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春(校对)第6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4/1428

  贾蔷在王家扶持一个王子腾不说,生生把人推到了丰台大营提四万大军大都督的位置上。
  连王家两个庶出孽子王安、王云都安排成了官,眼见混出了模样。
  薛家就更不用提了,贾蔷和那薛蟠交好,看着将丰字号给吞并了,可人家薛家二叔薛明上月却给薛姨妈送来了信,说是今年薛家只分红就不下十万两银子。
  薛家原说起来有百万家业,可有百万家业和有百万现银那是两码子事。
  当初薛蟠为了赎身花解语,十万两银子都凑不齐,最后还是问贾蔷借了二万两。
  可见,薛家真正的现银家底儿,连十万两也没有。
  如今贾蔷一年就帮他赚了那么多,而薛家的丰字号仍是薛家的。
  现在好了,到了史家,就拉扯一个孤女?
  见贾母憋屈的话也说不出来,都要落泪了,贾蔷呵呵笑道:“史家的事再说,那一门里竟是奇葩,比王家还有意思。不吃一次狠亏,挨一次狠打,扭不过神来。等涨了记性,也就好了。”
  这话当然只是说说……
  扶持王家,是因为贾家明面上实在没人可用。
  而王安、王云两个,是自己争气,也孝顺其庶母,在王家被打压的还不如贾环,对王家也没甚么归属心。
  想想也是,两个孝顺的孩子,见其生母动辄被教训,活的惊心胆战,他们自己也是常年在挨打挨骂中长大,对王家又能有几分感恩?
  倒是对贾蔷,忠心耿耿。
  数次行动,都冲锋在前,悍不畏死。
  这二人,是为了以后抄底王家所用……
  至于薛家,有薛家丰字号在江南各省各地的销售渠道,再加上齐家助力,使得德林号在江南铺开几乎一路顺风顺水,替贾蔷节省下的精力、人力和时间,又何止区区十万两银子可比?
  再有薛蟠当初的义气之助,贾蔷自不会吝啬。
  王家和薛家都有拉扯一手的动力,可史家……
  贾蔷实在想不出拉扯史家那两个二货的理由来,所以这会儿且这般安慰贾母罢。
  “对了,晚上你们在哪吃的?我说了东府请东道……”
  贾蔷岔开话题看向黛玉问道。
  黛玉抿嘴笑道:“我听香菱儿说,你新得了两篓子好蟹,就让人煮了,办了个螃蟹宴,还给你留了八个呢。”
  贾蔷闻言,心疼的倒吸了口凉气,痛不欲生的语气道:“那是我留着咱们俩赏菊时慢慢吃的!”
  果不其然,此言一出,立时引起公愤来!
  “就不该留下那一篓子!”
  “赶明儿还去!”
  “天天去吃,林姐姐去哪我们就去哪!”
  贾母、薛姨妈都被这番热闹逗的哈哈大笑起来,不过笑罢,黛玉就问道:“你从宫里出来这样晚了,可吃晚饭了没有呢?”
  贾蔷摇头道:“没事,一会儿回去对付一点,不是还有八个螃蟹么?”
  一直没含笑没开口的李纨,这会儿却突然开口道:“蔷儿今晚去我那里罢!”
  此言一出,众人倒没多想,纷纷不解的看向她,不知此言何意。
  独凤姐儿唬了一跳,以为这位妯娌疯了……
  李纨也自觉得失言,俏脸涨红,忙解释道:“因兰儿的事,我总觉着亏欠了蔷儿好大的人情。虽说他是族长,可别家的族长也没他这样的。花费那样大的心力,把族学弄成这样好。兰儿他,打小没了父亲,虽老太太、老爷、太太都格外照顾疼爱,给我的月钱和老太太、太太一样多,另外还有园子、铺子甚么,叫我去收租嚼用。这些都是莫大的恩情,可兰儿毕竟还是没了爹爹。所以素来性子偏软,让我教的胆小也小家子气,如今都是托蔷儿的福,我才……”
  话没说尽,早就哽咽的流下许多眼泪。
  贾蔷摩挲了下下巴,看着李纨道:“这些话,大婶婶都不必说了。兰哥儿是我贾家子弟,我这个当族长的,能拉扯一把就不会袖手旁观,更何况,他原是可造之材。大婶婶请我过去,是为了再教教兰哥儿?”
  李纨用素色帕子擦了擦眼泪后,忙道:“不是不是,先前吃饭时蔷儿没回来,我就让素云预备了一桌饭菜,想等着蔷儿回来了,请他一回,好好谢谢他。今儿就先不请老太太、姨妈和太太了,等兰儿回学里前,我必再请大家一请。”
  她说的楚楚可怜,众人怜她寡妇失业的,还能说甚么?
  独凤姐儿不愿气氛太过伤感,高声笑道:“哎哟哟!亏你是个大嫂子呢!请东道竟只请蔷儿一个,也亏你怎么说得出口!一个东道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我们了,便是多请一回又能如何?真论起家底儿来,咱们这些谁能和你比?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
  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个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俩,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两银子。就拿出二百两银子来,狠狠请咱们一个东道,又如何?”
  一番话说的李纨面红耳赤,气笑道:“你们听听,我都说了等兰儿回学里时再请大家一请,今儿单请蔷儿,她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这东西亏她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的人家,可她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
  众人一通好笑,贾母笑罢“教训”道:“不许欺负你大嫂子,她原是老实人!”
  凤姐儿忙伏输,道:“好好好!老太太都说了大嫂子是老实人,那她必是老实人了!好嫂子,你快请了蔷儿去吃东道罢!我们先去东府吃瓜,回头再问他,你请了他甚么好吃的。”
  若非贾母等长辈在,私下里她真想问一句可有饺子没有!
  贾蔷对黛玉道:“那今晚,你和姑姑们一道去四姑姑院子里睡?”
  黛玉抿嘴笑道:“好啊!正好一起议一议,日后搬进园子里该怎么住。”
  提起此事,探春、湘云等人又激动起来。
  迎春、惜春也都笑嘻嘻。
  只有宝钗浅浅看了贾蔷一眼后,含笑不语。
  淡极始知花更艳……
  字字落心头!
  ……
  李纨院。
  中堂,房门大开着。
  一张并不大的楠木圆桌边,坐着贾蔷、李纨和贾兰三人。
  桌面上是一席饭菜,虽都是不大的青白瓷盘具,却也摆了满满当当一桌子,四凉八热六荤六素的菜。
  贾蔷也是饿了大半天了,并不客气,连添了五回饭都不够,只让素云将饭盆端来,放在身边,这才又甩开膀子吃。
  李纨是请客的,看到客人吃的这样好,自然高兴不已。
  便是贾兰,素来老成的像个大人,这会儿看贾蔷这样能吃,也不由咧嘴笑了起来,倒是露出几分童趣。
  丫鬟素云更是掩口轻笑,被李纨瞪了眼后,方老实下来。
  一口气吃了大半盆米饭后,贾蔷方收了神通……
  见李纨、贾兰都早早撂下了筷子,“啧”了声,道:“我吃的这样痛快,都带不动你们多吃两碗饭么?”
  李纨母子笑了起来,李纨道:“看你吃的这样香,已经多吃了半碗了。原本,我只进半碗饭的。”
  贾蔷摇了摇头,道:“吃这样少肯定不行,长久不了。”
  李纨笑道:“不到那个地步,总也会熬到兰儿考取功名,成家立业之后。”
  贾蔷好笑道:“那才用多少年?如今兰哥儿在学里,万事不用你理会。只要他不骄不躁,遇到困难也不气馁,考取功名夺个前程,是早早晚晚的事。大婶婶也该会自己多想想,平日里和姑姑姊妹她们多顽顽,往后园子也可多逛逛。今年你才二十来岁,至少还能活八十年。对了,赶明儿大婶婶可以跟林妹妹学学锻炼身体的法门。大婶婶还算好的,能进半碗饭。林妹妹原先是按米粒儿数着吃,如今倒也能用一碗饭了。”
  贾兰闻言,眼睛登时一亮,仰起小脸看向李纨,央求了声:“娘!”
  李纨本不欲去学,总觉得她一个年轻寡妇,去学小姑娘们顽笑动作,未免不庄重,让人说嘴去。
  可看到贾兰巴巴的眼神,心头一软,犹豫了下,点点头笑道:“好,等得闲了,我就去试试。”
  贾兰闻言大为高兴,不过随即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道:“娘,大兄,我该去睡觉了。学里夜读也从不过子时,就必须要入睡了。”
  李纨忙道:“快,素云,送哥儿去东厢安歇了。”
  贾兰告辞了李纨和贾蔷后,跟着素云出门往东厢去了。
  等他走后,李纨这才忽地想起:“蔷儿,你可吃酒不吃?都怪我忘了这回事,如今你连饭也用罢,我才想起来。”
  贾蔷连忙摆手道:“不喝不喝,戒多时了。”
  性子素来素淡的李纨听了,都忍俊不禁,笑道:“蔷儿愈发诙谐风趣了呢。不过来我这吃一遭东道,连清酒也不吃一盅,回头凤丫头那犯口舌的,又该拿我取笑了。”
  说着起身,进了里屋,取了一白瓷染青花酒壶并一双青莲三爵酒盅来。
  看起来,确实是原有准备,忘了拿出来。
  未几,素云归来,李纨让她用热水温了温,亲自给贾蔷斟满,又与她自己也斟了半盏,赔笑道:“我吃不得许多,不能陪蔷儿尽兴,你且自己多吃两盅。”
  贾蔷闻言笑了笑,举杯对李纨道:“大婶婶不必如此,本是一家人。且大婶婶一人带着贾兰,还侍奉着老太太、舅姑,照顾着那么多小姑子小叔子,于我贾家有功。我所做的,原是我本该做的。再说,也不止对兰哥儿一人。贾族但凡天赋出众,肯上进用心的子弟,我都会让学里用心培养。大婶婶这盅酒若吃不惯,不吃也成,还是给我罢。谢谢大婶婶今儿的东道,我借大婶婶的酒,祝大婶婶身体康健,百岁无忧。也祝兰哥儿早日金榜题名,给大婶婶请个诰命回来。”
  说罢,一饮而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4/14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