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1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673

  而方从哲因此将韩爌的奏本在这时候递了来:“启禀陛下,这是韩爌所上奏疏,言朝廷当下诏于朝鲜,并责令朝鲜慎重选使臣,且进贡珍品以表歉意。”
  朱由校这下子算是知道了内阁的票拟为何这次很符合自己的心意,明显是韩爌开窍了。
  而也因此,朱由校不得不承认还留在朝堂上的文官中,识趣的是越来越多了。
  因此,朱由校继续说道:“那就由爱卿票拟,准予他所奏,让朝鲜租借一岛于我大明作为贸易与驻军之地,以表歉意,皆让袁崇焕将此诏带去朝鲜。”
  “臣遵旨!”
  方从哲回了一句。
  接着,朱由校因此事说了起来:“通过这事倒是能看出朝鲜士大夫的态度,和我大明许多士大夫很类似啊,只怕其国主也是个做不了主的,如此看来,我大明要想统筹各方力量平定东虏,还得费一番精力。”
  “陛下说的是,这也是臣当年为何不赞成徐阁老关于让朝廷派驻官员去朝鲜督促朝鲜练兵并同朝廷一起出兵东虏进而平定东虏的缘故,朝鲜国主不过形同虚设,而要朝鲜诸大臣愿意替天朝卖命,他们自是不肯的,以臣之见,此次袁主客去朝鲜,想要得到朝鲜助饷乃至让我大明驻军,只怕甚难!”
  方从哲回了一句。
  而朱由校则没好气道:“那神庙时,我大明靡费钱粮无数,耗费大量国力,而出兵驱赶其国内倭寇,使其复国,难道就不该值得他们感恩吗,还是说他们这些人只知有难时向天朝求救,而需要为天朝出力时却不肯,甚至还在背后诋毁朕这个天朝皇帝?!”
  “陛下息怒,高丽人素来如此,大明护其安全也是无可奈何,其国内虽也不乏礼敬大明的,但要想让其对大明毕恭毕敬,甚至愿为大明出力的话,还是有些艰难,朝廷依旧得示威才行。”
  方从哲回道。
  “此言有理!如果他们听话还可,不听话,朕就得教训教训他们!”
  朱由校回了一句。
  同时,朱由校因此想到,大明将来要想更好的管控东亚诸国,水师的实力是必须要加强的。
  不过,增强水师的实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切还需要时间。
  而现在,朱由校让袁崇焕去朝鲜不过是让袁崇焕去试试,甚至朱由校已经做好了袁崇焕无功而返的准备。
  袁崇焕自己也清楚自己的任务很难完成。
  但他还是向皇帝夸下了海口,表示自己能完成。
  因为袁崇焕在赌。
第二百一十三章
我等士大夫将为陛下眼中蝼蚁也!
  首先,袁崇焕是在赌自己即便没完成,皇帝也不会把自己太怎么着,毕竟他现在也算是忠臣。
  在他看来,自己现在为了皇帝陛下的尊严连使臣都敢杀,将来即便完不成,难道皇帝不应该宽宥自己这个忠臣,并继续委以重任吗?
  其次,袁崇焕也是在赌自己如果能完成,那自己无疑会成为皇帝最为看重的忠臣。
  所谓富贵险中求,袁崇焕算是在践行这一道理。
  不过,当朝廷对他关于怒杀朝鲜使臣的旨意到了他的手里后,袁崇焕即便得知朝廷没有怪罪他,甚至支持他的强硬表现,但他自己却没有因此表现得多么开心,反而拧紧了眉头。
  因为袁崇焕知道这意味着皇帝陛下是真的更在意他从朝鲜能为大明带来什么好处,而不在意他在朝鲜闯下什么祸。
  一旦他不能从朝鲜那里拿到好处,皇帝陛下很有可能不会让他有好日子过。
  “陛下圣明!臣定不辱使命!”
  但无论如何,袁崇焕现在也只能硬撑着去朝鲜完成自己的使命,所以,他在接旨时还是故作激昂地回了这么一句。
  ……
  “陛下哪里圣明,一味任用奸佞,陷害忠良,就今年以来,发生了多少骇人听闻的事?简直是罄竹难书!先是衍圣公被抄家灭族、接着郑公蒙冤,叶公落水,而徐光启这样的奸臣却直接入阁,如今连袁崇焕也擅杀外藩使臣,真可谓仁德扫地、人心不古!真不知道接下来还有什么耸人听闻的事会出现。”
  满朝荐拜访养病的赵南星时说评议起朝政来,并也向赵南星传达了袁崇焕杀使臣的事。
  赵南星听后自然也很失望,不由得咳嗽了起来:“无可奈何,无可奈何啊,说这些也无益!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他袁崇焕也不例外!”
  “赵公!”
  满朝荐不由得唤了一声,然后说道:“难道我们就这么认命,任由那暴君如此胡来,让奸党把持朝纲?!”
  “慎言!”
  赵南星拍了拍床栏杆,喝了一句,又道:“连叶公都会被他们害死,我们还能怎么办!”
  满朝荐愤然地一挥衣袖:“怎的就遇见了这么一位君王,早知道,当初你们何必为光庙争国本,还不如支持福王呢!”
  赵南星白了满朝荐一眼:“此一时彼一时,谁能料到今日,在当时,光庙性格敦厚仁厚,不似福王之母郑贵妃那样跋扈强势,是故,朝臣皆支持光庙!”
  赵南星说着就叹了一口气:“皆为命啊!可惜,王恭厂也被搬到了通州。”
  满朝荐听赵南星提到王恭厂,也不由得点头:“可不是,这暴君真是机敏,他怎么就先想到把王恭厂搬走?!”
  说着,满朝荐不由得一跺脚。
  “还有在内廷设内厂、让东厂四处布密探,我们这位陛下真正是心机深沉的很,把谁都防备着!如今使得朝臣不敢再结交内珰,边将与京官也不敢暗中来往,我们在暗室里谈论一些这样的话还可,但出去后,大家都得言语慎重!”
  赵南星附和着说道。
  满朝荐不由得继续说道:“也不知道接下来他还会做什么。”
  “差不多可以明确,学政和礼制改革后就是火耗归公!我们这位陛下拼了命地想要做天下独夫!而不想再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赵南星恨恨地说道。
  “天下诸公也是无用,就这么任由这暴君如此乱来,竟没一个起兵造反!当年隋唐交替之际,隋炀帝为祸天下,尚有天下望族敢反,真正是一代不如一代!”
  满朝荐不由得开始喷起自己士大夫阶层的人来。
  赵南星因此反而苦笑起来:“这能一样吗,如今天下士族不是当年世家,势力更加分散,理念也各自不同。”
  “那就该召集天下理念想同的士大夫,一同匡扶天下正义!”
  满朝荐很激动地回了一句。
  赵南星听满朝荐这么说,倒是眼睛一亮,然后又叹道:“也罢,由着你们后生辈去干吧,老夫年迈,有心无力,何况,陛下始终占着天下正统名分,岂能说反就反,不过,你们如果真要想这样做,就得先穷陛下之势,阻止更多的人站着陛下这一边,如今陛下敢夺江南士绅之利,禁天下言路,在于用崇文寺之利笼络方从哲一族,用棉纱之利笼络徐光启一族,用市舶司收买锦衣卫与边将,使得文武官员皆有人愿意为其驱使;
  尤其是,江南徐家!
  虽然我们依旧不知道天子如何用棉纱之利笼络徐家,但徐光启一族棉纱业冠盖松江,且每年都有一笔巨款解送进京,直送入内库,已是路人皆知!
  就算是三岁孩童也看得出来,这徐家棉纱业能做大肯定有内廷的影子!
  只是内廷如何让徐光启一族把棉纱业做大,依旧是一个谜。
  以老夫看,很可能是内廷给了徐家新的纺纱技艺,想必这也是如今陛下在内廷大肆搞奇技淫巧的原因!”
  满朝荐听后不由得道:“听赵公如此说,这里面当属徐家棉纱之业的祸患最大!
  因为我江南士族皆靠此牟利!
  如若徐家真的是联合内廷依仗更厉害的技艺让棉纱纺纱成本降低,进而夺天下棉纱之利,那我们江南士族将损失巨大也!
  崇文寺不过开书铺管文事,虽可操控人心,但其利不丰,市舶司也一样,其贸易的蒙古诸部财富有限,难取大利,唯独这棉纱,是和西洋番做生意,西洋番素来阔绰,随便一条船,一年进货花银就千万两计,若真让徐家和内廷独掌,我江南士族到时候就只能喝西北风,而到时候朝廷靠着徐家之势,自然是更加为所欲为。”
  “已经在为所欲为了!”
  赵南星说了一句,又道:“去年大明讲武堂练将与羽林卫练兵时,还没有催缴逋赋,虽有大肆抄没,但也大部分用于补历年的亏空和三大殿等工程建造,当时修吾先生和时任大司马张公就想着靠此让陛下无财练兵,结果我们这位陛下就靠在徐家的这笔银继续练,还继续大肆招募工匠,如今才有了渐成规模的近卫营!等近卫营再继续壮大,将来我等士大夫就真如陛下眼中之蝼蚁也!”
  “方、徐二人怎么就没明白这里面的道理,竟为了这里面的利而甘愿让天下士大夫为君王奴仆乎?!”
  满朝荐不由得更加气愤。
第二百一十四章
继续夺江南士绅之利
  “人贪起利来哪里管这么多!譬如,有官员即便明知要剥皮实草,也知道朝廷有了养廉银和荣养银,但也忍不住去贪,不是吗?
  此乃人性之劣也!
  再说,这里面也不是名利那么简单,首先陛下终究是陛下,占着天下正统名分;
  其次,我们这位陛下对庶民甚好,方、徐等人本就所持理念与古儒相同,不似今儒,所以他们竟将那些草芥流民也视为民,故而他们也就认为天子虽残暴但不寡恩,虽偏激但不固执!虽非仁君,实为明主!
  所以,他们不认为天子意图让他们做奴才,或者说,他们现在是甘愿为天子走狗!”
  赵南星笑了笑就又说了起来。
  “无论怎么说,不能让徐家再这么背叛我江南士绅,再让内廷通过徐家来与民夺利!下官决定尽快派人赶回江南,首先是组织志同道合的人秘密结社,朝廷不让我们结社,我们偏要结社!不结社如何抗恶政?!不过一死耳!然后,就是想办法搞垮徐家棉纱业,无论他们徐家在棉纱业上靠内廷得了什么机密技艺,我们也得把他砸了,把这技艺搞到手!”
  满朝荐咬牙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