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673

  但毕自严所说的官绅一体纳粮相当于变相加征岁赋,他也不得不仔细思索一番。
  一旦取消士绅优免,的确相当于向士绅加征田赋,而士绅自然会将这笔债务向佃农身上转移,逼迫佃农缴纳更高的地租,使得佃农的经济收入下降。
  很明显,官绅一体纳粮,即取消士绅优免,以前那些靠投献田地给士绅而避税的佃农受损最严重。
  他们要么逼着他们的士绅一起造反,要么就只能为自己当初为逃避国家赋税的选择买单。
  这样的话,官绅一体纳粮是可以抑制投献的,也可以抑制兼并的,至少不会再使自耕农主动投献到士绅大户为奴,利于改变社会结构,促使更多的自由民出现,而减少农奴。
  朱由校因此心里拿定了主意,便道:“商税之事以后再议,继续说说这官绅一体纳粮之事。”
  已经大病痊愈的次辅韩爌见此,猜到了皇帝的意思,一向沉默的他也就忙持着象笏躬身道:“陛下!臣认为官绅一体纳粮不但是切实可行之政,还是善政!读书做官是为报效君王、安民辅国的,而不当是为了什么优免不优免,为国纳赋乃天经地义之事,王侯将相、士农工商,皆当有此觉悟!”
  韩爌说完后就站在原地未动。
  但朱由校和大臣们接下来却都很沉默。
  气氛因此显得有些尴尬。
  朱由校是个锐意革新的帝王,聚集在他身边的自然皆以锐意革新的能臣为主,就算有见风使舵的能力,但也有自己的政治主见,而像韩爌这种只想多磕头少说话,顺着皇帝意思做官说话的大臣,也就和在场的其他大臣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方从哲因此笑了笑。
  他和韩爌一样,也是只以皇帝的意志行事,顺着皇帝的意思说话,但他比韩爌更高明的是,他知道提出一些让皇帝意外但也会高兴的建设性意见来。
  在讨皇帝喜欢方面,韩爌的确还是比不上方从哲。
  而在讨大臣喜欢方面,韩爌似乎也不怎么如以前。
  毕自严这时候就没好气地看了韩爌一眼。
  因为他还想在商税的事上多怂恿一下皇帝呢,结果韩爌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表态支持官绅一体纳粮,完全没想过以后税政改革的事。
  “尸位素餐!”
  毕自严因此暗自骂道。
  刚刚替皇帝整顿完京营的袁可立也神色复杂地看了韩爌一眼,他记得以前的韩爌挺有自己的主见的,那个时候,还是东林党把持朝堂的时候,韩爌之所以被廷推为阁臣,就是因为他敢和皇帝争锋。
  “如今竟成了这样!”
  袁可立因此心道。
  接着,袁可立就也跟着表态道:“陛下!以臣之见,官绅一体纳粮是可以实施,可抑制地方豪强之势,但难免引起天下士绅乃至佃农不满,或有个别极端者,因此生事,故臣认为,若真要推行此策,则朝廷当一鼓作气,不可半途而废,否则就会使朝廷威信彻底损失,臣建言,增强西厂征税之能力,令天下各军比武,选最厉害之官兵组成西厂之差,向士绅加征本当优免的田赋,如此一旦有士绅和佃农生事,可直接镇压!”
  “准!先下旨九边各镇督抚总兵与京师近卫军、勇卫军,选出本镇最强一营,齐聚辽东比武,比武类型,各自出兵袭扰东虏,谁杀的东虏多,谁就供职西厂!此次比武行动代号就为‘辽东犁庭’”
  朱由校站起来说道。
  他这是把后金直接当成了猎场。
第三百四十六章
各边镇积极训练
  “辽东比武,优秀者入西厂值守两年?这倒挺公平,如今,谁不想去西厂做两年事,油水是真的多,关键还不用在刀尖上舔血,本来我还想派人去京城走走门路呢,能不能让我贺家的家丁也去西厂做两年事,没想到,如今朝廷搞这么一出,那就告诉儿郎们,现在就给老子抓紧着练,早上少睡半个时辰,多练会儿骑术,把马都喂饱,准备接下来的比武,谁也不准偷懒,不然,老子打烂他的屁股!”
  沈阳总兵贺世贤在得知朝廷最新旨令后,就因此开始要求自己的家丁加强训练。
  无独有偶。
  已经在西厂待过一次的宣府总兵赵率教也把自己麾下家丁都召集了起来,且亲自传达了旨意,然后扯着大喉咙喊道:“都给老子听清楚了吗,还想回西厂再过以前的那段日子,接下来,就给老子抓紧的练!”
  山海关总兵满桂也对自己的家丁们训示道:“之前在西厂当值,你们都发了财,再加上,如今朝廷粮草给的足,你们一个个都有些懈怠,开始养膘了,遇见鞑子来袭,也不愿意出城追了,别以为本帅不知道,接下来,谁都不准再懈怠,不然老子先砍了他!别等到时候,各镇比武时,就我们最差,到时候,你们自己没脸,老子也没脸!”
  总之,当朱由校要求各镇派精锐到辽东比武后,大明的各镇边将都如打了鸡血一般,开始不要命的折磨起自己的家丁来。
  有是真的想进西厂待两年的。
  有的是想表现一下自己,毕竟谁都知道,这种事,谁要是表现的好,是会简在帝心的。
  袁可立建言的这法子的确很有建设性,比韩爌这种纯粹的附和皇帝要有意义多。
  在以往,要想让大明军队加强训练,和让士子多读书不要去青楼瞎玩一样不容易。
  毕竟,懒和追求享乐都是人的本性。
  但现在这些大明各镇官兵都有了动力。
  另外,朱由校有意亲自出席这种比武,也就是军事比拼。
  至于为什么?
  一是因为眼下已经是天启六年三月,虽然,现在的朱由校没像历史上一样已落水,但他记得这一年的五月,历史上还会发生一件涉及皇帝与皇嗣安全的大案要发生。
  所以,他决定暂时离开京师一会儿,无论历史上发生在这个时间段的三大世界未解之谜是真的因为地震还是外星人入侵或者是人为造成而被文官夸大的,他和他的皇家亲眷暂时都不能待在这里。
  而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朱由校决定以比武为名,直接与大明各地战将建立联系,如同历朝历代一些尚武的皇帝,会以狩猎为名,会见诸将乃至外番一样,而朱由校也想让大明武功昭彰,所以,他也就想趁着这次机会,见一见所有边军战将,以收其心,另外,他这次要带几名皇子离京,他也希望让这几名皇子提前感受一些沙场点兵、旌旗猎猎的武事之魅力。
  而朱由校把比武地方选择辽东,也是有他的考虑在里面。
  朱由校知道大明欲要彻底解决东虏之患,不在于东虏,而在于辽东许多武将官绅与东虏瓜葛太深。
  虽说,辽人与东虏有族别之分,但其实族别之分不甚很大,何况这个时代,还没有多强烈的民族意识。
  即便是努尔哈赤自己在历史上占领辽阳和沈阳后而攻掠大明时,打的都是“有房同住、有粮同食、有田同耕”这种口号,而没有民族色彩。
  所以,朱由校知道,辽人和东虏之间,没有后世抗战时期那种民族矛盾,甚至上层人物之间,没准还连着亲。
  因为在边镇,汉胡杂居本就是常见现象,甚至彼此通婚,奴酋努尔哈赤就和宁远伯关系匪浅。
  有些辽东大族,其兄在朝任官,其弟在东虏,或其子在东虏,其父在朝,甚至有些辽东将领和建州女真的关系比一些生女真和建州女真的还要近,很多历史上属于八旗贵族的佟佳氏、魏佳氏什么的,就是辽地汉人因和满洲贵族关系近,而抬入满洲八旗的例子。
  若非朱由校一直是以客军或近卫军镇辽,辖制一些不老实的辽地本地将领,辽事也不会这么顺利。
  因为按照原有的历史发展,在大明和后金两边下注之辽东大族会越来越多,有的之前还与东虏鏖战,下一刻就转眼成其麾下大将。
  好在朱由校知道一切民0族斗争的本质是阶级斗争,也就没有采取‘辽人守辽土’之策,也就使得辽人难借东虏之势而脱于朝廷管控之外,也因为近卫军和客军屡次打胜仗,使得这些辽东大族不得不有所收敛,不敢轻易在后金下注投资。
  要知道历史上即便是贺世贤这种为大明战死沙场的将领也在袁应泰担任辽东经略期间,给后金李永芳写过投降信。
  朱由校知道因为辽东本地大族和东虏勾连太深,所以,养寇自重才符合这些辽东大族的本意,而彻底解决东虏之患,则是违拗他们的意图,甚至逼迫他们与自己的一些投靠后金的亲友决裂。
  虽然朱由校理解一些世家大族喜欢在两股势力间分别下注,但他必须解决东虏。
  毕竟他可不想中华之地将来真的被这群胡虏所窃据,而且一窃据就窃据三百年,使得华夏彻底且全方面的落后于西方,且被压了上百年。
  如今因为大明在辽东局势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败坏,而且压制的后金已经快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所以,辽东许多本地将领还是对朝廷很忠诚的,也没有搞什么两头下注,或者即便两头下注,其心思主要也还是在朝廷这边。
  因而,朱由校则趁着这种时机去辽东,进一步地收拢这些还没动歪心思的辽东将领的心。
  “辽东狩虏?!亏朝廷想的出来,他这是不把东虏消灭干净不罢休啊!”
  甲板参将张存仁在得到朱由校下旨在辽东比武的圣旨后就不由得一掌拍在了桌上,对千户罗锦绣说道。
  “朝廷这是嫌派来辽东的客军不够多,变着法的往辽东调客军,这是不让世人觉得我们辽将守辽不力而不罢休,如今就因为朝廷不断大胜,尤其是近卫军敢直接破东虏大寨,使的我从兄就因为在建州任职,而如今已被他近卫军的人所杀!”
  罗锦绣也附和着回了一句。
  “如此下去,必更加使我们在那边的族人陷于不利之境,等九边其他各地的边军和近卫军来辽东的话,那些人可不管什么,只为了讨皇帝高兴、进西厂,会不要命的收割东虏首级!唉,可惜现在朝堂上不是东林诸君子执政,这些江南士绅出身的人,会为了省钱,允许我们辽人守辽土,而不像熊蛮子和袁疯子这些人,把东虏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好像不把东虏消灭,这天下就要亡了一样!”
  张存仁说着就再次一拳砸在了桌上。
  “可不就是如此,熊蛮子和袁疯子这些人为了使自己彪炳史册,好大喜功,就喜欢糊弄天子,让朝廷大兴兵事!和朝中的徐光启那些奸臣是一丘之貉!”
  这时候,已经蓄着金钱鼠尾的金冠走了进来,且带着他的弟弟金玉河,说道。
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明皇帝怎么这么会用人
  在上次东虏刺杀皇帝朱由校的事件中,金冠因私放且协助东虏入关,而犯了谋逆之罪,所以,本是铁岭总兵官的他,没等事情败露,就直接先投靠了东虏。
  而且,因为其弟金玉河则早就是努尔哈赤麾下的一名章京,在东虏名叫岱伦。
  所以,金冠投靠东虏也没什么联络上的难度,甚至等孙传庭知道时,他都已经剃发,且和努尔哈赤见了面。
  甚至,因辽东当地大族和东虏来往甚密,如今,已投敌的他还能再次来到大明新收复的开原城,并在开原城直接见到了张存仁。
  “你可算来了,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朝廷要令九边各镇以及京师近卫抽调最厉害的营在辽东比武,名为‘辽东犁庭’,这个意思,你应该明白,朝廷这是要对大金有更大的动作!”
  张存仁说道。
  金冠神色凝重点了点头:“我们已经知道了,李总兵也把消息告知给了大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