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4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4/673

  一时,小玲珑见他眉目舒朗,也就越看越喜欢,不禁说道:“县尊来此地为官,想必不是有背景的,等奴家将来身价百倍时,不如县尊认奴家为姐姐如何,到时候,奴家帮你出钱引荐给达官显贵,那时县尊必会飞黄腾达,而奴家也不求别的,只求县尊能多为奴家写诗,使奴家可才名冠天下也!”
  陈确只微微一笑,一时倒在小玲珑的房间里看见了《皇明圣训》,不禁大为诧异:“你也看当今陛下的书?”
  “自然!”
  小玲珑见陈确没有明确回答,心里颇为失望,但也很快就掩盖住了失望,且立即回了一句,又道:“除姐姐外,我最为尊敬的就是当今皇上了!”
  “为何?”
  陈确问道。
  “若非皇上视天下汉家女如同自己的姐妹女儿,而加以尊重,甚至因此禁了秦楼楚馆,我们这些汉家阊女也不会这么值价呀!现在随便一个中等姿色的汉家女都比一等姿色的番女多值五六倍价格,上乘姿色的自是天价,达官贵人待之如天仙,半点忤逆不得!所以,我们这个行当的,都很喜欢皇上的!”
  小玲珑回道。
  陈确听后不禁苦笑,心道:“这恐非天子本意!”
  陈确实在是没耐心再在这个颠覆他三观的世界再待下去。
  因而,他寻了个借口,就早早地离开了这里。
  在离开观玉阁时,他还是不由得回头看了一眼这个雕梁画栋、按照国初礼制,处处都有僭越礼制之初的园子,以及园子中那些虽是奴婢也穿红着金的人,然后才匆匆离去。
  回到县衙时,天也还未彻底大亮。
  但这时候,陈确已听到内院传来了机杼声。
  很快,他就看见自己妻子王氏正背着自己的小儿子,坐在家用织机前织布。
  “相公,你回来啦!我没想到你回来的这么早,还没来得及做早饭。”
  王氏见陈确回来,就停下了手里推织机的动作,而站起身来,对陈确说起话来。
  陈确倒是没想到自己妻子这么早就起来织布。
  且陈确又见她衣着粗制布衣,比嫁给他时还瘦削了许多,再一想到自己妻子似乎从嫁给自己一开始就这么起早贪黑的织布挣钱供应自己读书,还肩负着养孩子与侍奉自己父母与打理家务与人情往来的一应事情,就不由得为自己昨夜未归的事感到有些愧疚,又在心里与小玲珑一干汉女对比后,他更觉自己妻子的确贤惠无比。
  陈确倒也不忍再嫌自己妻子面黄发枯,且道:“我自己去做吧,你以后别起这么早,我现在又不用再举业了。”
  “你哪里会做!”
  王氏错愕了一会儿,接着就喜笑颜开地说了一句,然后就背着孩子去了厨房。
第五百七十章
持家有道的贤妻与退伍老兵
  陈确跟了来,站在一旁,想说些什么,又不知道该开口说些什么,只得看着自己妻子的背影发愣。
  据历史上陈确自己记载:
  “吾分家时仅得米六石,幸赖吾妻昼夜力作,以供其乏困。每冬春之月,则以布易米而食。上供父母酒馔,下养仆婢,外给吾读书,薪油纸笔之费,渐以丝布之余买田,积至四十余亩,心力交瘁,年仅五十一岁病故。”
  而这一世,因大明更加繁盛之故,陈确之妻靠其勤俭自然积攒下更大的家业,积田已至百余亩,银币达数百元。
  不过,陈确不得不承认自己妻子饶是如此辛劳,也未及昨夜他认识的小玲珑跟她干爹打工的收入高。
  更关键的是,他发现自己妻子攒下这样的家业还是在极度节俭下做到的,除了因为孝顺父母,而不得不养了倭人童仆以奉双亲外,从不戴一件首饰,虽织锦不下千匹,却未着过一件锦衣。
  “相公,我昨日去集市打听了一下,这里的土锦比海宁收的价高,往后,倒是能靠织锦多挣些,将来没准还能有打点的钱,让上面把你升回中土去!”
  王氏这时候则说了一句。
  陈确没有回应王氏的话。
  因为他刚刚找到来了一件自己可以做的活。
  陈确点燃了一盏煤油灯,然后放在了正舀水的王氏身旁。
  不过,没多久,王氏就将这盏煤油灯吹熄了。
  陈确不由得问:“这是为何?”
  “天都亮了,看得见!”
  王氏笑着回了一句。
  “嗯。”
  ……
  陈确自认还是不善于在生活上给王氏一些什么帮助,也就离开了厨房。
  他来到院中,看了一眼蓝天,开始谋划着接下来该怎么治理鹿岛县,对岛上的土人推行汉化教育。
  而他打算要做的第一件事,则是在这里设学校,教习这里的孩童习汉文。
  不过,设学校得需要钱,需要聘请文士来担任教师,也需要寻找地方立学校,更需要花钱招募工匠建造校舍。
  而钱财从哪儿来?
  按照陈确的打算,是用鹿儿岛的地方税收来作为建校之资的。
  在未设县之前,鹿儿岛的军政事务皆是由鹿岛水师参将衙门暂管的,财政也是。
  而一旦朝廷派了新的知县官来了后,财政和民政自然要移交给知县。
  这是朝廷的制度,所以,当陈确再次见到鹿岛水师参将孔希贵,要求其将这些权力移交给自己时,孔希贵倒也没有拒绝。
  不过,陈确在与孔希贵交结时,很快就发现,县衙银库里没有多少存银。
  “据下官来时所知,按理,县衙银库应该有二三十万元银币储蓄才对,怎么现在只不到六千之数?”
  陈确因此问着孔希贵。
  他是真没想到县衙亏空这么严重。
  “府衙调走的,说是暂借。”
  孔希贵回了一句,还把借款的公函递给了陈确。
  陈确听后大为惊讶:“府衙借县里的款作甚。”
  “这我就不知了,你要问就问府衙去,老子哪里管这么多!”
  孔希贵不耐烦地回了一句。
  陈确见孔希贵这样,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吩咐人锁库,心里却更加的犯了难:“这么点钱,搞儒化教育哪里够!只怕赈灾都不够。”
  ……
  “我们的补贴银何时发放,你们要拖到什么时候?!”
  “你们这些贪官,对得起皇上吗?!”
  “你们这群黑了心的狗官,不让我们进京告御状,逼急了,我们砸了你们这破衙门!”
  然而,就在陈确因为库银不足而犯难时,县衙外又传来了吼骂声,以及咚咚的敲鼓声。
  因为陈确是寒门士子,也没钱请幕僚。
  而鹿岛县又是刚设的县,也没有佐官、胥吏与皂隶。
  所以,整个鹿岛知县衙门就他一个知县。
  陈确也就不得不亲自来到县衙外,看看是什么情况。
  而陈确这一来就看见许多穿着棉甲,佩着奖章的退伍士兵和其亲属聚集在外面,且一见他出来,就直接涌了过来。
  其中一退伍士兵先朝他问道:“你是谁?孔参将身边的高把总呢?”
  “本官新任鹿岛知县陈确,对于你们说的高把总是谁,本官不清楚!敢问,诸位今日来县衙是为何事,为何敲鼓?”
  陈确因此问了起来。
  “自然是来要抚恤银和工钱的,县衙都已经拖欠我们抚恤银和工钱两年了!”
  “就是,我们还等着这笔钱医病呢!”
  “皇上说了,要管我们这些伤病员一辈子的,说我们愿意定居在原驻扎在地的,还多给一半的抚恤银,结果你们县衙去不给钱!皇上的旨意都不听了,你们还是大明的官府吗?!”
  “我们一开始来要,你们说等把水渠修通后,将工钱和抚恤一起结,结果什么都没有!”
  “你们这群骗子!”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4/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