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2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673

  官绅一体纳粮当差还抑制了土地兼并。
  因为官员士绅没有优免田赋的特权,所以,官员士绅也就不愿意再接受庶民地主的投献,毕竟如果庶民地主投献,自己还是交投献田地的田赋,相当于只是帮朝廷收一下税,官员士绅们自然不愿意。
  所以,接下来,官员士绅要想不通过巧取豪夺的方式兼并田地而让庶民地主主动投献是不可能的了。
  但已经投献的则难以再解除依附关系,所以,这些官员士绅如今反而要因为当初接受了一些乡民的投献,而替其缴纳田赋。
  如此一来,倒给官府省了收税的麻烦。
  毕竟真分散成一个个庶民小户,收税也是很麻烦的,官吏都要增加几个才行。
  自然,当官员士绅将在投献田地所收的租子交给朝廷作为田赋,甚至还要补缴一些后,毕竟庶民地主愿意投献的,肯定是因为官员士绅收的地租比朝廷赋税低,他们也就会因此加收地租,弥补自己的损失。
  原本投献田地给官员士绅家而自甘为佃户以逃避赋税徭役的庶民地主们自然不愿意,而因此和官员士绅的矛盾增加。
  不过,大明的律法是保护地主的,不保护佃农。
  更别说作为地主的官员士绅都是有权有势的。
  所以,佃农自然无法抵抗官员士绅的加租要求。
  一时间,昔日那些想逃避赋税而投献田地的官员士绅家为佃农的人反而如今成为了利益损失最大的人。
  “我们投献本就是想多留些钱粮的,怎么你们如今突然要加地租,凭什么,不是说给你们袁家当佃农,比民户更富吗,可如今按照这租子,与不投献有什么区别,不投献还能让孩子读书考文曲星呢。”
  袁家的佃户钟君山就因此对袁家管事提出了抗议。
  袁可立之子袁枢这时候走了来:“不接受加租可以,那就退田,你们拿着你们各自的田契,去县衙重新编户!如今朝廷要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我们这样的官绅之族,已经没有优免,即便你们投献田产给我们袁府,我们还是要为投献田缴纳一样的田赋,管事没跟你们说过吗?!”
  “是说过,这是加租也加的太突然了些,还有,这朝廷怎么如此做!不应该礼待袁府这样的官宦之家吗,怎的又不优免了,这是什么朝廷啊!”
  钟君山说了起来。
  “不得妄议朝廷!现在要么加租、要么就退田,给你们两个选择。”
  袁枢教训了这钟君山一句,然后说道。
  ……
  “官绅一体纳粮当差在归德府推行的还算顺利,接下来正向河南其他府推行,目前主要的问题还是官员士绅因此对佃户加租的事,引起了不少纠纷,怨愤朝廷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不仅仅局限于士绅,也有佃农,庶民地主倒是没有怨言,主要是跟他们没多大关系。”
  方从哲这里向朱由校汇报着关于官绅一体纳粮的具体情况。
  “还是有关系的,等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成功推行,将来等农业进步,产量提高,同时为了提升农民积极性,是可以直接轻徭薄赋的,毕竟一旦官绅优免之特权取消,再轻徭薄赋,就能惠及到庶民地主。”
  朱由校回道。
  “陛下说的是。”
  方从哲回了一句,心里却不由得一沉,他因此猜到皇上朱由校还是很重视农业的,而要促进农业发展,就得减免田赋,如此的话,将来大明的国库收入主要来源必然要转向商税。
  方从哲虽然不在乎商税和农税谁为主要税源,但他底下的人都是商籍士绅阶层的官员为主,自然更希望商税能不被提高。
  朱由校的确很重视农业,因为他知道,农业是工业的基础。
  但也因为如此,农业得控制在朝廷手里,主要是粮食得由朝廷把控。
  从之前的清丈田亩、籍没和赎买藩王勋贵田地、以及现在的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他的目的就是要让大明的耕地尽量皆在庶民地主手里,也就是自耕农手里,这样才能保证,朝廷通过田赋征收,而将粮食控制在朝廷手里。
  所以,朱由校这时候就吩咐道:“等在河南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结束后,就北直隶开始进行。”
  “是!”
  方从哲回道。
  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事虽然对朝廷有很多好处,但也的确损害了士绅和许多投献佃户的利益。
  而且,这些士绅和投献佃户其实多是亲友乡邻,毕竟在士绅有赋役优免特权时,能投献到大户做佃户都得跟士绅有关系的亲友乡邻才行,不然,其他人也没这个机会。
  所以,这些士绅和投献的佃户很容易联合起来。
  而这些佃户一般也就称作乡勇。
  接下来,因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之事在河南推行的如火如荼,所以,也就很快就传到了北直隶。
  北直隶的不少士绅乡勇也就闻到了风声。
  这些士绅自然不敢明着反对,但暗中怂恿乡勇去官府示威的倒是不少。
  此时,宛平县衙,就来了一大帮乡勇,不下万人,包围了县衙,开始示威喊口号。
  不过,这些乡勇喊的口号特别让人觉得意外。
  因为,他们竟然是要求皇帝礼敬读书人。
  “善待文曲星老爷们!不要将他们与庶民一样对待!”
  “停止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读书人是天上文曲星,是下凡来辅佐皇上、管束万民的,不是像我们一样干苦力纳税的呀!”
  “不善待文曲星老爷,老天爷会惩罚的!你们不能这么对待文曲星老爷们!”
  整个宛平县衙外的许多乡勇都这样喊着,开始为读书人打抱不平。
第三百六十章
逃税的奸邪之民,狠该严惩!
  除此之外,京城外城也聚集了数万乡勇,甚至还朝皇城方向跪着,为这些读书人打抱不平。
  “皇上啊,不能这么对待文曲星老爷们啊,这样上天是会责罚的呀!”
  “读书人都是星宿下凡啊,哪能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啊!”
  “皇上,文曲星老爷们对我们有恩啊!”
  这些乡勇们此时都跪在城外如此喊着。
  巡城御史杨维垣见此一幕自然十分惊愕,他没想到有百姓来为读书人鸣不平,心道:“百姓何时这么明事理了?”
  他也不好擅自驱赶,毕竟他只负责京城外城内的治安。
  所以,杨维垣只派人去告知内阁。
  另外,负责城防的锦衣卫指挥佥事吴孟明也只是先下令封住内外城门,并亲自进宫向皇帝禀报此事。
  皇帝朱由校很快就从内阁和锦衣卫这里知道了这事。
  甚至,不久之后,朱由校也得知了宛平县发生的事。
  “文曲星?什么时候,读书人都是神了!”
  朱由校对此倒也感到新鲜,但他没感到意外。
  他知道这个时代,也不知道是百姓主动的,还是统治者有意为之,开始把文人神化,和星君这种带有神仙色彩的事物挂钩,以此表明读书人的尊贵。
  他记得《儒林外史》里关于范进中举的一段情节就有写到范进中举后,其岳父不敢再扇他巴掌,就是因为胡屠夫开始认为范进是文曲星下凡,打不得。
  这个时代,神仙什么的,对老百姓的威慑力还是很强的。
  很多人什么都不怕,就敬畏神明。
  所以,老百姓们敬仰读书人,尊重读书人不奇怪,也希望自己的后人能成为读书人,也相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深信好男不当兵,应当读书。
  但朱由校也知道这里面没这么简单,就算老百姓尊重读书人,敬仰读书人,也不会用聚众示威喊口号的方式来官衙甚至是京城城门来为读书人们打抱不平。
  毕竟这个时代的老百姓还没有参与政治的意识和习惯,也对官衙充满畏惧,除非是有人鼓动。
  所以,朱由校能猜得到这里面没那么简单。
  他也知道这些聚众示威还喊口号的乡勇,不是庶民百姓,是京畿附近北直隶官员士绅家的佃农,而且是主动投献自家田地的佃农!他们来为读书人鸣不平,其本意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想继续逃避税赋徭役。
  “这里面很可能是有反动官绅在鼓动!还弄出什么读书人是文曲星下凡,收拾不得的言论!怎么,读书人才是高贵的神明下凡,是这天下的主宰?这些想逃税的奸邪之民,狠该严惩!不然,不足以纠正世风、民风,并给庶民们一个正确的引导。”
  朱由校因此说道。
  “陛下圣明,敢问陛下,这些闹事之民当如何处置?”
  方从哲问道。
  朱由校沉默了下来,捏了捏拳头道:“先观察着,虽说都是民众,但这民与民之间果然还是有差别的。”
  方从哲笑了笑说道:“陛下说的是,以臣之见,这和之前勋贵们鼓动老军户们大闹都察院的事一样,他们这是瞅准了陛下您对庶民军户有仁慈之心,而以此来阻挠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之事。”
  “你说的没错,说到底还是欺朕是汉家皇帝!”
  朱由校点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