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春(校对)第5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4/1428

  原本甄玉嬛会毫不犹豫的开口相求,哪怕是跪地亦在所不惜。
  可眼下贾家出了丧,贾蔷还要服重孝,这个时候再开口,就太过难为人了。
  况且,贾蔷服孝期间,也不能让人去为了甄家的事去奔波啊!
  甄玉嬛心底善良,不忍叨扰,姜林却没这个顾忌,道:“宁侯,今日我和内子前来,所为者不是其他,而是甄家。我就不信,以宁侯的耳目通灵,还没听说过甄家的事……”
  贾蔷摇摇头,惊讶道:“甄家的事?甄家甚么事?我真没听说过,这一二月来,我除了公事就是国孝、家孝,刚除了国孝,如今又来了重孝。我先生也是成天在武英殿住着,等闲不回布政坊,我耳目通灵甚么啊我?”
  听他如此说,甄玉嬛心里愈发不忍相扰,犹豫着是不是随一份礼,就回去罢了。
  姜林却冷笑道:“也罢,宁侯先前不知,现在我来说罢。甄家是你们贾家百年世交,又是老亲。如今朝廷里以亏空渎职贪腐之罪,要彻查江南甄家,便是以你先生的户部为主。宁侯,以贾家和甄家的关系,这件事上总不好袖手旁观罢?”
  贾蔷眨了眨眼,道:“甄家被查怕甚么,清者自清!”然后看向甄玉嬛正色保证道:“二姐姐你放心,回头我一定告诉我先生,断不容任何人往甄家头上泼污水。如今我身戴重孝,不好随意外出,但以贾家和甄家的关系,还有当初在淮阴时二姐姐对我的关照,我保证,绝不会让人诬赖甄家!小弟能做的不多,但总好过一些人,分明家中掌着大燕天下兵马大权,却一毛不拔往外推的好!二姐姐也别太难过,这世上女子,遇人不淑者占十之八九。但若是有人敢欺负你,你只管送信来告诉我。他们既然知道贾家和甄家是百年世交老亲,我就绝不允许有人欺负你!”
  话音刚落,正当姜林的脸都快长到地上时,李用急急进来,道:“侯爷,族内各太爷、老爷、大爷等都到了。另镇国公府、理国公府等公候府第也都来了人。家里只您一个主子,您看是不是……”
  甄玉嬛闻言,愈发惭愧,忙道:“蔷弟,你快去忙你的罢,我们且先回了。”
  贾蔷点点头应下后,回头又警告姜林道:“本侯不管这个主意是你家那把老骨头出的,还是你小子在憋坏,我都不在意。但本侯警告你姜家,要善待我二姐姐。不然的话,你姜家不是正在装惨么?本侯可以成全你们,让你们变成真惨!”
  说罢,冷冷看了姜林一眼后,转身离去。
  ……
第0564章
请二婶婶来东府帮几天忙
  大明宫,养心殿。
  隆安帝听闻戴权之言后,微微一扬眉尖,道:“贾敬死了?哼。”眉眼间,不乏刻薄的讥讽。
  对于贾敬,隆安帝并不陌生。
  曾有一段时日,他还有些钦佩此人风骨,感观良好。
  荣国公贾代善活着时,宁国府袭一等将军贾代化的京城节度之位,还并非只是一个空头衔。
  堪称位高权重,十分紧要之职。
  而贾敬身为京营节度之子,非但武功骑射不错,甚至文才方面,更是惊艳一方。
  时有京城四公子,宁荣两座国公府第的贾家就出了一个,便是文武双全的贾敬。
  当时贾敬在贾家,远非贾赦、贾政之流可比,贾家同代人中,可谓无人能比。
  所有人都以为,贾敬将来必能光耀门楣,不辱祖宗功业,甚至还能发扬光大。
  因为贾敬当时,颇得老义忠亲王,也就是景初年间东宫的器重。
  若非贾敬坚持科甲出身,以正途入东宫为官,义忠亲王早就征辟他入东宫为官了。
  即便未曾为官,贾敬当年也可随意出入东宫,甚至传言他还可与义忠亲王同车而行,同榻而卧。
  是时,便是荣国公贾代善,都对这位东府长侄另眼相看。
  若是一直这样下去,东府之势,绝非后来的西府可比。
  直到景初十四年,这一年,贾敬高中进士,但也是这一年,义忠亲王坏了事,从朝野称赞的贤太子,突然遭圈禁被废,并于三年后很快就病殁了。
  一代贤明东宫,被贬成为义忠亲王,郁郁而终。
  自此,贾敬虽名列皇榜,却拒不入仕,甚至连祖宗家业也不就,直接让其子贾珍袭了爵。
  他自己则出了城,在道观里出世修道,再不问世间俗事。
  这样的忠义,在景初年间时,不止朝野清流,连隆安帝都颇有几分敬重。
  但是,等到皇位落到隆安帝身上时,处境不同,地位不同后,再看此人,就怎么看怎么刺眼了。
  莫非此辈以为,这位子只能义忠亲王坐,他隆安帝却坐不得?
  无知之辈,以为朕之德行,不配为帝?
  所以,对于贾敬,隆安帝当初生出的好感一朝丧尽,到后来听说修道修的走火入魔,就唯有嘲讽了。
  顿了顿,他问道:“可得善终否?”
  宁国府一脉,贾珍暴毙,贾蓉惨死,若是连贾敬都横死,那这一支的风水,就真不算怎么好了……
  戴权忙回道:“是吞服金丹过多,烧胀而殁。”
  这个死因,倒是和太上皇一模一样……
  隆安帝眉头皱了皱,也不知想到了甚么,沉默稍许后道:“罢了,前儿才打了人家廷杖,有些冤枉了那个混帐行子,今儿朕给他个体面罢。传旨: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五品之职。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钦此。”
  听到这等恩典,戴权眼角抽了抽,心里打定主意,让戴缑这二年来最好躲着贾家走。
  最起码,林如海不死,别去招惹贾蔷。
  刚念及此人,就听有黄门入殿内传奏:“文渊阁大学士林如海求见!”
  隆安帝忙让宣入,又让戴权亲自备坐。
  等林如海谢过皇恩落座后,隆安帝皱眉道:“本就瘦的不成模样,如今怎又比先前还瘦了?”
  林如海笑了笑,道:“皇上不必担忧,臣这身子骨,虽久病多年,但臣料想,总还能再坚持五年。不见新政大行天下,臣岂能撒手?”
  隆安帝闻言,心里宽松了稍许,但仍未满意,道:“五年?如此大业,便是十年仍显匆忙,五年如何能够?爱卿好生保养身子,朕还要倚重多年呢。”
  林如海笑道:“臣自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过,皇上也不必着急。天下英才无数,如恒河之沙。如今圣天子在上,新政大行时,自有无数英才显现。江山代有才人出,一辈新人换旧人,才是正道。如臣这般老朽,得用时,就该效死命为君上,为社稷,不好惜一时之力。待病弱无能时,该退时就该退。恋栈不去,反倒成了朝廷之累赘,亦非社稷之福。
  朝中如今多有老朽之辈,虽无大过,却也无大功。他们本身,也只求无功无过,占着位置不为事。居然还能养出清望来……臣以为,此非正道。”
  隆安帝闻言,看着林如海道:“此等情形,爱卿便是不说,朕也看得到。可又有何计可施?爱卿若是身子骨壮实,朕就将吏部分与爱卿掌着。可如今一个户部,就让爱卿如此操劳。朕岂能再赋重差?”
  林如海呵呵笑道:“臣岂敢生出贪婪之心?只是臣从户部邸报中看到,今岁两江、鄂、皖、陕、晋等地,形势都在向好。韩彬、李晗、张谷、窦现、左骧等人,不愧是当世名臣!尤其是近二月来,手笔越来越大。更难得的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很是提拔了一批可用之人,看起来,也是效果不俗。臣寻思着,若是今岁夏秋之后,果真这数省之地安靖平稳,是否可调诸位贤臣入京?”
  见隆安帝有些迟疑,林如海笑道:“不瞒皇上,臣也是有些私心的。”
  隆安帝惊喜笑道:“爱卿也有私心?朕却从来不知,爱卿也会有私心。”
  林如海苦笑道:“臣为相之后,公务之重,每日剧增!若军机处诸大臣同心协力倒也罢,偏其他诸大人的想法,仍是景初年间那些路数。寅吃卯粮,先谋官绅之福,而后才念百姓之民生。国库里稍微有点银子,倒先张罗着补百官多年前的欠俸和宗室的禄米。整日里勾心斗角,臣能为有限,独木难支。这种事,皇上又不好出面。所以,想请几个霸道些的同僚回来帮帮场子。”
  这些事隆安帝早就心知肚明,听到林如海的诉苦,哈哈大笑出声,道:“爱卿哪里是能为有限,不过是爱卿出身四世列侯之家,读书传礼,一身君子之气,这才让人欺负了去。韩彬、李晗、张谷、窦现、左骧等人,却一个比一个霸道。有他们在,爱卿倒是的确不复担忧这等扯平事。”
  隆安帝高兴的当然不是这样肤浅的小事,而是林如海不专权,不揽权。
  韩彬等人不归,每多一日,林如海往朝中各处安插的人手,便多一分。
  不是他想安插,而是为了办事,不得不安插。
  隆安帝非但不会阻拦,还会鼓舞甚至相助这种做派。
  韩彬等人若是三年不归,那即便不会满朝皆林臣,至少也会落个林半朝的美名。
  到那时,即便韩彬、李晗、张谷、窦现、左骧等人归来,也未必能与林如海抗衡。
  如今林如海能主动催着请他们速归,至少这份心意,这个表态,让隆安帝十分满意。
  隆安帝看着林如海笑道:“原还想给爱卿一个惊喜,既然爱卿说了,那朕就给爱卿交个底。韩彬、李晗、张谷、左骧等人最少还要等半年光景才能回京,他们各自所在的位置都十分要紧,未安稳妥当,不敢轻离。但窦现,呵呵,再有月余,就该回京了!如何,窦现窦广德的脾性,爱卿总该知道罢?”
  林如海闻言果然高兴道:“若是窦广德回京,臣之烦恼,必不再忧矣。”
  韩彬等人的脾性已算是刚烈,但是却都没有窦现的脾气大,窦现之刚正暴烈,早在当年为巡城御史,却敢当街殴打劝阻未果,纵马驰街的宗室亲王时,就闻名天下了!
  此人之霸道,便是韩彬都头疼不已。
  却不知率先将此人调回京,是否有一箭双雕之意……
  ……
  宁安堂上。
  贾蔷面带哀容,双眼红肿,面上泪痕极深……
  晴雯这小浪蹄子,多半是在记恨昨夜他和香菱夜不归宿之事,所以给他准备的生姜里,掺杂了芥末和大蒜。
  让他想止住眼泪都难……
  一众贾族中人,黑压压的一大片,贾蔷让他们挨个看过贾敬遗体后,“悲泣”道:“修道炼丹之害,都看在眼里了?太爷是长辈,我作为晚辈,虽百般哭求,甚至跪求,请他们停止炼丹修玄,他老人家始终不听,以致今日之果。但从今往后,贾家哪个再敢碰这些,就莫怪我这个族长不近情面。唉,我……悲伤过度,头晕无力,难以操持丧事。今将丧事,全权委托于政太爷和芸哥儿。若有失礼之处,还望体谅。”
  众人:“……”
  如今贾族上下,敢跳脚的都送去辽东了,留下的,都是识时务之辈,谁敢多说甚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4/14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