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4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8/673

  朱由校说着就看向刘鸿训:“刘爱卿之前限制士大夫纳妾,乃至要重建道德是对的。”
  刘鸿训则道:“陛下,老臣现在觉得,老臣昔日做的还不够,如今想来,这奢靡之风要想遏制住,欲使天下所增之利更多的归于劳者,就得对士大夫更严格些,公用之费需有所规定,品德作风也要有所要求!”
  “很是!”
  朱由校点了点头,就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别的良策,使天下增长的财富更多的体现在生产者身上,让天下人真正知道,劳动者光荣!而不至于汉人自甘堕落,不肯为民,而愿为豪门牛马!”
  在听了毕自严的阐述后,再加上眼下的经历,他也不由得发现,原来历史上大明在隆万时期虽然经济高度发展,却未能出现资本主义转型,敢情是因为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模式出了问题。
  经济发展后增加的财富全到了大地主大官僚手中,成了这些人挥霍的资本,百姓日子反而越来越艰难,大型工厂也就开不起来,因为大地主大官僚不需要廉价工业品,需要昂贵的奢侈工艺品,所以使得经济转型失败。
  这让朱由校现在不得不开始思考该如何避免大明继续出现这一现象。
  显然一味抄西方的那种模式是不行的,就算大明现在因为全球殖民掠夺可以兴盛很长时间,但如果不注意的话,大明将来还是难免会衰败的。
  而且历史已经证明,西方崛起的那些大国们,都会因为资本的自由发展而在强盛后又迅速走向衰落。
  大明要想长久兴盛下去,接下来,还得走一条自己的路。
  而要走什么路。
  是朱由校现在需要寻找到的答案。
  “陛下,老臣已想过此事,而老臣认为,朝廷当控扼眼下商品经济之自由发展,适当予以控制,而朝廷要有控制之力,当使天下暴利之行当依旧由朝廷专营,实行官进民退之方略,民间商人经营工厂大多只知极尽所能地盘剥工人,使工人虽辛劳而不富裕,而眼下只能朝廷大兴官营之产业,若陛下以前在天津兴办官营产业养数十万流民一样,而将官营之利更多的分于工人,甚至分股于工人,让工人持股,则工人则劳必有得也!”
  毕自严这时候则回答了自己所想到的策略。
第五百七十五章
均田?百姓们要靠陛下呀!
  官进民退,让官营产业继续为大明经济主体,甚至使工人持股。
  朱由校听后颇为惊骇,他没想到毕自严会有这样的见识。
  要知道,员工持股在后世都算是很先进的管理制度。
  虽然谁都知道这样利于公司做强,但也没几个老板愿意这样做的,大多都是宁做资本的傀儡,也不愿和员工平起平坐,分享利润的。
  而这时候,孙传庭也因此有了想法,道:“这倒是个办法!”
  “不过,以臣看,这不够,还应当恢复隋唐时期的均田制,天下土地也收归国家,且均分于民!由朝廷专营,盖因天下之财,最紧要者莫过于土地也!既然豪族以私加田租盘剥佃户,而中产之富又因卖田而破产,那就不准其买卖田地。”
  “没错!天下人可以有私财,但唯土地和财富分配之权需在朝廷手里。”
  卢象升也跟着附和道。
  “诸位爱卿言之有理。”
  朱由校回了一句。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眼前这些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的大臣也有个好处,没有像自己这个后世的穿越者那样,深受西方的影响,过度在意市场,而这些人骨子里还是有天下为公的设想在的,要不然也不会出现王莽那样的人物。
  “陛下,臣以为不可矫枉过正,还是要慎重,尤其是土地,如果强行收归朝廷所有,恐导致王莽之乱出现,且田地强行分与百姓,也有擅废田地交易契约之嫌!如此,必损朝廷威信。”
  但这时候,朱燮元不合时宜地说了一句,算是给开始鼓吹公有化的大臣们泼了一盆冷水。
  只因朱燮元家里是大地主,他虽然承认毕自严等担心的很有必要,但他实在是不能接受孙传庭这种要把大地主的田地分给百姓的激进主张。
  “臣亦认为分田不妥,容易导致动乱出现,且如今天下已实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田地在谁手里,并不影响官帑,至于百姓,若大地主盘剥太过,完全可以不种,而去工厂做活。”
  温体仁也回道。
  “工厂哪有那么多,何况工厂也得建在土地上!大地主这种因为占有土地就可以靠收租坐享其成,而不付出劳动,本就属于非劳所得!阻碍了社会之财富增加,尽可能多的分配到生产者身上的目的,故而,必须分田!在下知道诸公家中都是广有良田,但治国岂能存私?”
  孙传庭回道。
  朱燮元见孙传庭如此强硬表示分田之必要,且强调收租是非劳所得,且直言治国不能存私,身为执政者的他,也不得不为了国家利益,有所考虑,也就放软了口气,道:“收租算是非劳所得,而不可取,然大户所积之田,也是人家世代辛勤耕作所积,贸然夺之,的确有违朝廷鼓励百姓创富之初衷!”
  接着,朱燮元就妥协道:“陛下,以臣之见,可否先限制田租,若有敢过度盘剥者,再夺其田产,如此也算是师出有名。”
  “陛下,臣亦认为朱阁老所言算是中肯之见,另外,为防止田地兼并,而出现更多的大地主,以致于食租之利增多,也防止不肖子孙卖田求生,可明令禁止田地交易,交易者,夺其田产,如此也算是师出有名。”
  温体仁这时候回了一句,同朱燮元一样,虽然自身是大地主,但作为朝廷辅臣,也并不敢完全只顾私利。
  “革新岂能如此温吞水!不分田,就始终会有不劳而获者!”
  卢象升则和孙传庭一样激进,而支持直接分田。
  首辅刘鸿训这时候忍不住问道:“真要分田的话,陛下的皇庄田岂不是也要分?”
  卢象升这才闭了嘴。
  孙传庭也不好再言语。
  朱由校自己也不禁哑然失笑,没错,自己这个皇帝也是大地主,只怕还是最大的地主,真要分的话,自己好像也得分才算是彻底的分田于民。
  “那田地暂时还不能分的,朕的皇庄所承载的意义,是让君权有所保障,不使别有用心之徒窃据朝权!”
  朱由校果断地说了一句,且问道:“诸卿可明白?”
  “臣等明白!”
  刘鸿训等立即回了一句。
  作为皇帝的朱由校的确靠对皇庄这一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养活自己的帝军,并因此保障自己的皇权。
  而他现在自然不愿意失去自己的权力的。
  倒也不只是因为他真的贪恋大权独握的感觉。
  而是他真不敢保证,没有皇权后,天下百姓就不再是被统治者。
  孙传庭听朱由校这么说,也明白皇上的顾虑,故而也就打消了收土地为国有,且均天下田产的想法。
  卢象升也一样,且道:“虽不能分田,但是如刚才所议,田租要严格限制,土地交易也得禁止!”
  “自当如此。”
  朱由校回了一句。
  “陛下,臣以为,是否还应考虑到,有家中突遭变故者,急需以土地换钱财而暂渡艰难的情况,不准其交易,是否太绝情?”
  刘鸿训问道。
  “那就可以抵押,可以向官营银行抵押,相当于只能卖给朝廷。”
  卢象升回道。
  “可行!”
  朱由校点首道。
  但这时候,刘鸿训站了出来,面露苦恼之色:“陛下!诚然卢阁老等言,颇为可取,但自古就有天高皇帝远一说,皇权难下乡,也是一直以来的难题,故臣担心,即便朝廷政令这样下达,也会有阳奉阴违者,乃至念歪朝廷的经,或者懒得执行者,如这次鹿岛退伍士兵被屠之事,便是无视帝权所致,故老臣认为,百姓们还得靠陛下一直关心着才行!”
  刘鸿训说着就对朱由校深深作揖道:“老臣恳请陛下,不要有所懈怠,天下唯陛下可治也!”
  朱由校听后长叹了一口气,道:“但人不能总指望着靠明君、靠清官、靠英雄、靠他人!公正这事,重要的是,得靠他们自己,百姓们也一样,得学会为自己争取利益!”
  “可这次鹿岛退伍士兵主动争取了,但还是被屠,可依旧得需食利者秉公持正,方能使天下清明。”
  刘鸿训回道。
  朱由校看了他一眼,也回驳道:“但这也是因为他们主动争取了,才出现了这样的事,而使朕能知道!他们若忍气吞声,天下人就不会知道!他们是好样的,到最后也没忍气吞声而亡,也因为他们这样的行为,更能坚定朕为他们伸张正义的决心!”
第五百七十六章
农会,划时代,千古第一善政!
  “陛下说的是,他们到底曾是天子羽林,有血性,虽未能等到一份正义,但也终究未忍气吞声!”
  出身于近卫军的卢象升饱含热泪地说道。
  朱由校很是凝重地点了点头。
  而这时候,毕自严也附和道:“确系如此,鹿岛退伍之兵因敢于争取而最终还是因事态过激为陛下所知!”
  “然而,老臣遍访天下这些日子发现,天下百姓遇到不平事,多为忍气吞声,以苟求过活者,然这亦是人之常情,不可责备,不过,我汉人若有血性,总比麻木要好!”
  “盖因豪强之嚣张也有百姓忍让之故,使其心存侥幸,而一而再再而三的试探底线!不然,也不至于,许多事不能上达天听。”
  ……
  “血性非一朝一夕就能尽有的,弱民之术行千年之久,中庸之道早已植入我中华骨髓,岂能骤改得了,只能期望全民之新式教育推行后,能使我汉家儿郎尽有血性!但纵观如今天下,我汉家有幸,已渐有敢为天下先之魄力!如毕爱卿老骥伏枥,虽罢官还乡,依旧忧天下之事,敢言天下之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8/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