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2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4/673

  “唐王朱硕熿宠妾虐子,圈禁世子朱器墭与世孙朱聿键,若非圣上提前下旨册封世子世孙,只怕早就有人伦惨案发生!”
  唐王朱硕熿也在这时候不由得哆嗦了一下。
  其实,藩王们没几个想进京,因为他们也或多或少都听闻过如今的皇帝陛下厉害的很,残暴嗜杀,手段狠辣。
  但福王的事让他们都不敢不奉旨,也不敢搪塞,也就都乖乖地来了京。
  如今在见到朱由校且被朱由校令人宣读其恶行后,一个个自然也就丑态毕露,好像被人戳着脊梁骨一样,浑身不自在。
  直到朱由检念完他们的恶行后,这些人的神态才稍微有点好转。
  “现在你们都听到了,罄竹难书啊!天潢贵胄的体面去哪儿了,做出这么多荒唐乃至可恶的事,你们谁能回答朕!你们是不是不想让大明长治久安,也想让这天下改成他姓,结束你们的皇族身份?!”
  朱由校则在这时候质问起来。
  众藩王皆不敢答。
  朱由校继续说道:“朕现在就算把你们全杀了,估计都不会有一个人说朕的不是。”
  “因为你们实在是太不成器了!”
  朱由校说着就又大声呵斥了一句。
  “臣等不争气,惹了陛下生气,是臣等的罪!还请陛下息怒,我们今后一定改正!我们都是朱家的子孙,都是皇室血统,没谁愿意让这天下改成他姓,只是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也请陛下教我们啊!”
  朱由菘先一脸怂样地跪了下来,顺势说了一句。
  朱由校则很满意地看了朱由菘一眼,然后又抬眼看了其他藩王一下。
  其他藩王倒也纷纷跟着匍匐在地,回答说:“请陛下教我们!”
  朱由校因此才道:“都平身吧!既是一家人,朕也就不说两家话,你们的罪行,朕已经依太祖旧例,写成了《御制纪非录》里,以警示宗室子孙,另外,朕也于昨日梦中与太祖等我大明列祖列宗商议后决定,你们的罪行,无论大小,皆用其受封庄田来赎罪,全部没入官,然后分于被尔等凌虐之民,以解民怨,尔等可有异议?”
  朱元璋时期曾经专门下旨用一本书来记录宗藩的恶行,以此来警示子孙,而这本书便是《御制纪非录》。
  如今,朱由校再编《御制纪非录》真正目的自然不是警示宗室子孙,他知道靠一本书警示这些宗室子弟,让其因此觉得不耻,而产生自我约束是不可能的,而他真正的目的则是通过这本书降低这些宗室藩王的声望,间接宣扬自己这个皇帝的正统性。
  而朱由校借着这些藩王们的罪行令其纳庄田赎罪,自然是变相地对他们的田地进行土改。
  因为藩王宗室对大明社稷造成的最大拖累主要是两点,一是岁禄支出太多,到现在宗藩岁禄支出已达上千万石,如果不是朱由校改革从士绅们嘴里夺走不少粮食,以及从海外借来不少粮食,这些早已成了百姓们的负担;
  二是占地太多,使朝廷税收损失严重。
  一方面需要朝廷拿高岁禄白养着的藩王宗室越来越多,一方面藩王宗室占的田地也越来越多,大明朝廷入不敷出的现象自然会因此越来越严重,这样下去,就算整个地球都是大明的,也不够一直繁衍的皇室朱家吃下去的。
  所以,朱由校就借着让藩王们赎罪的名义,让他们捐出所有庄田。
  另外,在朱由校看来,让藩王们用捐庄田的方式赎他们的罪也的确很合适,因为藩王们犯的罪虽然多,但大多数只局限于敛财和王府内,毕竟藩王们按照规制,是不能离开封地的,所以,只要藩王认罪,按照这个时代的律法,能判死罪的还是很少。
  所以,朱由校用没收他们庄田的方式惩罚他们也算是刚刚好,不算轻,毕竟是上万乃至数万亩庄田,也不算特别重,毕竟没有要他们的命,没有让他们去漠北挖土豆而失去体面。
  而且,他们造成的民怨也主要集中在他的封地一带,把庄田分出去,分给当地的老百姓,老百姓得了田地,自然也就没了民怨。
  藩王们自然不敢拒绝,毕竟福王的例子摆着呢。
  他们也担心如果拒绝皇帝就会杀了他们,说他们不遵圣旨不遵大明列祖列宗在梦中所授的意愿。
  “臣等没有异议。”
  因而,这些藩王相继如此回答了起来。
  “既如此,你们以往的恶行就一笔勾销,朕会下旨向天下谕示此事,而接下来,朕还要说的是,通过这些恶行,朕也算知道,让你们在外就藩是不行的,朕在梦中与我大明的列祖列宗们提起此事时,他们也有此看法,你们啊,还是欠教导欠管束,你们既然让朕指教,那就朕就指教一下,以朕看来,以后宗藩都不再就藩,就留在京城,由朕亲自管教你们,未有朕旨,不得出京!”
  朱由校接着说道。
  “遵旨!”
  藩王们立即回了一句。
  但他们心中自然是不情愿的,毕竟如果真待在京城,由皇帝管着,那肯定是不如在封地舒服,在封地虽然不能随意离开封地,但至少山高皇帝远,也没谁管得着自己。
  “你们肯定会说你们这一下子没了庄田,一大家子又留在京城,京城什么都贵,光靠岁禄的话,以后很难养活一大家子人,而朕已经为你们考虑到了这里,为了让你们在岁禄之外,有额外的营生,朕决定对宗室开放四民之业,近支宗藩由宗人府由其志愿安排营生,远支宗藩可自由择业,不再有任何限制;另外,你们依旧还可以在将来靠立功的方式获得封地赏赐以及爵位赏赐!”
  朱由校说着就问道:“可有异议?”
  这些藩王中有进取心的藩王听到自己这些藩王可以从事四民之业后,倒是兴奋起来,他们都有自己想从事的职业,比如为官或从军乃至经商等,宗室身份虽然给他们带来特权,但也在很多时候给他们带来束缚,如今皇帝对他们开发四民之业,他们自然感到高兴。
  而也有没进取心的藩王对此还是有些不情愿,但这种在个人胆略和能力上自然要比有进取心的差很多,算是很平庸的人,即便不情愿,也不能阻止皇帝这样做。
  “臣等遵旨!”
  譬如此时,这些不情愿的藩王就因为从众效应而跟着很愿意如此的藩王们一起附和了起来。
  “很好,对于其他宗藩事务,如你们的婚配、读书之事,你们可有何建言,既然朕召你们进京,是为议宗藩改革之事,你们自然可畅所欲言,朕不会因此治你们的罪!”
  朱由校接着说道。
  而这时候,朱聿键先站了出来:“陛下!臣有话要奏,适才提到婚配事,臣请旨收回礼部为宗室选配妃嫔与仪宾之职,因为那些文官们都太可恶,他们因为收了别人的钱,所以只会选一些老娼女配给宗室子,选一些病秧子甚至是奇丑无比者配宗室女为仪宾,家姐就是因为不愿意和染了花柳病的仪宾过而自缢的!但因该仪宾是朝廷所封,我等不敢反对,也不敢上报。”
第三百二十一章
剥皮实草!给宗室受委屈者伸张正义
  “是啊!我娶的王妃还是个哑巴,也不知道礼部当时是怎么选的。”
  “如今还好些,陛下登基后,吏治大好,前些年,如果不给礼部的那些文官们塞银子,远支宗室里,男的就只能打一辈子光棍,女的就只能嫁给病秧子或者是那些好吃懒做又奇丑无比但想骗个仪宾身份吃岁禄的!先王在世时就因此借了不少银子给那些远支宗室,让他们去打点朝中那些文官,先王说过他为啥要敛财,明明朝廷给的已经吃穿不愁,还不就是因为那些朝廷官员贪得无厌,为了自己这支宗室的亲眷都能有个好归宿!”
  “想想留京挺好的,遇到这样的事,还能告个状,待在封地,连告个状都不行,奏本还没到就会被截住,或者递不到皇上跟前,甚至还会因为得罪地方官被高黑状而无处申冤。”
  藩王们因此议论和痛诉起来。
  朱由校听后倒是对此深表认同。
  他也知道大明的宗室子弟,除了一些近支宗室,因为和皇帝关系近,而还真正像个皇族外,大部分宗室其实过的并不如意,和被软禁没区别,早被文官们欺负得不行。
  给宗室女选出病仪宾丑仪宾是常有的事,给宗室子选一些娼女病女为妃也常见。
  因为大部分宗室是没机会离开封地的,也没有机会告状,而大明为皇家宗室婚配又只是在平民中选,所以,负责这些事的文官完全可以对这些选出来的人进行瞎编,说什么贤淑大方、相貌堂堂。
  皇帝又深居于宫,又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去操心这事,自然也就不知道。
  “唐王府世孙朱聿键提的建言不错!婚配这样的家务事还是得自家人来办放心,交给外臣到底会被变成交易买卖,礼部官员因贪墨而致使宗室婚配出现问题的事,朕也有所耳闻,王承恩,你记下来,以后恢复宗人府职能,凡涉及宗室之事皆归宗人府,不再移交礼部处理!”
  朱由校说着就又问着朱聿键:“令姐是何时婚配的?”
  “万历三十七年。”
  朱聿键回道。
  “传旨!立即查出万历三十七年负责此事的礼部有关官员,竟致使宗室女因此而自缢,实在是罪不容恕,将其剥皮实草,抄其家!令传谕天下,凡仪宾或正妃娶时丑陋或有病者,可立即上报,请求和离也好,还是请朝廷再为其选良人也好,皆照准!并追究当时的礼部官员罪责!”
  朱由校继续说道。
  “是!”
  王承恩回了一句。
  “另外,对于朱聿键刚才说,你们遇到了这事不敢上报的问题,朕今日得再下道旨意,王承恩,传旨内阁,即刻敕旨天下,设立宗室密疏专奏制度,无论宗室子或宗室女,俱可上密疏于朕,不用经过通政司和内阁,直接交由宗人府呈递于朕,无论是家中琐事或在外面遇到不平乃至不公事,皆可奏于朕!朕不会因其言降罪。”
  朱由校说着又道:“这样的话,以后你们就能替朕监督文武百官乃至内臣,但是如果文武百官和内臣发现你们的违法事上奏于朕的话,朕也不会轻饶的!明白吗?”
  “是!”
  藩王们因此笑了起来,有一种解气之感,也知道真要这样,以后也不用再受朝臣文官的气了,也因此开始对皇帝有了好感。
  不过,朱由校这时候则给这些藩王们泼了一盆冷水:“朕现在改革了宗藩制度,让你们不用再受文官的管束,但是,这不代表你们就不会再被文官们欺负,打铁还需自身硬,朕不只是你们的皇上,也是文官们的皇上,更是整个天下人的皇上!所以,你们以后要想让大明不只是由文官们说了算,还得你们自己有过硬的本事。”
  接着,朱由校因说道:“朕也会帮你们,而帮你们的方式就是给你们提供好的教育,让你们都有读书明理的机会,谁要是不求上进,不认真学习,只知享乐乃至惹是生非,朕可不管他是朕的谁,为了皇族的体面,也会严惩他的!”
  不多时,朱由校就正式下诏改革宗藩制度。
  按照朱由校的要求,从此以后,关内不再分封诸王藩地,藩王全部留京,非旨不得出京,并允其从事四民之业,并重新恢复宗人府功能,且下旨先对十六岁以上的藩王进行考试,以确定谁可以出任宗人府官员,替朝廷管理宗藩。
  另外,朱由校还下旨设立宫学,管理皇子教育;设立宗学,管理宗藩子弟教育;设立卫学,管理勋戚子弟以及锦衣卫与羽林卫等皇帝亲卫子弟的教育。
  相当于从皇子到皇族再到勋贵等大明贵族,在朱由校时代,都要接受官方教育。
  方从哲等朝臣现在都是朱由校的绝对亲信,也都没有反对。
  尽管他们知道皇帝这是要强化宗藩势力来制衡他们,但他们现在因为利益主动促成了君主权力的强化,使得皇帝现在已经控制绝对的军权和财权。
  所以,他们现在只能接受,只要皇帝还愿意带他们继续争夺更多的利益,他们不会因为这点子事而冲动的与皇帝决裂。
  不过,方从哲庆幸的是,因为他对皇帝朱由校足够了解,知道自己这位皇上看上去年轻,但其实非同平凡君主,也就未敢小视,所以,在他有权期间,给宗藩选择妃嫔与仪宾时,他没有让自己这边的文官们乱来,也就没有在皇帝面前落得个刻薄宗藩的印象。
  但已经被调去南京任礼部左侍郎的施凤来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不得不为他之前任礼部官员时在负责给宗室女选配仪宾的过程中做手脚的事付出代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4/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