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73

  不是说朱由校听不进去逆耳的谏言。
  在朱由校看来,什么人就该扮演什么角色,既然是自己的家奴就该老老实实服从自己的一切命令。
  而丘长卿被杀掉后,六科廊的言官的确乖顺了许多。
  望夔庆立即签发了徐光启的奏本到通政司。
  不但如此,接下来,内阁根据朱由校要求拟的给张居正、马千乘等平反昭雪的旨也迅速被签发。
  一下子,因为六科廊前流了血,使得六科廊的办公效率提高了许多。
  要搁在以前,大明的这些官员办个事不拖个一天两天都不正常。
  毕竟张居正的考成法早就被废了。
  接下来,徐光启被朱由校下旨不经廷推特简为兵部右侍郎,并负责选武将练兵一事,分管兵部武选司与职方司。
  而关于徐光启所奏之事的奏本批红旨意也在通政司整理后下发到了兵部,由徐光启全权负责。
  接下来,就只等徐光启来领取自己的奏本,并按旨办事。
  但徐光启还不知道因为他所奏一事竟搭上了一条人命。
  可见在一个积重难返的时代进行改革是多么艰难的事。
  不过,徐光启虽然不知道因为自己所奏之事使得一名言官被杀,但他已经从孙承宗这里得知了惠世扬、姚宗中二人被杀的事。
  孙承宗倒是颇为愤慨:“这新任厂公魏忠贤真是狠辣,竟矫旨杀朝廷言官!这不是陷陛下于不义嘛!”
  徐光启则看了孙承宗一眼:“不得不说,你们东林党的言官也的确太跳了,连奉旨办差的东厂都敢拦,这视天子于何地?被杀也不可惜!”
  “你!”
  孙承宗猛地站了起来,对徐光启的观点颇为反感,但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替惠世扬等人辩解,因为他也不得不承认,惠世扬等人的确不该拦东厂的人。
  一时,孙承宗道:“他们决定联名上疏参劾魏忠贤,此番必要把魏阉赶出京城!”
  徐光启则看向孙承宗:“你可别跟着一起做这样的事,陛下在抓汪文言当日召见我们,就是为了保护我们,不想我们因为这事参与到与内廷的纷争中去!你我不可辜负圣意!若是陛下直接下了这二人于诏狱,倒是可以论疏救救,以全天子仁德,但眼下这二人已被杀,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这件事上做文章,就会陷君父于不义,有悖逆君主之嫌!”
第三十二章
吾皇圣明!
  孙承宗听徐光启这么说,坐了下来,心头的火也减了三分:“你说得对,我竟没有想到天子庇护我们这一点。”
  徐光启莞尔一笑,抿了一口茶:“等将来他们被下狱后,你再去求情也不迟。”
  孙承宗没有说话。
  而这时候。
  孙承宗又道:“魏应嘉他们有意弹劾你上疏重设武学的事,你得做好辩驳的准备。”
  徐光启听后拧了拧眉头:“我不相信他们看不见这里面为社稷的益处!他们嘴上说为君父为天下,我看他们的心思就没在这上面!”
  “他们也不尽是如此,他们也是担心出现正德朝时江彬等佞臣。”
  孙承宗说了起来。
  徐光启看了孙承宗一眼:“正德朝的事,你不能只看只信翰林院的记载。”
  孙承宗“嗯”了一声,只道:“我已经帮你解释了,但没用,只提醒提醒你。”
  两人接下来便各自分开。
  与此同时。
  设大明讲武堂以选将练兵的旨意也很快通过通政司被左光斗等东林党言官所知晓。
  为此,左光斗等在见到望夔庆后特地问了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兵科没有封驳吗,丘公呢?”
  望夔庆则用要哭了的表情回道:“丘公因为抗旨被杀了!司礼监秉笔魏忠贤亲自带着锦衣卫官校来杀的,言徐光启所言之事若不签发,就以抗旨为由杀之!因而,吾等不得不从命于权阉。”
  左光斗等听后自然是十分惊讶。
  魏应嘉更是咬牙切齿起来:“魏忠贤!又是他!”
  “此人提督东厂后,已残害我三名言官!是可忍,孰不可忍!”
  缪昌期也跟着回了一句,然后重重一拳砸在了桌上,又道:“此人必须要弹劾!不然由此下去,不知还有多少忠直良臣因此丧命!”
  魏应嘉则道:“参劾魏阉之事先放在一边,眼下当务之急,是不能让朝廷重设武学一事得以施行,否则,坏的是我文臣君子主持朝政的根基!眼下,我们当速去宫门递奏疏,联名谏阻此事!”
  “没错!内阁无用,只能我台臣言官联名谏阻!”
  于是,一群东林言官响应起来。
  而也因此,在徐光启来宫门处领取自己的奏本时,就看见东林一帮言官皆持着奏本而来。
  徐光启见此情景,还没有说话,先来到他跟前的魏应嘉倒是先哼了一声:“我呸!士林败类!忝为帝师!”
  “毋与此等佞臣多言,他日自有汗青记其丑恶!”
  缪昌期也说了一句。
  一干东林文官皆不屑地对徐光启侧目而视,有的甚至啐了徐光启一口,还有的故作捂口鼻的动作而去。
  徐光启因此摇了摇头,也懒得与这些人计较。
  但没多久,徐光启就听见有东林官员在喊:“臣等上本谏阻陛下重设武学事!请速递御前!”
  ……
  御前。
  方从哲、刘一燝、韩爌三阁臣大气也不敢出的恭侍在朱由校面前。
  方从哲更是偷眼瞥了朱由校一下,在他看来,面前御案上的七十多份东林言官的奏疏犹如一把咄咄逼人的宝剑,正指着皇帝陛下一般,逼得皇帝陛下怒色难掩。
  刘一燝和韩爌的心情则很复杂,他们没想到皇帝朱由校会如此强硬,竟通过杀封驳的言官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不过,对于东林言官集体上疏谏阻的事,刘一燝和韩爌倒是没感到意外,因为他们知道言官肯定不会罢休的。
  刘一燝和韩爌甚至还想看看天子到底会如何对付这帮言官。
  朱由校只问了一句:“你们内阁又不知道如何票拟?”
  方从哲忙回答道:“事涉多名言官上疏,臣等不敢擅拟。”
  朱由校哼了一声:“全部留中!军国大政自有朕决,而非言官!”
  朱由校说后就拂袖离开了这里。
  方从哲等则对着已经没人御案道:“臣等告退。”
  而在朱由校出了大殿后,魏忠贤赶了来:“皇爷!是否拿了他们?”
  “暂时先不用,东厂先查查是谁在背后鼓捣此事,竟这么快就把徐光启所奏之事泄露了出去,此人还真是卑鄙,竟想着借言官来逼朕!看来,这内阁里也有不忠的。”
  朱由校因此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三位阁臣。
  “奴婢遵旨!”
  魏忠贤退了下去。
  接下来,依旧有东林言官不停上奏疏谏阻此事。
  但朱由校都没有予以理会。
  而给张居正恢复名誉的旨意倒也通过通政司的《邸报》流传开来。
  这对于许多希冀朝廷能大刀阔斧地改革,匡正朝政,打压权贵官绅而让大明再度中兴的进步士大夫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子先!你看《邸报》没有,江陵张公已被平反,复官复荫,追封伯爵,加谥文正!”
  在徐光启从宫门回来后就迎面看见了尚宝司司丞袁可立。
  虽然徐光启现在已是三品官员,但因为他不过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而袁可立却是万历十七年的进士,所以,袁可立的资历要老于徐光启,故而能直接称呼徐光启的字。
  徐光启见是袁可立,也没敢托大,忙拱手而立,待听袁可立如此说,而不胜高兴,忙朝着紫禁城的方向行礼:“吾皇圣明!”
  袁可立也一同向紫禁城方向行起礼来。
  接着,徐光启主动说了起来:“张江陵复官复荫,犹可见陛下图治之心,此乃我大明幸事,自神庙怠政之后,国家有望重振也!”
  “正是这话,自陛下启用你子先起,我就度量当今天子不凡,如今你已高居少司马之职,重设武学,为朝廷选将练兵,将来只怕也会如襄敏公(谭纶)一样为大明选出当世之戚继光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