个两个。
  做官能做到这个地步,自然不会是迂蠢之辈,却依旧敢这样做,可见内心的确如此。
  贾蔷呵呵笑道:“心虚不心虚的,也不是一场大典能解决的。民意即天心,如烘炉。本王坐这个位置到底能否经得起烈火焚烧刀砍斧凿,归根到底,要看本王能不能经得起民心的考验,而不在一场圣典。
  且眼下果真要大肆操办,怕是要掏空国库。这两年,也没攒起多少家底。欠皇家钱庄的亏空,就快到期了罢?这笔账,可含糊不过去。
  所以耗费这么多精力、物力和财力,不若多办几件实事。
  等三五年后,国库大大充裕,再办一场举国庆典也不迟。”
  林如海看着贾蔷微笑道:“这般看来,你心里已是拿定主意了?”
  贾蔷点了点头,笑道:“正事太多,弟子在京最多留到年后,时间不够用。”
  林如海提醒道:“这二年王爷已经做成了不少大事了,不要太急了。歇一歇,身子骨要紧。”
  贾蔷呵呵笑道:“弟子才二十出头,操持的事,远不如先生和诸位朝臣们繁重。再者,朝政我也只起个头,到底该如何操持,终究依赖朝廷。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本王也懂,但有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不能再拖了,就是火耗之事。
  这二年来,本王无数次微服私访,探寻乡土民间,了解生民疾苦,发现最受百姓诟病者,便是这个火耗银子,实在缺德。诸位多是从州县府城上来的,这火耗银子是甚么名堂,根本不用本王赘言。
  当然,有人会说,皇帝不差饿兵。朝廷需要下面的官员,官员需要胥吏。可朝廷不给胥吏发俸禄,胥吏需要下面的州县府衙来养,没有火耗银子,他们拿甚么去养?
  这话简直就是放屁!”
  听闻贾蔷陡然爆粗言,勤政殿内登时鸦雀无声。
  贾蔷站起来皱眉道:“胥吏之祸,就是第二件事。朝廷正税才几何啊?你们再去百姓中间问问,他们实际上要交多少税赋?胥吏因为没有俸禄,靠官老爷赏的那几钱银子,还不够吃一顿花酒的。可为甚么是个人都想谋一份胥吏差使?就因为披上那层皮,就能朝百姓伸手,就能想方设法的榨出油水来!
  本王记得,朝廷规定县级府衙,所能招收胥吏为二十数。可这二年来,本王所经历之县衙,最少的也有二百数,大些的州县府衙,破千数都不为过。
  那些胥吏们吃香喝辣,过的滋润无比,无论灾年还是祸年,都如同捧着铁饭碗……
  可他们本身不事生产,又是吃谁的喝谁的?
  这绝不是小事,这是恶疾!这是长在百姓身上的毒痈!
  你们一个个都希望本王能垂拱而治,莫要插手干预你们治国打理政务。
  可你们怎么不对百姓垂拱而治?
  才不过两年呐,本王才走了几个地方,看到的无处鸣冤的屈死案例,就有三百六十八件!
  这还没算上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
  看着御座上声音愈寒,怒气愈盛的贾蔷,百官哪里还站的住,以林如海为首,纷纷跪下请罪:“臣等罪该万死!”
  贾蔷站在那,目光森然的看了一圈后,缓缓道:“都起来罢。此事,不能都怪你们。如今偌大一个帝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有太多大事要做……但是,此事也绝非小事。都道阎王好惹,小鬼难缠。这世上的小鬼太多了,本王让人去查了查,大燕的胥吏至少有五十万数,这还不是全部。十个百姓,能养得起一个胥吏的吃香喝辣么?
  这件事,本王不要求你们立刻下死手,天下也不可能一天就清明承平。但你们心里要有数,要有此事,要当成一件大事!
  本王也不是全都甩给你们,也想了一个法子,你们且听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7/14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