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3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5/673

  朱由校这里正问着乐安公主。
  乐安公主解释道:“臣妹不敢!驸马说,以前的寿宁姑姑就因为将这样的事告诉父母,而被训斥一顿,甚至驸马还因此遭受更重的惩罚。”
  “那你说朝廷这样做对不对?”
  朱由校问道。
  乐安公主摇头:“臣妹不知。”
  “你得知道!事关你自己的事,你得想想对不对,为之发声,向外面那些文臣士子们学学,他们但凡有半点不如意的地方,就会发声,就会进谏,即便是明知是自己的错,都会狡辩一两句!这天下虽说是朕的,但朕是所有人的皇上,也是你的皇上,你得主动向朕说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朱由校语重心长地说道。
  “这会不会被说成是干政的。”
  乐安公主回道。
  “荒谬!事关你们这些公主自己的制度,过问一下,怎么算是干政,难道你想以后的公主都像你这样,成亲后过着寡妇一样的生活?而且,那文官们议论科举的事,是不是也算干政?”
  朱由校说着就问了一句。
  “这!”
  乐安公主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但她从心里突然意识到,自己皇兄问的挺有道理,为什么跟自己有关的事,自己说了,就是干政,跟文官们有关的事,文官们问了就不是干政?
  “皇兄,读书的时候,师傅们只说后宫外戚不得干政,没说文官不得干政呀!”
  乐安公主回道。
  朱由校问:“教你们的翰林师傅是不是文官?”
  “是!”
  乐安公主回答后,然后恍然大悟道:“臣妹明白了!师傅们也只是说对他们有好处的话。”
  朱由校点首笑了笑。
  接着,朱由校又说道:“但你应该知道翰林师傅们说出一则道理时,会举出史书上的例子,或者是经学典籍里的圣人之言,来佐证自己,而因此,有时候即便是帝王,也难以不承认其言之有理,甚至奉为圭臬,使得他人被其说服,这是你真正需要向那些翰林师傅们学习的地方,学习他们如何让对自己有好处的话,被人信服为天下至理!”
  乐安公主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朕撤掉所有嬷嬷,允许你们这些宗室女过寻常夫妻的日子后,肯定会让这些嬷嬷们不满,让管她们的宦官不满,以及她们所管的内宦不满,甚至也会让外面的朝臣不满;
  无疑,朕这样做,是在企图压榨你们且维持自己权益的许多人作对,所以,光靠朕不行,朕不可能对抗他们一辈子,也得靠你们自己多为自己说话,如果谁不让你们说话,那你们就反对驳斥,拉拢更多的人与你一起反对;
  学习那些文官,读更多的书,把圣人和历史上那些英雄拉到自己阵营里来,帮着自己说话,如果找不到可以帮自己说话的圣人,那就自己做圣人,给以后想像你一样为自己争取公正的公主一份力量,让她可以以你为标榜,驳斥他人,也可以效仿你。”
  朱由校这话既是对乐安公主说的,也是对他自己说的。
  而乐安公主听后仿佛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扬了起来,她迫切的想要去翻翻史学典籍,找找有没有可以和她结成同盟的圣人或英雄。
  ……
  “朕召见你们来,是为一件事,便是我大明的宗室外戚,可以给他们安排哪些新出路?”
  “也就是说,宗室外戚,无论男女,除了可以充任内廷一些职位和管理宗室内部事务外,还能从事外朝那些政务?”
  “据朕所知,现在吃闲饭的宗室外戚还是很多,若是让他们每日只斗鸡走马,胡作非为还好,不成器也就没什么抱负志向;但现在,为使天下有序,皇纲国法不因一些有特权的人而乱,即便是纨绔膏粱,也得潜心读书、恪守律例;而这样一来,有抱负志向,想效命朝廷、尽心王事、匡护社稷的纨绔膏粱也就增多,不给他们可以做事的地方,他们是会惹出乱子的!”
  “朕非是危言耸听,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你不让人家有施展拳脚的地方,人家就会搞出更大的乱子。”
  朱由校从乐安公主这里回来后,就将袁可立等阁臣皆召到了大明园内,议起宫廷相应制度的改革来。
  而现在朱由校提到的就是宗室外戚这些因为与皇帝有亲戚关系的贵族们,该如何分配工作的问题,也就是解决这些贵族的就业。
  虽然这些人不差钱,不做事也照样能锦衣玉食。
  但朱由校不想让纳税的天下百姓养闲人,也不想一些有能力的宗室外戚从此只能逗鸟斗蛐蛐,不替自己制衡其他政治势力。
  所以,朱由校也就破天荒地把自己的爱好奇技淫巧抛在一边,见了一次阁臣们。
  “按祖宗成法,宗室外戚是不能干政的,但陛下所言有理,先朝君臣对这些人不加管束,就是因为管束后也不知道该让他们干什么,还不如让他们不成器,每日游手好闲,可如今看来,不管束他们,只会造成更大的麻烦,所以现在才要严加管束!”
  “而陛下所言甚是,要严加管束,的确得需要安排好他们以后做什么,以臣之见,作为使臣出使外番倒是可以,一则宗室外戚体面尊贵,作为使臣,倒也可使外番更加重视与国朝之交往,二则宗室外戚因是贵胄贵戚,不需再创富贵,勾结外番背叛朝廷的可能性小;三则以臣直见,宗室外戚为使臣,其立场可能与陛下更一致,因皆为贵族也!”
  徐光启回道。
  “为使臣倒是不错,如今大明从徐阁老议,已在朝鲜、倭国派驻使官,以后派驻其他外番的使官倒也不会少,如今,使臣也的确很缺,正好由宗室外戚中的有才者补之。”
  袁可立回道。
  “嗯,准允宗室外戚从事外务,是个好法子,还有呢?”
  朱由校点头问道。
  “还有治学!洪武十九年,便有驸马都尉梅殷提督山东学政的例,陛下也曾数次说过,国库充盈后,盈余与其用来免赋不如用来治学,方是长久之计,如今朝廷国库越发充盈,治学之规模自当扩大,而学政又只是选材举德,不涉及军务民政,自当合适。”
  毕自严则在这时候提了出来,又道:“但有一点,若是宗室外戚治学政,难免也会有门生故吏出现,若是结党营私,恐就不好了!”
  “这无妨,宗室外戚又不能做中枢辅臣,他的门生故吏与其即便同党,也很难营私,至少没士大夫容易,不像士大夫,有的皆出自一乡乃至一族,或者同属商籍、民籍什么的,其所求与宗室所求还是有不同的,准宗室外戚从事治学等清流之事,不错,可以准允。”
  朱由校回道。
  “是!”
  毕自严回了一句,心想果然自己陛下是没那么好忽悠的,对自己士大夫了解的很透彻。
  朱由校继续问道:“可还有其他可令宗室外戚担任的?”
  众阁臣沉默了下来。
  外务与治学已经是他们这些文官可以让出的最大政治地盘了,他们可不想使宗室外戚还参与到军事、财政、监察、刑狱这些重要权力方面来。
  “允许宗室外戚任言官如何?”
  朱由校问道。
  “言官?”
  袁可立等阁臣听后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
  言官主要是掌控监察之权,如果这给宗室外戚,无疑意味着,他们这些文官虽然主导朝政,但会被这些宗室外戚弹劾监督。
  如今的言官就已经够让许多大臣头疼了,但好在大家都是文官,基本上也不会刻意弹劾谁,但现在,如果真让宗室外戚做了言官,这利益诉求都不同的宗室外戚只怕会让许多文官被弹劾的很惨,那想尸位素餐混日子的人就更难了。
  韩爌此时就担忧起来,道:“陛下,言官素来要求刚直不畏权贵者,易招他人嫉恨,若让宗室外戚任言官,恐使宗室外戚们更加遭天下人嫉恨。”
  “宗室外戚们本就是权贵,他们还怕什么权贵?至于招天下人嫉恨,这是好事,朕怕的是,他们不招天下人嫉恨,甚至还被称赞礼贤下士,是什么贤王仁公。”
  朱由校说道。
  “臣失言!”
  韩爌只得如此回了一句。
  “宗室外戚任言官倒也可以,或许可比文臣察觉到朝廷更多有弊之地,但陛下,臣认为兵事、钱粮以及刑狱司法是不能由宗室外戚参与的,因为这三事,皆易使太阿之权旁移,当由陛下独掌之!”
  袁可立这时候果断地回了一句。
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教育新学子与叱骂无耻士子
  朱由校点首。
  他知道,袁可立这也是为维护皇权才有此进言。
  没多久。
  内阁便就下了旨,敕命吏部,可选荐宗室外戚为礼部、都察院、六科廊、学部、国子监这几个衙署的京官。
  虽然这是皇帝和内阁大臣们已经达成一致的决策。
  但这道诏旨下来后,还是在文官间产生了很大的震动。
  尤其是,可以让宗室外戚任言官的旨令,最是不能让文官们接受。
  谁都知道,在大明,言官的权力很大。
  尽管如今天子强势且还挺精明,不能随意污蔑他人,必须有证再报,但言官们的监察权依旧很有威慑力。
  如果让宗室外戚加入言官阵营,天下文官就不得不比以前还要收敛。
  “宗室外戚可任科道言官?谁不知道宗室外戚素来廉洁不足,贪财且搜刮无度,这要是做了御史和给事中,岂不是让都察院和六科廊从此成了户部,而且是他们自己的户部,阁臣们为何会没上揭帖阻之?”
  吏部尚书崔景荣在接到这道敕旨后就大感震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5/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